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檢舉內容
建立儀式感真的有用嗎?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2021/07/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陣子關於晨起儀式特別紅,網路上有非常多人分享自己早上起床會做的事情,例如早上起床會先喝300c.c.的水、冥想、伸展、閱讀、自由書寫等等,你有想過為什麼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做什麼這麼重要嗎?​
你的晨間儀式是什麼呢?
我以前覺得阿,因為是早上第一件事情,如果能夠做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把 重要的那隻青蛙先吃了,一整天心情會很踏實跟舒暢,最近看到的《認知覺醒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一個概念,讓我有了延伸的想法。​
作者說想要讓自己能夠有所改變,需要把握每一個"元時間",所謂的元時間指的是 面臨選擇的時間點,每當我們要做決定的時候,都要想清楚自己是誰、正在做什麼,要小心情緒腦和本能腦造成的自動化反應。​
而從沉睡到甦醒,不論是對身體還是我們的意識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時刻,在這個時刻所做的事情更需要認真對待,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
喝茶可以讓我們的心靜下來

除了睡醒這個時刻,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選擇的時刻需要儀式感呢?​

我觀察到幾個生活中特別運用到儀式感的地方,首先是瑜珈課,瑜珈老師在課堂開始前會請大家先 靜心,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轉換心情讓我們的身體知道接下來要開始上課;之前跑步團練的時候,每次暖身完要準備開始時,教練總會要我們喊聲,這也是一個儀式;還有週五晚上讀書會開始前,引領我們的姊姊也會帶領我們一起 舉杯喝茶。​
儀式,具有自我暗示的力量,讓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小動作,更能夠進入學習的狀態,保持 自在活在當下,專注力高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理性腦想要控制本能腦和情緒腦非常困難,比起動用自制力強迫自己要保持專注,不如先對我們的身體植入一個儀式,運用身體的記憶來帶動。​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記得小時候上課時班長會帶著大家起立向老師敬禮,長越大就越沒有這個習慣,而且還覺得老師叫我們做這件事情很有事(迂腐)跟無聊,現在回想起來,對於老師的尊重心還有認真對待學習的心就是這樣消失的吧......

生活中常見的儀式感例子

有種人他們的儀式感也非常強,那就是抽菸的人,我曾聽說過有些人每轉換一個場景就要抽一根菸呢,或是上瑜珈課或是做冥想之前會點蠟燭、睡前跟吃飯前會祈禱、看不同的書聽不同類型的音樂等等。
你平常生活中有什麼個人獨特的小儀式嗎?你會睡前點精油助眠或是喝咖啡來開啟你的一天嗎?
訂閱凱妮絲人生升級電子報獲得更多實用有趣的內容: https://katnisshsu.com/about-katniss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78 字、4 則留言,收錄於此專題與 Premium 專區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生活不是只有黑跟白兩種顏色,不同階段的自己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就會混合出不同的顏色,記錄每個色彩相互碰撞的瞬間~ 歡迎來instagram上找我玩: Katniss 凱妮絲閱讀實驗室 信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讓我遇見不同的人、經歷各式各樣的挑戰。 透過閱讀讓我更認識自己,也更認識這個世界。 我不只想要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也想實作書中的內容。 因此我想在這個專欄裡,與你分享我實作書籍的方法跟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承熙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