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病我藥

2021/10/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流行語你懂多少:AWSL, CNMB, JC, PLMM, NC, TMD, YYDS, ZZZQ, 十動然拒、精芬、不明覺勵、社病我藥、番羽土嗇、零食館。
如果你只能解讀到不出三個,那麼你仍未能稱得上是老練的網民。不過只要你動動指頭,到維基百科看看這道風景線,包保令你目不暇給,甚至覺得自己在網絡世界中是個十足的文盲。
有些人認為網絡用語是使現代人語言貧乏、文化低落的元兇,我不太同意,相反,人民的日常用語才能保持語言的生命力,因為語言文字的本質就是流動、易變,它需要依靠生活而存在,而生活本身就是多變的,所謂「變幻原是永恆」,沒有人民生活的語言,只能變成活在字典中的死語言。
語言文字的這種特質可以從小孩子玩遊戲時自創的暗號窺見。小孩間使用的暗號有兩個重要作用: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以及不被成人入侵和破壞他們的世界。我女兒小時候有一些magic words,說對了才能繼續遊戲,那些暗語會因應她的喜好而隨時改變,那個是她的世界,在那個想像的世界中,她可以愉快隨心地成長。
另外一個例子是廣告。小孩喜歡看廣告,原因也在於廣告裡那些「暗號」。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廣告,裡面有句對白是「阿蟲介紹嚟」,廣告出街後大受歡迎,這句對白亦變成很多笑劇的笑位,訪客要說得出這暗號才能進入屋裡。
從創作的角度看,網絡流行語並沒有破壞語言文字,它只是在語言文字約定俗成的規則中游走,嘗試衍生新鮮而貼近人民生活的形態。它是遊戲人間的精靈。
蒐集自民間的《詩經·國風》,由個人創作的《楚辭》,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到今天仍然是學習中文和文學的楷模,不懂古文的人讀它們何嘗不像讀暗語嗎?試想像一下,孔子和屈原來到現代上網讀潮文,就彷彿我們讀古文,不知所云。事實上中文本無甚麼嚴格的語法,所謂的規範中文都是現代中國的產物。古文貴乎精簡,表達要流暢,故一語可包含多種詞性,端乎寫作的人把它放在哪個位置。我不在此短文中贅述,讀者大可找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翻開看看,一套幾冊的巨著,裡面談一個漢語都動輒花上十頁八頁,究其原因,就是古人用一個單字,分別飾演多個角色,好像詹瑞文或梁祖堯像個精神分裂患者般演鬧劇一樣。讀者在一段裡可找到同一個字,但不同意思和用法,那不是暗語是甚麼呢?
或許有試人會對我這種說法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我在詆毀古漢語,我只能說中文貴乎變化,它的彈性比英語還要大,只有真正瞭解和珍惜這一點,才能繼續把中文發揚光大,網絡流行用語無法取代所有中文,更沒能力消滅中文,它是一種變形,會隨時代而蛻變或消失,如「阿蟲介紹嚟」這些曾幾何時的「潮語」都變成歷史了,但它會活在某個年代的人心裡,靜待某個新時代的人把它用另一個模樣重生。
語言文字永遠屬於黎民百姓,一旦被權威規範,就失去生命力,變成活跳屍,在制度中喪遊,尋找活人來吃,網絡有云:「社病我藥」,人民拒絕棄用制度不許的語言就成了被批鬥者,到底是人民錯了,還是社會病了?如果社會病了,但吃藥的是人民,又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181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