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相對論》「四十歲了,變成社畜也是(好的)選擇。」——王離(詩人)VS. 何俊穆(詩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左起:何俊穆(詩人)、王離(詩人)。本篇有飲酒場景,未成年或孕婦請勿飲酒,也不要酒駕拜託。
攝影:達瑞
四十歲遲早要來的,我們如何面對到時的職涯與生活?逗點編輯部邀請同窗好友,《編輯》作者王離以及《幻肢》作者何俊穆展開對談。同是詩人也是上班族的兩人,在午休時間上到屋頂天臺,一邊喝啤酒吃洋芋片,一邊討論「工作(或是成為一名社畜)」其實是一般人穩定生活的重要良方。建議先讀上一集再讀這篇,但直接出發也沒問題喔。讀完讓你想要好好上班的對談!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40歲,你準備好了沒?

俊穆:你現在40歲了吧?
王離:剛滿40歲。39歲這年是我對自己未來迷惑的一年,對於下半生的方向也感到恐慌——畢竟敲字維生看來已像其他孩提夢想一樣只能放在人生待辦清單的備註欄,中年轉業更是現實多數人的恐懼,幸而目前大致有了比較能安心的想像。接下來你也要邁向40了,你會有類似的焦慮嗎?或早已備好數條尚未開拓的道路?
俊穆: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子隨著年紀調整比重,從不想上班到現在覺得上班很安心,因為服膺於一種巨大的秩序;從以前只想著全然自由,目前考慮的是在處處限制裡找自由。
王離:在限制裡面找自由,我有聽過這個說法。
俊穆:我前幾年讀島耕作漫畫的時候,有一個場景印象很深刻,已經榮升公司經營階層的阿島跟一個過去共事過的朋友新年時去神社參拜,然後他們問彼此許了什麼願,兩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業務能夠蒸蒸日上——這個回答連他們自己都沒意料到,如此珍貴的新年願望竟然獻給工作,他說:「這就是團塊世代的悲哀吧。」我自然不是戰後嬰兒潮的產物,但偶爾發現自己被工作瓜分過多時間的時候,內心還是會抖一下。
王離:說到新年希望,年節剛過,相信熱情還在的出版業同行,都會希望整個業界能起死回生吧。要說是因為成為工作的奴隸也不太準確,但看著自己投注許多熱情和理想的產業一天天落日,總會有些唏噓,雖然所謂的黃金年代在後來回首時,也並不如自己兒時所看到的那麼美好,甚至有業者自陳最終撐下來的關鍵是因為投資了房地產,或許我們早該認知到這從來就是個不那麼大眾的產業,當規模萎縮後,就得花更多力氣在精準尋找到自己的小眾的所在。
俊穆:與其考慮中年轉業——是非轉業不可嗎——我現在多考慮學習投資。這也是我以前迴避但如今稍微能發現樂趣的詞彙。
王離:但要說到投資,目前的我尚無資可投,也似乎抽不出那麼多時間來研究了……雖然也可能是憊懶的藉口,不過真的投資出心得,而非吹噓的人還需要正職嗎?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會不會太過門外漢就是了。其實若有機會再進其他正常運作的產業,我也想試試,或許可以比較出工作性質的相同或不同,也可知道業內朋友普遍的苦究竟是不是真的苦。
俊穆:出版業撐下來的關鍵是投資房地產,是不是跟「月入兩萬的青年辛勤工作十年,最終在父母贊助了2000萬的情況下,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棟房子。」有87%像?
王離:可能是88%像。

▌工作本來就苦,但不要設限!

俊穆:打從決定上班,我心理建設對自己說不要設限,只要能力範圍所及,能夠利用文字的什麼工作我都願意做,甚至也想過做跟文字完全無關的事情,這樣比較能夠區隔開來,把寫字純然當成是屬於我自己的工作。跟你很不一樣,我不太考慮業內朋友的苦──如果我的業內此刻指的是電影或影展,工作本來就很苦嘛,是「需要」大於「樂趣」的,不過我們都從其中得到某些回饋並且支撐我們繼續下去,能夠得到一個在社會上的座標,也是重要的附加價值。
王離:其實只要是能得到成就感的工作,是不是文字也不見得那麼絕對,或許也是我做不久的工作相對書來說只是成就感或回饋少了一點。又或者當年對文字工作仍有那麼一點執著吧。我原本是非常害怕與討厭群體生活、共同目標(如某些行業的業務、軍隊、甚至曾參與過的戲劇排練)的人,但在這行業中反而能找到歸屬感,大約是再怎麼樣做書都還算是獨立作業的工作,不會有失去太多主體性的感覺吧。
俊穆:嗯。
王離:當大家都是獨立個體的時候,對於彼此共同的苦處就比較能同病相憐……也不是說工作本來都很苦,而是面對一個產業萎縮的共感吧。或許也是所謂社會座標越來越隨著萎縮而失去座標意義的恐懼。回到社畜的點,我自認不會是一家公司的社畜,即使也並非沒有為自己的公司辯護過,但辯護是相對於誤解與情緒性——我不願意說是惡意,畢竟情緒或利益的投射總是比惡意要精準一些的——的分辨,但若將工作這件事情作為無屬性的描述時,我是滿工作畜的(所謂的M屬性吧),大約也是有透過執行與完成進度確認自己座標或價值的需求,或許也算是某種心理上的自我完整。

▌計畫理想生活?先清點為工作所犧牲的

俊穆:那你想過,為了工作犧牲過什麼嗎?陪伴親人和情人的時間,身體健康或許,比如眼力、肘關節,還有情緒勞動(如果遇見奇怪的主管和同事),時間不見得充實的被消磨……有些時候我會自問這值得不值得,因為這些損耗都無法量化,不像薪資、出版收入、票房等等可以計算,某些時候我後悔,某些時間我慶幸,我也因此快樂和不快樂,我蠻想知道你如何看待甚至衡量這些。
王離:一直以來,我最在意的就是一天剩餘的時間吧。身體或情緒的勞動原本就是任何工作(甚至無工作)都會付出或消磨的事,這反而對我不是重點,若一天剩餘的時間夠多,都還能恢復的。
俊穆:對,但這也跟下班時間有關。
王離:我的運氣不錯,進出版業之後的公司,反而都是能讓我準時下班的公司,這對出版業而言不算常態,即使有些工作得帶回家,也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之內。快樂與否的指標就相對單純了一些: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工作帶來的收入和成就感了。畢竟理想的生活在大環境下,原本就是可遇不可得的事,雖然時不時會覺得自己只是渾渾噩噩生活著,但好歹從渾渾噩噩進步到渾渾噩噩之中稍微有點餘裕的情況了。
俊穆:其實我很可以成為社畜,倘若這個工作具有「意義感」──此刻突然想起這個過去縈繞於懷的詞彙。可是意義是什麼呢?所以我嚮往的或許不是意義本身,而是「感覺」有意義,真是再虛無飄渺不過,也容易半途而廢......總之目前並沒有遇到什麼工作散發出如同深焙咖啡豆那樣的意義感,一方面我做過的工作很少,另一方面,相較於意義總是變動,如今我更傾向穩定恆久的「無意義」。
王離:你會有理想的生活嗎?或像大家聽到這問題的最大公因數:理想的生活就是不需要討生活?又或者已經有了之後要在哪過日子的想法?
俊穆:很想跟你聊聊關於理想的生活,能聊的話我可能會輕鬆點,唉。目前「過可以選擇的生活」應該是最接近的回答了。
王離:各種關於職場關係的農場文常常也真的可以用「感覺」來概括其結論(像什麼心委屈了之類的標題),想想以前待不久的公司大概也是有些虛無飄渺的不對頭感;做得久的工作雖非順風順水卻在感覺上是能行禮如儀的。或許工作意義原本就並非能條列甚或賓果連線的達成率,而是感覺上自己還能走下去,加上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或能得到什麼)的進行狀態,不曉得這和你說的穩定恆久的無意義是否相近。至於可以選擇的生活,大概也是多數人心中比較踏實的答案吧。
俊穆:乾杯,喝完也該繼續上班了。
編輯
作者:王離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11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連假結束了,想到隔天要上班,是否覺得心很累、很想一直賴床呢?逗點編輯部邀請同窗好友,《編輯》作者王離以及《幻肢》作者何俊穆展開對談。同是詩人也是上班族的兩人,相約午休時間上到屋頂天臺,一邊喝啤酒吃洋芋片。誰知道在電梯和樓梯間的時刻,兩人聊起一路以來的工作經驗與幻滅過程……讀完會讓你重新思考上班意義的
留著長髮、綁著一撮馬尾的孫得欽,給人一種在心中苦行(苦刑)的感覺,每次答覆都像是要從無邊大海裡撈出他所能給、最接近原意的語詞。那是一種靜靜的追求,即便孫得欽端坐於眼前,卻也有種他彷彿已經在遠行的怪奇印象。
1983年生的朱嘉漢,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被譽為文壇小說怪物的朱嘉漢,著有長篇小說《禮物》、《裡面的裡面》。 2020年12月他帶來了《眼睛的故事》、《情色論》重量級文學家「巴塔耶」概念導讀書的《夜讀巴塔耶》——說起文學創作成為生命中一部分的淵源流長,朱嘉
日前於Moobooks沐本學研社展出的逗點文創結社十周年特展,邀請《灰矮星》柏森、《一起把那些堪稱地獄的日子撐下去,好嗎?》知日謙、《折了又折》彼岸的鹿三位年輕作者,於12月19日週六午後,一起分享創作的狀態、寫作方式,以及對詩人、作家身分的感受,乃至寫作與時代的關係。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瞿欣怡(小貓),日前於東華大學人社三館元瑾講堂​,以「誰的女神?誰在吃女權自助餐?」為題,進行關於性別的多方位討論,並探索女性如何做、如何行動,如何從自身出發,才能和這個社會、世界舒服地相處呢?​
剛出版全新詩集《編輯》的王離,平實地去看待創作與自身的關係,每一個答覆都不帶著裝飾,並不強化文學對己身、世界的意義。上一篇專訪中,王離談起自卑的過往,而在接下來的專訪中,且看無比日常的上班族生涯,如何滲透其心志,改變了一名創作者對於世界的觀察角度與自處的姿態。
連假結束了,想到隔天要上班,是否覺得心很累、很想一直賴床呢?逗點編輯部邀請同窗好友,《編輯》作者王離以及《幻肢》作者何俊穆展開對談。同是詩人也是上班族的兩人,相約午休時間上到屋頂天臺,一邊喝啤酒吃洋芋片。誰知道在電梯和樓梯間的時刻,兩人聊起一路以來的工作經驗與幻滅過程……讀完會讓你重新思考上班意義的
留著長髮、綁著一撮馬尾的孫得欽,給人一種在心中苦行(苦刑)的感覺,每次答覆都像是要從無邊大海裡撈出他所能給、最接近原意的語詞。那是一種靜靜的追求,即便孫得欽端坐於眼前,卻也有種他彷彿已經在遠行的怪奇印象。
1983年生的朱嘉漢,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被譽為文壇小說怪物的朱嘉漢,著有長篇小說《禮物》、《裡面的裡面》。 2020年12月他帶來了《眼睛的故事》、《情色論》重量級文學家「巴塔耶」概念導讀書的《夜讀巴塔耶》——說起文學創作成為生命中一部分的淵源流長,朱嘉
日前於Moobooks沐本學研社展出的逗點文創結社十周年特展,邀請《灰矮星》柏森、《一起把那些堪稱地獄的日子撐下去,好嗎?》知日謙、《折了又折》彼岸的鹿三位年輕作者,於12月19日週六午後,一起分享創作的狀態、寫作方式,以及對詩人、作家身分的感受,乃至寫作與時代的關係。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吃飽睡飽,人生不怕》瞿欣怡(小貓),日前於東華大學人社三館元瑾講堂​,以「誰的女神?誰在吃女權自助餐?」為題,進行關於性別的多方位討論,並探索女性如何做、如何行動,如何從自身出發,才能和這個社會、世界舒服地相處呢?​
剛出版全新詩集《編輯》的王離,平實地去看待創作與自身的關係,每一個答覆都不帶著裝飾,並不強化文學對己身、世界的意義。上一篇專訪中,王離談起自卑的過往,而在接下來的專訪中,且看無比日常的上班族生涯,如何滲透其心志,改變了一名創作者對於世界的觀察角度與自處的姿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件銷售案的成功,50%取決於業務員態度的積極與否,其次才是言辭和書面溝通技巧,也就是說,只要你擁有主動積極的熱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也因此,不論個性多麼害羞內向、商品多麼平庸難賣、客戶的脾氣有多麼難以操控,主動積極的業務員都不會選擇受制於人,他們會主動出擊,透過改變自己、
績效管理系統是一個 4 步驟的循環,「設定績效目標」,可確保主管與員工期望一致;「績效溝通與改善」,讓雙方在過程中能不斷溝通、修正、改進績效;並在「績效考核與面談」時驗收成果;「獎懲與訓練發展」則可以為提升來年績效做預備。
「人是互相的,如果我們對觀眾感興趣,那麼,觀眾也會對我們感興趣。」——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祕密》一書指出,演講開始的前 10~20 秒是觀眾注意力的高峰,因此一定要把握開場的黃金 20 秒,讓他們覺得不專心聆聽是很大的損失。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沒有什麼比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的演說更能彰顯說服的威力,無論是爭取平權、凝聚國族向心力,或是發人深省的道德批判,一席演說,可以展現講者的精神、感動群眾,進而激發各種行動。以下介紹著名演說中鏗鏘有力的5種句型,並提供5種回話練習,鍛鍊你的說服技術。
在網路還未發達的時代裡,口耳相傳是品牌能獲得消費者認同的關鍵。到了網路時代,口碑對顧客的影響力更是增強。 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表示,顧客的購買行為通常會受到自我、他人和外在3種影響力的交互作用。
一件銷售案的成功,50%取決於業務員態度的積極與否,其次才是言辭和書面溝通技巧,也就是說,只要你擁有主動積極的熱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也因此,不論個性多麼害羞內向、商品多麼平庸難賣、客戶的脾氣有多麼難以操控,主動積極的業務員都不會選擇受制於人,他們會主動出擊,透過改變自己、
績效管理系統是一個 4 步驟的循環,「設定績效目標」,可確保主管與員工期望一致;「績效溝通與改善」,讓雙方在過程中能不斷溝通、修正、改進績效;並在「績效考核與面談」時驗收成果;「獎懲與訓練發展」則可以為提升來年績效做預備。
「人是互相的,如果我們對觀眾感興趣,那麼,觀眾也會對我們感興趣。」——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祕密》一書指出,演講開始的前 10~20 秒是觀眾注意力的高峰,因此一定要把握開場的黃金 20 秒,讓他們覺得不專心聆聽是很大的損失。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沒有什麼比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的演說更能彰顯說服的威力,無論是爭取平權、凝聚國族向心力,或是發人深省的道德批判,一席演說,可以展現講者的精神、感動群眾,進而激發各種行動。以下介紹著名演說中鏗鏘有力的5種句型,並提供5種回話練習,鍛鍊你的說服技術。
在網路還未發達的時代裡,口耳相傳是品牌能獲得消費者認同的關鍵。到了網路時代,口碑對顧客的影響力更是增強。 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表示,顧客的購買行為通常會受到自我、他人和外在3種影響力的交互作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阿偉今年45歲,在一家大型企業的市場部門已經工作了20年。這個位置對於很多人來說,無疑是穩定和安逸的象徵,但阿偉卻覺得自己陷入了職業倦怠。他不再對每天重複的工作感到興奮,反而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毫無挑戰可言。於是,阿偉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在職業生涯的中段做出一些改變。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王先生是一位在公部門任職33年的基層公務人員。他大學畢業那年順利考取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分發報到後一直在稅務局工作,負責稅務管理工作。漫長公務生涯中,他努力工作並獲得了多次績優獎項,也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工作,而他妻子在高中擔任國文老師,任職年資跟王先生差不多。
Thumbnail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如同勳仔部落格首頁標題開宗明義所寫「平凡工程師追求40歲自由人生的心得分享」,勳仔很早就希望能夠達到40歲提早退休,或是至少不再提心弔膽中年失業怎麼辦,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出社會也奮鬥了幾十年,過程中累積了一些心得跟想法,就用這篇分享給跟勳仔有一樣夢想的朋友吧!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阿偉今年45歲,在一家大型企業的市場部門已經工作了20年。這個位置對於很多人來說,無疑是穩定和安逸的象徵,但阿偉卻覺得自己陷入了職業倦怠。他不再對每天重複的工作感到興奮,反而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毫無挑戰可言。於是,阿偉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在職業生涯的中段做出一些改變。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王先生是一位在公部門任職33年的基層公務人員。他大學畢業那年順利考取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分發報到後一直在稅務局工作,負責稅務管理工作。漫長公務生涯中,他努力工作並獲得了多次績優獎項,也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工作,而他妻子在高中擔任國文老師,任職年資跟王先生差不多。
Thumbnail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如同勳仔部落格首頁標題開宗明義所寫「平凡工程師追求40歲自由人生的心得分享」,勳仔很早就希望能夠達到40歲提早退休,或是至少不再提心弔膽中年失業怎麼辦,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出社會也奮鬥了幾十年,過程中累積了一些心得跟想法,就用這篇分享給跟勳仔有一樣夢想的朋友吧!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