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機車掛牌數與持照人口間的相互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探討完總掛牌數與新掛牌數的數據後,現在來到間接數據的第四篇。

接續先前文章《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最後得出機車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有正相關影響。

本次將結合先前文章《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的總掛牌數據,希望能從兩者的數據中探究各縣市持照人數各縣市機車掛牌分佈的關聯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內文會偏向以自己看懂為主,若有讀者看不懂內容,或是對於內文所提到的數據與觀點有任何錯誤或質疑,也麻煩不吝提出詢問。

廢話不多說,以下就直接進入正題。

數據資料簡介

先前文章都有提到的一些名詞定義與分類項目,讀者若有大致了解(看膩),本章節可以忽略不看。

機車型式

機車市場的數量,可以根據掛牌數量做判斷,也是機車廠做市佔判斷的基準。其中,從中華民國交通部的資料篩選,機車型式根據排氣量(c.c.數)可分成:

  1. 機車重型=普通重型(50<c.c.≦250)+大型重型(250<c.c.)
  2. 大型重型=250<c.c.<550(黃牌)+≦550c.c.重機(紅牌)
  3. 機車輕型=小型輕型+普通輕型(c.c.≦50)

所以整體市場的機車掛牌數等於:

機車掛牌數=機車重型+機車輕型。

將公式根據排氣量展開來看:

機車掛牌數=普通重型+250<c.c.<550+≦550c.c.重機+小型輕型+普通輕型。

機車駕照種類

目前機車駕照目前分為三種:

  1. 大型重型機車駕照:可駕駛250cc以上,最大輸出馬力逾40匹馬力 (黃牌) (紅牌) 二輪或三輪機車。年滿20歲,且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滿一年者才能報考。
  2. 普通重型機車駕照:可駕駛50cc以上250cc以下,最大輸出馬力逾5馬力、40馬力以下(白牌)二輪或三輪機車。年滿18歲,當天就可以申請報考。
  3. 普通輕型機車駕照:可駕駛50cc以下,最大輸出馬力逾1.34馬力、5馬力以下,或最大輸出馬力小於1.34馬力且最大行駛速率逾每小時45公里二輪或三輪機車。年滿18歲,當天就可以申請報考。

其中,一般民眾普遍說的「機車駕照」,都是指「普通重型」機車駕照。也就是路上最常見到的125cc速克達,就是必須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方可上路。

各車型駕照持有人數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於資料內的說明:各車型駕照持有人數的單位為「人」,惟同時領有汽車與機車駕照者,「總計」項共列計 2人。

同一個人會因為持有不同排氣量的駕照,在機車一項會有重複計數的情形發生。

意思是說,如果小明同時擁有大型重型機車、普通重型機車以及輕型機車共三張駕照,雖然在前述三者統計皆為1人,但是在機車駕照的資料顯示上則會顯示3人。

縣市改制

因應近年來其行政區劃的改動,因此統一用2021年中華民國交通部數據來源的格式為基準,數據來源若有涉及行政區的異動,根據將數據整併至最新行政區做計算,因此縣市的部分根據資料來源,共劃分22個行政區:

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澎湖縣、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金門縣、連江縣。

現有數據

首先針對主要數據:總掛牌數以及持照人數有所了解。

台灣機車市場概況

針對機車總市場,文章《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重點如下:

raw-image

機車最顛峰的時期是在民國100年、101年的時候。普通重型的掛牌數從民國81年的62.66%來到民國109年的93.27%,而普通輕型的掛牌數則是從37.34%跌到僅剩的5.45%,光兩者就涵蓋台灣98%的掛牌數,幾乎代表台灣整個機車市場。

其中,普通重型機車的資料從民國91年才從機車重型中分出來,因此沒有91年以前的掛牌數據。但由於普通重型與機車重型數量相當,筆者為方便計算,因而將民國82年至90年的機車重型納入普通重型作數據。

持照人數

在文章《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提到人口與機車掛牌數兩者數據看起來關聯不大,卻與持有機車駕照的人數初步判斷有明確的正相關:

raw-image

由於持有普通重型駕照的人也能騎乘輕型機車上路,導致民眾逐漸往普通重型駕照靠攏。

另外,考取大型重型機車駕照須年滿20歲,且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滿一年者才能報考,持照人數不多,重機於市場佔比也很低,因此不再列出數據與贅言。

從先前的數據皆能看到,不論是總掛牌數還是持照人數,皆是以普通重型為主流,至109年皆佔據9成以上的百分比。因此礙於篇幅展開過於冗長,接下來的內容僅探討機車普通重型的數據進行展開,

探討掛牌數與各縣市持照人數之間的數據是否有所關聯

礙於持有普通重型駕照的人也能行駛普通輕型的機車,因此初判普通輕型的持照人數與總掛牌數關聯性不高,尤其是會受到持有普通重型駕照的人影響,因此本文將不再另外探討普通輕型的相關數據。

最後再將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的數據拉出來看:

raw-image

持有駕照的人之中,機車百分比近年都持平,普通重型則是從104年的每100個持有普通重型的人數中,擁有普通重型機車的數量從88輛變成109年的95輛,表示近年來考普通重型駕照的民眾傾向購買普通重型機車的狀況有所提高,讓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同樣都是朝普通重型靠攏。

機車掛牌數與各縣市持照人數分佈

首先來看台灣整體機車市場在各縣市近三十年來的分佈情形,同樣是來自於文章《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的數據。

因為數字有點多,所以用色階的方式進行呈現,越紅代表數量越多,越白則反之:

raw-image

由於數字有點多,因此我們轉用百分比的方式去看:

raw-image

根據80–20法則,至109年的總掛牌數由多到寡的縣市排名:新北市(15.68%)>高雄市(14.45%)>台中市(12.45%)>台南市(9.4%)>桃園市(8.98%)>台北市(6.71%)>彰化縣(5.81%)>屏東縣(4.39%)>雲林縣(3.06%),上述九個縣市共佔了總掛牌數80%左右的佔比。

接著來看持有機車駕照的人數與佔比的資料(來自文章《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同樣僅有104到109年,近六年資料):

raw-image

根據80–20法則,至109年的持照人數由多到寡的縣市排名:新北市(15.73%)>台中市(12.94%)>高雄市(12.78%)>桃園市(9.2%)>台南市(8.83%)>台北市(8.74%)>彰化縣(5.81%)>屏東縣(3.73%)>雲林縣(3.01%),上述九個縣市近六年佔持照數80%左右的百分比。

不論是掛牌數還是持照數,兩者皆為同樣的九個縣市佔八成比重,僅有部分縣市排名不同,以及大部分百分比差異不大,僅有高雄市與台北市的佔比差異較大。

最後來看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之間的佔比:

raw-image

可以發現百分比最低的縣市竟然是台北市!僅有七成多的佔比,而且近年來還在逐年降低。個人推測可能與台北市地狹人稠、停車位少(又要收費)、以及交通執法較為嚴謹,另外還有台北市大眾運輸工具最為發達的可能。

另外特別的是有幾個縣市的百分比竟然過百!像是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以及連江縣。表示這幾個縣市100個持照的人之中,部份的人持有1台機車以上,尤其是澎湖縣與連江縣,兩者百分比更是高達128%,是所以縣市之冠!

難不成,上述幾個縣市其實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為什麼上述幾個縣市會有破百的佔比,個人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先將此情形記下,看是有待高人指點,抑或者未來個人想通之後再來分享給各位讀者其背後的原因。

筆者目前僅能想到上述幾個縣市,有較多掛牌數的背後「可能」的原因:是否可能為有其他的商業用途,像是機車出租店或共享機車,所導致掛牌數較高的緣故?

普通重型掛牌數與各縣市持照人數分佈

接著看普通重型在各縣市近三十年來的分佈情形,同樣來自文章《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的數據。

總掛牌的數字同樣有點多,因此直接用百分比以及色階的方式呈現,越紅代表數量越多,越白則反之(表中紅字為原先機車重型之數據):

raw-image
紅字部分的數據可參見文章《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說明。本篇數據從104年開始探討,無需使用該數據,因而不再展開說明。

從上表發現數據結果跟總掛牌數各縣市變化百分比差異不大。同樣是九個縣市就佔了普通重型80%左右的佔比,分別是: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台北市>彰化縣>屏東縣>雲林縣。

僅有分佈百分比,以及縣市名次上的不同,基本上與機車總掛牌數大同小異。

接著來看持有普通重型駕照的人數與佔比的資料(來自文章《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同樣僅有104到109年,近六年資料):

raw-image

各縣市佔比分佈的部分也幾乎與持有機車駕照的佔比相同,百分比差異都落在0.5%以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根據80–20法則,至109年的持照人數由多到寡的縣市排名:新北市(15.59%)>高雄市(14.38%)>台中市(12.55%)>台南市(9.46%)>桃園市(8.9%)>台北市(6.51%)>彰化縣(5.91%)>屏東縣(4.42%)>雲林縣(3.09%),上述九個縣市近六年佔持照數80%左右的百分比。

跟機車持照人數一樣的縣市,只是排名與佔比分佈上有些微差異的不同。

最後將總掛牌數佔持照人數百分比數據拉出來看:

raw-image

從上表發現同樣由台北市為倒數第一,個人同樣推測可能與台北市地狹人稠、停車位少(又要收費)、交通執法較為嚴謹,以及台北市大眾運輸工具最為發達有關。

另外同樣有幾個縣市的百分比過百:像是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以及連江縣。其中湖縣與連江縣,兩者更是百分比最高的兩縣市。

同樣個人推估背後「可能」的原因:是否可能為有其他的商業用途,像是機車出租店或是機車共享等,導致掛牌數較高的緣故?

小結

根據近六年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於各縣市分佈的資料,最後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不論是機車還是普通重型的總掛牌數與持照數,兩者數據皆為同樣的九個縣市佔八成比重: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台北市、彰化縣、屏東縣、雲林縣。只有部分縣市排名有異動,基本上數量與百分比都差不多。
  2. 基本上持照人數與總掛牌數有一定的關聯,至於是否各縣市人口有相關,則有待商榷
  3. 不論是機車還是普通重型的總掛牌數佔持照人數百分比,每個縣市的百分比近年來都是逐年向上提升。
  4. 基本上與先前文章有探討到各縣市佔比分佈的部分(總掛牌數、新掛牌數),皆是同樣的九個縣市佔至少八成比重,僅有數量、佔比與排名上的差異而已
  5. 不論是機車還是普通重型的總掛牌數佔持照人數百分比,台北市皆為最低,「個人初步推論」可能與台北市地狹人稠、停車位少(又要收費)、交通執法較為嚴謹,以及台北市大眾運輸工具最為發達有關
  6. 有幾個縣市的總掛牌數佔持照人數百分比破百:像是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以及連江縣。其中湖縣與連江縣,更是百分比最高的兩個縣市。筆者目前想到破百背後「可能」的原因:是否可能為有其他的商業用途,像是機車出租店以及共享機車等,所導致掛牌數較高的緣故?至於正確答案,還有待高人指點。

分析完本篇所使用的數據後,個人目前抱持著「是不是其實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的關聯性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的疑問,個人也高度懷疑各縣市的掛牌分佈佔持照人數百分比的差異,是否因為各縣市的地理風情所導致的差異產生

上述兩點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只是目前想不到有什麼數據去佐證,只好先擱著做紀錄。

透過近六年的數據,僅能得出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兩者數據近年來所發生的「趨勢」與「現象」,但是其數據變動背後的原因,主要都是由筆者個人主觀推測。

數據是客觀的,解讀是主觀的。

若以上結論有任何指教與糾正之處,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出。

raw-image

結語

本想根據各縣市人口與各縣市持照人數做數據比對,看是否與文章《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提到關於人口與持照人數之間的比例,礙於政府開源資料庫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 人口統計資料無法一鍵設定出符合我的資料別,必須自己手動處理各年各縣市人口分佈,單齡拉出來後針對18歲以上人口做加總,並一年一年數據加工拉表,礙於工程浩大,因此暫不處理。(未來有機會再開一篇文章專門探討)

沒意外會跟文章《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一樣,數據量雖少,時間主要都花在數據加工上,勞情傷神。(眼神死)

針對目前手邊擁有的數據,著手規畫幾條進階研究的路線:

  1. 總掛牌數與人口結構的相互關係 (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有正相關影響)
  2. 該如何區分第一次買機車以及汰舊換新的掛牌數(暫以失敗告終)
  3. 每年新掛牌數最多的月份(9月、12月為最高,年初最低的機率達七成)
  4. 新掛牌數與人口結構(持照人數)的相互關係
  5. 各縣市掛牌數與持照人數的相互關係(數據比對出來,背後成因未解,「有可能」關聯性不高)
  6. 各縣市人口與持照人數、掛牌數之間的關聯
  7. 從現有數據以及最新政策,預測未來掛牌數

至於是否研究有成,就看之後會不會繼續發表系列文章,以及內文的詳細說明。

在未來到來之前,還請各位讀者稍安勿躁,可以先從文章末端找尋有興趣的文章閱讀,並敬請期待。(開一堆延伸數據的議題,挖洞給自己跳…)

資料來源

  1. 中華民國交通部
  2.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
  3.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 人口統計資料
  4.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延伸閱讀

  1.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
  2. 台灣近八年來的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場變化
  3. 從機車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4. 從新增掛牌數看近九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5.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
  6. 近三年各縣市「燃油」與「電能」新掛牌數的市場變化與趨勢
  7. 台灣近八年機車車齡分佈變化
  8. 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
  9.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3會員
503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Patrick.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二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已於2/27正式上架拉! 統計數據的本身無價,產業觀點可以免費看筆者文章,因此讀者買的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統計數據與觀點上,迅速掌握台灣機車市場的產業概況與市場輪廓。並根據自身使用情境,進行數據的更新、分析與應用。
Thumbnail
2025/03/03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二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已於2/27正式上架拉! 統計數據的本身無價,產業觀點可以免費看筆者文章,因此讀者買的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統計數據與觀點上,迅速掌握台灣機車市場的產業概況與市場輪廓。並根據自身使用情境,進行數據的更新、分析與應用。
Thumbnail
2025/02/07
已經離開台灣機車產業兩年,對該產業的關注度沒有以往積極,因此本次「2024預測方式與數據回顧」為最後一次檢討,而且不再修正預測參數。 純粹用個人關注台灣總經與機車產業的Sense作簡單預估:2025年機車掛牌總數落在60–68萬。
Thumbnail
2025/02/07
已經離開台灣機車產業兩年,對該產業的關注度沒有以往積極,因此本次「2024預測方式與數據回顧」為最後一次檢討,而且不再修正預測參數。 純粹用個人關注台灣總經與機車產業的Sense作簡單預估:2025年機車掛牌總數落在60–68萬。
Thumbnail
2024/08/14
台灣機車市場2024年新車掛牌數預測:掛牌數落在79~84萬,普通重型落在74.7~79.7萬。油電比為92.7:7.3,油車落在69~74萬,電車落在5.4~5.8萬。
Thumbnail
2024/08/14
台灣機車市場2024年新車掛牌數預測:掛牌數落在79~84萬,普通重型落在74.7~79.7萬。油電比為92.7:7.3,油車落在69~74萬,電車落在5.4~5.8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Thumbnail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Thumbnail
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的「機車使用屬性」,「初步」區分出各縣市私人與法人用車的概況。 將各縣市法人用車的部分給剃除後,仍有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仍維持掛牌數>持照人口數的情形。 車比人多的情況該如何解釋?「可能」與該縣市一個人同時擁有一台機車以上的人數多寡有關。
Thumbnail
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的「機車使用屬性」,「初步」區分出各縣市私人與法人用車的概況。 將各縣市法人用車的部分給剃除後,仍有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仍維持掛牌數>持照人口數的情形。 車比人多的情況該如何解釋?「可能」與該縣市一個人同時擁有一台機車以上的人數多寡有關。
Thumbnail
人口動態數據的應用,不僅解決「人戶分離」的問題,比起戶籍人口的統計數據,也更能貼近人口實際的活動與居住情形。將機車各縣市的總掛牌數分布為題,透過「動態人口數據」來參考「實際可能」的分布情形。 結論:機車掛牌的流動與人口一樣「重北輕南」,主要增加的掛牌數的縣市落在台中以北的四都以及新竹縣市。
Thumbnail
人口動態數據的應用,不僅解決「人戶分離」的問題,比起戶籍人口的統計數據,也更能貼近人口實際的活動與居住情形。將機車各縣市的總掛牌數分布為題,透過「動態人口數據」來參考「實際可能」的分布情形。 結論:機車掛牌的流動與人口一樣「重北輕南」,主要增加的掛牌數的縣市落在台中以北的四都以及新竹縣市。
Thumbnail
前陣子大新竹合併議題炒得沸沸揚揚,剛好有讀者詢問:「假如新竹縣市合併,台灣機車市場版圖會有什麼變化?」 用一句話作為新竹縣市合併為大新竹的版圖變化總結:從榜上無名變成榜上有名-六都以外該去重點耕耘的市場,尤其是電動機車與重型機車。
Thumbnail
前陣子大新竹合併議題炒得沸沸揚揚,剛好有讀者詢問:「假如新竹縣市合併,台灣機車市場版圖會有什麼變化?」 用一句話作為新竹縣市合併為大新竹的版圖變化總結:從榜上無名變成榜上有名-六都以外該去重點耕耘的市場,尤其是電動機車與重型機車。
Thumbnail
從歷年總掛牌數、新掛牌數、間接數據的變化,來分析台灣機車產業在輕型與重型、油車與電車、國內與國際之前的板塊移動,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Thumbnail
從歷年總掛牌數、新掛牌數、間接數據的變化,來分析台灣機車產業在輕型與重型、油車與電車、國內與國際之前的板塊移動,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Thumbnail
台灣機車市場面臨飽和,每年汰舊換新的車輛比新購的車數還多,因此比起新購的補助金額,汰舊換新更能反應市場的輪廓樣貌。針對電動機車補助政策數據的探討: 1. 補助金額確實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有激勵購買電動機車的效果; 2. 各縣市電動機車掛牌數與人口規模關聯性較大,反而環保局加碼的補助金額激勵效果有限。
Thumbnail
台灣機車市場面臨飽和,每年汰舊換新的車輛比新購的車數還多,因此比起新購的補助金額,汰舊換新更能反應市場的輪廓樣貌。針對電動機車補助政策數據的探討: 1. 補助金額確實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有激勵購買電動機車的效果; 2. 各縣市電動機車掛牌數與人口規模關聯性較大,反而環保局加碼的補助金額激勵效果有限。
Thumbnail
將各縣市的人口與持照人數、總掛牌數交叉比對,看能否有什麼重大發現。人口與機車於各縣市的分佈皆是相同的九個縣市佔據八成比重,因此有一定的關聯性。只是根據各縣市的交通形式、地理因素、商業考量等變數,皆可能導致人口與機車的數據關聯性相對弱化。
Thumbnail
將各縣市的人口與持照人數、總掛牌數交叉比對,看能否有什麼重大發現。人口與機車於各縣市的分佈皆是相同的九個縣市佔據八成比重,因此有一定的關聯性。只是根據各縣市的交通形式、地理因素、商業考量等變數,皆可能導致人口與機車的數據關聯性相對弱化。
Thumbnail
本文希望透過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希望能從兩者的數據中探究各縣市持照人數與各縣市機車掛牌分佈的關聯。分析完數據後,個人目前抱持著「是不是其實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的關聯性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的疑問,個人也高度懷疑各縣市的掛牌分佈佔持照人數百分比的差異,是否因為各縣市的地理風情所導致的差異產生?
Thumbnail
本文希望透過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希望能從兩者的數據中探究各縣市持照人數與各縣市機車掛牌分佈的關聯。分析完數據後,個人目前抱持著「是不是其實總掛牌數與持照人數的關聯性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的疑問,個人也高度懷疑各縣市的掛牌分佈佔持照人數百分比的差異,是否因為各縣市的地理風情所導致的差異產生?
Thumbnail
先前文章探討完機車總掛牌數以及新掛牌數,了解市場規模大小以及每年銷售台數的極限後,接下來探討間接的數據。 本篇針對機車各車齡分布的數據,搭配之前探討過的總掛牌數和新掛牌數,試圖從數據中理出一些脈絡或關聯。 最後得出結論:市場在汰舊換新的選擇上,「汰舊」普通輕型、「換新」普通重型。
Thumbnail
先前文章探討完機車總掛牌數以及新掛牌數,了解市場規模大小以及每年銷售台數的極限後,接下來探討間接的數據。 本篇針對機車各車齡分布的數據,搭配之前探討過的總掛牌數和新掛牌數,試圖從數據中理出一些脈絡或關聯。 最後得出結論:市場在汰舊換新的選擇上,「汰舊」普通輕型、「換新」普通重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