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療癒❺步驟】撕掉「沒有把自己照顧好」的標籤,發現:照顧自己的力量一直都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這位二寶媽,瞬間泣不成聲。
那日,有位長期閱讀【療癒❺步驟】、想修復原生家庭對自身影響的二寶媽,發來私訊、預約〔療癒〕。
這位二寶媽,因為居家防疫、全時間和兩個學齡前寶貝在家的緣故,推遲了恢復身材、重回職場的計畫;而「投注全副精力照顧孩子」的期間,她的體重不減反增地來到新高點。
這樣的體重和體型,讓她崩潰!
於是,我們相約在一個「寶貝們終於都去上學了!」的下午,好好地來深入探究,在「這樣的體重」和「崩潰的情緒」下面,到底隱藏著哪個已經不再適用的自我認知?
— 約定進行〔療癒〕的時間到了 —
「妳上次在訊息裡有提到『體重』和『身形』,然後這件事讓妳很不舒服,對嗎?」我簡單地開頭。
「是啊!我原本是想要在回去公司之前,先減肥的⋯⋯畢竟,大家都是老同事⋯⋯」這位二寶媽欲言又止。
「妳怕⋯⋯大家看到『現在的妳』和『生孩子之前的妳』的身形有很大的改變,會笑妳⋯⋯是嗎?」我把她沒說完的句子填上完整的主詞和受詞,並且確認她想表達的意思。
「是啊⋯⋯」二寶媽眼神飄忽、坐立難安。
「妳覺得⋯⋯他們在笑妳的時候,會說什麼?」我邀請她一起把句子寫得完整。
「他們會笑我胖,笑我都生完那麼久了,怎麼還像是正在懷孕⋯⋯」她低下頭,像是真的有人在嘲笑她。
「他們真的這樣說的話,也太壞了吧!」我搖了搖頭。
「其實⋯⋯說這些話的人,是我媽;她說我胖成這樣,外面的人一定都會這樣說我。」她的頭低得像是無地自容,我相信她的腦海裡一定響起了媽媽的聲音。
「哇⋯⋯這也太難受了吧!」我倒吸了一口氣。
「我媽說話就是這樣⋯⋯」她苦笑。
「妳現在給我一種『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感覺,妳會有這種感覺嗎?或是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妳嗎?」我單刀直入地問。
「很常啊!我媽總是這樣說我⋯⋯」原本往下看、避開對視的眼睛,突然怒不可遏地看向我,而她的聲量也瞬間提高。
👆 步驟❶被當前事件所引發的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與大腦裡的海馬迴合作
「什麼樣的情況下,妳媽媽會這樣說?」我引導她進行回溯。
但也因為她的媽媽實在太常說這句話了,所以我們花了一點時間往回探尋,並且不斷地撥開那些長大後、不想再對這句話有感覺的經驗。
持續地沿著時間軸、往內在深處走去,直到找到那個對「為什麼妳都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咆哮還有感覺的時間點。
原來,她的母親是單親媽媽,她的父親是在她三歲時離世的;有印象以來,就都是她和母親相依為命,而低學歷的母親也因為要養育她,所以辛苦地身兼好幾份工作。

事件一

她在期盼「上學」好久之後,母親終於讓她去唸幼稚園大班;而她卻因為不知道要多準備的衣物,於是在打翻午餐時,被老師換上備用的衣服。
放學時,前來接她放學的母親,在聽老師的解釋時,還笑笑地表示理解;但卻在四下無人之後,用斥責的語氣對她說:為什麼妳不能照顧好自己?
年幼的她,原本還沈浸在「老師對她的機警處理表示讚美」的開心裡,硬生生澆了一大桶冷水,無言以對。

事件二

小學高年級時的某個週末午後,母親說好要從工作崗位帶午餐回來給她吃,於是已經能自理餐食的她,便乖乖地在家裡等待母親返家。
但這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母親直到下午近三點才到家,帶回來的是兩個早已冷掉的便當⋯⋯而她狼吞虎嚥、超過平時飯量地將兩個便當全都吃下肚。
看傻眼的母親,不但沒有一點歉疚,反而冷冷地對她說:妳怎麼那麼不會照顧自己?已經很餓的話,就先去弄點東西來吃啊!
餓過頭的她,被一肚子的委屈給餵飽。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老師說我反應很快、沒有讓自己燙到,這樣很棒⋯⋯我重視母親的承諾,就算肚子餓到不行,也傻傻地等她回來⋯⋯這些都錯了嗎?」她瞬間泣不成聲。
「這些當然都沒有錯!」我肯定了她。
「嗚⋯⋯嗚⋯⋯」她繼續哭著。
而我知道,這份哭泣是融解了「一直以來沒有被理解的感受而有的眼淚」所形成的,她正在藉由眼淚的流出,釋放凝固在心底的情緒。
「妳很棒!妳現在就是在照顧自己了喔!」待她的眼淚奔流到一個段落,我肯定了她的眼淚。
「喔⋯⋯好像是捏!」她抽了張面紙,擦擦了眼淚、鼻涕。
「妳的寶貝,難過的時候會找妳嗎?」我將話題轉向。
「會啊!」雖然她的眼裡還有淚光,但卻不假思索向我回應。
「然後妳會安慰他們,抱一抱或說說話,對嗎?」我問。
「對啊!」她肯定地說。
「但他們會長大,妳也會讓他們練習照顧自己,對吧?」我說。
「這是當然的!」她一臉的理所當然。
我順著話題,向她解釋:每個人都會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照顧自己,而隨著身體和心理的長大,我們能照顧到的面向也會越來越完整。
當然,一開始我們會需要父母的照顧,而那是必經的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用「我正在『學習照顧自己』的路上」來理解自己,而非武斷地說「我永遠不會好好照顧自己」。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我想我懂了!」這位二寶媽,將撫育孩子的經驗類比到自己身上,開始練習分辨和取代母親深植在心底的批判。
「所以,妳能好好照顧自己嗎?」我嘴角上揚地問。
「我⋯⋯可以!」她只讓自己遲疑了一秒。
接著,我用我自己的例子,讓她知道:人即使長大了,還是會有「需要被照顧」的時候,而這是讓我們向所愛之人展現脆弱、彼此連結的好機會。
更何況,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尚未被完整照顧到的地方」,所以偶爾還是會變得像個孩子一樣:需要被照顧,但那也是讓我們回頭練習照顧自己、讓愛重新充滿的契機。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我知道我哪裡沒有照顧好自己了!」這位二寶媽像是發現寶箱一樣地驚嘆。
「喔?說來聽聽⋯⋯」我興致盎然地問。
「我都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吃』。」她將寶箱打開。
她細數做完月子後,總是在照顧寶寶的生活;在「吃」這件事情上,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講究、享受,而是隨意地跟著老公一起解決。
因此,她時常誤餐,更會在誤餐之後吃太多,或是在忽視飢餓感後吃宵夜⋯⋯惡性循環;孩子稍大一點後,她總是為了準備孩子愛吃的食物,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現在,孩子們都去上學了!我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了!」她興奮地幾乎是用喊的。
「對啊!」我應和道。
「我之前還在想:孩子去上學,我如果不回去工作,生活會失去重心呢!」她開心的語氣上揚著。
「那現在呢?」我邀請她接著說。
「我現在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好好調理自己的身體,好好做運動⋯⋯瑜伽墊,之前給孩子拿去當遊戲墊,我終於可以拿回來用了!」她興奮到快要坐不住。
「很棒喔!現在的妳,很懂得怎麼照顧自己了呢~」我笑著說。
最後,我用一個祝福儀式,協助她將符合內在秩序的、新的自我認知「我有照顧自己的力量」放到意識層,讓她之後在做出「照顧自己」的外在行動時,心裡也同步長出這樣的內在信念。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相似事件擁有新理解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我沒有聽,不代表我遺棄了她;而大女兒現在也需要練習『透過和自己對話,成為理解自己的人』啊!」我因為找到完美整合「感受和行動」的詮釋而感到安在。
「老婆,妳很美!妳知道嗎?每次陪妳去買衣服,我都覺得很幸福,因為妳不管穿什麼都好美⋯⋯」我正起身子,認真且堅定地說。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我沒有聽,不代表我遺棄了她;而大女兒現在也需要練習『透過和自己對話,成為理解自己的人』啊!」我因為找到完美整合「感受和行動」的詮釋而感到安在。
「老婆,妳很美!妳知道嗎?每次陪妳去買衣服,我都覺得很幸福,因為妳不管穿什麼都好美⋯⋯」我正起身子,認真且堅定地說。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每次壓力太大,身心俱疲的時候,家人朋友就會說:「要照顧好自己啊!」道理我當然知道,但問題是怎樣叫做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我不怕我媽媽了!」韻涵帶著笑容描述她如何改變跟媽媽的相處模式,我聽完問她:「那你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嗎?因為你的內氣足了,心靈能量豐盛、身體元氣飽滿,自然就充滿勇氣與力量,不再害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每次壓力太大,身心俱疲的時候,家人朋友就會說:「要照顧好自己啊!」道理我當然知道,但問題是怎樣叫做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我不怕我媽媽了!」韻涵帶著笑容描述她如何改變跟媽媽的相處模式,我聽完問她:「那你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嗎?因為你的內氣足了,心靈能量豐盛、身體元氣飽滿,自然就充滿勇氣與力量,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