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所謂真實,雨林裡的跨性別者和澳洲原住民的禪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51天。

簡單真實:民答那峨雨林裡的跨性別者

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可以大別為兩類,一類是落後迷信,另一類是浪漫智慧。這兩類其實是同一類,只是觀者的眼光不同。但不論是哪一種眼光,所見都不真實。這問題說來複雜,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要觀者不強求詮釋,真實就只是眼睛所見的那麼簡單。例如最近有一篇關於民答那峨島森林深處蒂魯雷人(Teduray)的報導就是如此。

已故的人類學家施萊格(Stuart Schlegel)在《來自雨林的智慧》(Wisdom from a Rainforest)書中描述他所觀察到的現象:雨林深處的居民以「自然」的態度面對跨性別者,對一切並不大驚小怪。蒂魯雷人有詞彙指涉這些人,mentefuwaley libun 的字面直譯是「變成的女人」(由男變女),mentefuwaley lagey 的意思是「變成的男人」(由女變男)。施萊格對這個現象非常感興趣,問東問西,但他的嚮導和當地人卻沒興趣回答他的問題,因為他們看不出這話題有何好談。結果就是關於蒂魯雷跨性別者的這一章只有短短的六頁。

之所以沒什麼好談,可能是因為蒂魯雷人對於「真實」的定義跟西方學者不一樣。西方世界認定一個人真正性別的基準是物理性的特徵,但蒂魯雷人認定性別的基準是個人的自我認定及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變成的男人/女人」只在婚姻這一點上與其他人不同,因為蒂魯雷人所謂的婚姻就是繁衍後代,所以「變成的男人/女人」沒有婚姻。

施萊格進入民答那峨雨林是1960年代末期的事。至今雨林以外的菲律賓都還沒有當年蒂魯雷人的那種寬容。當年施萊格造訪的那個聚落現在已經消失無蹤,據說是和鄰近聚落起了糾紛所致。至於今天雨林深處是否還有自在來去的跨性別者,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的菲律賓主流社會對 LGBTQ 人士頗不友善,今年還發生 LGBTQ 人士被殺被攻擊的事件。有人呼籲要向當年雨林中的蒂魯雷人學習寬容,這立意自然良善,只是也多少昧於事實。

蒂魯雷人大方接納跨性別者,與他們是否開放進步並無關聯。若是放在他們的文化脈絡下來理解,他們只是沒有庸人自擾而已——那個人說他是男人/女人,他又做著男人/女人的工作,那他當然就是男人/女人了。這樣的理解方式跟緊密的社會生活和角色分工有關,無法在當前的「進步」社會自然生成,也是在自然不過了。

浪漫與禪意:向澳洲原住民學習的課程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主張,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經濟已然失控,為了力挽狂瀾,應該向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學習,走一條永續的道路。最近澳洲廣播公司也有一則類似的新聞,報導一個名為「大地人體」(Wayapa Wuurrk)的有趣機構。這個機構提供時間長短與密度不一的課程,將大地、心智、身體與精神並列並重,引導參與者在這樣的理解下追求生活福祉。機構的兩名創始者中有一人是古奈柯奈原住民(Gunai Kurnai),他們也將收益的一部分回饋給原住民社會。

這類課程吸引外人,跟呈現出來的論述很有關係。例如新聞報導中就指出,「大地人體」的課程中包括「對植物和動物的精神依賴」,「以符合傳統智慧的方式保育並使用自然資源」,以及「了解不同環境在精神上及經濟上的重要性」等等。這類經常跟原住民文化聯繫在一起的文句,其實並不那麼原住民,被原住民使用時多半也帶有吸引外人眼光的目的,我們很難說究竟有多少原住民真心相信這樣的表述方式。

原住民是不是透過「精神上依賴植物與動物」,而得以維持一種更具永續性的生活方式?答案恐怕似是而非。我們曾在談論狩獵時指出,過去獵人不濫獵的最大原因,並不是因為情操高尚,而是因為沒有必要浪費力氣和資源,去殺死一些自己無法受用的動物。這就是為什麼在原住民社會規範崩壞,再加上外來的誘惑,獵人的山林倫理也會一體崩壞。這當中現實性的原因並不能用浪漫的表述加以替代。


▍參考資料

簡單真實:民答那峨雨林裡的跨性別者

VICE 新聞|蒂魯雷人大方接納跨性別者,與他們是否開放進步並無關聯。若是放在他們的文化脈絡下來理解,他們只是沒有庸人自擾而已。

浪漫與禪意:向澳洲原住民學習的課程

澳洲廣播公司|大地、心智、身體與精神並重的人生福祉課程,這是看出當前全球文化弊病者試圖提出的心靈治療方案,立意良善,但說詞不免有些花俏不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Thumbnail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Thumbnail
所有人都知道,現實社會並不總是充滿著陽光與彩虹;打開電視,詐騙新聞屢見不鮮。在傳媒與親友的輪番轟炸之後,我們當真還相信人能夠成為最美的風景?
Thumbnail
所有人都知道,現實社會並不總是充滿著陽光與彩虹;打開電視,詐騙新聞屢見不鮮。在傳媒與親友的輪番轟炸之後,我們當真還相信人能夠成為最美的風景?
Thumbnail
我是一個看書看得很慢的人,有時一段話我要重覆看好幾次,直到看進心裡。所以一本書能被我看完其實不太容易。 這一本書是我看了非常喜歡的一本記實小說,儘管作者曾說過這些故事不是真實的,避免外界去打擾她遇見的原住民。但我想是那只是因為遭受到一些聲浪而做出的聲明,整個故事很有溫度,我傾向故事內容是真實的。
Thumbnail
我是一個看書看得很慢的人,有時一段話我要重覆看好幾次,直到看進心裡。所以一本書能被我看完其實不太容易。 這一本書是我看了非常喜歡的一本記實小說,儘管作者曾說過這些故事不是真實的,避免外界去打擾她遇見的原住民。但我想是那只是因為遭受到一些聲浪而做出的聲明,整個故事很有溫度,我傾向故事內容是真實的。
Thumbnail
這樣建立關係、理解他者的過程,從事後回望的角度自是饒富趣味又充滿啟示的,但也篤定地知道做田野調查這件事,大概沒有什麼速成班可言。 經驗至上的學問裡,能夠透過一次次的田野經驗成為什麼樣子,端看你是否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透過這些經驗與意識,你又要往哪裡去—要研究其他的人類和民族,你怎麼能夠不認識自己呢?
Thumbnail
這樣建立關係、理解他者的過程,從事後回望的角度自是饒富趣味又充滿啟示的,但也篤定地知道做田野調查這件事,大概沒有什麼速成班可言。 經驗至上的學問裡,能夠透過一次次的田野經驗成為什麼樣子,端看你是否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透過這些經驗與意識,你又要往哪裡去—要研究其他的人類和民族,你怎麼能夠不認識自己呢?
Thumbnail
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可以大別為兩類,一類是落後迷信,另一類是浪漫智慧。這兩類其實是同一類,只是觀者的眼光不同。但不論是哪一種眼光,所見都不真實。這問題說來複雜,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要觀者不強求詮釋,真實就只是眼睛所見的那麼簡單。
Thumbnail
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可以大別為兩類,一類是落後迷信,另一類是浪漫智慧。這兩類其實是同一類,只是觀者的眼光不同。但不論是哪一種眼光,所見都不真實。這問題說來複雜,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要觀者不強求詮釋,真實就只是眼睛所見的那麼簡單。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Thumbnail
各個部落流傳的植物故事或許有所差別,但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相信植物之間存在著親密的關聯,表現在人們如何接納學習植物的共生方式,並從中走出人類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各個部落流傳的植物故事或許有所差別,但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相信植物之間存在著親密的關聯,表現在人們如何接納學習植物的共生方式,並從中走出人類的生存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