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再入中研院?還是段不簡單的歷程,卻是收穫滿滿的一個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重回中研院,這次會發生什麼事?

  時隔一年,再度來到中研院,但這次的地點不在生物多樣性中心,而是同樣位於跨領域大樓,包含於神經科學研究計畫(NPAS)的分生所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從此解鎖一個陌生世界,全新的模式物種跟研究領域,再次感到束手無策,卻也因學到各式各樣有趣的新事物,興奮不已。

研究新的模式動物,「牠」早已舉世聞名

  從國中開始養魚,到現在第十個年頭,缸子裡甚至還有螢光斑馬魚,但除了養,倒是沒做過更深入的研究。上次見到實驗用斑馬魚,是在清大莊永仁老師的魚房,他是研究腫瘤的,碩大的黑色素瘤冒出魚體,不過中研院的魚們命運不同,牠們用於神經科學研究,腦袋會發光
上大學至今,研究過烏賊、鳥、蜂、埋葬蟲,這次要研究的是「斑馬魚」。
  斑馬魚成為模式物種也是近二十年的事,生命週期短、繁養殖容易,還有許多基因、神經實驗操作的方便性,重點還有與其他動物的相似性,讓牠成為動物研究明星,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從2009年起,使用斑馬魚的研究就大幅超越金魚

無聊的分細生意外有趣,斑馬魚神經的探索時間

  幼魚因為腦神經數量較少,而且頭顱透明,記錄起來簡單很多,德國Max planck 的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完整的幼魚大腦地圖,甚至還建立網站,有虛擬大腦供人把玩,然而神經多好幾數量級的成魚卻似一片藍海,等待願意開拓的團隊前來。
這次的暑期實習內容,正是要學怎麼建立「成年斑馬魚腦圖譜」。
   數位3D大腦圖譜對神經科學研究相當重要,三維圖譜讓人能透過不同角度,瞭解二維圖譜看不出的事,從神經元生長的方向跟不同腦區的連結,有助於預測可能的大腦功能與行為關係,另外也對神經發育、神經解剖、疾病等研究有益,因為已建立的大腦模型可用以比對屆時的樣本狀態。除此之外,方便跟其他模式動物研究統合結果,顯示演化關係跟大腦功能可能性更是重要。
  研究過程,從麻醉魚開始,接著在魚頭開洞,手要穩,用力過猛就會鑽進大腦,然後微量注射螢光染劑標記神經,用玻璃針穿過腦膜的當下,感覺像穿破包在豆腐上的保鮮膜,頭上有洞的魚退了麻醉仍活蹦亂跳,下一步剪頭、固化、取腦,最後透化,把變得像果凍一樣的大腦,放到螢光顯微鏡跟共軛焦顯微鏡下尋找神經。
這個月前,我還覺得分細生很無聊,暗想這輩子不會碰細胞染劑,沒想到實際操作後頗有趣,另外也因毫無經驗,很多步驟笨手笨腳,出現很多驚險瞬間,讓指導實驗的學姊冷汗直流,非常抱歉,也非常感謝。
從跨領域大樓看出去的風景照
  除了活體實驗外,還有程式處理的部分,首先以neuTube追蹤腦神經,繪出每個神經訊號的位置,輸出三維座標標定結果,到這邊是在暑期實習完成的部分,還剩下建立虛擬3D大腦模型,並把神經追蹤結果鑲嵌上去,這部分對我來說特別陌生,大概還需要一點時間研究。

實習起源於海底撈,開始於下定決心的勇氣

  因為有大專生計畫,今年實習只去了一個月,等烏賊的研究稍告一段落才去,過程中因為疫情撲朔迷離,幸好防疫有成,雖然生活上仍有諸多不便,八月這段時間還算安全,希望最近這波能防禦成功。
  上學期在規劃畢業後的生活,老實說對直接出國念博仍不太有信心,所以想在熟悉的臺灣再待段時間,讓自己的科學研究訓練更加紮實。尋找未來的過程中,找到黃國華老師實驗室,但從網站介紹,看到的成員只有博後跟研究助理,心想:「看來是沒我能走的申請管道。
  後來,有天跟焦老師實驗室的朋友們去吃海底撈,也聊了一下生涯規劃,對喜歡神經行為、腦機介面的我,他們建議寄信詢問中研院的黃國華老師跟吳玉威老師,我提到上述的疑問,他們卻說:「就去問問看啊!一定有幫助的。
  被這些話鼓舞到,下定決心寄信詢問,週間坐上院區接駁車,和兩位老師面談後,也順便得知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學士級研究助理」。思考過後,決定前往黃老師實驗室學習。
  結果很順利,
在暑期實習後能繼續留了下來研究!
  是否會當研究助理還需要討論,但這個暑假學到很多,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要逐一克服!實驗室的人都很好相處,其中一位助理還是一起吃海底撈的學長,會議都要用英文報告,跟伊朗籍的博後聊天也要用英文,希望英文會話能因此突飛猛進。
文章最後跟大家分享,學長姊跟老師們共同闡述的一個概念:
有沒有能力做這份工作不是你要擔心的,是你的老闆。


想嘗試就詢問看看,會有收穫的。

avatar-img
2.6K會員
183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研究剛告一段落,本來想等數據分析完,或是成功發表一篇好論文後,再來講述這段故事。但後來想想,到時候可能要忙著寫科普文章,況且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這段故事都需要被留下。這是我在研究路上的一個激勵,也期待看完故事的各位,能受到相同的鼓舞。
前陣子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申請結果公布了,我很榮幸獲得通過核准,終於能來分享當初撰寫的經歷,學長姐給我很多重要的建議,如果你未來也想申請,推薦你看一看這篇文章,若你不像我一樣好運,有很熱心且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那你更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
在想做好一個研究前,需要知道夠多的理論背景,也必須將這些理論淬鍊創新出自己的想法,接著才是以實驗驗證想法。
上次說到我興高采烈地開始做實驗,本來覺得應該什麼都想得很清楚,但是身為菜鳥果然還是太過天真,一開始覺得很棒的實驗設計,邊做邊懷疑自己,爾後還有其他人、老師的質疑,才發現原來我還有很多沒考慮到的問題,前面做的通通不能用,之後還遭遇烏賊死亡,除了懷疑人生以外,我也才正視到實驗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
從一開始加入實驗室懵懂無知,到現在好像比較理解的過程,中間經歷無數的嘗試跟失敗,做了一個專題,雖然在去中研院前還是沒收到相應需要的數據量,但過了這個學期,我比以前更認識烏賊這個物種,也學會怎麼有效率做實驗,相信之後從設計到實作的過程會比以往來的快速且確實。
最近研究剛告一段落,本來想等數據分析完,或是成功發表一篇好論文後,再來講述這段故事。但後來想想,到時候可能要忙著寫科普文章,況且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這段故事都需要被留下。這是我在研究路上的一個激勵,也期待看完故事的各位,能受到相同的鼓舞。
前陣子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申請結果公布了,我很榮幸獲得通過核准,終於能來分享當初撰寫的經歷,學長姐給我很多重要的建議,如果你未來也想申請,推薦你看一看這篇文章,若你不像我一樣好運,有很熱心且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那你更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
在想做好一個研究前,需要知道夠多的理論背景,也必須將這些理論淬鍊創新出自己的想法,接著才是以實驗驗證想法。
上次說到我興高采烈地開始做實驗,本來覺得應該什麼都想得很清楚,但是身為菜鳥果然還是太過天真,一開始覺得很棒的實驗設計,邊做邊懷疑自己,爾後還有其他人、老師的質疑,才發現原來我還有很多沒考慮到的問題,前面做的通通不能用,之後還遭遇烏賊死亡,除了懷疑人生以外,我也才正視到實驗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
從一開始加入實驗室懵懂無知,到現在好像比較理解的過程,中間經歷無數的嘗試跟失敗,做了一個專題,雖然在去中研院前還是沒收到相應需要的數據量,但過了這個學期,我比以前更認識烏賊這個物種,也學會怎麼有效率做實驗,相信之後從設計到實作的過程會比以往來的快速且確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這次是付費的包場課程 包含看影片以及一個操作項目 學習到珊瑚本身其實是一個載體而已 它的生死是取決於寄生在上面的珊瑚蟲 因為珊瑚蟲所以珊瑚是動物喔 和水母、海葵都屬刺絲胞動物 另外還有蟲黃藻這種與珊瑚蟲互利的共生藻附著 他會幫忙光合作用及回收廢物 珊瑚繽紛的顏色是來自共生藻 珊瑚蟲
Thumbnail
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舉辦放生、放流教育研習至「新北市政府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參訪,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博士徐德華教授親自分享「生物復育」研究,從場域建立、生物復育、放流評估以及效益提升,以科學的方法與專利技術提升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從魚種的培養到放流,建立了有效而完整的生物復育與放
Thumbnail
當你放棄了魚,你可以去到更自由美好的世界,不是因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為它們就跟毀滅和失去一樣,是天理循環的一部分,就像生是死的反面,成長與腐爛互相輪替。
Thumbnail
未知的生物 在我面前的是一隻未知的生物,牠長相類似於鱉,但整體如同泥鰍一樣濕黏,牠的脖子細長有如長頸龍,更意外的是她的四肢有著不合理的長細爪。 牠就這麼神奇的突然出現在我養的魚缸裡面,我養的魚全都不見了。 我氣憤的大叫,還叫罵著怎麼有這樣的醜八怪在我的魚缸裡面,結果突然有個聲音出現。 「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這次是付費的包場課程 包含看影片以及一個操作項目 學習到珊瑚本身其實是一個載體而已 它的生死是取決於寄生在上面的珊瑚蟲 因為珊瑚蟲所以珊瑚是動物喔 和水母、海葵都屬刺絲胞動物 另外還有蟲黃藻這種與珊瑚蟲互利的共生藻附著 他會幫忙光合作用及回收廢物 珊瑚繽紛的顏色是來自共生藻 珊瑚蟲
Thumbnail
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舉辦放生、放流教育研習至「新北市政府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參訪,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博士徐德華教授親自分享「生物復育」研究,從場域建立、生物復育、放流評估以及效益提升,以科學的方法與專利技術提升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從魚種的培養到放流,建立了有效而完整的生物復育與放
Thumbnail
當你放棄了魚,你可以去到更自由美好的世界,不是因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為它們就跟毀滅和失去一樣,是天理循環的一部分,就像生是死的反面,成長與腐爛互相輪替。
Thumbnail
未知的生物 在我面前的是一隻未知的生物,牠長相類似於鱉,但整體如同泥鰍一樣濕黏,牠的脖子細長有如長頸龍,更意外的是她的四肢有著不合理的長細爪。 牠就這麼神奇的突然出現在我養的魚缸裡面,我養的魚全都不見了。 我氣憤的大叫,還叫罵著怎麼有這樣的醜八怪在我的魚缸裡面,結果突然有個聲音出現。 「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