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睜開眼,我們都在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
有的人從容以對、游刃有餘,彷彿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有的人投入了時間精力,卻仍然事與願違,老是被問題擊敗。想要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並不是像健身運動一樣,每天投入固定的時間練習,一段時間就能看見成效;而是要將問題意識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危機意識一樣。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不妨從生活中做出一些小改變開始,當這些該變成為習慣之後,就會帶來面對問題時的大影響。
...
改變一、跳出自己看待問題的視角
首先,是看待問題的方式,試著跳出自己和對方的觀點,用第三方的視角來觀察一個問題。讓自己換個位置思考問題,是一種需要刻意練習的思維轉換;可能會感覺到不舒服,甚至被招致攻擊與排斥,被說是某某同路人,但卻是可以幫助你全面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
當你面對一個問題,下意識的產生一些念頭或反應時,問問自己:
這是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所建構出來的防衛性反應嗎?
大多時候,我們會跟別人產生爭論,並不是為了「求真」或「捍衛真相」,而是因為「不想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了」而已。
討論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藉由討論,讓彼此更接近真理。一旦我們從這種對立中跳出來,許多問題其實都會迎刃而解。
...
改變二、遠離速食與加工後的資訊
其次,說到解決問題,很多人以為欠缺的是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但其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綜合展現。
相較於表達與問題解決,思考向來是比較抽象、不容易具體描述的一種能力。談到如何提升思考能力,一般人會直覺聯想到「邏輯」思考;不過,這只是思考的其中一個面向,完整的思考能力訓練,還包括批判思考、因果思考、系統思考、創意思考、敏捷思考等等面向。
提升思考能力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消化與反芻,特別是攝取高強度的資訊,避免接觸過多加工過後的精緻資訊。
具體來說,就是盡可能攝取一些「不那麼舒服」的資訊。
用簡單的方式、容易懂的內容,可以讓你很舒服、感覺很有收穫。是的,很多你看到的書籍或課程,都是屬於這一類的;短期看來好像很有效益,但長期來看對思考能力的提升是無益的。如同長期吃代餐、喝營養液,消化能力就一定會變弱。
很多人有一種迷思,覺得好的內容,就應該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把複雜的道理講清楚。對於溝通表達來說,這的確有助於對方理解,卻無益於思考能力的提升,因為連想都不用想。然而,真正複雜的道理,是要求具備對應的基礎和累積,才能夠消化與理解的。
任何內容一旦被簡化,也就意味著一定會丟失大量資訊。
好的內容,不是簡單易懂,而是資訊的高度濃縮。既能保持必要的資訊量,不至於讓人完全看不懂;同時盡可能不失真、不簡化,盡量保持資訊的核心。
多閱讀一些高資訊密度的內容,像是專業領域的書籍、學術論文、系統性著作,不同領域的入門書等,讓大腦去咀嚼和消化;光是這麼做,持之以恆就是不斷提高思考能力的過程。
...
改變三、碎片時間的刻意練習
最後,來聊聊「內化」這件事。
要怎麼把一個知識或一項能力變成自己的?刻意練習。但什麼是刻意練習呢?
我自己的體現是刻意繞遠路、刻意使用碎片時間、刻意累積數位足跡。
追求效率是一種看似合理的方式。
但有時候,我會刻意繞一點遠路,做一些看似回報不高的事情,雖然與追求效率的目的互斥,但卻是一種發現可能性的方式。甚至在許多領域,繞遠路看似低效,但卻是校準方向的必要之路。
你會如何運用碎片時間呢?(如果有的話)
我認為碎片時間最好的利用方式,不是用來閱讀或學習,而是用來思考。思考什麼呢?在腦中將之前看過、寫下的資訊走過一遍,重新去回憶、提取和梳理就行了。
梳理過的資訊,就賦予了結構性,可以讓資訊更容易被提取,也可以鍛鍊、強化自己的記憶運作,讓它能同時調用更多的資訊塊。如果搭配視覺化的方式,你會更清楚看到這個過程,比方說我在製作全息圖時,就常利用碎片時間去思考資訊間的脈絡與結構性。(延伸閱讀:
全息圖解析)
而不是說「好!我現在要開始製作全息圖了。」
全息圖,也是一種留下數位足跡的方式。我習慣將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用視覺化圖解的方式,再轉換成表達的文章形式,就是一次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過程。累積數位足跡,也是一種具有長尾效應的事。看似沒有太多人關注、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但長時間累積下來就會引發大效應。
不用抱著太大的希望,也不需要有太強的目的性,就當作是一種豐富生活方式的手段,只是去埋下一顆種子,並持續給它們照料。
有些人無法持續寫作、產出,只是因為看不見很多人的掌聲、甚至還遇到一些冷言酸語,就失去了動力。可惜嗎?我覺得並不會,反而感謝這些人的不堅持,所以讓堅持下來的人獲得了機會。
保持內心的敏感,然後聽從內心的聲音。
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源於自己的內心;同樣的,一切的答案,也都在自己的心中。只不過,我們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色所迷惑。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