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這位二寶媽,瞬間泣不成聲。
那日,有位長期閱讀【療癒❺步驟】、想修復原生家庭對自身影響的二寶媽,發來私訊、預約〔療癒〕。
這位二寶媽,因為居家防疫、全時間和兩個學齡前寶貝在家的緣故,推遲了恢復身材、重回職場的計畫;而「投注全副精力照顧孩子」的期間,她的體重不減反增地來到新高點。
這樣的體重和體型,讓她崩潰!
於是,我們相約在一個「寶貝們終於都去上學了!」的下午,好好地來深入探究,在「這樣的體重」和「崩潰的情緒」下面,到底隱藏著哪個已經不再適用的自我認知?
— 約定進行〔療癒〕的時間到了 —
「妳上次在訊息裡有提到『體重』和『身形』,然後這件事讓妳很不舒服,對嗎?」我簡單地開頭。
「是啊!我原本是想要在回去公司之前,先減肥的⋯⋯畢竟,大家都是老同事⋯⋯」這位二寶媽欲言又止。
「妳怕⋯⋯大家看到『現在的妳』和『生孩子之前的妳』的身形有很大的改變,會笑妳⋯⋯是嗎?」我把她沒說完的句子填上完整的主詞和受詞,並且確認她想表達的意思。
「是啊⋯⋯」二寶媽眼神飄忽、坐立難安。
「妳覺得⋯⋯他們在笑妳的時候,會說什麼?」我邀請她一起把句子寫得完整。
「他們會笑我胖,笑我都生完那麼久了,怎麼還像是正在懷孕⋯⋯」她低下頭,像是真的有人在嘲笑她。
「他們真的這樣說的話,也太壞了吧!」我搖了搖頭。
「其實⋯⋯說這些話的人,是我媽;她說我胖成這樣,外面的人一定都會這樣說我。」她的頭低得像是無地自容,我相信她的腦海裡一定響起了媽媽的聲音。
「哇⋯⋯這也太難受了吧!」我倒吸了一口氣。
「我媽說話就是這樣⋯⋯」她苦笑。
「妳現在給我一種『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感覺,妳會有這種感覺嗎?或是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妳嗎?」我單刀直入地問。
「很常啊!我媽總是這樣說我⋯⋯」原本往下看、避開對視的眼睛,突然怒不可遏地看向我,而她的聲量也瞬間提高。
👆 步驟❶被當前事件所引發的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與大腦裡的海馬迴合作
「什麼樣的情況下,妳媽媽會這樣說?」我引導她進行回溯。
但也因為她的媽媽實在太常說這句話了,所以我們花了一點時間往回探尋,並且不斷地撥開那些長大後、不想再對這句話有感覺的經驗。
持續地沿著時間軸、往內在深處走去,直到找到那個對「為什麼妳都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咆哮還有感覺的時間點。
原來,她的母親是單親媽媽,她的父親是在她三歲時離世的;有印象以來,就都是她和母親相依為命,而低學歷的母親也因為要養育她,所以辛苦地身兼好幾份工作。
事件一
她在期盼「上學」好久之後,母親終於讓她去唸幼稚園大班;而她卻因為不知道要多準備的衣物,於是在打翻午餐時,被老師換上備用的衣服。
放學時,前來接她放學的母親,在聽老師的解釋時,還笑笑地表示理解;但卻在四下無人之後,用斥責的語氣對她說:為什麼妳不能照顧好自己?
年幼的她,原本還沈浸在「老師對她的機警處理表示讚美」的開心裡,硬生生澆了一大桶冷水,無言以對。
事件二
小學高年級時的某個週末午後,母親說好要從工作崗位帶午餐回來給她吃,於是已經能自理餐食的她,便乖乖地在家裡等待母親返家。
但這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母親直到下午近三點才到家,帶回來的是兩個早已冷掉的便當⋯⋯而她狼吞虎嚥、超過平時飯量地將兩個便當全都吃下肚。
看傻眼的母親,不但沒有一點歉疚,反而冷冷地對她說:妳怎麼那麼不會照顧自己?已經很餓的話,就先去弄點東西來吃啊!
餓過頭的她,被一肚子的委屈給餵飽。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老師說我反應很快、沒有讓自己燙到,這樣很棒⋯⋯我重視母親的承諾,就算肚子餓到不行,也傻傻地等她回來⋯⋯這些都錯了嗎?」她瞬間泣不成聲。
「這些當然都沒有錯!」我肯定了她。
「嗚⋯⋯嗚⋯⋯」她繼續哭著。
而我知道,這份哭泣是融解了「一直以來沒有被理解的感受而有的眼淚」所形成的,她正在藉由眼淚的流出,釋放凝固在心底的情緒。
「妳很棒!妳現在就是在照顧自己了喔!」待她的眼淚奔流到一個段落,我肯定了她的眼淚。
「喔⋯⋯好像是捏!」她抽了張面紙,擦擦了眼淚、鼻涕。
「妳的寶貝,難過的時候會找妳嗎?」我將話題轉向。
「會啊!」雖然她的眼裡還有淚光,但卻不假思索向我回應。
「然後妳會安慰他們,抱一抱或說說話,對嗎?」我問。
「對啊!」她肯定地說。
「但他們會長大,妳也會讓他們練習照顧自己,對吧?」我說。
「這是當然的!」她一臉的理所當然。
我順著話題,向她解釋:每個人都會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照顧自己,而隨著身體和心理的長大,我們能照顧到的面向也會越來越完整。
當然,一開始我們會需要父母的照顧,而那是必經的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用「我正在『學習照顧自己』的路上」來理解自己,而非武斷地說「我永遠不會好好照顧自己」。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我想我懂了!」這位二寶媽,將撫育孩子的經驗類比到自己身上,開始練習分辨和取代母親深植在心底的批判。
「所以,妳能好好照顧自己嗎?」我嘴角上揚地問。
「我⋯⋯可以!」她只讓自己遲疑了一秒。
接著,我用我自己的例子,讓她知道:人即使長大了,還是會有「需要被照顧」的時候,而這是讓我們向所愛之人展現脆弱、彼此連結的好機會。
更何況,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尚未被完整照顧到的地方」,所以偶爾還是會變得像個孩子一樣:需要被照顧,但那也是讓我們回頭練習照顧自己、讓愛重新充滿的契機。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我知道我哪裡沒有照顧好自己了!」這位二寶媽像是發現寶箱一樣地驚嘆。
「喔?說來聽聽⋯⋯」我興致盎然地問。
「我都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吃』。」她將寶箱打開。
她細數做完月子後,總是在照顧寶寶的生活;在「吃」這件事情上,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講究、享受,而是隨意地跟著老公一起解決。
因此,她時常誤餐,更會在誤餐之後吃太多,或是在忽視飢餓感後吃宵夜⋯⋯惡性循環;孩子稍大一點後,她總是為了準備孩子愛吃的食物,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現在,孩子們都去上學了!我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了!」她興奮地幾乎是用喊的。
「對啊!」我應和道。
「我之前還在想:孩子去上學,我如果不回去工作,生活會失去重心呢!」她開心的語氣上揚著。
「那現在呢?」我邀請她接著說。
「我現在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好好調理自己的身體,好好做運動⋯⋯瑜伽墊,之前給孩子拿去當遊戲墊,我終於可以拿回來用了!」她興奮到快要坐不住。
「很棒喔!現在的妳,很懂得怎麼照顧自己了呢~」我笑著說。
最後,我用一個祝福儀式,協助她將符合內在秩序的、新的自我認知「我有照顧自己的力量」放到意識層,讓她之後在做出「照顧自己」的外在行動時,心裡也同步長出這樣的內在信念。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相似事件擁有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