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素食者》韓江|致 向生而死的自由

更新於 2024/10/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談論書籍內容)

《素食者》可以說是另類的變形記,它以主角英惠被惡夢糾纏而決意成為素食者為開端,採三個章節及三個視角,分別是英惠的丈夫、姐夫和姐姐仁惠的立場,來闡述英惠越發極端的行為及對他們的影響。相對於這些人物,主角英惠雖然貫穿整本書,書內較少著墨她的想法,除了第一章穿插的迷幻段落,用一種分不清夢境還是現實的寫法呈現英惠的感受,其他章節都是他人的觀點。讀者只能從隻字片語來窺探和揣測主角到底怎麼了?有趣的是,書裡莫名的舉止和話語,都蘊含濃濃的寓意,偶爾還帶著怪異的美感,但書從未對這些意象給予明確的解釋。所以我想,當讀者試著解讀這本書時,某部份也映照出自己吧。

我看到一些書評說這本書反應出韓國的父權文化,也有說它在替女性發聲,單看網上的簡介,我也以為是。讀完後,卻覺得不完全是,它寫的是因抑鬱而變異的人生,人物掙扎於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中,這樣的失序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一株擁有慾望的植物

是咆哮聲在重重地交疊著,是因為肉,我吃太多的肉,那些生命安靜地滯留在那裡。沒錯!血液和肉塊都被消化,散在身體的每個角落,殘渣也已經排到了體外,可是那些生命卻糾纏不休,牢牢地貼在那裡。─P.58

隨著每個章節的進展,可以觀察到主角英惠如何經由實體"食"和表象"畫",自上到下、由外而內,從素食到成為植物的過程。一開始『食肉』像是具像化了這個社會為生存需傷害他者的本質,所以英惠選擇"不吃",一方面又下意識不斷用惡夢懲罰不堪的自己,導致她長期營養不良與失眠。但她真的"不想"吃肉嗎?直至第一章結束以前,英惠一看到葷食就如頭飢腸轆轆的野獸大量分泌唾液,以及最後她手裡緊攥一隻留有牙印的死鳥,似乎都在表達此時的她正在與身為人的慾望做爭鬥。

所有的一切都完美無缺。都是他一直反復畫過的畫面。在她的胎記之上,他身上的大紅花反復地綻開,又反覆地緊閉,他的陰莖像巨大的花蕊搬進出她的體內。他戰慄著,這是世界最醜惡也是最「美麗」的結合。─P.134

故事到了第二章,姊夫對精神治療回來的英惠提出拍攝人體彩繪的邀請,英惠非但不感到厭惡,甚至難得展現情緒,訴說因畫不再惡夢。這讓我想到李維菁的《我是許涼涼》有一段將人比擬成植物的句子:「我只要露出了任何可愛的、具表現性的行為、言語或表情,或者試圖自己建立人際關係,或者向外拓展冒險,就立刻被制止貶抑。於是我決定不要動,就不會招致批評也不會受傷,也許會因此比較容易被愛,於是我成了一株植物,但並未因此被愛,只是被忽視。我相信我的話是醜的,動作是拙的。我一直對我的感覺不確定也不清楚,當我感到受苦,我本能地否定自己的難受,告訴自己,其實一切都是正常,可能是我的感覺運作系統不對,對於正常的情境做出了自以為受苦的錯誤詮釋。(P.95)」忍不住猜想英惠嚮往植物的理由與這段文字是否有交集的地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這裡詮釋植物的方式,寫的又猛烈又奇異。打破以往植物是被動且純潔的形象,原來,它也可以擁有慾望。一反前章對性的麻木及冷淡,全身畫著花卉圖像的英惠,像受到植物本能驅使,熱情貼上另位身上有彩繪的模特。這景象令我衝擊,彷彿是在說"如果人是醜陋的,那只要不當人就好了。”

看,姊姊,我正倒立著,我的身上突然長出了葉子,手裡長出樹根伸進了地裡,不斷地,不斷地……嗯,感覺要從跨部開出花朵,所以我打開了雙腿,開得很大……─P.146

而書裡對成為植物的追求,不只求內化更表露於形。當最後一章英惠再次住進精神病房時,她激進地想成為一棵樹。不知道是想模仿樹的神態,抑或是要讓夢境裡的臉回歸到正確位置,英惠開始違反人體的法則,長時間倒立自己,並只以水和陽光為食。但人一但不再進食就等同於放棄活下去,於是英惠逐漸凋萎,這樣向生而死的自由,最終得到的是解脫還是一齣悲劇呢?

是正常還是有病

活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次笑完後,她總是這樣想。在經歷一些事情後,在體驗過各種難以忍受的災難後,人們還是照樣能吃,能喝,能睡,能拉地繼續生活下去,還可以發出爽朗的大笑。當認識到自己也是這樣活著的時候,曾經遺忘的悲傷又像睡意那樣被緩緩地喚起。─P.146

每當書裡不同性格的"正常人"和"不正常"的英惠互動,都會給人強烈的對照感。像是在丈夫眼裡英惠是有病的,但他不願給妻子一絲關懷與憐憫。而到姊夫這邊,英惠反成為了純粹的象徵,是他心之所向,於是他以藝術之名試圖從英惠身上掠奪甚麼。這樣一比,正常人反而顯得更殘忍、更瘋狂。不過到姊姊這裡又是另個轉折,姐姐仁惠和妹妹都生長高壓父權的環境中,失序的妹妹像一面鏡子,照出她隱藏許久的傷口,一度和妹妹一樣失眠與作夢。和妹妹不同的是,責任感留住了她,原來選擇"食肉"的人,活得也很辛苦。

她安靜地吸了一口氣,路邊「熊熊燃燒著」的樹木,像無數隻大型猛獸側身而立。她定定地凝視著。像等待回答一般,不,像是反抗似的,她的眼神幽暗而強韌。—P.190

在讀第二遍時,因為已經知道故事發展,我忍不住以非人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劇情,假設第一章的英惠已經如同植物不再有人類的思維,那面對書裡的強暴、亂倫和親情,對她來說根本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所謂的好與壞都是"人"評定的,如果沒有他人欲加的束縛,這何嘗不是一種自由。

關於書的結構

《素食者》有個很意思的設計,它每章除了讓不同角色登場和英惠形成對比,章節間還會反覆出現類似的狀態或情境來呼應前後文,例如性、眼睛、死亡、喘不過氣及做夢等等。甚至連話語都一樣,第一章和第三章裡英惠的丈夫和姊姊仁惠都說過:「只是一場夢。」這樣的結構讓書讀起來很有層次,像是在觀賞做畫過程,看著畫筆將內容層層交織在畫布上,不過它究竟是一幅什麼的圖畫呢?那就是讀者的事了。

2009年《素食者》有被拍成電影,不過imdb評分只有5.7


後記

在《素食者》前幾頁,有專業人士的推介,我看到有篇用"駭人"來形容書,但我私心比較想用"魔性"這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在《素食者》後,因為想知道更多"變形",我找了卡夫卡的《變形記》來讀。和《素食者》不同的是,《變形記》裡的主角是真的脫離人形變成昆蟲,而且他保有人的思想,時時擔憂家人的生計,但最終卻被所愛的家人厭惡,最後餓死自己。《變形記》的"變形"讓主角被社會拋棄,而《素食者》的"變形"則是想擺脫社會,我覺得《素食者》是進化的"變形"選擇,是種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不過唯一不變的是,兩部作品儘管相隔百年,書裡的社會依舊比主角們還畸形。每次讀到英惠的食肉惡夢,我就會想到日本歌手amazarashi《接連逝去的季節》的MV,裡面食肉畫面已經被我拿來當作惡夢的樣貌(呵呵)。寫書評時,一直反覆在聽這首歌,意外的發現就連歌詞也和書的故事有幾分相似。而在Goodreads上,滿分5顆星,我給《素食者》評4.5顆星,少了0.5是因為我不能對主角予以全然的認同與理解,我是屬於另邊為現世生活努力掙扎的人。

『生命是靠著吞食其他生命才得以生存 吞食生命的我總有一天也會被生命吞噬 如果我很美味的話就好了 』─出自 谷川俊太郎『恐竜人間』


每篇文字都是自己所愛而寫,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贊助,不限金額都是給予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謝謝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個任性又平凡的接收者,容易對作品有執念,發起文青病時跟神X病差不多,於是創作這個空間釋放。不定期更新,喜歡反覆論證感觸,不喜表面文。內容主觀,但尊重每部作品,會將作品特點分享出來參考。若喜歡文字,歡迎小額贊助,所有支持都是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合作邀約zward051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沒有甚麼書是以前不懂,卻在某天懂了,但懂的同時,又感到微微苦澀,自嘲幹嘛自找麻煩呢?
我鮮少看日本電影,因此不是很熟悉常參與電影演出的樹木希林。一開始想讀這本書,單純是被書店的文案和漂亮的包裝吸引。這本書在圖書館非常炙手可熱,排了好幾個月才等到取書通知,所以我連翻閱都沒翻閱,就匆忙去取書。沒意識到簡介所謂的120則人生語錄是甚麼意思,逕自以為它是本自傳呢。直到翻開才發現,是精選格言啊
這是我第三本 Pierre Lemaitre的書。第一本讀的是《籠子裡的愛麗絲》,是部推理小說,書裡的反轉結局至今令我記憶深刻;第二本是《天上再見》,不同於上本,這部轉換時空寫起了一次大戰小人物的復仇,營造的氛圍既古典又滑稽,相當有趣。所以到要讀《三天一生》時,我以一種不信邪的想法來讀它......
我對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初次的印象,是小時候逛書店時,經過標註推理偵探類的書櫃,總看到那滿滿一整櫃、排版一致的米色,上面寫著『克莉絲蒂推理全集』系列的藏書。而真正知道她是位擁有「偵探小說女王」之稱的英國作家,是在多年前,一個每星期以書為單元的電台裡,受邀的來賓在節目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剛競競業業完成人生一個階段,即將邁入新里程時,生命卻毫無預警的結束了。12月16日主角竹脇正一參加完自己65歲的退休歡送會,在往回家的地鐵上昏倒了,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離死亡僅一步之遙。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是一起發生於1999年10月26日的真實案件,一名二十一歲的女大生豬野詩織在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人刺殺身亡。當時在《FOCUS》週刊工作的作者清水潔被派來現場採訪,而本書就是在闡述作者訪問的經過,但在揭露真相之餘,也會分享他個人經歷和見解,讓內容比一般報導多了些關懷和反思。
有沒有甚麼書是以前不懂,卻在某天懂了,但懂的同時,又感到微微苦澀,自嘲幹嘛自找麻煩呢?
我鮮少看日本電影,因此不是很熟悉常參與電影演出的樹木希林。一開始想讀這本書,單純是被書店的文案和漂亮的包裝吸引。這本書在圖書館非常炙手可熱,排了好幾個月才等到取書通知,所以我連翻閱都沒翻閱,就匆忙去取書。沒意識到簡介所謂的120則人生語錄是甚麼意思,逕自以為它是本自傳呢。直到翻開才發現,是精選格言啊
這是我第三本 Pierre Lemaitre的書。第一本讀的是《籠子裡的愛麗絲》,是部推理小說,書裡的反轉結局至今令我記憶深刻;第二本是《天上再見》,不同於上本,這部轉換時空寫起了一次大戰小人物的復仇,營造的氛圍既古典又滑稽,相當有趣。所以到要讀《三天一生》時,我以一種不信邪的想法來讀它......
我對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初次的印象,是小時候逛書店時,經過標註推理偵探類的書櫃,總看到那滿滿一整櫃、排版一致的米色,上面寫著『克莉絲蒂推理全集』系列的藏書。而真正知道她是位擁有「偵探小說女王」之稱的英國作家,是在多年前,一個每星期以書為單元的電台裡,受邀的來賓在節目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剛競競業業完成人生一個階段,即將邁入新里程時,生命卻毫無預警的結束了。12月16日主角竹脇正一參加完自己65歲的退休歡送會,在往回家的地鐵上昏倒了,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離死亡僅一步之遙。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是一起發生於1999年10月26日的真實案件,一名二十一歲的女大生豬野詩織在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人刺殺身亡。當時在《FOCUS》週刊工作的作者清水潔被派來現場採訪,而本書就是在闡述作者訪問的經過,但在揭露真相之餘,也會分享他個人經歷和見解,讓內容比一般報導多了些關懷和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倉本智明是日本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視障者。直至二十幾歲爲止,他一直過着弱視者的生活,但隨着視力每況愈下,到二〇〇六年時已近乎全盲。雖然身爲殘障人士,但倉本除了在多個大學擔任兼任講師外,更以其視角分析社會,而建立了獨特的『殘障學』理論。這本《0.001的視力看世界》便是倉本的獨立著作。
Thumbnail
嗜讀那些會啃咬激盪心靈的書,郭強生《尋琴者》。寫遺憾,寫音樂,寫情感。寫高峰後的失去。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Thumbnail
​ 10月底上映至今,討論度居高不下,日本已賣破180億日幣,即將殺入日本影史前7,全台票房也將邁入2億大關,看準超越《你的名字》,打破日本動畫在台上映最高票房紀錄。個人其實早在首周就觀賞完畢,二刷看國賓巨幕版本,三刷看IMAX版本,刷到心滿意足了才開始寫這篇。 ​ 《無限列車篇》是一部為大銀幕量身
Thumbnail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Thumbnail
「年少單薄如你,會那麼孤獨,是因為此刻的你,  一無可換,也甚麼交換都還沒開啟。那怎麼辦? 我不知道,  但我會說,讓我擁抱你一下,因為你那麼珍貴,只是現在的你不知道而已。」駱以軍 小說家 《致親愛的孤獨者》是夢田上個月上映的一部電影,我並沒有去看,但我看了電影原作改編的小說,雖然說我也很想去看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倉本智明是日本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視障者。直至二十幾歲爲止,他一直過着弱視者的生活,但隨着視力每況愈下,到二〇〇六年時已近乎全盲。雖然身爲殘障人士,但倉本除了在多個大學擔任兼任講師外,更以其視角分析社會,而建立了獨特的『殘障學』理論。這本《0.001的視力看世界》便是倉本的獨立著作。
Thumbnail
嗜讀那些會啃咬激盪心靈的書,郭強生《尋琴者》。寫遺憾,寫音樂,寫情感。寫高峰後的失去。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Thumbnail
​ 10月底上映至今,討論度居高不下,日本已賣破180億日幣,即將殺入日本影史前7,全台票房也將邁入2億大關,看準超越《你的名字》,打破日本動畫在台上映最高票房紀錄。個人其實早在首周就觀賞完畢,二刷看國賓巨幕版本,三刷看IMAX版本,刷到心滿意足了才開始寫這篇。 ​ 《無限列車篇》是一部為大銀幕量身
Thumbnail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Thumbnail
「年少單薄如你,會那麼孤獨,是因為此刻的你,  一無可換,也甚麼交換都還沒開啟。那怎麼辦? 我不知道,  但我會說,讓我擁抱你一下,因為你那麼珍貴,只是現在的你不知道而已。」駱以軍 小說家 《致親愛的孤獨者》是夢田上個月上映的一部電影,我並沒有去看,但我看了電影原作改編的小說,雖然說我也很想去看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