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聯想與生態心理學

更新於 2021/10/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許多與植物的相關研究,證實了植物與動物一樣可以傳遞訊息,也會有愉悅和恐懼的情緒反應。
1966年測謊家巴克斯特開啟了龍血樹/龍舌蘭的測謊研究,之後開啟了一連串的植物研究,在這些研究下發現:「當兔子靠近胡蘿蔔時,電流座標紙上會呈現鋸齒狀的數據反應,顯示出他的恐懼,以及能夠和悉心照顧他的人靈犀相通,不管離得多遠....」。
植物雖然沉默,但在被昆蟲啃咬時會產生揮發性物質,植物會以氣味來傳遞這些特殊特別的化學物質,以提醒周圍的植物同伴警覺......這些有趣的發現與植物的生態模式都證實了「萬物有靈,本為一體」的觀點。
荒野保護學會在2017年左右便翻譯了生態心理學,來號召生態學家與心理學家共同對話,可以說這類的著作充滿了哲思,而這些哲學的思維,在與過去植物的研究做對照,我們不難發現生態與身體、心理有很深的關聯。
在回顧過去的薩滿學習裡,也發現與生態心理學很有連結。
薩滿是一個很注重身體與生態環境很重要的一個精神信仰,在過去人們會認為薩滿屬於巫術或神鬼的「宗教儀式」,但對我來說他幾乎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心理與身體」的精神信仰與價值,而那些所謂的儀式,都是運用在生活讓自己心靈平衡的操作方法。
當信仰被「去宗教化」了之後,用一種科學的角度去看,你會發現那是活出精神品質的方法,而非再把他視為迷信、怪談或賦予崇拜的框架視角。
生態心理學某一部分很注重身體與環境的關係;而壓力心理學中則注重身體與心理的關係,這當中形成了一個很奇妙的交集:

心理X身體X環境

這當中身體成了一個交界的變項,承購了我們心靈與生態環境中間的交界橋梁。
於是我問,身體如果通往了心理與生態環境的溝通橋樑:
「你如何對待你的身體,讓你的身體是保持在自在與舒適的?你攝取了哪些飲食、藥品或針劑,讓你的身體不過多承載不必要或不需要的化學物質?你怎麼對待他,他勢必怎麼回饋於你---生態心理學根本
你信任你的身體嗎?你如果不信任你的身體,那又是為什麼?
你曾經對你的身體做過什麼?
你思考過你的作為導致了身體有哪些變化嗎?
如果我們今天過於仰賴合成醫藥,你有想過你的身體是怎麼想或怎麼反應? 」
你怎麼對待他,他勢必回饋於你的身上,這不是恐嚇,而是最基礎的物理原則,你也可以說是靈性原則,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也是生態心理學的根本!
生態心理學或許是環保、或許是生態學,但無論是什麼,最根本的還是回歸到你與自己身體的對話,你了解到自己的身體多少?
身體與感官有關,因此與外在事物環境有關連、看得到可以操作的事物都產生微妙,甚至療癒或破壞的關聯!
當在壓力時,你如何因應壓力,又如何在因應壓力當中,與身體的需要做平衡,這是需要智慧與耐心、愛心去觀察自己與了解自我!
回映與反饋,幾乎是在這個重力地球所會發生的事情。
別小看你的微小選擇,也別小看自己的能力,這些微小的選擇日後都成為滴水穿石的影響!

其他出沒的地方 【Facebook PodcastYoutube
相關邀約請至FB粉絲頁私訊~
贊助、訂閱、按讚、追蹤、分享與留言交流,都是支持我下去的最好回饋與動力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疫情嚴峻,充滿著令人焦慮的氛圍,從中研院廖俊智院長的解說:ttps://reurl.cc/xGDv0z 了解病毒的運作機制,比較可以從容的面對病毒。 除了使用酒精、肥皂消毒外,看了幾篇芳療文以及之前準備考芳療師的經驗,幫大家整理幾個保健的方法,提升自我免疫力、以保持平靜的心情,才是關鍵! #精油芳香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裡影響這個世界,或許「看起來」忽明忽晦,但實則都像太極裡的黑與白相互地參與這世界,黑白沒有好壞,因為他們都促成了這場變局,讓人們重新再次選擇自己所想要的…或許有些人在這過程中感到辛苦,卻激發再度確認「你何為自我」的價值 
Covid-19帶給人類的改變,從聚集歡快的生活,轉渡到人際隔離、疏離,成為日常抗災的生活一環,疏離帶來的恐懼與無助,似乎成為更讓人不安的白噪音,無所察覺又無所遁形。   2020年前後,相繼出現了許多末日存亡與傳染病有關的電視電影節目,「屍速列車」、「末日之戰」、「李屍朝鮮」。榮格曾說「集體潛意識
在兒童心理工作裡,使用遊戲治療的方法,可以看見兒童在遊戲狀態中,要嘛一下子跟這個玩具很好,愛到玩親親,要嘛便把這些玩具掃射,或者塞到鯊魚的肚子裡,嘴巴還會說著被鯊魚吃掉了,幾乎在兩個愛恨交織的極端裡。 在諮商的「客體關係理論」中將這件事情視為小朋友發展階段的正常心理狀態,因為小小孩的孩子還無法自
榮格 陰影 “榮格對陰影是這樣定義的:它是個體不願意成為的那種東西(1945)。 對我來說,陰影最簡單的比喻就像是一個物體被陽光照射之下所幻衍出來的影子,因此,只要有個體、只要是人,都會有所謂的陰影,這是不可避免的。 陰影,就像凡是無論多正面的人、事件、觀點,它背後都會有一個因補償作用所帶出來的另
目前在「市面上或心理諮商」中很常見的是以原型為取向的sandpay... 但今天想要說說我喜愛的sandtray沙盤治療,也是我研究所裡的研究方法。 雖然我的研究以榮格為主要的核心,但我的沙盤卻不走原型分析的sandplay 到底什麼是原型分析的sandplay呢? 原型是指每個人在潛意識都有一種
疫情嚴峻,充滿著令人焦慮的氛圍,從中研院廖俊智院長的解說:ttps://reurl.cc/xGDv0z 了解病毒的運作機制,比較可以從容的面對病毒。 除了使用酒精、肥皂消毒外,看了幾篇芳療文以及之前準備考芳療師的經驗,幫大家整理幾個保健的方法,提升自我免疫力、以保持平靜的心情,才是關鍵! #精油芳香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裡影響這個世界,或許「看起來」忽明忽晦,但實則都像太極裡的黑與白相互地參與這世界,黑白沒有好壞,因為他們都促成了這場變局,讓人們重新再次選擇自己所想要的…或許有些人在這過程中感到辛苦,卻激發再度確認「你何為自我」的價值 
Covid-19帶給人類的改變,從聚集歡快的生活,轉渡到人際隔離、疏離,成為日常抗災的生活一環,疏離帶來的恐懼與無助,似乎成為更讓人不安的白噪音,無所察覺又無所遁形。   2020年前後,相繼出現了許多末日存亡與傳染病有關的電視電影節目,「屍速列車」、「末日之戰」、「李屍朝鮮」。榮格曾說「集體潛意識
在兒童心理工作裡,使用遊戲治療的方法,可以看見兒童在遊戲狀態中,要嘛一下子跟這個玩具很好,愛到玩親親,要嘛便把這些玩具掃射,或者塞到鯊魚的肚子裡,嘴巴還會說著被鯊魚吃掉了,幾乎在兩個愛恨交織的極端裡。 在諮商的「客體關係理論」中將這件事情視為小朋友發展階段的正常心理狀態,因為小小孩的孩子還無法自
榮格 陰影 “榮格對陰影是這樣定義的:它是個體不願意成為的那種東西(1945)。 對我來說,陰影最簡單的比喻就像是一個物體被陽光照射之下所幻衍出來的影子,因此,只要有個體、只要是人,都會有所謂的陰影,這是不可避免的。 陰影,就像凡是無論多正面的人、事件、觀點,它背後都會有一個因補償作用所帶出來的另
目前在「市面上或心理諮商」中很常見的是以原型為取向的sandpay... 但今天想要說說我喜愛的sandtray沙盤治療,也是我研究所裡的研究方法。 雖然我的研究以榮格為主要的核心,但我的沙盤卻不走原型分析的sandplay 到底什麼是原型分析的sandplay呢? 原型是指每個人在潛意識都有一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每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被世俗的標準給肯定成功。然而他們能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樣子,皆來自於他們每個人獨一無二所信奉的經營和生活哲學。《創造與漫想》收錄貝佐斯身為Amazon創辦人暨執行長,經營企業的哲學和目標,適合三種人閱讀: 1.創業的人 2.想要公司上市上櫃的人 3.想要成為Amazon股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Thumbnail
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激進地抵制網路的使用外,我們也可以認真理性地思考應該如何面對這科技發展下產生的工具。 透過檢視我們每個人使用網路的習慣與行為,自我覺察,是改變行為的開始。 屏蔽那些讓你分心的網站,取消訊息的提醒功能,以及培養在固定的時間收信與
Thumbnail
不只勵志!更是全球資本社會中,底層人們艱苦生活的縮影! 《當幸福來敲門》是部距今十幾年前(2006)的電影,故事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執行長克里斯·賈納的真實故事,透過電影,我們多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窮人老是在做那些,旁人「看似」是自我毀滅的決定?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每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被世俗的標準給肯定成功。然而他們能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樣子,皆來自於他們每個人獨一無二所信奉的經營和生活哲學。《創造與漫想》收錄貝佐斯身為Amazon創辦人暨執行長,經營企業的哲學和目標,適合三種人閱讀: 1.創業的人 2.想要公司上市上櫃的人 3.想要成為Amazon股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Thumbnail
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激進地抵制網路的使用外,我們也可以認真理性地思考應該如何面對這科技發展下產生的工具。 透過檢視我們每個人使用網路的習慣與行為,自我覺察,是改變行為的開始。 屏蔽那些讓你分心的網站,取消訊息的提醒功能,以及培養在固定的時間收信與
Thumbnail
不只勵志!更是全球資本社會中,底層人們艱苦生活的縮影! 《當幸福來敲門》是部距今十幾年前(2006)的電影,故事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執行長克里斯·賈納的真實故事,透過電影,我們多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窮人老是在做那些,旁人「看似」是自我毀滅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