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殺女嬰、買賣器官與《美國憂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年近尾聲,Goodreads上最佳詩集的年度評比進入最後階段。所有詩集參選作品中我只讀了《美國憂鬱》,但投票給Joyce Carol Oates的《美國憂鬱》詩集卻不僅僅因為她的詩歌中有著太多扣人心弦的詩句——
關於聽話、服從,她寫道:
“Because in the deep brain, the chanting of elders.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Because in the deep brain, the elders have no pity.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Because in the deep brain, no soul but pebbles thrust into the
mouth.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Do as we say.”
重複的「Do as we say…」讓我想起兒時常常在我每一次嘗試失敗後聽到母親惡狠狠的兩句話:「不聽老人言 吃虧在眼前」和「活該」。一個碰壁的孩子應該得到安慰、鼓勵,卻不是來自母親的「活該」和嘲笑。任何長輩亦應如此。
關於衝突與對立的情緒,她寫道:
“we ask ourselves
why did it matter
so much
to have the last
word?
or any
word?

Here, please—
take what
remains.
It is yours.”
詩句的美在於放下、淡然,在於自然天地間。語言,或者隱藏在語言中的輸與贏都被輕輕放下,抑或是原封不動地歸還。
喜歡這部詩集還因為開始的幾首詩的確有著非常「old America」的敘事感,講述著老美國的各色人物的痛、病態和無解的悲哀;更重要的是,兩首看似格格不入的詩歌跟著出現在了「美國憂鬱」裡——
題為「血緣,哀歌:北京的Su Qijian一家」的詩字字句句直扣「privilege」和殺女嬰的中國reality。海河邊死去女嬰的漩渦是開篇的圖景,這究竟有多「詩意」?
全詩在Su Qijian一家「允許被出生」的privilege與被淹死的成千上萬死去的女嬰之間構建衝突:
“We of the Su Qijian family have never lamented or mourned
for our privilege is to have been allowed to be born.”
擁有privilege的那些家庭或許很少會質疑—
“So we are blessed, we a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are alive.
For some Chinese couples just one baby was allowed. For some
others, more than one baby was allowed. And for some, girl babies
were allowed.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se decrees,
and we do not question.”
那些死去的女嬰在詩人筆下提問、質疑,是誰將她們殺死?是本應該給予她們出生時候支持的助產士、醫生、還是本應給予她們滿滿愛意的母親?
And then in a dream it is revealed—
it is the mothers of our family who drowned our sisters!
多麼絕望!那些被允許出生的女孩們也是被母親、外婆、奶奶、女老師們教導著將來長大不如男孩子⋯
絕望、悖論與生命的意義被詩人反覆思考,然而卻在「美國憂鬱」這本詩集中。
📷書封
緊接著的是一首題為「Harvesting Skin」(收穫皮膚)的詩。
全詩像是一個人在做pitching,向投資人或者在座的有興趣的人宣揚買賣皮膚的好處,當然,詩歌開頭摘錄了來自醫學手冊的「定義」——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云云。
在詩中,讀詩的人未必讀得出與中國的任何關聯,尤其是不瞭解或者沒有關於中國背景知識的讀者,然而,在詩歌的最後一節——
“The old way was wasteful, so
much skin unharvested.
Our new way is cruel
you will say. But when
you require skin,
you will bargain,
and you will buy.
(The speaker is a former doctor at a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ospital, Beijing.)”
末尾註明:詩歌確實是一段講話,而講話者則是「前北京中國解放軍軍醫院醫生」⋯再一次,我好奇這兩首詩歌背後的創作源起,究竟為什麼會在「美國憂鬱」之下,突然又覺得似乎好貼切、扭曲的貼切!
從蘇聯開始,社會主義國家就有邀請西方文學文藝界名流組團來「參觀」社會主義成果的先例。前有紀德(Gide)對蘇聯的稱讚後有桑塔格受邀訪華的筆記,不禁讓我聯想,詩人是否也恰好跟了這樣一個「團」,若是,誠然,她看到的、聽到的都不在官方安排上。
曾寫過有關孩兒塔的幾篇文章,對於Su Qijian那首詩很有感觸,如果詩人站在孩兒塔前而非海河邊,又會寫出怎樣的詩篇。「收穫皮膚」倒是近年來看的比較特別的一首詩,直擊中國被詬病的人權與器官移植的問題。這樣的詩歌並不多,忽然想到了杜甫。
遺憾的是,《美國憂鬱》這本詩集並未能進入Goodreads的最終一輪投票評選,反而一些現今流行的Insta詩歌集在粉絲的瘋狂投票中勝出⋯可惜,文學總要輸給Insta quote嗎?可嘆,我願這一分享能讓更多的人讀到她的聲音,為美國、中國憂鬱, Weltschmerz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坐在湖邊的時候,我想著,千百年前的人類就這樣坐在天地間,聽著候鳥的來去、湖水的漲落;看著落霞、雲湧⋯⋯有時候,自然中聲音的純粹是無需語言摻雜的。好想在漢語中也列出這麼些有趣的聲音,卻總是被字形與視覺表意吸引,只有閉上眼睛,聽,「大音希聲」⋯⋯
我知道不能judge書封來買書,但書封的設計確實很重要,有的時候在滿架的紅酒面前盯著酒瓶上的標籤發呆,想著要是設計紅酒瓶標籤的人都去設計書封該多好,當然,也沒有那麼誇張。《地球星人》的各色書評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很多人警告,不要被這本書可愛的封面欺騙,尤其是那隻可愛的刺蝟,這本書不是可愛風格的!
詩人將本已乾枯的「Zong案」卷宗變成了這樣的詩篇,是想以人類最初的表達方式——詩——喚醒、紀念、傳承一段或被忘卻、或被銘記、卻依舊在上演的悲劇。 這本非凡的詩集叫《Zong!》。故事是這樣的——
這樣一種方式真的好像拽著讀書的我們——人類——慢下來,用一種我們不熟悉的、狐狸的「語言」和視角來審視我們對這個世界做的事情。這樣的方式將語言改變後呈現在我們眼前比任何一種修辭的方式都要有震撼效果,因為是直接對幾乎每一個詞彙的改變,然而,這種文字遊戲般的改變卻神奇地不影響我們對文本的理解。
2021年7月1日的德國《時代週報》刊出了「改變人生的十本書」專題,這對於愛書人簡直是折磨,一方面想知道《時代週報》專題中的這十本書是什麼,一方面又覺得怎麼可能只列出十本書呢,然後,腦海中閃過一本本讀罷無法擱下的書籍和作者⋯⋯ 時代週報 這倒是讓我覺得寫「我最愛的十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試試看,
在Eavan Boland著名的詩集《Woman Without A Country》裡有這樣一首詩,題為《For That Called Body Is a Portion of Soul》,這首詩的最後一節是這樣的—— When I was expecting my second child m
坐在湖邊的時候,我想著,千百年前的人類就這樣坐在天地間,聽著候鳥的來去、湖水的漲落;看著落霞、雲湧⋯⋯有時候,自然中聲音的純粹是無需語言摻雜的。好想在漢語中也列出這麼些有趣的聲音,卻總是被字形與視覺表意吸引,只有閉上眼睛,聽,「大音希聲」⋯⋯
我知道不能judge書封來買書,但書封的設計確實很重要,有的時候在滿架的紅酒面前盯著酒瓶上的標籤發呆,想著要是設計紅酒瓶標籤的人都去設計書封該多好,當然,也沒有那麼誇張。《地球星人》的各色書評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很多人警告,不要被這本書可愛的封面欺騙,尤其是那隻可愛的刺蝟,這本書不是可愛風格的!
詩人將本已乾枯的「Zong案」卷宗變成了這樣的詩篇,是想以人類最初的表達方式——詩——喚醒、紀念、傳承一段或被忘卻、或被銘記、卻依舊在上演的悲劇。 這本非凡的詩集叫《Zong!》。故事是這樣的——
這樣一種方式真的好像拽著讀書的我們——人類——慢下來,用一種我們不熟悉的、狐狸的「語言」和視角來審視我們對這個世界做的事情。這樣的方式將語言改變後呈現在我們眼前比任何一種修辭的方式都要有震撼效果,因為是直接對幾乎每一個詞彙的改變,然而,這種文字遊戲般的改變卻神奇地不影響我們對文本的理解。
2021年7月1日的德國《時代週報》刊出了「改變人生的十本書」專題,這對於愛書人簡直是折磨,一方面想知道《時代週報》專題中的這十本書是什麼,一方面又覺得怎麼可能只列出十本書呢,然後,腦海中閃過一本本讀罷無法擱下的書籍和作者⋯⋯ 時代週報 這倒是讓我覺得寫「我最愛的十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試試看,
在Eavan Boland著名的詩集《Woman Without A Country》裡有這樣一首詩,題為《For That Called Body Is a Portion of Soul》,這首詩的最後一節是這樣的—— When I was expecting my second child 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千瘡百孔的國家 胡言亂語的社會 貧苦無助的人民 啜泣垂淚的母親   無恥的台灣之子 可恨的台灣之父 你還敢叫台灣是你的母親嗎? 學庸2006.10.25/12:46 作品號03-0347-03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所謂的「正常」?和這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36歲未婚女性古倉惠子,大學畢業後沒有就職,在便利店打工已歷經18個年頭,至今未交過男朋友。從日色町站前的微笑超商開店起,便一直在該店工作,不斷目送同事更迭,店長也已是第八任了。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我是帕,一個被爸媽丟棄的孩子,從小力大無窮,連抓狂的瘋牛都能讓牠乖乖躺我懷裡。1940年,日本軍官鬼中佐收我為義子,改名鹿野千拔。從此,我像被世界上所有的鬼綁架……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金英夏的「殺手故事」沒有月黑風高,有的只是平凡、普通的韓國現代生活,而隱藏在生活的瑣碎裡的殺手卻恰好因此離我們更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千瘡百孔的國家 胡言亂語的社會 貧苦無助的人民 啜泣垂淚的母親   無恥的台灣之子 可恨的台灣之父 你還敢叫台灣是你的母親嗎? 學庸2006.10.25/12:46 作品號03-0347-03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所謂的「正常」?和這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36歲未婚女性古倉惠子,大學畢業後沒有就職,在便利店打工已歷經18個年頭,至今未交過男朋友。從日色町站前的微笑超商開店起,便一直在該店工作,不斷目送同事更迭,店長也已是第八任了。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我是帕,一個被爸媽丟棄的孩子,從小力大無窮,連抓狂的瘋牛都能讓牠乖乖躺我懷裡。1940年,日本軍官鬼中佐收我為義子,改名鹿野千拔。從此,我像被世界上所有的鬼綁架……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金英夏的「殺手故事」沒有月黑風高,有的只是平凡、普通的韓國現代生活,而隱藏在生活的瑣碎裡的殺手卻恰好因此離我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