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今天與各位研究:
第一種:應時行施
即行布施的菩薩,以布施為首,而真正行布施時,應適時而行布施,更應如法行施,是這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法。
第二種:無輕慢心
不存看不起別人的心。如同事之間相處,自我本身的根性,雖然比較聰慧,別人比較鈍根,若起輕慢心就會不自在。日常生活作息都能入眾,五堂功課也能配合大眾,不輕慢他人,不看不起他人。
第三種:歡喜而與
是用歡喜心的態度來行布施,而且能在他人有所需要時,歡喜施與。
第四種:不希果報
做善事不存任何目的,也不可希望獲得他人的回報,應抱持著「無所得」心來行布施。因果是如影隨形的,絕對不會有因而無果,行布施因,能得富貴果報,這是必然的因果定律。
世尊而說偈言:
「應時行施無輕慢,歡喜受與不希求,能於此業常勤修,所生當獲大財位。」
前面所講的道理,世尊用簡單的四句偈而說,修學佛法或行菩薩道的行者,能夠對前面所說的四法,不斷地勤於修習時,將來無論什麼身份,或男身或女身,都當獲得很尊貴的地位。關於布施的種類,在佛經上把它分成
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你們現在對以上所說的四法,大家都清楚嗎?
菩薩成就四法,可得富貴身,而此四法,就是菩薩修六度萬行之總攝—布施,於布施時,應具有的四種心法。
四法者,第一應時行施。第二無輕慢心。第三歡喜而與。第四不希果報。
這真是行菩薩道,所作所行非常如法。但是,說是很容易,要行就不簡單。雖然不簡單,還是要時常去磨練,例如同事間在工作時,常感覺他人很鈍根,提拔不起來,輕慢心就生起。當生起輕慢心的同時,亦不能生起歡喜心,心不能歡喜自在,這樣要得富貴身是得不到的。
我們若是在團體中行持,以早晚課來說,課誦時不出聲音,有時還沒有那麼明顯地覺察到,例如:該合掌不合掌,該放掌不放掌。又大眾捧缽排班用齋,而你在捧書閱讀書籍,威儀很明顯地不合眾,這樣就有違六合敬了。
或有時他人雖然不是在昏沉,但是一切的動作行儀與別人不同,像這樣在一個團體裡面,是會阻礙他人的,所謂:「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這樣的集眾狀況,在早晚五堂功課裡,日常生活當中,大眾師會和合、自在、攝心嗎?能配合大眾作息嗎?唱誦時有同一音調嗎?
學員答:
唱誦的音調,有時較高,有時較低。
院長開示:
對啊!有高低音就要調整,低要調高,高要調低,才有和合大眾,這樣才是行「應時行施」。日常生活作息,無論是哪一方面的行持,都要配合團體大眾,大眾同在一起共住,能僧和合就是布施,就能攝眾。地震過後,你們現在還有幾位常住?
學員答:十五位。
院長開示:
你們現在想要請示什麼?
學員問:
請院長開示,我們初出家,要如何修行?
院長開示:
剛剃度要護持常住,對常住事一定要護持。譬如說晚課結束,最好再共修一支香。還有什麼事情要請教的嗎?
學員問:
請院長慈悲,為我們四個人的法號「信、願、カ、行」開示一下。
院長開示:
法號這樣就好了。信者深信,要好好求懺悔,懺悔無始劫以來的貪、瞋、痴,已經入空門了,就要多發慚愧心、懺悔心。
現今社會對禮、義、廉、恥都不知道,亦無慚恥之心,不知過去的錯誤,也不知改進。古代儒家很注重:
仁、義、禮、智、信五常。
這也是佛家的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同時也是我們蔣故總統 中正先生所提倡的四維八德。四維:
禮、義、廉、恥,及八德: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以上都是做為一個公民,應該信守的,更是我們為人處事,應該具有的德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人事應對、進退得宜等都是很要緊的事。
在日本時代,若有人寫
四維八德這種字眼;看到的人,就要了解其中的意義。現在,譬如說工作效率差,古時候的人,會覺得不好意思,自己很慚愧,那就是有願力。現在的人不了解,所以這個願力發不出來,因此無慚無愧,也就不知精進了。
譬如早晚課或出坡時間,動作都比別人慢,自己就要有「覺」,要有慚愧、懺悔的心,這樣才對啊!因爲有慚愧、懺悔心的人,若是早課遲到,他就會在早課完畢,趕快出來懺悔。
還有你們現在用齋時間,無論早齋或午齋前,都有出來排班進齋堂嗎?有分
戒臘嗎?有
捧缽嗎?有
常爾一心嗎?
學員答:有。
院長開示:若排班遲到,用齋時有向大眾師懺悔嗎?
學員答:我們有請糾察師登記遲到。
院長開示:
在用齋時,若有出來向大眾師懺悔,就不用登記,沒有懺悔才要登記,糾察師也要明白這個次第。凡自己有悔過心,在早晚課時遲到,應於課誦結束後,禮佛三拜完,馬上出位到中央跪下,稟白:「弟子某某,早課遲到,向佛菩薩求懺悔,至誠頂禮三拜;又向住持師父求懺悔,至誠頂禮三拜;再向大眾師求懺悔,至誠頂禮三拜。」要這樣,依次第求懺悔,才不會令人起心動念,若沒有出來懺悔,業的種子,就會日復一日的增長廣大,這樣自己反而也會不自在。
修行,就像在過濾髒東西,如水過濾後就清潔了。這個意思就是懺悔清淨,但不可以變成習慣。若是經常出來向大眾懺悔,這樣不只侵佔大眾的時間,自己也沒有辦法改進。有時遇到事情遲到,那還說得過去,若經常遲到,經常在那裡懺悔,阿賴耶識業的種子,就會數數現行,產生「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習氣,當習氣串成,就很難懺悔清淨了。
譬如一塊布,被打翻的水沾濕了,拿起來曬乾後,若第二次再被水沾濕,拿起來還是會乾,但到了第三次,又再被水沾濕,水都已經沾滿了整塊布,那怎麼還會乾?懺悔的意思就是這樣,經過三次的懺悔,就像布沾過三次水,一次又一次的加重,經第三次就扛不住了。懺悔也是一樣,到了第三次,你懺悔就不清淨了。真正地懺悔就是「不再造作」,這個道理大家要清楚明白。
學員問:
請示院長!地震過後,佛前物品搬出來,有些東西都破碎了,
那要怎麼處理?像燈燭…等。
院長開示:
要選擇一個無人會踩到的樹下或後山人煙稀少的地方,虔誠持誦大悲咒淨一淨,並向佛菩薩稟告:弟子沒有圓滿的地方,請佛菩薩慈悲。不可存有放鬆的心態,想說:因為是天災,是地震的因素什麼的?就地震來說是共業,我們要有懺悔心,要不斷的懺悔,千萬不可以存有:是因為地震,沒有辦法的想法!生滅變異無常,不要想這是沒辦法的事,若養成這種心態,因地上,你無關緊要隨隨便便,但因果是不會跟你隨便的,這種心態是萬萬不可以的。
我們要堅固信念,恭敬三寶,東西由好變壞,實在很慚愧。心要時常保持正念清淨,不要像一般的社會人士說:這是地震的關係,也不是我們弄壞的呀!
要知道,地震是眾生共業所形成的。所以佛前供具,儘量要妥善處理,例如瓷器上有心經的,就拿到後山埋藏;佛桌的木材,也不能拿去當柴火燒,即使是大殿的地板,敲下來很多木材,你若要拿來燒水,也要作一個法,但是最好不要燒。
譬如佛前有一個舊桶子破了,你若是拿去當花盆也是侵佔。所以,最好不要想說要「惜福」,你要惜什麼福?那種東西撿起來,以後釘一釘就可以繼續使用,你若是為了惜福,拿去當柴火燒一燒也是侵佔。總之,一切自然就好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