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3)
付費限定

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讓社會更進步並不是錯,只是都要付出成本,有人要承擔代價。如果代價是全體一起承擔,而且分散後只有一點點,那多半不會有人反對。但如果改變的結果,是讓某些人退出生產,或讓某階級不事生產,那會發生何事?答案很簡單,整體生產力倒退,技術衰落,國家整體變得更糟。


這裡請讀者思考一下,是「先有技術上的改變,而我們發現這項技術在應用上,可以改善我們生活,促使生活水準提升」,還是「先有技術上改變,而不管怎樣就先去用了再說,生活水準就能提升」?

正常人都曉得,某項產品到底好不好,都要用過才知道。每年都有一堆創意產品,廚房用品恐怕數一數二,但有幾項能活下來?就像是馬鈴薯切條器,理論上整顆馬鈴薯放上去,用力一壓就出現馬鈴薯條,但為何一般家庭都還在用刀切?

因為不好用。

看似進步的標準、技術,實際應用不一定具有價值

筆者拿手持型馬鈴薯切條器來說,是因為這項「無用產品」非常符合近年進步價值。

首先,馬鈴薯要一整顆一次切成條狀,就得通過網格狀刀具,摩擦力跟阻力會大到正常人無法用手施壓,若要便於施力,就得先把馬鈴薯切片。呃,都切片了再拿去壓條,意義何在,直接刀切完不就結了。簡稱雞肋,不是完全無用,而是能協助的幅度太小,善後又很麻煩,還占空間。

那為何工廠可以這樣做?不是機械油壓,正常工廠在處理食品切割,也很少是硬壓,多半會配合刀具進行切、鋸、震等等方式,協助食物切割成型,能儘量省力就省力,不會為了硬要外觀漂亮而多費力。廚刀為何地位無法動搖,因為使用門檻低,可變化性高。你會認為刀具是傳統但顢頇,要使用現代化的各種精美道具才叫進步?沒幾個人會這樣認為。

看似古舊的技術承襲下來,除了資訊落差和利益問題外,往往都有非常實際的原因。(《凌凌漆大戰金鎗客》影片截圖)

看似古舊的技術承襲下來,除了資訊落差和利益問題外,往往都有非常實際的原因。(《凌凌漆大戰金鎗客》影片截圖)

多數宣稱自己是進步價值,有推行必要者,其內容多數屬於這類無用器具。要說完全沒屁用倒不至於,但使用機會很少,而且往往難用得要命,好用的時機通常出現在非原本用途,像馬鈴薯切條的網格拿去切起司,軟硬剛好。但有沒有更好用的起司分割器?有,更輕巧省力。

較少數的是多功能型,宣稱推動社會進步,具有一次性、廣泛性的效果,如同廚房多功能工具,看起來功能強大,實際上效果都很差。理由就跟瑞士刀相同,你有見過廚師把十幾把刀做成瑞士刀?沒有嘛!多功能往往代表單一功能不強,每一種性能都差強人意。換句話說,在特殊狀況下,如家裡廚房超級小,可用性就提高。

筆者的意思是,近年的進步價值理論上沒有不好,但在整個社會上,就是花了很多資源,設計各種特殊工具,用以增進一點點效能,且實際功用都很微妙。最終,就變成佔空間的東西,要當垃圾丟掉可惜,可平常就是用不到。

這些推進進步的結果,都是特殊情況下,或少數人適用,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差別。你說沒差,所以要尊重少數權益,看似有道理,其實就是花別人錢的意思。因為在社會運作上,這些效用很低的工具,就是會吃掉資源,好比為了環保增加大量稽查標準,行政作業流程繁複,文書處理就要消耗多餘人力。

打高空的目標徒增成本,反而造成尋租獲利的空間

環保不好?並不是,而是前幾篇說過的,提了完全做不到的標準沒意義,增加許多看起來有用但根本不會用到的標準,同樣沒意義。

好比說,某樣排放物基準設定為10ppm,過去工廠常常超過,但30年下來,技術提升早就平均低於1ppm。現實上已經沒有超過,只是標準還留在那,今天為了符合國際要求,跟更嚴格的標準,下修到1ppm,難道不好嗎?

呃,不是不好,而是沒有意義。

  • 第一,工廠技術提升、機械更新到現在,不用你講本來就低於標準。
  • 第二,之所以停留在1ppm,通常不是企業家的良心,而是儀器偵測限度在此。
  • 第三,會自動從10ppm降低到1ppm,原因通常出在市場需求,或是有更好的替代品。

此時你貿然降低到1ppm,反倒會出大事。因為儀器極限若在1ppm,通常都會有個正負誤差在,正常來說如果原物料含量10ppm,偵測儀器大概靈敏度就頂多1ppm,代表設立標準,理想上是在誤差之內,也就是小於10ppm即可,或嚴謹點5ppm,讓想要偷偷加點的廠商,無法透過儀器誤差當藉口。

一般人可能很難懂,生產流程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跟累積,常是稀釋又稀釋,最後到底多少,根據各工廠技術不同有差。如果全部採取最嚴格標準,那麼第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有多少夠水準的檢測儀器?幾乎沒幾台。第二個問題在於,廠商有沒有造假的辦法?幾乎都有。

這陷入了一種無窮迴圈,你越想要找清白沒有偏見的監督者,他就離這產業越遠,離越遠就越不懂造假的辦法,而要找越懂的人,此人通常也離此產業最近,欺騙牟利的可能最大。

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標準拉到太過嚴苛,這會讓能夠參與檢查的標準提太高,根本無人有資格監督。但要怎樣定義高低?這需要相關業者的參與,絕對不能排除。當今許多進步價值去定義的規範,問題都出在此,想要排除業者參與,標準就會脫離現實,若加入業者參與,還得考慮範圍。

  • 編:國產金針便曾因二氧化硫容許量被設定當時技術不可能達到的標準,而差點使整個產業消滅,經過產官學研究溝通數年改變容許量,並持續改進加工製程才得以延續至今(但近年仍有金針農表達不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6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