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孤獨(1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聯合報(2021.10.1)有一則關於蔣動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辦書法水墨展的專題報導,展出八件作品,其中一件是裡面「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書法,相當醒目。
教育百科指出:該詞出自<禮記。禮運>篇原文有"".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指喪妻,寡指喪夫,孤指幼而失親(百科的解釋是幼而無父,似乎不對)獨指老而無親人(百科的解釋是老而無子,似乎也不太對)。換言之,在古代,這兩個字似乎都是負面的。但依蔣動說法,則無負面意思,反而有正向意義,離開外界的枷鎖,和自己在一起。原來你可能重視社交或與外界的聯結,無暇照顧到自己的需求,也不了解自己,現在,則是和自己在一起。
孤獨(取自方格子)
<華人百科>中提到:「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只不過大多時候我們不去想,或沒法去想。」與蔣動意思差不多。換句話說,即使在喧嚣的人群中,即使是和親人或朋友在一起,偶而也會有不被理解的孤獨感,因為我們所思所想不可能和別人完全一樣,只是我們未深入去想為何會有不同?如何不同而已。<華人百科>解釋很多。但似乎連詞彙都未分清,例如原是談孤獨,卻又指謂到孤單以及寂寞。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一直離不開人群,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沒事也不寂寞,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提:
  •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 「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指的就是大家從眾,應酬的狀況。
宋人趙師秀<約客>詩中的「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說明:人有互動的需求。
孤獨一人,何去何從?(取自方格子)
至於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所說的:
  • 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又說
  •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則是我只想和自己在一起。
和自己在一起時,也可以"靜聽風聲鳥鳴;笑看青山白雲。"
人生是不斷追求的過程,在孤獨時我們才能詮釋生命的意義,擬訂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既不隨波逐流,也不會人云亦云,在孤獨中怡然自得,自得其樂。也才有足夠的時間去舔舐傷口,重新振作。在孤獨中,我們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風起雲湧般的人生內容,去詮釋人生歷程中的悲歡離合。
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在勉勵人用不斷苛責、勸誡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逆境與苦難;再加上資本主義視人如物,必須物盡其用,因此人的情感往往被漠視,被隔離,使得大家都不太知道如何關懷自己?不太知道如何對自己慈悲?因此,靜下心來,和自己在一起,就顯得格外重要。你的情緒起起伏伏,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你都可以靜靜的看著它,和它在一起。
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我最孤獨的時候就是無聊和寂寞過後無法排解才讓我感到孤獨!
這段話我最少看過五篇文章引用它。可見這幾個作者都對此段話有感覺,也認為這段話有價值,可是我看了幾遍想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卻還是看不大懂。我不知道這些作者為什麼只引用?為什麼不說一說他們從中得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葉雯德;<「寂寞」的哲學:在孤獨個體的共同體中,孤寂是寂寞的解救之道>一文中,認為「現代社會的本性就在於社會分工的清晰和細緻,…使得個人成為了一個「游離」的原子;社會是孤獨個體的聚集…
分工使得每個人和人相處共處時,都只能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例如你在辦公場所,你只是使用到你的專業而已,而這個專業只是你的一部分,又因為專業上不能有情緒表現-例如面對客戶不能生氣…,所以你不是完整的,…你是孤獨的。
TARINA CHOU( 2020/06/19)在<「享受孤獨」的5句哲理語錄:一個人並不可怕,學會孤獨反而能活得更像自己!>一文中提到他從《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心情》書中節錄出5句孤獨語錄,讓孤獨成為妳的生命治癒力!
語錄1:「孤獨」與「孤單」是不同的
「孤獨」描述的是一個人獨處時,所感受到的平靜與自在;而「孤單」的意思則更近似於寂寞,代表著因落單而產生的悲傷情緒。
語錄2:越喜愛孤獨的人,越懂得如何與他人協調
透過獨處,遠離其他人的眼光後,我們能有更多時間好好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也發掘出自己的優點,活得更像自己後,自然也能更容易地和他人協調溝通
語錄3:友多心煩,友少心安
語錄4:獨處時,人的感性是最為清澄透澈的
享受孤獨語錄5:「不想被討厭」的心情不宜過於強烈
為自己預留獨處時間的人,因為更了解自己,往往越不容易因他人的批評而動搖,想勇敢做自己,不如就從練習「孤獨」開始!
吳姵瑩 (2021) <哪種人最容易陷入孤獨感?心理師一篇文告訴你答案,原來跟朋友多寡沒有關係>中提到:「也許現代人的孤獨感,正隱藏在許多派對的歡笑裡、美食與美圖的按讚數後,多數人在乎的,已經不是我關懷我身旁的人,而是透過社群的連結,想要知道這個人混得好不好,以確保自己混得還不錯,或更甚的是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混得好,以此獲取更多眼球與稱讚。」
不受孤獨困擾的人,通常對自己也有正向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可以去愛。因此他們往往能「主動」給予關注,注意到他人的不一樣」
也許現在正是時候,去用心關懷身旁的人了。
Claudia Hammond(2018)< BBC實驗發現的孤獨真相—五個讓人吃驚的結果>
  • 1. 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孤獨
  • 2. 41%的人認為孤獨有積極作用
  • 3. 孤獨的人社交技能並不差
  • 4. 冬天不比其他季節孤獨
  • 5. 常感孤獨的人更有同理心

Zyl(2021):<我該怎樣面對孤獨:談孤獨的科學、成因、測試及解決方法。>文中稱:「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孤獨可以被定義為:因為感覺自己好像獨自生活,因而帶來的痛苦與不適。…
那為甚麼我們會因為孤獨而感到痛苦呢?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就渴望親密感和友誼,所以當這份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自然就會帶來痛苦;認知心理學家則認為這本質上是期望的落差,如果我們理想中的社交關係不符現實時,失望感自然會油然而生;最後,根據存在心理學及人本心理學,孤獨是人類無可避免的痛苦,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孤獨的存在也會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和成長。
不管大家最認同的是哪個學說,它的共通點都是認為孤獨是一種痛苦的體驗。」
而因為孤獨是一種痛苦的體驗,因此會造成許多身體或心理問題,例如:抑鬱症;社交焦慮症;藥物濫用;自我傷害;睡眠問題;犯罪行為等
  • 多與人接觸
  • 小心使用社交媒體
  • 建立社交圈子
  • 學習享受獨處
  • 尋找專業協助
底下這支MV是鄧紫棋送給每一個曾感到孤獨的人。
《孤獨》 作曲:G.E.M.鄧紫棋 / Ludwig van Beethoven
作詞:G.E.M.鄧紫棋
又是另一個夜 雨飄的夜
在一條喧鬧後的街 我望著月亮
忘了是雨還是淚水突然滑過臉上
心喃喃自語 我卻又聽不見
白天 我總笑容滿面
為什麼每夜 我總輾轉難眠
自律和壓抑 到底如何分辨
說要做自己 卻不敢對自己正眼
原來孤獨 是燈光下 所有人都對我佩服
但月光下 卻一直害怕自己退步
你別停下 有個聲音催促
但這無盡的賽跑為何追逐
…………
(其餘部份請自行參閱網上)
總之,孤獨是單獨一人的狀況,是「和自己在一起」,然而和自己在一起,也許是怡然自得,也或許是惶惶不安,也因此而有兩種不同的解讀方式,趨其吉,避其害,也許我們也可以從孤獨中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樂於助人。
參考資料:
吳姵瑩 (2021) <哪種人最容易陷入孤獨感?心理師一篇文告訴你答案,原來跟朋友多寡沒有關係>。2021.10.3.摘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799331?page=2 (新新聞)
Claudia Hammond(2018)< BBC實驗發現的孤獨真相—五個讓人吃驚的結果>2021.10.3.摘自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5930977
TARINA CHOU( 2020/06/19)在<「享受孤獨」的5句哲理語錄:一個人並不可怕,學會孤獨反而能活得更像自己!>2021.10.3.摘自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theatreandbooks/g32912905/5-quotes-about-loneliness/ (bazzar)
Zyl(2021):<我該怎樣面對孤獨:談孤獨的科學、成因、測試及解決方法。>2021.10.3.摘自https://fairiesheart.com/2021/07/05/%E6%88%91%E8%A9%B2%E6%80%8E%E6%A8%A3%E9%9D%A2%E5%B0%8D%E5%AD%A4%E7%8D%A8%EF%BC%9A%E8%AB%87%E5%AD%A4%E7%8D%A8%E7%9A%84%E7%A7%91%E5%AD%B8%E3%80%81%E6%88%90%E5%9B%A0%E3%80%81%E6%B8%AC%E8%A9%A6%E5%8F%8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看起來我好像有點吹毛求疵了,但最少是另個角度來省思當紅連續劇在擄獲人心餘可能加入的功能。也就是說,編劇在設定角色後,似乎應更深入的了解該角色可能表現出來的言行,思想等。我記得觀賞日本動漫<3月的獅子>,顧問就是一個九段將棋手;我相信<心            
just for today 今天打了球,看了書,健了身,解了詩,聽了歌,吃了美食,讚美了人,與親人有互動…當然也罵了政客,鄙視了一些垃圾,有正有負,正的比負的多,而且多很多,感謝又是美好的一天過去了,晚安。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只是情緒來來往往,起起伏伏,把聯語中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暫時刪除不顧,單留<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邊雲捲雲舒>倒不失為調劑心情的良方。不管得意失意,煩燥或憤怨時,不妨走向大自然,或者接近花花草草,即使是多肉植物或小盆栽也有助於心境的平
這種狀況,孩子是無力處理的,他們只能接受,因此唯有父母才有辦法改變…,父母知道可能後果,或者看到可能後果,或許才會去省思自己的作為吧?像小女孩的遺書,我相信就會給父母很大的刺激…最少也要讓他們看看公視改編的電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活生生的獨立個體,不是你能隨意揘塑的東西,你應該要做的
是我做的,我負責到底,即使沒人要求。德國人是這樣想的。 上海有一座橋,是一家德國公司在清朝時期興建的,然後呢?前些日子上海市政府收到一份通知,是該家德國公司發出的,意思是該座橋已達百年,需要整修了,裡面問說要由誰來整修?如果中國政府想自己整修,那他們會把該橋的興建圖紙寄來,如果要他們來整修,他們會。。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看起來我好像有點吹毛求疵了,但最少是另個角度來省思當紅連續劇在擄獲人心餘可能加入的功能。也就是說,編劇在設定角色後,似乎應更深入的了解該角色可能表現出來的言行,思想等。我記得觀賞日本動漫<3月的獅子>,顧問就是一個九段將棋手;我相信<心            
just for today 今天打了球,看了書,健了身,解了詩,聽了歌,吃了美食,讚美了人,與親人有互動…當然也罵了政客,鄙視了一些垃圾,有正有負,正的比負的多,而且多很多,感謝又是美好的一天過去了,晚安。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只是情緒來來往往,起起伏伏,把聯語中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暫時刪除不顧,單留<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邊雲捲雲舒>倒不失為調劑心情的良方。不管得意失意,煩燥或憤怨時,不妨走向大自然,或者接近花花草草,即使是多肉植物或小盆栽也有助於心境的平
這種狀況,孩子是無力處理的,他們只能接受,因此唯有父母才有辦法改變…,父母知道可能後果,或者看到可能後果,或許才會去省思自己的作為吧?像小女孩的遺書,我相信就會給父母很大的刺激…最少也要讓他們看看公視改編的電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活生生的獨立個體,不是你能隨意揘塑的東西,你應該要做的
是我做的,我負責到底,即使沒人要求。德國人是這樣想的。 上海有一座橋,是一家德國公司在清朝時期興建的,然後呢?前些日子上海市政府收到一份通知,是該家德國公司發出的,意思是該座橋已達百年,需要整修了,裡面問說要由誰來整修?如果中國政府想自己整修,那他們會把該橋的興建圖紙寄來,如果要他們來整修,他們會。。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陪伴自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這篇文章分享了維尼一個人獨處的經歷,從初期的社恐、排斥到後來的喜悅、享受。推薦找一天一個人到處亂逛,並鼓勵大家抽空陪伴自己。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曾說過,空閒時間是讓我們做壞事的惡魔時間。 《中庸》一書也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得有度守禮....最好是。 我們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根本很少。因為,我們大多害怕孤獨。不希望一個人。但是,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獨處跟孤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陪伴自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這篇文章分享了維尼一個人獨處的經歷,從初期的社恐、排斥到後來的喜悅、享受。推薦找一天一個人到處亂逛,並鼓勵大家抽空陪伴自己。
Thumbnail
孤獨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獨處,可以專注觀照身心,反省自己,達到心靈平靜的境界。本文介紹了許多佛經中有關孤獨修行的內容,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身心靈上的安寧。佛經中經常強調欲求智慧,必須獨處靜坐思維。如《雜阿含經》:聞法己,我當獨靜處,專心思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