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自利利他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三日(農曆九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阿彌陀佛!今天共同來研究,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菩薩的六度萬行,總離不開自利與利他的範疇。所以,一切菩薩在初發心時,一定要發〈四弘誓願〉。這一篇文章,哪一位可以讀一讀?
學員讀:
阿彌陀佛!這篇文章是鹿谷鄉終南山淨律寺方丈和尚照公上人開示之一,是在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三十日開示的。
原文是:
「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菩薩六度萬行,總離不開自利與利他的範疇,所以一切菩薩在初發心時,一定要發〈四弘誓願〉:
一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二是「煩惱無盡誓願斷」,
三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是「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是修行人用來堅固自己的心志的。然而無量、無邊、無盡、無上的弘誓,究竟要如何落實呢?印光祖師提醒我們:
這幾句話沒有艱澀深奧的辭句,也不會詰屈聱牙不易誦讀,看來如此稀鬆平常,卻是每個有心實修的佛教徒,要終日口誦思惟修行的重心。
現今的社會太功利主義了,修行也講求速成。人們總想:「藉著金錢與有情眾生的物質,來購買或消除無形相的罪孽。」不法之徒,便有機可乘,借此橫攬徒眾,招搖撞騙,以世俗有為的造作,來擾亂修行的方向,混淆佛陀的言教,讓修行變成可以買賣議價的商品,眾生只想要花錢買心安,若不確實從心地上下功夫,如此一來,雖然學佛的人很多,但能真正獲得佛法實際利益的人卻很少。
所以修行者,應當有眼力,它就是智慧觀照的能力。智慧眼一開,再也不會一窩蜂的「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只要順著印祖慈悲的開示,要「敦倫盡分」,我們就依教奉行敦倫盡分,絕不是口說修行,行為上卻是有失倫分。
另外,在心地上力求閑邪存誠,「閑」字門中有木,就是用木頭擋在門中,藉此防止邪惡入侵,並守護著真誠的心。進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佛法(戒)的基本功夫。
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更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告訴我們,當生可成就了生脱死,出離苦海的法門,是徑中之徑。以上若能夠確實履行,自能大開智慧之眼,不受時風蠱惑,「自利利他」也才有得力之處。阿彌陀佛!」
院長開示:
對於各人的修持與處事有什麼心得?這裡有三個項目:
一、不求事事如意,只求充滿勇氣面對現實。
二、不祈求身體健康,只希望持有智慧和充足的精神,還有一份不退轉的慈心。
三、不希冀減輕負擔,只求有更大的力量,來承擔在這個世界上,所應作的事情。
以上三項,應該要怎麼去實修呢?大家要好好的去思惟,若做得到,我看貪瞋癡就沒有你的份了。還有誰要請示?
學員問:
請院長開示,要如何提升我們的心念?
院長開示:
心念要時時提起,是不簡單的,單單說要有歡喜心這件事就好,一天二六時中,都要起歡喜心,若沒有修行,誰能保持幾分?中國人說:「有量」才有福;而修行人講到「無量」。這些「有、無」空有的心量,是怎麼形成的?
話說:「我們修行不要有憎愛心,有憎愛心就是妄想,是心量的障礙。」大家每天都要去對治、思惟這些心所,觀照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心?當境界來臨時,若是順從自己的心意,就很歡喜;若是不順從自己的心意,就會產生憎恨之心,那要怎麼辦?修行是這樣修的嗎?
智海老法師說「解脱根本」,這一篇說:當初佛在世時,有一位女眾居士的兒子死了,佛陀前去度化她,女眾居士請示佛陀,說她的孩子無常到來,祈求佛陀讓她的孩子重新活過來。佛陀請她去城中找「吉祥火」,假使有找到「吉祥火」,就可以讓她的孩子起死回生。
那位女眾居士請示佛陀:「什麼是吉祥火?」
佛陀開示說:你去城中問看看,有哪一戶家中,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從那一戶人的家裡,取來的火就叫做吉祥火;如果是家中有死過人的,那就是不祥之火。她找了很久,全城都問遍了,結果沒有一戶,家中沒有死過人的。
她就告訴佛陀:「我走遍了全城,每家都有死過人,所以沒有辦法取到吉祥火。」
佛陀就跟她開示說:「世上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無論是誰都避免不了。想擺脫這種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修行正道。」
老婦聽了佛陀的開示,了解世間的無常,如夢初醒,求佛准許她出家。後來她證得了聖果。
你看,她最初那一念愛取執著,讓她痛苦萬分,不只是空過時間,而且還在她的八識田中,儲存了許多愚癡的種子,處處障礙著她。還好她今生有福報遇到佛陀,得以聞法悟道。(
昨天有三位男眾,是我過去在俗家,往來相當密切的朋友,一位是建材行老闆,一位是在五金行老闆,另一位是面相不太好看,業障很深重,病苦很多。三個人開車上山,又開下去,他們說上面的坡太陡,車子開到中途,用走的上來看一看,他們都不認得我了。
當我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時,他們才說:「你以前是不是住在員林的黃董,我們已經不認得你了!」我引領他們四處走走,他們進入大殿見到佛菩薩,都不會拜佛;其中一位全身都有病痛,我教他治病的方法,他卻不相信。
你們說眾生要怎麼度呢?我們反觀自己,自己有在度自己嗎?若有在度自己,心就會很安住,先問看看自己的心有安住嗎?若時常起分別心,一天當中都在起分別,分哪個是我,哪個是你,而那個我,在哪裡?佛陀告訴我們無我,那我在哪裡?不過是眾生妄想執著有個「我」。現在的人,我執很重,因為都是來消福的,消福就是我執重,積福的人是沒有我執。
民國五十幾年,鼓山寺翻修大殿,我去服務。那時候她們的住眾,從農曆六月至十月都要出去化緣,因為這四個月是農民忙著收冬的時候,她們的住眾,每個人都要背一個袋子出去化緣。當人們在收割稻子時,他們就要出去化緣。
那時候的修行人,怎麼會這樣單純,在六月天(比喻天氣炎熱),挨家挨戶的去化緣,有時可以化到一斗榖子,有時化到的穀子,用雙手就捧住了,或是一整天出去,可能只化緣到半袋穀子。
你們能想像到那個時代,出家人托缽化緣的情形嗎?再反觀現在的光量寺,若要求你們這樣出去托缽化緣,你們還能安心住下嗎?我看大家可能都回到俗家去躲起來了。我們既然出家了,就要好好的修行,當一個出家人,親近佛法都是隨緣,對常住的事情要盡分,那並不是誰的責任,而是大家共住在這裡的共同責任!
五堂功課,從一大清早進大殿時,第一陣鼓開始,糾察就要站在中央位子,等到第二陣鼓,住持就要上殿接糾察的位置,糾察就要去巡寮,住眾這時正在上殿,糾察要巡視燈、門有沒有關。
早晚課,悅眾(打木魚的人)若沒有什麼聲音,或有人上殿昏沉,糾察師就要提醒她,叫她起來。而常住眾,一定要盡自己的能力出聲,不要說那是維那和悅眾的事,那是一個僧團的和合相,現在你們有糾察師嗎?
學員答:
有。
院長開示:
糾察有這樣做嗎?維那師的執事範圍,你們知道嗎?比如輪值,輪到維那的人,持磬槌的方式,要按照夏臘的高低來拿,別人看你拿磬槌的方式,就知道你的夏臘,你們了解嗎?
一般維那師的磬槌是不可以隨便放下的,因為維那師的磬槌是在降魔,一定要有定力,早晚課誦都是維那師在總領。打鈴鼓和打木魚的人都要看維那師,維那師起腔後,由悅眾接腔。悅眾要發出聲音來領眾,悅眾的聲音越能發出來,木魚會打得越好。
按照道理來說,清眾的聲音是不可以壓過木魚,悅眾若沒有聲音,維那師就要帶領了;無論是清眾,悅眾或是維那師,若肯出聲配合的好,那整個早晚課的和合相,是會非常莊嚴殊勝的。
而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夏臘還沒有過十臘的,早晚課誦合掌時,手指是不能超過磬槌的;若是二十臘,合掌時,手指差不多超過磬槌的一半;若是住持當維那,也是要依夏臘來行持。
若夏臘還不到二十年,是不可以披二十五條紅祖衣的,不是說你是方丈,就可以披二十五條衣。僧眾的臘數是依結夏來計算,沒有結夏是不可以算臘數的。如果有客僧來掛單,一看就知道道風。現在末法時代,都沒有這樣分了,也沒有人會教。
現在受戒的人,對於戒律有真正的行持嗎?還是只是被戒律綁住而已?持戒要圓融才會清淨,才有辦法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戒是修定慧的基礎,我們一定要明白這點。
比如看到別人犯戒,按照戒相看來是犯戒,但他心是清淨的,你要怎麼看?比如佛陀在世時,半月半月要誦戒,佛陀派一位比丘去清洗浴室,那一位比丘說:「佛陀!浴室裡都是螞蟻。」佛陀說:「我請你去洗浴室,不是請你去洗螞蟻啊!」那面對浴室裡的螞蟻,我們要用什麼心,來處理面對呢?
啟建給孤獨園時,佛陀派舍利弗去開山建精舍時,那舍利弗是怎麼處理僧團的事務呢?這些佛在制戒時,都有說到它的緣起法。對吧!我們當一個出家人,天天墾土種植,像百丈禪師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是祖師的德行,及以前大陸叢林沒有道糧的緣故,必需自己種植農作物,才得以生存,這樣的環境因緣要怎麼面對呢?(
又比如佛陀制戒,尼眾是不可以一個人,單獨渡水、入村、獨宿、獨在後行等(),若一個人住在山上,或住茅蓬,像一個禪師在茅蓬寫「大修習處」,他自己一個人也是來去自如的。
還有,若常住有事,派一個人出去,那她是否明白,不能獨自一人外出的道理?若一定要等到兩個人才可以出去,若沒有兩個人的時候,遇到自己本山的環境範圍,雨季有颱風排水的問題,需要出去巡視要怎麼辦?
本來佛陀制戒,就是有疑恐怖處,就是怕獨自一人時,會有危險,怕一個比丘尼偏離道場,對環境不熟悉,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若有兩個人結伴,就可以互相照應。
若剛好有急事,被指派的兩位,其中若有人不願意,故意拖拖拉拉的。比如正在下大雨,急需有人出去巡視排水溝等,另外一個人,若因等不及,就直接跑出去處理,這是要說對?還是不對?是要說有犯戒?還是沒犯戒?若一個人出去,遇到山坍塌或土石流,也沒有人發現,那要怎麼辦呢?
佛陀制戒,當然是有他的用意。若我們只派一個人出去處理,就只能去聲音傳得到的地方,而且我們要有責任,去關心他的狀況,這個人出去多久了?若是還沒有回來,就一定要出去找。如果水源那個地方,不是在本山的範圍,只派一個人出去巡視,這就很不恰當了。
有時水電師傅在我們這裡工作,我們也不能只派一個人與他前往,因為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比丘尼與一個男眾工人。這樣一個男眾和一個女眾,到界外的水源地,是非常不適當的,也不如法。像這樣當然不行,一定要派兩位尼眾帶他去才可以,這個我們要了解。
所以,執事人員一定要分配好。若送垃圾到路口,白天還是可以行方便的;但是,不要在天還沒亮就去送垃圾。你若天天送垃圾,需要派兩位人員,那就要開車,因為騎機車載垃圾,又要載人,這樣安全嗎?像這樣就要視情況而定,所以,事情就是要分開來講。
還有,要請居士儘量不要買東西來,因塑膠袋問題真的很大。如裝餅乾的塑膠袋有字,裡面也才幾塊餅乾就一個袋子,那種包裝真是浪費又不實際。若是紙類還可以燒,但塑膠袋紙袋燃燒都有毒,還會導致空氣污染,要擔負許多的生態因果。我們學習戒法最好是學習戒自己,自己對治自己的習氣,這一個大原則要是持守的好,那你就圓融了。
戒,就是清涼,我們要去了解,若不了解,你說要清涼,要怎麼清涼?對吧!以佛陀制一條戒律來說,事實上是因為有人真正的違犯,才制定的。例如比丘擅自取用木材建造房子,那木材是國家的,未經過同意就取用,像這一種就犯到偷盜戒,是絕對不可以。其餘的,就看圓融不圓融。戒律,就要自己去覺知。
「戒」是戒自己,而不是戒別人,如竹山某個道場,在律師還沒去說戒之前,整理環境的工作,如修剪樹枝、鋸樹、鋤草、種菜都是住眾自己來。大家聽了戒律之後,連鼓某寺、善某寺,年輕的一輩,都不再做環境維護,修剪花木的工作了,年輕人都說,這樣都是犯戒。其實這都要看自己有沒有心量?
比如說瓦斯,若用完時,要不要去撿拾木材?你若說現在都燒木材,是為了惜福,那木材若有蠹蟲、螞蟻,也是要看你的心量,是否有那個慈悲心?這不只是這樣說說而已。若依戒律來說,你排斥人家也是犯戒。
「戒」是對治自己,學戒律的人,走路行如風,眼閉剩三分看鼻頭,就是攝心。若要攝心眼睛不要張太開,否則沒有辦法攝住,而且身心一定要輕安,走路時,行動都要很清楚明白,地上若有螞蟻或昆蟲,你要能覺知,儘量腳不要去踩到。
比如美國明某法師,說話時,手都不敢亂比,聲音也不會太大聲,因怕太大聲,氣會打到鼻穴的中心。你越知道戒,就越守得住,你們能行得到嗎?若能行得到,我看瞋恚火都消失不見,連講話都不會太大聲了。你們說話若能行到這樣,這就要具足福德因緣,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有歡喜心,有歡喜心,瞋恚火就沒有辦法入侵。
教務主任:
請示院長,有學員帶工人去山上工作,她有寫字條報告,當時我正在上課,只向她點頭,並不知道她沒有找人陪伴,就自行帶著工人上山,這樣的過失,算是我觀照力不夠嗎?
院長開示:
這種事情,自己應當事先安排好。我們幾點鐘要上課,最好先連絡對方,幾點鐘以前來;若來不及,就要錯開上課的時間。在佛法當中,不要講理由,沒有理由可說,也沒有理由可辯解的,只有依教奉行。
這樣你才會願意去懺悔,下一次就不會再違犯。若有理由可以替代,那只要有過失,就會拿理由來解釋,並且推卸責任,這就是世間的生滅法。
所以,我們出家以後,對世俗的事情要拋掉,不能常常講世俗事,和運用世俗的習氣。你若不能拋棄世俗的習氣,這樣就不能提昇,發心也發不出來,責任自然也承擔不起來。
我們學佛要靈靈覺覺,意思是不能再做不圓滿的事,一定要去思惟。佛法不離開世間覺,凡事若沒有去思考,處處只求方便,若以心念來說,那要如何攝心?
比如我要對外連絡人,我一定要先自覺而後覺他,那我要如何自覺?自覺,就是清楚對方什麼時候在家,我們才打電話聯絡,假如對方晚上才有空,你若用完午齋就打電話,對方會不高興,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不對。
以運作來說,自己要先明白,不可以只貪圖自己的方便,貪圖方便就變成錯誤。以世俗來說,就會變成自私自利。
現在社會慢慢民主化,一般社會的人士,會去考慮到對方立場的可能很少,一千個人當中,能找到一個人嗎?出家人的修行,應當凡事要去思惟,例如她的根機是怎樣呢?所以當一位住持,就是要修大忍辱,若沒有大忍辱心,就沒有辦法領眾,可能越修越顛倒,這就是離開菩提心。
你要越修越了解,一切眾生的根機。當初佛陀臨入涅槃時,佛陀告訴阿難尊者,遇到惡性比丘時要「默然」。例如以住眾來說,這個人是什麼根機?那個人又是什麼根機?在工作上就要分配清楚,當你分配清楚了,她又願意承擔這份執事就好;如果她不願意承擔,那要怎麼辦?當下你就要隨緣,那是隨緣不變,即明而妙之覺性;不變隨緣,是即妙而明。
比如說隨緣不變,就應該清楚明白,即明而妙之覺性,周遍圓滿,為生佛共依,故眾生本與諸佛所證之體性,無二無別。比如說她不願意承擔這份執事,就是沒有依教奉行,以後果報自己承受。
例如:木魚。星雲法師解答其來源,當初師長教訓弟子,弟子不受教,不聽師長的話,往生後,投生成一條魚,身上背部長了一棵樹,牠在游行時,那一棵樹,因有風速而晃動,背部就會流血,痛苦萬分。你看,這種果報有多痛苦啊!(
現在出家,認為這樣太辛苦了,回憶在俗家時,誰敢管教呢?爬到高處再跳下來也沒有關係,但比起被管教才摔下來,是哪一個比較痛?你可以實驗看看。從三尺高,摔下來比較痛呢?還是從六尺高的地方,摔下來比較痛?我相信這樣一比較,你還敢再爬高嗎?
這個例子很清楚,為什麼還要當個「高高在上的人」,處在高處是很危險的。高山的水那麼高,大海的水是最低最深的,高山的水就一直匯歸大海,所以越低越能夠容納百川。像世間上,往往倒閉的都是那些大企業家。
古代祖師,越苦越不要名利,對吧!像佛陀他是太子,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很恭敬他,為什麼還要去托缽?淨飯國王說:你這樣讓我太沒面子了,我是國王,你身為太子怎麼還去托缽?為什麼佛陀要這麼做?佛陀認為這樣是平等的,能接近眾生。身為一名太子,是普通人可以親近的嗎?
寒山拾得問對,這個偈你們知道嗎?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聽完後,覺得怎麼樣?遇到寒山大士說的這種情況,你們要怎麼處理?還要慈悲嗎?大家好好的善思念之!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時間的付出,只求換一碗飯吃,這就是布施。遵守主人的教導,這是守戒。被打、被罵,又要吃剩菜,這就是大忍辱。工作若沒有進行,就怕被人辭職。你看!一天要這麼打拼,這就是大精進,對吧!你看,做人長工,一住就十幾年,這就是大禪定。我說,這是不是六度萬行?菩薩六度萬行在那裡?是菩薩成就眾生,還是眾生成就菩薩
就像以前有人說,電線桿對著寺院的大門不好,那位住持說: 「我怎麼那麼有福報?寺院大門前,插了一支那麼大的供香,在那裏供佛。」 他就這樣想,反而香火鼎盛,往來信眾絡繹不絕。相反的,你若心想,是一根大柱子擋在那裏,都不能翻身了,那就真的不能翻身。所以,全憑我們這一念心的關係啊!
這位太子捨身餵餓虎,讓大家聽了可以明理,知法很感動的,若我們這個眼淚流不出來,你不會消苦的。那隻金毛野獸捨皮給國王,又忍痛施給那些螞蟻、蒼蠅,牠們跟他沾食的時候,他不敢動,他怕若動一下,那些螞蟻、蒼蠅都會死掉。 反觀,我們稍微被蚊子叮一下,就很不高興啊!啪的一掌下去。你看那時候,金毛獸的皮脱下來。
第一次參加淨律寺兒童夏令營時,我才國小三年級吧! 當初被父母送去山上參加營隊時,總覺得:「寺廟嘛!沒什麼可怕的。」師父們都是和顏悅色、慈悲心腸。豈料在見到照因老和尚時,才知道自己只說對了一半。老人家確實是慈悲心腸,但和顏悅色的時間並不多,經常示現怒目金剛像來喝斥弟子,但內裡有著比誰都要熱忱的無緣大慈
連當時世界最好的手錶,白蟳王(台語)是白金純手工打造的,手錶也都丟掉。當初這種手錶在台灣是沒得買,還要特地去香港買,因為香港是國際市場,到那裡才買得到,三十年前,那種手錶一個要價五十萬,就像十元的銅板那麼厚,連手錶帶也是用手工打造的,質料都是白金。那時當居士,戴去蓮因寺,懺公師父他老人家還走過來看
現在末法時代,人都喜歡問卜求神通,許多信徒都是這樣子,跑過來跑過去的,一聽說那一個地方,有什麼神通異士,就跑過來跑過去。有一個人在自己徒弟的寮房,安裝錄音機;他的徒弟說:有居士去掛單一夜,那晚講了什麼話,三個月以後,那個人就對掛單的那位居士如數說出;因為這樣,那位居士就說:「喔!這個師父有神通喔!
第一時間的付出,只求換一碗飯吃,這就是布施。遵守主人的教導,這是守戒。被打、被罵,又要吃剩菜,這就是大忍辱。工作若沒有進行,就怕被人辭職。你看!一天要這麼打拼,這就是大精進,對吧!你看,做人長工,一住就十幾年,這就是大禪定。我說,這是不是六度萬行?菩薩六度萬行在那裡?是菩薩成就眾生,還是眾生成就菩薩
就像以前有人說,電線桿對著寺院的大門不好,那位住持說: 「我怎麼那麼有福報?寺院大門前,插了一支那麼大的供香,在那裏供佛。」 他就這樣想,反而香火鼎盛,往來信眾絡繹不絕。相反的,你若心想,是一根大柱子擋在那裏,都不能翻身了,那就真的不能翻身。所以,全憑我們這一念心的關係啊!
這位太子捨身餵餓虎,讓大家聽了可以明理,知法很感動的,若我們這個眼淚流不出來,你不會消苦的。那隻金毛野獸捨皮給國王,又忍痛施給那些螞蟻、蒼蠅,牠們跟他沾食的時候,他不敢動,他怕若動一下,那些螞蟻、蒼蠅都會死掉。 反觀,我們稍微被蚊子叮一下,就很不高興啊!啪的一掌下去。你看那時候,金毛獸的皮脱下來。
第一次參加淨律寺兒童夏令營時,我才國小三年級吧! 當初被父母送去山上參加營隊時,總覺得:「寺廟嘛!沒什麼可怕的。」師父們都是和顏悅色、慈悲心腸。豈料在見到照因老和尚時,才知道自己只說對了一半。老人家確實是慈悲心腸,但和顏悅色的時間並不多,經常示現怒目金剛像來喝斥弟子,但內裡有著比誰都要熱忱的無緣大慈
連當時世界最好的手錶,白蟳王(台語)是白金純手工打造的,手錶也都丟掉。當初這種手錶在台灣是沒得買,還要特地去香港買,因為香港是國際市場,到那裡才買得到,三十年前,那種手錶一個要價五十萬,就像十元的銅板那麼厚,連手錶帶也是用手工打造的,質料都是白金。那時當居士,戴去蓮因寺,懺公師父他老人家還走過來看
現在末法時代,人都喜歡問卜求神通,許多信徒都是這樣子,跑過來跑過去的,一聽說那一個地方,有什麼神通異士,就跑過來跑過去。有一個人在自己徒弟的寮房,安裝錄音機;他的徒弟說:有居士去掛單一夜,那晚講了什麼話,三個月以後,那個人就對掛單的那位居士如數說出;因為這樣,那位居士就說:「喔!這個師父有神通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 54《超乎想像的化學課》(上):化學家在歷史中的人性與爭奪、對於原子與分子的追逐
五點零五分,門鈴響起。剛喝完一杯水淡化胃內酒精的狐狸走到門前在防盜孔窺探門外來者是誰。隱約聽到門外藏獒的聲音 藏獒:「美女啊,我那輛吉普你泊在哪裡哇?還我的車匙!」 狐狸立刻打開門,飛撲進入藏獒的懷裡 狐狸因酒精的薰陶,原形畢露:「喵喵喵!好像泊在地庫⋯⋯我忘了是誰送我回來的!謝謝你喔⋯⋯。」 藏獒
Thumbnail
聖物是一種助力,在配戴聖物也是戴著師父的祝福,有時當人椅靠聖物時,自己亦要懂得檢討自身不足去改變自己,聖物助運是彌補我們本身運的不足,讓你在行事之餘,增加你運勢的順暢。 而不是什麼都停留在原地,等著幸運降臨在身上,反觀就變相是一種工具存在,聖物是在努力過程去彌補你,運氣的不足,增加在運氣上的進展讓
Thumbnail
最近在看韓劇「天空城堡」,不過它是一部有點沉重的戲劇。 以前我不太喜愛看太沉重的戲劇或是電影,很怕自己的心情會受影響而感到不舒服,但是這部戲我還是打算將它慢慢看完,它是一部在探討韓國富有人家,對子女成績的重視和要求。 說是重視和要求是太輕描淡寫了一點,整部戲貫穿的是「父母的強制與權力」
Thumbnail
第一次看這種記者寫的書,本以為形式會盡可能像新聞一樣,盡可能中立,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要不就是評論的形式進行批判或讚揚。 卻沒想到真的閱讀時,卻發現是第一人稱,並用類似寫故事的方式撰寫,而且--意外的「好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 54《超乎想像的化學課》(上):化學家在歷史中的人性與爭奪、對於原子與分子的追逐
五點零五分,門鈴響起。剛喝完一杯水淡化胃內酒精的狐狸走到門前在防盜孔窺探門外來者是誰。隱約聽到門外藏獒的聲音 藏獒:「美女啊,我那輛吉普你泊在哪裡哇?還我的車匙!」 狐狸立刻打開門,飛撲進入藏獒的懷裡 狐狸因酒精的薰陶,原形畢露:「喵喵喵!好像泊在地庫⋯⋯我忘了是誰送我回來的!謝謝你喔⋯⋯。」 藏獒
Thumbnail
聖物是一種助力,在配戴聖物也是戴著師父的祝福,有時當人椅靠聖物時,自己亦要懂得檢討自身不足去改變自己,聖物助運是彌補我們本身運的不足,讓你在行事之餘,增加你運勢的順暢。 而不是什麼都停留在原地,等著幸運降臨在身上,反觀就變相是一種工具存在,聖物是在努力過程去彌補你,運氣的不足,增加在運氣上的進展讓
Thumbnail
最近在看韓劇「天空城堡」,不過它是一部有點沉重的戲劇。 以前我不太喜愛看太沉重的戲劇或是電影,很怕自己的心情會受影響而感到不舒服,但是這部戲我還是打算將它慢慢看完,它是一部在探討韓國富有人家,對子女成績的重視和要求。 說是重視和要求是太輕描淡寫了一點,整部戲貫穿的是「父母的強制與權力」
Thumbnail
第一次看這種記者寫的書,本以為形式會盡可能像新聞一樣,盡可能中立,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要不就是評論的形式進行批判或讚揚。 卻沒想到真的閱讀時,卻發現是第一人稱,並用類似寫故事的方式撰寫,而且--意外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