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care challenge #13 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對於獨處的想法一直都蠻浮動的,愛我的大學室友們但當時常常想要自己出去租屋、喜歡跟我媽睡但也想要自己的房間云云,我猜這只是步調差異,人類雖為群居動物但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獨處和社交的比例各有各的差異,我自覺喜歡獨處多一點,但也還沒到可以大量捨棄社交的程度。

最近在有意地減少自己使用電子設備的頻率,到昨天我發現最難的是我沒辦法干涉我媽的步調。對她而言放假整天開著電視電腦手機是必須的,就連運動也不能自己動,一定要用健身環,所以我又撤退回了自己的房間開冷氣、聽音樂、看書。

有了自己的空間做起事情有效率很多,self-care回歸本質還是「自己」的事。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環境,能做的事情相對有限很多。昨天久違的沈澱,試著看懂蒙馬特遺書裡面邱妙津對於「感情」的哲學觀點。真正造訪過蒙馬特之後,她所描述的街道都有了具體的形象。即使在法國時總是覺得過去在台灣生活的二十餘年不真實,在台灣時又覺得在法國的日子像一場夢,回憶起特定事件都還歷歷在目,也是加深了自己未來一定要出國生活----不管是讀書或工作甚至移民----的目標。

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對我來說的意義是必要的reset routine,過去當我需要平衡群居與獨處生活時總喜歡在咖啡廳坐上一天,做完該做的事情,偶爾寫寫日記,那種不是自己一人,但也不會有人肆意打擾的氛圍是其他地方無法比較的。現在疫情畢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能在家的時候還是都盡量在家,卻又陷入耍廢與工作的空間重疊的困擾,唯一的平衡就是創造出變數較少的私人空間吧!不會被環境變動影響,工作和放鬆的切割就更容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木研的沙龍
6會員
34內容數
2020,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到年中確診憂鬱症,年尾最為嚴重。 一整年我寫了很多的文章,現在回頭看我還是記得那時候的痛苦, 心癒合了許多,但在最憂傷的時候似乎最情感真摯,以專題的方式在方格子呈現, 付費閱讀,並不是想販售我的過去,而是一個防護罩。 若你現在有一樣的痛,歡迎花點小錢,讓自己覺得不孤單。
金木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31
這個系列從日更,變成週更,到後來一個月不見得有一篇文。 靈感枯竭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好好照顧自己到後來,其實就是把每一個小小的好習慣集結起來。
Thumbnail
2022/12/31
這個系列從日更,變成週更,到後來一個月不見得有一篇文。 靈感枯竭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好好照顧自己到後來,其實就是把每一個小小的好習慣集結起來。
Thumbnail
2022/06/18
此文章,謝謝在最低潮的時候有好好照顧我的自己。 對逝去的一切,都要用對的方式,好好地說再見。
Thumbnail
2022/06/18
此文章,謝謝在最低潮的時候有好好照顧我的自己。 對逝去的一切,都要用對的方式,好好地說再見。
Thumbnail
2022/05/02
比起時間管理,我發現能量管理更適合自己,或許就是所謂的量力而為|此文章不包含任何帶來財富密碼的那種能量,純粹討論每天的動力!
Thumbnail
2022/05/02
比起時間管理,我發現能量管理更適合自己,或許就是所謂的量力而為|此文章不包含任何帶來財富密碼的那種能量,純粹討論每天的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都該遇見獨處也可以很快樂的自己―揮別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候,人總是有短暫的時間需要和自己相處,而這個時候的你是感到恐慌? 還是寂寞? 感覺一沒有人陪伴,隨之而來的會是寂寞、無聊嗎?
Thumbnail
―我們都該遇見獨處也可以很快樂的自己―揮別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候,人總是有短暫的時間需要和自己相處,而這個時候的你是感到恐慌? 還是寂寞? 感覺一沒有人陪伴,隨之而來的會是寂寞、無聊嗎?
Thumbnail
身心進化 我一點兒也沒有潔癖,甚至被家人叨念是個有點邋遢的女生,一個人居住之後,被自己的愛打掃驚嚇到,在屬於自己的能量場與喜歡的環境居住,我能感覺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健康,也更敏銳,表現於外的是身體體脂數字的進步,嗅覺比以前更為敏銳,連冷氣房的睡衣都需要每日替換,因為已經聞得到自己的味道。
Thumbnail
身心進化 我一點兒也沒有潔癖,甚至被家人叨念是個有點邋遢的女生,一個人居住之後,被自己的愛打掃驚嚇到,在屬於自己的能量場與喜歡的環境居住,我能感覺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健康,也更敏銳,表現於外的是身體體脂數字的進步,嗅覺比以前更為敏銳,連冷氣房的睡衣都需要每日替換,因為已經聞得到自己的味道。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內向怕羞的一面,再怎麼不在意別人,只要在人堆裡,就會被旁人的喜怒哀樂牽引,愈敏感,愈疲倦。「好像打完一場仗啊!」混了一整天回家後,我常常攤在沙發上,累得說不出話。我太在意氣氛和諧、又怕惹人生氣,一個人空著不用照應誰,就不累了。 獨處不是文青作態,而是生命之必須。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內向怕羞的一面,再怎麼不在意別人,只要在人堆裡,就會被旁人的喜怒哀樂牽引,愈敏感,愈疲倦。「好像打完一場仗啊!」混了一整天回家後,我常常攤在沙發上,累得說不出話。我太在意氣氛和諧、又怕惹人生氣,一個人空著不用照應誰,就不累了。 獨處不是文青作態,而是生命之必須。
Thumbnail
你喜歡在家嗎?家,是你真正想放鬆時,會待下來的地方嗎?守著家裡一天,放縱地享受獨處,你會發現暫時隔離外界的喧囂,會讓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我們,更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如果還沒體驗過成天在家的週末行程,非常建議你找一天來試試!
Thumbnail
你喜歡在家嗎?家,是你真正想放鬆時,會待下來的地方嗎?守著家裡一天,放縱地享受獨處,你會發現暫時隔離外界的喧囂,會讓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我們,更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如果還沒體驗過成天在家的週末行程,非常建議你找一天來試試!
Thumbnail
雖然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疫情期間我仍正常上下班,並未居家辦公,新家獨居的機會讓我忽然間有很多獨處的時刻。空間裡只有自己的氛圍,遺世而獨立,珍惜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時刻,是來自於維持社交距離的恩賜。 不習慣 一個人的時候,關於自己內在的
Thumbnail
雖然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疫情期間我仍正常上下班,並未居家辦公,新家獨居的機會讓我忽然間有很多獨處的時刻。空間裡只有自己的氛圍,遺世而獨立,珍惜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時刻,是來自於維持社交距離的恩賜。 不習慣 一個人的時候,關於自己內在的
Thumbnail
疫情期間待在家,有家人在也還是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有助於專注思考。
Thumbnail
疫情期間待在家,有家人在也還是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有助於專注思考。
Thumbnail
也不是故意要特立獨行,但總是希望生活中要有那麼一個片刻是獨處的時候。起初,也確實會沒有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存在感」,漸漸才發現「存在」這詞只存在於某些需要自己存在的狀態裡,其他時候「存在感」就沒有那麼必然的需要存在。
Thumbnail
也不是故意要特立獨行,但總是希望生活中要有那麼一個片刻是獨處的時候。起初,也確實會沒有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存在感」,漸漸才發現「存在」這詞只存在於某些需要自己存在的狀態裡,其他時候「存在感」就沒有那麼必然的需要存在。
Thumbnail
防疫模式進入了第四天,算是認份的蝸居家中展開了一連串的安頓自己行動,覺察到只要關上24小時不停放送的新聞,心就能安定下來反正就是一場長期抗戰每天關心確診人數足跡也於事無補,已經算是自主隔離了現在就只有好好和自己與家人認真過日子,但侷限在家中的生活真的對大家而言都是一場修煉啊! 一個人的日子很愜意但一
Thumbnail
防疫模式進入了第四天,算是認份的蝸居家中展開了一連串的安頓自己行動,覺察到只要關上24小時不停放送的新聞,心就能安定下來反正就是一場長期抗戰每天關心確診人數足跡也於事無補,已經算是自主隔離了現在就只有好好和自己與家人認真過日子,但侷限在家中的生活真的對大家而言都是一場修煉啊! 一個人的日子很愜意但一
Thumbnail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Thumbnail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