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第二語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人李琴峰的日文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在2021年七月榮獲日本芥川賞,她同時也是第二位以非日語母語人士創作的得獎人。而她在2019年二月有發表一篇「取得日本語籍的那一天」的文章有一段提到她對語言的看法,大意為:「語言本該非誰的所有物,然而我們普遍對非母語人士就理當沒有對該語言的正當解釋權的認知卻根深蒂固。」每當思考到語言學習時,我就會想起李琴峰的這段話,除了赤祼解釋父母為什麼在英文學習上更傾向使用外師,也點出語言學習中,最常見的卡點就是羞恥感,擔心自己說錯的情感常落入不是超越就是崩潰的兩極。

從認知先解套「語言使用的羞恥感」,自然下就不害羞
當前的英文學習有兩套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及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在非英語系國家的小學生日常很難做到沉浸式第二語學習,除非貴子弟是上雙語學校。但成人可以營造出ESL的學習環境,我們可以把對學習「外語」的認知轉換成學習「第二語」。讓孩子在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去習慣第二種語言。學習第二語或許無關生存,但與「成功」連結,如果可以掌握全球化下共同語言英文,不僅出國旅遊方便不容易被騙,更能收集不同國家文化情報資訊,研究更表明能說外語的人通常分析能力較強。但說教式的勸說對孩子來說太遙不可及,成人可以做的是有機會要表率,爸媽有出國機會一定要勇敢在孩子面前表現,親身說明會說英文的便利性,是說自己都突破不了,還期待孩子是不是太強人所難,若沒有親自上戰場表率的機會,也可以試著上海外MOOC的免費課程或台大的開放式課程,在孩子面前作作戲也行,表現一下不是只有你在學,家長也在學。延伸影音參考:英語語音學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_intro/101S102

小學生英語家庭學習具體作法

  1. 有大量的輸入才有輸出:例如從小就聽原音看字幕,可以激發孩子對另一種語言和文化產生興趣。
  2. 學習自然發音及使用「回音法/跟讀法」:親子共讀。一天五分鐘或十分鐘,唸本英文小書(如Learn to read系列叢書有附CD),天天持續是重點。 試著將語言學習帶入語言習得的氛圍。延伸影音參考:台大外文系史嘉琳教師的回音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EWEPIHLzQ
  3. 如果家長和孩子討論出學習目標,孩子也沒有強烈牴觸之下,可以背單字,單字掌握越多,英語力越高。一天五分鐘背單或自製單字卡都是不錯的記憶活動,忌強背猛記,一定要評估自家孩子的學習屬性。
  4. 不急著去解構文法,雖說文法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鷹架,但可以從練習整個句子去建立語感,例如不單回YES/NO,而是YES, I do. 或No, it isn’t.等不同文法下的句子。
  5. 小學生語言學習最重快樂趣味學習,把語言學習同打遊戲一樣愉快。家長要放下得失心先,不要急著指正孩子。延伸影音參考:Learning a language? Speak it like you’re playing a video game | Marianna Pascal | TEDxPenangRoad
  6. 最後在下不建議一句話夾雜中英,純屬個人觀點,學習第二語之前,首重還是好好紮根第一母語,這點我是認同余光中先生。
raw-image

關於另一個焦慮:家長的期待和現實落空
線外課程家長發現孩子怎麼連簡單的英文問答都說不出來,英文學費是打水漂了嗎?家長別急,問題可能是出在中文腦,語言轉換速度慢或是聽說讀寫情報處理速度沒有家長期待的快,各家孩子問題都不同,即便是專業人士也常有「用叉子舀湯喝」的語言使用痛感。如果家長真的很想量化知道孩子的程度,我個人蠻建議在孩子有意願嘗試下參加全民英檢,一來有具體目標,二來考過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切身體驗「努力與收益」。

結語-放下得失心,碗粿爸的無痛英文教學法其實很實在
有經濟實力的,可以易子而教,上英語補習班。而家長想親力親為,可以參考碗粿爸的「無痛英文教學法」,畢竟碗粿爸手下有兩位實績,有十足的參考價值,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學習動機啟動,再加持續踩踏下去的動力,便是無敵。差別在於有的孩子容易引導,有的孩子需要下更多工夫引導,有道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戒急用忍啊。家長們,共勉之!!

延伸閱讀:

  • 碗粿爸的無痛英文教學法: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27747
  • 聽原音看字幕的好處: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children-should-be-watching-tv-with-the-subtitles-on-144320
  • 外語效應: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cap-44393512
  • 李琴峰的日本語籍:https://www.nippon.com/ja/japan-topics/g00652/?pnum=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派吉兒童指導員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人道主義與經濟的對話! 教育和經濟的正相關!金融心理學!
2021/10/10
我是一位身處日本千葉目前邁入「中學受驗(報考重點公私立中學)」第三學年的台灣媽媽,我真心反對資本化的「中學受驗」,但我仍選擇接受日本相公的教育方針,因為日本是一個認可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國家(詳閱參考1),入境隨俗,保家內平安。 然而看到2021年的日本小學生全國學力調查地方排名(詳閱參考2),仍壓不住
Thumbnail
2021/10/10
我是一位身處日本千葉目前邁入「中學受驗(報考重點公私立中學)」第三學年的台灣媽媽,我真心反對資本化的「中學受驗」,但我仍選擇接受日本相公的教育方針,因為日本是一個認可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國家(詳閱參考1),入境隨俗,保家內平安。 然而看到2021年的日本小學生全國學力調查地方排名(詳閱參考2),仍壓不住
Thumbnail
2021/10/07
失望能讓我們心碎,也能為我們帶來自我實現的力量。請相信,凡是能讓你失望的,都是你需要學會面對和超越的。-米歇爾・勒朱瓦耶Michel Lejoyeux (Author)
Thumbnail
2021/10/07
失望能讓我們心碎,也能為我們帶來自我實現的力量。請相信,凡是能讓你失望的,都是你需要學會面對和超越的。-米歇爾・勒朱瓦耶Michel Lejoyeux (Author)
Thumbnail
2021/09/17
這週過的陰鬱壓抑,全因看了兩部LGBTQ的電影,一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二是「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時候到了,我翻出2021年8月9號在紐約時報登載的社論「那些我們沒有教給男孩的事」,心想是應該好好靜下心寫下我對這篇社論的感觸:「教育現場遇到的男孩們,為什麼總是那麼令人傷透腦筋?」而我在社論中的
Thumbnail
2021/09/17
這週過的陰鬱壓抑,全因看了兩部LGBTQ的電影,一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二是「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時候到了,我翻出2021年8月9號在紐約時報登載的社論「那些我們沒有教給男孩的事」,心想是應該好好靜下心寫下我對這篇社論的感觸:「教育現場遇到的男孩們,為什麼總是那麼令人傷透腦筋?」而我在社論中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林子斌.親子天下.2022/11(七刷). 推薦給: ❦想知道​林子斌教授的雙語教育理念的人 ❦想再多聽一些意見,建構自己的雙語教育理念態度的人。 台灣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對「雙語教育」來高談闊論一番,也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可見「雙語」是一個童叟能解的議題?!
Thumbnail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林子斌.親子天下.2022/11(七刷). 推薦給: ❦想知道​林子斌教授的雙語教育理念的人 ❦想再多聽一些意見,建構自己的雙語教育理念態度的人。 台灣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對「雙語教育」來高談闊論一番,也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可見「雙語」是一個童叟能解的議題?!
Thumbnail
我的英文與日文教學涉及電影、遊戲、音樂、播客、新聞、連續劇、職場商業、個人經驗,擷取有趣實用的外文詳盡介紹,帶你遨遊教科書外的外語大千世界。有別以往只有同時教雙語的單一教室,這次分設出獨立的英文和日文教室讓大家更方便選讀,再成立免費文章區提供全文免費試閱。加入沙龍,一起自學外語吧!
Thumbnail
我的英文與日文教學涉及電影、遊戲、音樂、播客、新聞、連續劇、職場商業、個人經驗,擷取有趣實用的外文詳盡介紹,帶你遨遊教科書外的外語大千世界。有別以往只有同時教雙語的單一教室,這次分設出獨立的英文和日文教室讓大家更方便選讀,再成立免費文章區提供全文免費試閱。加入沙龍,一起自學外語吧!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很多不是醫療界的朋友認為我們上班時,交談或書寫都是使用英文,英文能力一定很好。殊不知,打從國中畢業後,我再沒有投入心力在學習生活應用英文。上班中所說的寫的都是醫學英文,真正遇到了外國人也是聽不懂他們所表達的需求,讓我感覺這種感受很差,自認為是工作成長上的一個阻礙。
Thumbnail
很多不是醫療界的朋友認為我們上班時,交談或書寫都是使用英文,英文能力一定很好。殊不知,打從國中畢業後,我再沒有投入心力在學習生活應用英文。上班中所說的寫的都是醫學英文,真正遇到了外國人也是聽不懂他們所表達的需求,讓我感覺這種感受很差,自認為是工作成長上的一個阻礙。
Thumbnail
最近二年級的大寶算是英文學習上遇到瓶頸,媽媽發現他可能連很基本的 “how old are you”都聽不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網路上也看到兩篇文章,一篇是講看很多書卻沒感覺有多大用處,是一種 “低等勤奮陷阱[1]”。另一篇文章,則是從申請入學資料消失一事看待寒門子弟要在看似公平的標準中脫穎
Thumbnail
最近二年級的大寶算是英文學習上遇到瓶頸,媽媽發現他可能連很基本的 “how old are you”都聽不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網路上也看到兩篇文章,一篇是講看很多書卻沒感覺有多大用處,是一種 “低等勤奮陷阱[1]”。另一篇文章,則是從申請入學資料消失一事看待寒門子弟要在看似公平的標準中脫穎
Thumbnail
台灣人李琴峰的日文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在2021年七月榮獲日本芥川賞,她同時也是第二位以非日語母語人士創作的得獎人。而她在2019年二月有發表一篇「取得日本語籍的那一天」的文章有一段提到她對語言的看法,大意為:「語言本該非誰的所有物,然而我們普遍對非母語人士就理當沒有對該語言的正當解釋權的認知卻根
Thumbnail
台灣人李琴峰的日文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在2021年七月榮獲日本芥川賞,她同時也是第二位以非日語母語人士創作的得獎人。而她在2019年二月有發表一篇「取得日本語籍的那一天」的文章有一段提到她對語言的看法,大意為:「語言本該非誰的所有物,然而我們普遍對非母語人士就理當沒有對該語言的正當解釋權的認知卻根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人類天生有學會語言的本能,所以我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了母語,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要學另一種外語時,卻是如此的困難呢?
Thumbnail
人類天生有學會語言的本能,所以我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了母語,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要學另一種外語時,卻是如此的困難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