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字幕也可以無障礙,紅豆泥?(下):無障礙字幕的實際觀察篇

2021/09/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UX紅豆泥 Podcast EP3字幕/文章版(下)
podcast UX紅豆泥的封面圖

本篇文章從podcast的04:47開始(按此可以收聽)

實際考察無障礙字幕與一般字幕的不同:以The Good Doctor為例

聽完了這一個講座之後,因為我之前沒有真的去意識到有沒有聲音對一個電影或是節目的演出有多大的影響,所以為了考察,特別用這個角度去看一個沒有看過的劇
這次我選的劇是在Netflix上面的The Good Doctor,他的中文是翻譯成「良醫」。它是在講圍繞著一個自閉症、學者症候群的年輕的外科醫生所展開的故事。我之前看的是日文版,然後這次看的是算是美國版,所以在大概知道劇情的基礎上比較好比較。

我看的方法是先用沒有聲音的版本看一遍,然後再用有聲音的版本快速看過一遍。在看完第一集後,我發現了不同的點大概有三個。

想要表現出細微變化時,有沒有聲音的輔助會影響到觀眾的觀察

第一點的話是,確實有一些用聲音去表現的地方是在沒有聲音的時候是完全沒有察覺出來「原來這個地方有這樣的表現」。例如說,有一段是主角他去觀察心電圖,其他醫生可能沒有發現那麼大的區別,但是主角注意到了其中一些細微的區別。一開始看無聲版的時候可能會想說,主角是看到那個心電圖的那個線動的時候,可能他捕捉到一些微妙的區別。
示意圖:心電圖。source
但是我聽到有聲版的時候,我發現說可能他(劇組)也透過了讓心電圖的聲音稍微有點不同來表現說「其實這個是真的有不同」。
因為觀眾其實仔細聽得話大概是可以就是聽或者是看出來這個心電圖確實是有不同的,所以在同時有視覺的聽覺的情況之下,觀眾會更好去理解當下的劇情。
這個地方真的有必要翻譯嗎?
然後發現的第二點是,有段劇情是主角去一個車站,然後車站有一個吊著的指示牌,上面寫說「往左走」、「往右走」、「左邊的出口是什麼」的那一個告示牌。當鏡頭帶到那一個告示牌的時候,字幕出現了「(往左走)、(往右走)、(38號出口)」等對於出現在螢幕上的英文告示牌的翻譯。
示意圖:車站的告示牌,上面用英文寫著「Local」和「Express」。Source
我當下想,可能給不懂英文的人說知道說那個告示牌在說什麼也不錯。但是我後來發現,那個告示牌其實跟劇情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就想說,其實翻譯也並不是他上面有什麼不同語言的東西就直接放上去就好,而是就跟講者所說一樣的,去注重那個作品的脈絡也好,或者是去想像說到底沒有聲音輔助的情況下,觀眾會需要一些什麼樣的資訊,然後相反的不需要什麼資訊,這點其實也蠻重要的。

只透過字幕無法表現的台詞:翻譯台詞

然後發現了第三點是聲音的表現真的對劇情的表現力度會差很多。
示意圖:兩個人在交談的樣子。source
字幕基本上ーー尤其是翻譯的字幕,譬如說以中文母語者來看的話,有一些角色,你光是看這句話的台詞的句子,他的一些口氣或口吻,你可能大概會想像的出來說是什麼樣的角色會說出這種語氣的話,但是一旦經過翻譯之後,因為語言跟語言之間是沒有辦法精確得去翻譯,某種程度上藏在話語之間的角色個性的塑造也很容易喪失。如果有學過第二外語的人,我相信應該會很清楚那種,拼命得想要在另一個語言中找到對應你母語的某一個詞,但就是找不到有一個很精確的持續去精準翻譯 。(所以才會說,學第二外語的時候儘量不要在腦中翻譯
當然在字幕翻譯上,我覺得也有這樣的問題。你大概能理解劇情在說什麼,但是他的台詞已經沒有辦法那麼強烈的塑造那個角色的個性。在這種情況下又失去了聲音的演出,因此沒有辦法快速建立這個角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的印象。
舉例來說,The Good Doctor的主角是一個自閉症的患者,其實這一位演員,他對於自閉症患者,光是用聲音的詮釋也非常強大,電視有開聲音的時候真的感覺的出來差很多。
大家可以試試看有意識地去比較有聲音跟沒有聲音的版本,然後去觀察聲音到底在一個這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裡面佔了多重要的一個成分。我的體感上來說的話,他的演出效果大概真的會差了一半,因為就是包括剛剛說的,角色說台詞、音效、還有音樂的部分,全部加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電視劇。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這次GAAD演講的這個公司的使命就是,即便在知道「聲音也是一個完整的作品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的前提之下,我們如何用一個更正確或精確的字幕去表達這個作品,然後進而讓沒有辦法聽到聲音的人更有效的去理解這個作品的藝術性也好,或者更充分地去欣賞的作品
即便在知道「聲音也是一個完整的作品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的前提之下,我們如何用一個更正確或精確的字幕去表達這個作品?

如何表現出電影本身「難以理解」的部分

另外,他也提到說,有些電影可能本身就是非常難懂的。可能台詞或是表達的意境本身就很難懂。通常我們會想說「無障礙是不是要讓他們都很好懂?」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直接的關聯性。
但是有時候講製作的人就是有意圖地,把這個藝術品或者是這個電影做得比較難懂的話,你要怎麼去表現那個難懂的部分,這也是他們覺得比較有挑戰性的。
所以其實做無障礙的字幕,似乎並不是像我原本想像中的,只要把裡面的角色的台詞說出來就好了。還有比如說,劇中有貓叫了。那你在作品的字幕裡,應該要表現的是「喵喵」還是寫「(貓叫)」。
(補充:雖然寫「喵喵」會比較形象,但是因為有些先天性聽覺障礙的人可能並沒有聽過貓叫,到底用哪一種方式表現就會比較兩難)

與當事者一起設計

這些都是他們在考慮的事情,因為這都會影響到觀者也好,或者是做這個作品的人想要表達的東西。所以他們實際製作無障礙字幕的流程,在這兩方面都會顧及到。包括會先去訪問製作方想要表現出什麼樣的氛圍,或者是說,做好之後也會給他們看說,字幕能不能表達出他們想要表達的作品。
那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很重視「當事者」,以無障礙字幕的情況下的話就是聽覺障礙者,他們在看這個字幕的時候能不能更有效地理解這個作品。這些意見是,他們在做無障礙字幕的時候非常重視的一個部分。並不是透過自己的想像去「為障礙者設計」,而是在過程中透過讓當事人的參與,「與障礙者一起設計」。Design with, not for.

並不是透過自己的想像去「為障礙者設計」,而是在過程中透過讓當事人的參與,「與障礙者一起設計」。


結語

其實GAAD裡面,還有一些非常有啟發我的講座內容。之後也想要把這個內容做成一個系列,然後再分享給大家。
那我這個節目呢,也就是會繼續分享關於無障礙設計,或者是共融性(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那我想知道說就是,你們在看這個字幕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些就是眉角的部分,是不是會對你的設計也有一些啟發?
我有放一個表單在說明欄裡,如果想要跟我交流的話,也可以從那邊就是給我一些feedback或是感想都很歡迎,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囉,掰掰👋

🍙訂閱UX紅豆泥: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2jT8PUN1VVkUMKsrJ92IfH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83772186 kkbox: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8nDki2_mmACIMHThg2
山姆
山姆
產品設計師,分享一些在日本做UX或是產品設計的事。在科技公司的雜草堆角落做田野調查。現學現賣專家。 使用者設計/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