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2:14-17 (和修本)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這是雅各書的中心思想。信心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就像在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1:6),波浪只會順著風勢走,不但搖搖擺擺,沒有把持的能力,更是失去自主,沒有把持的意識。那麼,怎樣才算有信心的生活,不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一種信念,而是在具體生活中讓人看見你心中的信念。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深信孩子升學需要按個性及興趣選科,常常鼓勵身邊的家長要給與孩子這樣的空間,甚至被邀請到學校分享他的理念。不過,當預備升大學的孩子跟他分享修讀藝術時,他卻大發雷霆,催逼孩子選擇更有「前途」的學系,跟孩子的關係也突然緊張起來。從家長的角度,那位朋友的反應是合情合理的,但換上雅各書的那個量器,他真的相信他以為自己相信的理念嗎?
傳統社會重視鄰舍的互相照應,中國文化如是,猶太民族也如是。當有一位可以稱為弟兄或姊妹的,是你所認識的人,他沒有衣服,沒有食物,他切實的基本需要,被你所看見。你的回應如何?沒有任何行動,無動於衷,只是一句客氣的祝福語,「平平安安地去吧」,還加上「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看似善意的愛心,卻為對方的愁苦添上寒意。如果這樣,你對「愛」的信念,只是深藏於內心的一種理念,沒有愛的行動,這是真正的信心嗎?
我們可以提出很多抗辯的理由。這世界有太多需要,怎能無限地矜貧救厄。對,因此雅各提醒我們回應的,是那位你所認識的,是被你所看見的弟兄或姊妹。雅各沒有要求採取甚麼行動,是給他一件家中二手衣物,還是帶他到商場添置新裝,是給他冰箱內的殘羹剩飯,還是遞上酒店的自助餐券。雅各只是帶領我們反思,只有祝福語,只有「平平安安的去吧」,不足以證明我們心中有信。
「平安」是猶太民族的日常祝福語,祝福對方「平安」是基本禮貌,只是我們是否真的期待對方得到平安?「禱告記念你」是我們道別前常用的客氣說話,客氣說話是待人所需的禮貌,但我們真的把弟兄姊妹的需要放在禱告嗎?雅各只是忠告我們,不要把教會變成充滿「祝福語」,卻得不到「祝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