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曾經多麼在意的事,終究在有天我們都得學會釋懷。
在新店的日子,剛開始的不適應,到起衝突,到釋懷,不到一周的時間,隨著時間的過去,赫然發現值得在意的事,有時真的不是事情本身。
當下的委屈、憤怒與不平,在工作上軌道後,日子繼續滾動後,問題似乎不再成為問題。
畢竟是夥伴,諸如此類的想法,在過去也沒少碰過這種情況。因為是什麼關係,所以沒關係的想法,有時不得不說是個危險的想法。
因為這麼做,將導致自身容易不自覺吞下大大小小的委屈。
我們可以不做朋友,但身為職場上的一份子,在工作上,我們仍然是夥伴。
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都可以原諒,又有誰是不可饒恕的?都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候多點包容以及對人的關懷,其實是一種放下:放過別人,同時也放過執著的自己。
執著於獲得不到的與自身缺乏的,往往換來的不是得到,而是不甘與痛苦。
轉念在口裡是如此輕易,實行起來卻如此艱鉅。不是因為這個想法多難達成,而是除非真的體會過,才會心甘情願的做出選擇,並且落實。
陌生,對於自己的名字。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與人設,也可能是因為所有加總的未知感。當名字被喊出,這個人做出什麼樣的事、付出多少責任以及他人對這個人的期望,都是無形中加諸於這個人身上的重量
鏡像法則,所看見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像而非實際的事物。今天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就怎麼待人。因為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與偏見,我們常讓自己陷入過度放大別人相關特質的困境中。心中設想的負面情境也因此容易讓人陷進看不清局勢的不利情況中,甚至感受到加倍的不快。
而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無視這些小小的情緒,也不是大肆的把情緒誇大,而是瞭解這樣的情緒從何而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並且判斷這樣的情緒反應,是否是自己在意的,或者其實自己是在藉以發洩自己的壓力或不快。
當不介意別人怎麼看待你,別人怎麼看待你也不再重要,同時,他人也會同樣感受到他的情緒的不必要。
就像關係裡所謂「不要最大」,不在意的反而佔上風,因為在意,苦的是自己。除非,你想要在意,希望自己有點在乎的事物,或者認為這是自己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麼在意這件事沒有對錯,僅只個人抉擇的區別。
做好自己,不是忽視周遭的聲音,而是有份對自己堅定的信念與原則,並且不被外界的話語與謠言動搖。而當周遭的聲音一致的傾斜倒向一側,時刻檢視自己是否真的有不當或者偏離道德中心的趨勢。
觀察,是生活的基本能力。
透過觀察,我們得以知道人性,我們有了判斷能力,我們因此成長。
成長或許不是為了別人,因為可能不太符合人性,但我們可以努力,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成為社會中盡職的小小螺絲釘,協助整體社會的運作,幫助人類文明的傳承。
#近期的收穫與想法
#段落間關聯性請自行揣摩
#業餘打打字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