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前言
之前談了一些關於「原生家庭」的相關問題,日昨聽音頻時聽到一個有趣的,以往沒想過的問題,節目主持人提到有觀眾問他:「現在有一個孩子,聽了許多原生家庭的問題,所以不想要孩子有那些問題,可是不知道怎麼教導了,吼一聲就怕會傷了孩子,要求他怕孩子會委屈…罵,要求,好像都不行,所以他想請教主持人,他要怎麼做才不會讓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這真的是個好問題,看看誰能好好來回答?關於教養還聽到一個好玩的,以前的孩子照你認為對的教,而你做的就是對的;現在的孩子則彷彿要照著網路教,好,三個月以前要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四個月以前不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你不照著做,旁人還會怪你做得不對,或者不關心孩子。問題是網路上的說法不見得一致,所以,很可能的狀況是夫妻或長輩各持己見,反而造成了困擾。
前者是太過重視情感傷害問題,結果很可能造成矯往過正的現象;後者則是資訊太多了,有可能出現父子騎驢的狀況。人,真的很有意思。猫狗如果知道教養要有依據,教不好會出現「原生家庭」問題,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理直氣壯的生、生、生,以致現在的野猫野狗不管如何處置都是一大難解的問題了。說到野猫野狗,唉,又是人類造成的另類問題…
情緒常存
人真的很有意思,沒事就想東想西,有事則可能怨東怨西。但,如果既不會想東想西,也不會怨東怨西,那一定不是個正常的人,因為那:要嗎是個死人,要嗎是個腦死的-雖然沒死但也差不多了的-活人了。以前述為例,你知道「原生家庭」的問題了,那要怎麼做才是呢?困擾!你以前不知道「原生家庭」的問題,現在知道了,那有沒有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困擾!有沒有被家庭傷害?困擾!有傷害了,那怎麼辦?困擾!辦,困擾!不辦,還是困擾!辦了好像還有對或不對的困擾!孩子的情形也一樣,有孩子,困擾(教養本身就是個大困擾)!沒孩子,困擾(該不該生呢?會不會被唸呢)!有了孩子後,照書養嗎?困擾!不照書養嗎?困擾!…你看看,你看看,只要張開眼就處處是困擾,時時有困擾。即使沒困擾,也是一種困擾(奇怪,我怎麼好像一點困擾都沒有呢?你看看,是不是困擾?如果都沒困擾,那活著跟死了又有何不同?)
想起了辛棄疾的兩首<醜奴兒>
辛棄疾-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
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
當初,一讀就印象深刻,而且忘也忘不了,現在再把它看成是人生四季的描繪。學生時期,是"愛上層樓";年青時入社會不久,是"欲說還休";壯年工作,家庭兩頭燒,是"誰解相憐";退休後,一切煩愁都放在愁邊,我們且"移家向酒泉"吧。
可,這兩首詞對我們來說,你怎麼看都可以,可是對作者本身來說,卻絕非如此。他是我相當佩服的悲劇英雄,我們來看看他的生平:
辛棄疾生平
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爲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而懷着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註一)
他是真的有千千萬萬的話想說的,可是不敢也不能說出口-想想蘇東坡吧,他就是因為幾首詩被羅織入罪的-,所以只能愁啊愁的,發洩一下自己的感慨吧?比起他來,我們的愁好像都算不上什麼愁,即令有也沒有那麼愁了。
情緒是建構的
最近翻讀<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註二)裡面提到情緒不是外界環境造成的,而是你自己「建構」的。我們也知道影響我們的不是那件事,而是我們對那件事的看法。半杯水,你看到的是「竟然只剩半杯水,唉」;,我看到的是「竟然還剩半杯水,哇」。然後呢?情緒因此而大異,對嗎。前些日子瘋「寶可夢」,每天找道館,打五星戰,興緻勃勃,不畏艱辛;近日興趣另有所屬,根本就懶得去注意什麼寶可夢不寶可夢了。
結語
情緒來來去去,川流不息,無時或缺,所以呢?有情緒是自然的,來了,可以的話就讓它駐紮一下,發洩一番,不必壓抑,不必逃避,過一會兒,它就減弱了,此時再:「時時勤拂拭」的消除它,或「本來無一物」的放下它。
參考資料
註一:讀古詩詞網,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57564/prose_appreciations/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