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解釋能力進步的代價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工作的關係,一直在學習資料科學。
分享一個今天有被震驚到的觀念:
我們傳統認知上,目標假設100分,好像付出努力或代價就有機會達到100分。
舉例來說,考試滿分是100分,若考出95分的成績。
大概意味著還有5%的知識理解不足、或作答技巧不夠熟練、或心態不好等等。
雖然5分的進步空間不多,要進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會比考了60分要進步困難很多,不過達到滿分的機會真實地擺在眼前。
而機器學習的模型不是這樣。
假設資料統計起來,看起來約有3%的極端值解釋不了。
如果捨去這3%的極端值,解釋能力就可以大幅提升達到90%,要不要做?鐵定是要的。
回到考試分數的舉例,解釋能力90%比喻當作90分,
這個情況也就變成是說『用永遠得不到那剩下的10分作為犧牲,換來的90分分數』。
那你說,想要把3%的極端值考慮進來呢?
很抱歉,而現有的條件,解釋能力可能會下降到70%不到。
想要考慮進來又提高解釋能力的話,那可能需要:
更多的參數(知識),更好的資料整理(融會貫通),更好的心態(作答技巧之類的)等等
但你看不到範圍,有可能窮盡大量時間和成本,只能換到不起眼的進步。
所以追求解釋能力的進步,困難度完全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謂『進步』的概念。
5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自尊=成功/期待,還能有更好的解釋嗎?最近看到阿滴發佈的新影片,提及自己在過去一年遭受憂鬱症的困擾,但已經透過治療和諮商,慢慢走出來。同時我看到志祺七七的貼文,裡頭呼籲建立「多元成就感來源」的重要性,這些讓我在看《內在驅動心理學》這本書時,越看越有感觸。
Thumbnail
avatar
國文小老師
2021-07-17
天天看書和偶爾看書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智模型你通常一周看幾次書呢?A or B A: 天天看 B: 偶爾看 〈看書是一種學習方式〉 選A 者把閱讀視同呼吸般簡單而重要,是『終身學習者』, 選B者把閱讀視同急救箱中藥丸藥膏,是『臨時學習者』, 同為學習者,那不一樣呢? E 熱力學定律有一個名叫【熵增定律】,指在孤立系統,熵值越
Thumbnail
avatar
LilyG莉莉兒
2021-01-20
數位轉型下員工所需的三個關鍵能力數位轉型不在於科技取代人力,而在於專注透過數位科技、方法和技能來賦於同仁因應未來環境變化的能力進而提高同仁敬業度和客戶滿意度。如何賦予員工數位技能?根據我過去所執行過的數位轉型專案中,可以發現數位轉型能否成功取決於願景策略、組織文化、高階主管支持、數位科技與流程以及人才轉型。
Thumbnail
avatar
人才方略
2021-01-05
「又高又雄」,點解?能有合理的解釋嗎?韓國瑜罷免案確認通過後,中國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發了篇短文,叫人不知所云,尤其「又高又雄」一語特別莫名,引起鄉民惡搞模仿及媒體報導。因為我也看不懂陳以信在寫啥潲,隨手Google了「又高又雄」,發現他是抄香港作家馬家輝的……
Thumbnail
avatar
searenata
2020-06-07
科學能否解釋人類意識 — 臭豆腐的疑惑食物的色香味所帶來的主觀經驗,是人類心理意識的一部份,,但這些主觀經驗,能否完全得到客觀科學的解釋?如果不能,這又是否代表我們的意識永遠屬於科學領域以外的東西?
Thumbnail
avatar
劉彥方
2020-04-27
一切以西方模式解釋中國的講法,都該停下來近代講人類文明史與中國文化史,都有個基本框架,謂人類由蒙翳至文明,經歷了巫術時代、神權宗教時代,最後才進化到理性申張的人文世界。 例如西方古代講神話,中古講基督宗教,啟蒙運動後才告別上帝,脫離神權。 中國也是,夏人尚鬼,殷商凡事都要占卜,君王即是大巫。周初才開始朝人文精神轉向,徐復觀先生稱為「人文精
Thumbnail
avatar
龔鵬程大講堂
2019-12-23
[授身形]用「內」vs「外」來解釋日語的兩種句型這學期剛好提到兩種句型,敬語及授受動詞,剛好可以用自己的書裡面很重要的觀念內與外來解釋
Thumbnail
avatar
京築居
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