我想說的身心障礙文學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我的想像裡,身心障礙文學是整個真實的生活,而勵志和克服,是包含在這生活裡面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Yomex Owo on Unsplash
以前寫過類似這樣的句子:
「在大學兜兜轉轉了四年,才知道原來特教要教人的不是隱藏障礙,也不是鑽進一個洞裡一味地『解決』障礙。特教要告訴人的好像是,別忘記在現有的選擇下,去看見更多選擇唷。」
所以我常常覺得身心障礙文學不等於勵志,也不等於克服,如果「只有」這些,那身心障礙很容易變成一種越來越廉價的正向,在障礙裡面我們所做的思考、選擇、嘗試、碰撞,都不會被看見。正向就會變得理所當然,每一個我們都應該要生來是天使。
在我的想像裡,身心障礙文學是整個真實的生活,而勵志和克服,是包含在生活裡面的一部分,像是市區地圖裡的其中一座公園,而通往公園的那些街道、以及公園以外的其他目的地,在地圖上都和公園一樣重要。
(很想知道大家眼裡的身心障礙文學或特教,會是什麼呢?)
avatar-img
9會員
31內容數
在身邊的每一件小物上,都能找到安睡的理由。Things for you to sleep tight tonight, are just around you.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周沐 Ainsl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深夜、冷色系,但並不恐怖。在溼溼涼涼的感覺裡,想給出很溫暖的事。
透明人的「透明」,是hollow、invisible、還是transparent?
深夜、冷色系,但並不恐怖。在溼溼涼涼的感覺裡,想給出很溫暖的事。
透明人的「透明」,是hollow、invisible、還是transparen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關於身心障礙的獎學金,目的跟一班學生的獎學金目的大同小異都是為了獎勵學生的努力,但是卻懸殊太大。一班學生的獎學金有太多項,且清寒佔大部分「不過清寒獎學金的金額很小,大約一家五千元,但沒有限定只能申請一家機構的清寒獎學金」。反觀身心障礙「特殊學生獎學金項目卻只有一、二項『其一是教育部特教小組給的,
Thumbnail
註明疾病並非記住該注意的事項,不是分給適度和適合的職務,更不是對我們友善。老闆們想的是,薪水能不能更低?評估晉升的機率可不可以先排除某些人,就像歷史上歧視種族、女性沒有不一樣,直到現在,身障者還活在許多人的古代觀念裡。
Thumbnail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然後相愛;相愛,然後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以下是摘錄至「看得見的障礙,看不見的平權:全國文化會議裡一份提案的叩問」由許伯崧於2017/Jun08撰寫的部分內容如下: 臺灣社會習以病理化的角度看待身心障礙者,鮮少從「多元文化」的觀點來正視身心障礙的社群。。 圖/取自zeevveez(CC BY 2.0) 以五項主張(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關於身心障礙的獎學金,目的跟一班學生的獎學金目的大同小異都是為了獎勵學生的努力,但是卻懸殊太大。一班學生的獎學金有太多項,且清寒佔大部分「不過清寒獎學金的金額很小,大約一家五千元,但沒有限定只能申請一家機構的清寒獎學金」。反觀身心障礙「特殊學生獎學金項目卻只有一、二項『其一是教育部特教小組給的,
Thumbnail
註明疾病並非記住該注意的事項,不是分給適度和適合的職務,更不是對我們友善。老闆們想的是,薪水能不能更低?評估晉升的機率可不可以先排除某些人,就像歷史上歧視種族、女性沒有不一樣,直到現在,身障者還活在許多人的古代觀念裡。
Thumbnail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然後相愛;相愛,然後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以下是摘錄至「看得見的障礙,看不見的平權:全國文化會議裡一份提案的叩問」由許伯崧於2017/Jun08撰寫的部分內容如下: 臺灣社會習以病理化的角度看待身心障礙者,鮮少從「多元文化」的觀點來正視身心障礙的社群。。 圖/取自zeevveez(CC BY 2.0) 以五項主張(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