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療癒心法|創傷是大腦的消化不良?讓內在小孩長大的❷個關鍵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正在逐年攀升;其中,對於「內在小孩」和「童年經驗,對人的影響非常深遠」的概念,也都愈來愈為人所熟知;這樣的擴散,有賴於勇敢面對童年創傷的人們,以及在學界和臨床上著力和分享的療癒者們。

這些透過經驗積累出來的知識,讓整個群體對於創傷的理解,從有形且客觀進入無形且主觀,例如:肢體虐待與情緒勒索;也讓越來越多人撥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框架,練習認同自己的感受。


前陣子,我開始閱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

說實在的,這種「很有力量的書名」,很容易讓我抱有保留態度;但是,在看到封面上的小標(擺脫擺爛、焦慮壓力、倦怠無力感⋯⋯都是創傷惹的禍!)後,我決定給出一次機會⋯⋯而這本書也很快地做出回應,對「創傷」下了一個言簡意賅且令我滿意的定義。

創傷=大腦的消化不良

作者,身為臨床心理師,以及堪薩斯大學的兼任教授,認同並沿用了〔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定義:創傷,是大腦在處理和消化資訊方面的時候,失去功能。

讀到這裡,腦海裡蹦出來的記憶,讓我瞬間理解這個概念!

十幾年前,我的大侄子,在三歲的時候被奶奶餵食了海鮮,並且發生過敏反應;然後,往後的日子裡,就不能再吃任何相關的食物了!

我的大侄子,是堂姐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堂姐夫家的長孫;受過專業幼教訓練的堂姐,在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既氣憤又難過地說著「我就已經提醒過了!小孩就是不能那麼早吃海鮮!他的腸胃根本還無法消化這樣的食物⋯⋯為什麼不能再等等?這樣一來,以後就少了很多好吃的食物呀!」。

這個故事,讓我將「心理的創傷反應」和「生理的過敏反應」進行類比。

創傷反應=大腦的過敏反應?

身體,按照步調地長大後,就會擁有「可以分解和吸收原本無法消化的營養素的能力」;反之,在能力還未發展出來之前,就吃到這樣的食物,便會被身體判斷為「需要排除的有毒物質」,並且出現過敏反應,輕則發癢、腫脹,嚴重的則會休克,並且多會在身體裡留下紀錄,在日後繼續延用這樣的模式。

心理,在給予時間、空間和練習的機會之下,也會發展出「消化情緒,並且可以將經驗轉化為養份的能力」。同樣地,如果在能力足夠之前,就遭遇了超過能力範圍之外的事件,就會出現激烈的反應;如果再加上忽視和貶低、壓抑,這樣的印痕就會深深烙印在大腦和心裡面,讓人會在感知到「與負面事件相關的元素,出現了!」的時候,直接進入緊繃的戒備模式,

二者,是不是很像啊?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安排適合的飲食,讓孩子的腸胃在舒適圈和新刺激之間取得平衡,然後擁有可以消化和吸收大部分食物的能力;那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是否有像生理那樣,同等地被家長照顧、用適當的步調來迎接新事物,在出現不良反應的時候,會願意協助我們排除呢?

和我一起回想: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因為不想要分離而大哭的時候,媽媽和爸爸的反應是什麼?是再多給一些時間,還是抱著「不要理他!自然就會習慣了!」的態度⋯⋯以及第一次打破玻璃杯,你的反應是不帶任何懼怕地直接吿知家長,並且樂意學習後續的處理方式?還是害怕被責備?

。。。

這些看似非常日常的經驗,其實非常重要。

經驗之於大腦,就像食物之於身體;食物形塑身體,經驗則是塑造我們的認知。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塑造人對世界的認知。例如:物體恆存的概念,在不斷累積的「媽媽的臉,不會因為被手掌遮擋住,就不見」經驗中,慢慢地被幼兒理解與建構出來。

正常來說,當小孩在第一次感受到「心裡面湧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原本應該會像身體出現過敏反應那樣,會直接用哭泣的方式釋放出來;如果,主要依附對象(通常是母親和父親)給予理解、傾聽和等待,那孩子就會將「負面情緒」和「正常/自然/可被接受」連結在一起,然後進一步學習面對和處理的技巧。

但是,如果孩子接收到的是不耐煩和憤怒的神情、貶低和要求壓抑的言語⋯⋯,那孩子就會將「負面情緒」和「不可以表現出來」串在一起;如果家長沒有改變態度,那相似的經驗隨著時間而疊加。

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抑制情緒感受的自動化反應。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仍會面臨被情緒淹沒的時候;然後,又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而理智斷線、出現「身體長大了!但是,心理還停留在過去」的狀態;而這樣的情況,對無法好好練習處理情緒能力的人來說,是失去控制的。

但是,這其實是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是內在小孩的現身,是「重新撫育自己」的邀請函喔!


內在小孩轉大人?

現在的你,是否想要擁有「心理層面的自我照顧能力」?或許,你也和我一樣,沒有在成長過程裡解鎖這個技能;但是,只要開始就不算晚⋯⋯我們可以當自己的家長,重新陪伴自己長大。

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二個關鍵態度,讓你在「負面情緒來襲/內在小孩出現」的時候,可以不用感到懼怕。

關鍵態度❶過敏原/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1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04/10
那天,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在聊天。 因為都是靈性工作者,也因為彼此理解人事物的路徑非常不一樣,於是我們經常針對身心靈領域的專有名詞,例如:開悟、合一、維度、前世今生、因果業力、業力⋯⋯等等,交換彼此的視角;甚至,因為這些概念都非常地抽象,所以我們總會在隔了一段時間、有了更多體驗後,再次進行對話。
Thumbnail
2023/04/10
那天,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在聊天。 因為都是靈性工作者,也因為彼此理解人事物的路徑非常不一樣,於是我們經常針對身心靈領域的專有名詞,例如:開悟、合一、維度、前世今生、因果業力、業力⋯⋯等等,交換彼此的視角;甚至,因為這些概念都非常地抽象,所以我們總會在隔了一段時間、有了更多體驗後,再次進行對話。
Thumbnail
2023/04/03
二〇一二年的年初,我成為療癒師,在那之後的十一年裡,只要提及我的職業,便會被問到:「療癒師,和心理師/諮商師,有什麼不同?」;之前,在面對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的內在都沒有一個清楚的答案。 直到最近,有一篇新的貼文,讓這個提問再次浮現。 但是,這一次,我竟然沒有迴避地直面了這個提問! 在面對的過程中,
Thumbnail
2023/04/03
二〇一二年的年初,我成為療癒師,在那之後的十一年裡,只要提及我的職業,便會被問到:「療癒師,和心理師/諮商師,有什麼不同?」;之前,在面對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的內在都沒有一個清楚的答案。 直到最近,有一篇新的貼文,讓這個提問再次浮現。 但是,這一次,我竟然沒有迴避地直面了這個提問! 在面對的過程中,
Thumbnail
2023/03/20
《黑暗榮耀》第二季,不僅完美地總結了第一季的所有懸念,還更推深地透過每一個角色來讓「惡」變得富有層次⋯⋯只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這部劇,竟然用生動的影像穿刺到了霸凌的起點、說出「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人敢說出口」的實話:家人是最初的霸凌者。 霸凌,家人往往是地一個加害者。——《黑暗榮耀》
Thumbnail
2023/03/20
《黑暗榮耀》第二季,不僅完美地總結了第一季的所有懸念,還更推深地透過每一個角色來讓「惡」變得富有層次⋯⋯只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這部劇,竟然用生動的影像穿刺到了霸凌的起點、說出「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人敢說出口」的實話:家人是最初的霸凌者。 霸凌,家人往往是地一個加害者。——《黑暗榮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本書探討創傷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式,以科學角度分析並佐以多個故事和對話,讀來深入淺出。作者強調理解受創者並給予愛與包容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透過可預期、正向的回應協助其療癒。
Thumbnail
本書探討創傷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式,以科學角度分析並佐以多個故事和對話,讀來深入淺出。作者強調理解受創者並給予愛與包容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透過可預期、正向的回應協助其療癒。
Thumbnail
前陣子,我開始閱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 說實在的,這種「很有力量的書名」,很容易讓我抱有保留態度;但是,在看到封面上的小標(擺脫擺爛、焦慮壓力、倦怠無力感⋯⋯都是創傷惹的禍!)後,我決定給出一次機會⋯⋯而這本書也很快地做出回應,對「創傷」下了一個言簡意賅且令我滿意的定義:創傷=大腦的消化
Thumbnail
前陣子,我開始閱讀《破除有毒心態,開啟自控力》。 說實在的,這種「很有力量的書名」,很容易讓我抱有保留態度;但是,在看到封面上的小標(擺脫擺爛、焦慮壓力、倦怠無力感⋯⋯都是創傷惹的禍!)後,我決定給出一次機會⋯⋯而這本書也很快地做出回應,對「創傷」下了一個言簡意賅且令我滿意的定義:創傷=大腦的消化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你發生過什麼事 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 出版日期: 2022/03/04 出版社:悅知文化 「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全書以【對話&經歷故事】呈現【科學】角度的【創傷大腦】如何運作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你發生過什麼事 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 出版日期: 2022/03/04 出版社:悅知文化 「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全書以【對話&經歷故事】呈現【科學】角度的【創傷大腦】如何運作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主講人:何惠玉 老師 課程主題:父母和子女互動關係如何影響孩子腦部發育,身心健康的發展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什麼? 大腦分為:理性思維腦、情緒或感覺腦、本能恐龍腦 孩子出生後,心理生命才被開始創造出來,也就是情緒腦。 大腦發展是有順序的:腦幹 、間腦、邊緣腦、皮質。 #腦幹:最會記得創傷的部分,沒有時
Thumbnail
主講人:何惠玉 老師 課程主題:父母和子女互動關係如何影響孩子腦部發育,身心健康的發展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什麼? 大腦分為:理性思維腦、情緒或感覺腦、本能恐龍腦 孩子出生後,心理生命才被開始創造出來,也就是情緒腦。 大腦發展是有順序的:腦幹 、間腦、邊緣腦、皮質。 #腦幹:最會記得創傷的部分,沒有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