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科學看正向育兒

腦神經科學看正向育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主講人:何惠玉 老師

課程主題:父母和子女互動關係如何影響孩子腦部發育,身心健康的發展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什麼?

大腦分為:理性思維腦、情緒或感覺腦、本能恐龍腦

孩子出生後,心理生命才被開始創造出來,也就是情緒腦。

大腦發展是有順序的:腦幹 、間腦、邊緣腦、皮質。

#腦幹:最會記得創傷的部分,沒有時間觀念,會在特別的時間可能就連結到創傷。

邊緣腦:親情和互動關係: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不好,會影響孩子終生。


raw-image

#五個感知:先從腦幹近來:大腦設計來保護安全。

創傷出現,會來傷害皮質腦。

1. 丘腦:傳達站,把適當的訊息傳送給需要的地方,當偵測到危險就回傳到杏仁核。

2. 杏仁核:感到憤怒、暴力、拉緊報,就會傳達到給下丘腦

3. 下丘腦:接受從杏仁核那裏之後,準備作戰

4. 海馬體:把危險事情記得非常清楚,通常都只記得困難的事,很少記得快樂的事件。


#家裡如果有不良照顧者,用錯誤方式教育,孩子的壓力是不會關閉的!

父母是幫孩子扮演壓力的保護者,不是加害者。

#正常來說:壓力來進來,腎上腺素會上升,一段時間後就會降下來。

如果孩子受到長期不良的照顧跟養育,壓力會持續著,發育系統會超載,情緒變得敏感,也成為有毒的壓力。這樣的孩子一職會處在高警戒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下。


raw-image

#當我們有壓力時,我們會選擇戰或逃,但現在來有一種就是僵住,孩子還幼小,無法知道怎麼做的時候,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都顯得無精打采的。

長期壓力賀爾蒙,孩子無法消耗,會關閉腦部的思考區。如果壓力就像是每天如影隨形一樣,那麼會出現身心上面很大的狀況,並影響腦部上的發育。

#錯誤的教養: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成為壓力軸,不間段的運轉著。

1. 親子:打、罵、指責、貶低、操控

2. 父母:爭吵、衝突、

3. 升學主義,讀書至上:對孩子造成不當影響。

#當壓力是可預測的時候,即使孩子有壓力,就會緩和並可控制的,也會有復原的機制。

#但當不可預測,就會變得很極端,並且持續到敏感和脆弱。

#不良的照顧者會使孩子的亮度被磨損光

要順著孩子的本能發展

父母勢必要調整教養方式。


raw-image

#幼兒的脆弱性:

自然法則的設計是:

幼童脆弱性:父母或照顧者完全保護

滿足幼兒身體需求,溫暖親情交流(愛、支持、鼓勵)

溫暖對待事孩子生命成長唯一的養分。

#創傷造成腦神經的化學物質變化:

我的本能如何定義創商,它是一種化學物質。

壓力一進來,身體就失衡了!

創傷壓力影片:這裡是英文版,沒有中文版,但可以找相關的來看: understanding Trau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QBP7fq5vQ&t=339s

Q:你願意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嗎?

#長期壓力和可體松

可體松是糖米質激素

分泌過度會危害健康

1. 高血糖

2. 抑制免疫系統

3. 太多葡萄糖在肝臟

4. 肥胖

#導致腦部神經傳導素分泌失衡了!

CRF失衡:

1. 騷動中樞神經

2. 增加身體焦慮感

3. 抑制食慾、不正常飲食

4. 腸胃的動力

5. 血管的舒張

6. 膀胱發炎

7. 心臟的收縮

#長期壓力和多巴胺

1. 過度分泌

2. 減少注意力

3. 增加過度警戒性

4. 減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5. 增加偏執狂和精神疾病的行為的可能性

#長期壓力和杏仁核

1. 導致催產素不足、早停經、心臟病風險

2. 攻擊性和不滿足、親密暴力

3. 不健康的布正常人格和行為

*別忽略孩子和父親之下的威力

*別忽略科學力量(腦神經科學)


raw-image

#長期壓力和血清素分泌下降:

血清素是幫助皮質處理決策,思考的神經傳導素

1. 前額葉皮質血清素下降影響判斷力

2. 增加自殺行為、侵略性

#疾病與障礙

1. 腦部結構毀損

2. 身體的疾病

3. 情緒發展障礙,行為偏差

4. 精神疾病

#當兒童長期處在一個過度警戒狀態,被誤認為ADHD過動兒,而在驚恐,恐懼狀態孩子會被貼對立反抗。

逃避兒童會暫停上學

攻擊行為控制襲擊

#孩童當長期創傷產生腦部結構變化:

1. 左側海馬體變小

2. 較小胼胝體

3. 小腦引

4. 大腦皮質大小的不正常,對稱不正常。

#受童年創傷經歷影響的大腦區域是:

1. 邊緣系統

2. HPA軸

3. 小腦引

4. 前大腦皮質

5. 腦室

6. 腦幹

7. 顳葉


raw-image

#童年創傷

1. 情緒的虐待

2. 身體的虐待

3. 有家人入監獄

4. 性的虐待

5. 父母分居離婚

6. 情緒忽視冷落

7. 身體的忽視冷落

8. 家庭暴力

9. 有家人吸毒

10.有家人患精神疾病

#0~20歲,孩子都要和父母友好的關係親情交流。

*解除痛苦,就會找方法*

#十大主要死因中的七個:

1. 中風

2. 長期性阻塞性肺疾病

3. 意外傷害

4. 肺炎/流感

5. 糖尿病

6. 自殺

7. 腎臟疾病

8. 肝病(肝炎、肝硬化)

9. 肝病(肝炎,肝硬化)


raw-image

#童年創傷和成年人疾病

54%的憂鬱病

52%的家庭暴力

58%自殺未遂

39%的曾經吸菸者

26%現在吸菸者

65%的酗酒者

50%藥物濫用者

78%針筒毒品注射者

48%性隨便者

#童年困境經歷的影響

童年困境的經驗

社交、情緒認知的障礙

探用有礙健康的風險行為

疾病、失能、社交的問題

早死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UdALXnPlQ

#童年創傷大部分心跳都會加快

淺在地發展性創傷:兒童成長中受到不可受的壓力

關鍵性人物:父母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pF8sWycQQ

#嚴格的父母親和不良父母也會使孩子陷入創傷。

#用正向親子教養養育兒女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cCAcGeG8E

#正向教養:

1. 和孩子形成愛的連結

2. 學習正向親子技巧

3. 正向引導,遵循社會禮儀規範


#與孩子建立正向親子 的關係

1. 能察覺孩子最少三項以上的優點

2. 花時間與您的孩子相處

3. 和您的孩子經常性的談話

4. 展現您對孩子的喜愛

心得感受:

創傷的痛真的需要被修復,但曾幾何時很多孩子或成人都沒機會被修復,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能夠覺察到自身的感受,以及對孩子的教養行為,如果能及時修正,能幫助未來下一代有更好的情緒發展。

即使,我們可能剛新手父母做得不好,但沒有人一出生就是會當父母的,我們可以透過很多的學習跟覺察,只要願意想改變,隨時都能跟孩子的關係修復好。

了解了腦神經的整個運作後,真的要很小心的對應孩子,用更正向的方向對待孩子。陪伴、傾聽、支持、鼓勵孩子。我很感謝能成為父母,才知道今生的生命是如此的不簡單跟珍貴。


avatar-img
貼近自己的沙龍
88會員
593內容數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生活,原來這一趟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歷程,歷經照顧母親生病的那段歲月,母親的好轉,我們求子的不容易,試管的失敗,決定走上收養的旅程。這趟旅程看似溫馨又幸福,沒想到伴隨著孩子的特殊性,我們輾轉之間做了好多的嘗試,搬了無數次的家。最後落腳在先生的家鄉,這裡有著我們的故事,希望我門的故事也能帶給你生命的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貼近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這場順勢療法是我第一次聽,以前常聽朋友談到有關這部分,今天聽了後才更了解。 在疫情下的我,聽講座變成一種樂趣,怎麼會這樣呢? 可見小時候的我,沒好好讀書,都在打瞌睡.現在卯起來認真了! 不過,能在家就打開電腦聽線上講座,真的是一項很大的祝福。 以下摘自講座內容: #順勢療法就是使用醣醇 起源於歐洲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的線上講座都是來匆匆、去匆匆。每一次都要守在8:20分的晚上,看著他的臉書文章,然後不斷更新,看看有沒有po出進入會議室的網址,真的每一次就像是搶演唱的票一樣,很緊張又很刺激呀!本人只參加過三場,今天也是想說碰碰運氣好了!沒想到就這樣進去聽了老師的課程。  但老師的課程只有半小時,真
2021照亮心靈講座【線上講座】 時間:110年8月4日(三)下午2:30~4:30 講題:好好說話,溝通好幸福 講師:賴佩霞 非暴力溝通: 1. 如何整理好自己 2. 告訴他人我需要的 先不要壓抑自己,說話的步驟和方法。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方法: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日期:8/1(日)19:30-21:30 主題:自我覺察與壓力調適 講師:吳柏昆 諮商心理師 筆記內的摘要: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分為兩個部份來分享: 1. 自我覺察:看見自己的狀態和需要 2. 增加韌力  老師帶我們進入一段身體掃描的部分,這時間好像有超過20分鐘吧!我總覺得
學以致愛今天請了羅志仲老師來分享有關他的靜心之路,雖然我已經在上老師的帶狀課程,也從課程中獲得許多的練習跟學習,但還是很喜歡上他的課,讓我可以再度複習他所教的。  但我想分享的是:只要上過老師帶的 “靜心"的課之後,再經過不斷練習,持續的練習下去,真的內心會有股說不上來的安定感。  七月初開始上老師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這場順勢療法是我第一次聽,以前常聽朋友談到有關這部分,今天聽了後才更了解。 在疫情下的我,聽講座變成一種樂趣,怎麼會這樣呢? 可見小時候的我,沒好好讀書,都在打瞌睡.現在卯起來認真了! 不過,能在家就打開電腦聽線上講座,真的是一項很大的祝福。 以下摘自講座內容: #順勢療法就是使用醣醇 起源於歐洲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的線上講座都是來匆匆、去匆匆。每一次都要守在8:20分的晚上,看著他的臉書文章,然後不斷更新,看看有沒有po出進入會議室的網址,真的每一次就像是搶演唱的票一樣,很緊張又很刺激呀!本人只參加過三場,今天也是想說碰碰運氣好了!沒想到就這樣進去聽了老師的課程。  但老師的課程只有半小時,真
2021照亮心靈講座【線上講座】 時間:110年8月4日(三)下午2:30~4:30 講題:好好說話,溝通好幸福 講師:賴佩霞 非暴力溝通: 1. 如何整理好自己 2. 告訴他人我需要的 先不要壓抑自己,說話的步驟和方法。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方法: 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日期:8/1(日)19:30-21:30 主題:自我覺察與壓力調適 講師:吳柏昆 諮商心理師 筆記內的摘要: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分為兩個部份來分享: 1. 自我覺察:看見自己的狀態和需要 2. 增加韌力  老師帶我們進入一段身體掃描的部分,這時間好像有超過20分鐘吧!我總覺得
學以致愛今天請了羅志仲老師來分享有關他的靜心之路,雖然我已經在上老師的帶狀課程,也從課程中獲得許多的練習跟學習,但還是很喜歡上他的課,讓我可以再度複習他所教的。  但我想分享的是:只要上過老師帶的 “靜心"的課之後,再經過不斷練習,持續的練習下去,真的內心會有股說不上來的安定感。  七月初開始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