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小難題不僅是抱怨的理由,也有可能是發明之母;「難題」其實是蘊藏珍寶的金礦。《創意思考的秘密在聯想力》p91)
「創意大師席德.帕尼斯發現,大家之所以沒能將難題視為發揮創意的機會,乃是因為我們受限於自己對難題的看法」。看到這邊,就想起之前生命設計師聚會時,我們學習到設計師是喜歡難題的,除了區辨出什麼是重力問題、船錨問題外,更加擅長重擬問題,將困住自己的局面轉變成可以行動的思維。
《創意思考的秘密在聯想力》這本書則擴大範圍到日常生活的小難題,我超喜歡!其實今天在60分鐘的散步中,我的點子好像都跟解決問題有關(髒亂的地面、很多車子、沒人行走的人行道...),或許跟我的排難天賦有關吧@@。
作者繼續延伸帕尼斯的發現,提出「把難題說成一個沒有特定答案的問題,便能刺激大腦產生創新的聯想。」的確,在生命設計師的練習中,我們使用“能有多少種方法....”提問進行腦力激盪,而在挑戰一的練習中,範例則提供了“如何將....改造成....”的提問,這讓我在發想的時候,果真腦中蹦出很多點子,天馬行空的,那是發生在寫下這句子時,因為是問句,我的腦袋就自動想要解決這個問句,蹦出許多答案!
書中提到的魔術問句:「我要如何...」例如「我要如何鼓勵孩子少看電視」
接下來,進入到挑戰二:有目標的散步-利用聯想能力來解決問題跟挑戰課題
一樣是獨自進行60~90分鐘的散步,攜帶筆記本和照相機,以及一個『挑戰課題』。找到一個物品,問自己『這個東西能給我哪些有助於解決挑戰課題的點子?』列出選定物品的種種特徵,每個特徵繼續激發解決問題的聯想。ps.此方法為傳統的創意工具,稱為「強制關聯法」(Forced Connection)或「隨機輸入」(Random Input) 。(p95)
我當時想到日常生活的難題,就是運動量一直不夠,所以帶著「我要如何增加平常時間的運動量」這個挑戰課題出門,你呢?準備好了嗎?想到挑戰課題了嗎?先別急著寫下答案,只要帶著問題出門歐,咱們散步去!
從觀察中獲得的靈感(2017年8月):
早上六點之前起床完畢,出發散步去。因為出差到新竹的麻布山林帶培訓課程(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場地),加上剛睡醒的狀態,一開始不像挑戰一的時候那麼用力聯想及找尋物品,反而是很悠哉地踏在石階,步入樹林。
這邊有好多樹、好多樹下的座位,沒有車,只有少數慢跑的人,還有一個拿著手機東拍西拍,偶爾閉眼感受晨間陽光的我,在漫步。腦中帶著挑戰課題「我要如何增加平常時間的運動量」,但沒急著回答這問題,而是放在腦中,然後也知道要找到物品進行分析,但也先放在手機照片裡,等到散步過癮了,再坐下來發想;一路上看到牆上的畫、旋轉樓梯、石階、落地窗、指示牌、監視器、水管、洗手台、石雕、盪鞦韆、望遠鏡等等,都將是我聯想的素材,邊走邊想著這些物品的特性時,還真的會迸出跟我的挑戰課題相關的連結,超級有趣!!散步的過程就像是慢火加熱,讓我腦袋活絡起來,坐下來書寫則是用文字來捕捉聯想到點子。
在寫物品特性時,我有刻意的不去想課題,試著將那物品所有特性都羅列出來,每項物品幾乎都有寫到七項以上的特性;接著聯想到課題,每個物品至少產生1~3個連結,例如畫框的固定聯想到活動可以固定地點、旋轉樓梯的看到的景色不一樣聯想到在不同景色下做同一種活動、監視器的看到會影響行為聯想到有什麼東西我一看到就會想運動?聯想的過程除了想到相關,也會想到一些有趣的提問:)
目前我這日常生活的小難題,有些瘋狂點子及有意義的提問,如下:
- 自問我想增加活動量,是為了想展現我的什麼特色?(來自畫框的突顯畫的特色)
- 自問我想增加活動量,是為了要到哪裡去?(來自於指示牌的明確指引)
- 在有點危險、特別的地方增加活動量(來自旋轉樓梯的風險感覺)
- 在不同風景處做一樣的活動,拍照,拼貼成一幅圖(來自旋轉樓梯的梯面每塊切割不同,隨著螺旋狀有不同角度,圍繞著圓心)
- 找到讓我看到就會想要運動、活動的物品(來自監視器的提示作用)
- 運動所流的汗水來灌溉小盆栽?!(來自水管的聯想)
- 找到能夠代表阿馨的活動,一看到這活動就會想到我?!(來自雕刻著草堂字樣的大石頭,來自於大自然卻成為藝術品,有記憶點)
- 可量測的活動量指標是什麼?心跳量?持續工作不會累的時間?(來自於望遠鏡底座的刻度表)
連續兩天的散步60分鐘,感覺真的在打基礎,讓自己慢慢的進入到放鬆發想及聯想的狀態,這時間可省不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