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們都能追求生活中的美好,能力所及處,都不能算是奢侈

今天書上,讀到了關於復原與休息,又再一次提醒了我,是不是在高速運轉的生活中,我一直專注在如何更快、如何把更多的事,塞在同一時間裡?
適逢連假,過去裡,每到了這時,我難掩興奮,有這麼多連續時間可以運用,我可以把延宕許久的系列文章寫出來,會無性生殖的代辦事項終於可以著手處理。連假於我,好似久旱的大地,期待天降甘霖,但是這場雨下了後,然後呢?
然後代辦事項又會開始繁殖,然後終有許多重要不緊急的事,繼續被延宕。曾有人跟我說過,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在當今的社會中,追求完美,似乎是人類的慣性,或是毒性了,就像我,一到連假,拚了命想再把多出的時間捧著,奉獻給工作,要過得充實,要過得不浪費,要過得很完美。完美,就像月亮,那是再怎麼努力,頂多只能夠靠近,無法擁有。
一直到最近,我才慢下來,想了想關於休息這件事,其實多數人都知道休息很重要,已是陳腔濫調,但在休息面前,為什麼總是會覺得羞愧、罪惡?是因為認為自己一旦停下來,就會失去了甚麼?是因為不知道如何休息?
我們的教育,那些名留青史的,無一不是被歌頌他們的勤勉向上,大禹治水,過家門而不入;周公握髮吐哺,天下歸心;歐陽修,馬上,枕上,廁上的三上哲學。老師會說,這些天賦異稟的人都要勤奮了,何況平庸的?我們不想平庸,不想比平庸更平庸,因為老師說、父母說,世界很殘酷,不進則退,所以我們很努力,就算只掙得原地踏步,不上不下,應該也好過被時間的長河衝到金字塔的最最底層,但只有這樣的努力,才是罪惡感唯一的出口嗎?其實,好好休息,也是需要努力,需要練習的,練習把日子過好。這是我想告訴自己的話。
我們總是要把日子過好,不是嗎?我們自己的每一天若過得不實在,不讓自己覺得好過,那有哪談得上以後怎樣呢?
(我該怎麼對妳說:日常即永恆 蔡詩萍)
我自問著,到底甚麼樣對我來說休息便成了浪費時間?當我有閒暇時間,因為不想做正事、又不想面對正在逃避的自己,所以漫無目的地滑手機,看YouTube﹑這些原是放鬆有趣的事物,卻成了掩埋罪惡的垃圾場,待在這裡既不放鬆但就像腳麻了離不開,時間流走,就在我與罪惡感拔河時。那就像電腦當機,耗了一堆電,熱得發燙,但之後甚麼也沒有。

休息,是一種能力,能擁有時間過後,充上電的能力。

現在,我試著把休息當成重要的事,需要慎重以對的事。
突然想到甚麼有趣的事情想做,就趕快記在手機裡,可能是看到受推薦的小說、可能是社群上大家推薦的一支紅酒,可能是夕陽餘暉下的關渡自行車遊,可能是聽著音樂再抱著一團毛線,享受手織過程的單調卻療癒。再每個閒暇時光之前,為這些值得花時間的事物,在行事曆上、便籤上留下它們的名字,也在我心上留下盼望與期待。

我的休息力練習:

  1. 定期記錄自己想要做、有趣的事物
  2. 認真的把休息排進行事曆,先排休息,後排工作
  3. 盡量規律地空出特定長度的休息時間,讓身體養成休息的習慣
願我們都能追求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能力所及,就不算是浪費與奢侈。
動作習慣觀察家
動作習慣觀察家
臨床上,讓我能近距離觀察人性,我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快速復原,有些人只能像陀螺原地打轉?我認為習慣是決定兩種不同結局的關鍵,但是甚麼樣的習慣?這裡是我的觀察日記,我從動作習慣來洞察思維與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