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力維護公平正義
奧地利作家褚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的小説作品譯文種類多,銷售量大,是二十世紀作家裏面,擁有廣大讀者的一位,尤以中篇小説〈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最廣為流傳。不過,褚威格猶太裔的身分,深深影響其寫作。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方熾,他選擇以自殺結束一生,令世人為之震撼與深思。
褚威格出身富裕的猶太家庭,極早就在寫作上展露頭角,他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創作漸趨成熟。結識作家羅曼羅蘭、高爾基之後,視野為之開闊,跟羅曼羅蘭一樣,關切人類的命運,信奉「和平主義」,致力維護公平正義,以「世界公民」自居。而在藝術創作上,他也更進一步突破,寫出不少富於藝術感染力的小說。一九三三年法西斯上台,納粹執政,褚威格的作品在德國遭查禁焚燬,僅僅因為他是猶太人。由於處境艱難,褚威格隨即流亡海外,於次年移居英國,一九四○年更遠渡重洋,經紐約去到巴西。一九四二年二月,褚威格和他的妻子於巴西服毒自殺,留下遺書,寫道:「我的心智清明……,實已無力重新開始,該有尊嚴地結束生命了。我曾奉獻一生智力與精神於人性自由及最純淨的喜悅,那是大地上至高的價值。祝福每一位朋友!祝願長夜將盡時,你們再見美好的晨曦!我耐性不足,先走一步。」讀之不勝唏噓,此無疑是對法西斯極權暴政做出最激烈的抗議與控訴。
(二)對戰爭的沉痛控訴
小說反映人生,褚威格作品基調為現實主義,因為他是猶太人而備受法西斯迫害,身為和平主義者而目睹世界強權發動侵略戰爭,人民苦不堪言,褚威格內心之不滿與無奈,自然而然就在小說中表現出來,形成其作品重要之意涵。茲以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三篇小說,加以闡述說明。
〈看不見的收藏〉中的古董商,為了收購更多的古董,以供應二次大戰後大家對古董喜愛的需求,他專程來到一位老收藏家的家裡,但這老人雙眼早已瞎了,又因戰時生活十分困苦,家人只好瞞著他將古董一一賣出去,可是大多被廉價收購,所以生活還是未見改善,一樣的貧苦。這位古董商獲知真相,不得不配合家屬演出,聽老人侃侃而談其實早已不存在的收藏畫,以免剝奪老收藏家僅有的幸福。古董商感受到老人的純真與對藝術的熱情,為自己原先的市儈而羞慚不已。
老人的女兒告訴古董商,因為戰爭爆發,姊夫陣亡,留下妻子和四個年幼的孩子,生活頓時陷入經濟困境,不得不變賣首飾過活;戰敗後,生活更加難以為繼,只好偷偷賣掉老人珍藏的名畫,但錢花得很快,一、兩個月就用光了,於是繼續賣畫,偏偏戰後通貨膨脹,等取得款項,百萬元已形同廢紙矣。古董商看到那些有價值的、百年之久的傳家寶,就只為了點奶油麵包而被騙光,不禁憤懣、激動。這悲慘的一切,莫不歸咎於戰爭。褚威格藉由〈看不見的收藏〉,對殘酷無情的戰爭,提出了沉痛的控訴。
(三)不願成為戰爭幫凶
〈無形的壓力〉寫的是人生活在戰爭陰影下,隨時都得面對死亡威脅的心情。畫家費迪南和妻子為了逃避戰亂,設法來到中立國瑞士,卻仍收到德國徵召入伍的體檢通知,費迪南去與不去間,內心掙扎痛苦,顯示出人類面對戰爭、極權的脆弱、不安、徬徨,以及無所遁逃的恐懼。就在最後一刻,費迪南毅然拒絕德國政府,擺脫無形壓力,不願成為戰爭的幫凶。
小說中,褚威格藉由堅定、勇敢的妻子之口,不斷地對法西斯極權統治以及戰爭,予以嚴厲的批判。丈夫認為法西斯政府是一部屠夫的機器,一台沒有靈魂的工具,既沒心臟也沒理性,人民根本無法去反抗它。妻子聽了,不以為然,瘋了似的叫道:「你不能反抗,我能!你要是軟弱,我可不軟弱,我不會屈服於這樣一張破紙,我不會為了一句話把活生生的一條命送掉。」妻子認為,法西斯極權所謂的「祖國」、「責任」、「英雄事蹟」等,全都是用來麻醉人的空話,如今的「祖國」,其實意謂著「謀殺和奴役」。她痛罵執意要去領事館報到的丈夫:「你已經根本沒有自己的意志,你讓人家決定你的意志,這就是你的罪行。」又說:「你若是作為人,為了人類,為了你的信念要回國去,我不攔你。可是為了在野獸當中去當隻野獸,在奴隸當中當個奴隸,那我就堅決反對你回去。你可以為你自己的思想而犧牲自己,而不應該為了別人的瘋狂,讓那些相信這種瘋狂的人去為祖國而死吧……」此番反戰反極權的嚴正表白,猶如振聾發聵。終於,丈夫在車站看到獲釋的受傷戰俘們,斷肢截臂,蒼白憔悴,不禁心想,政府當局要他做這種事?把人傷害成這樣?只會用仇恨的眼光去注視弟兄們的眼睛?自覺自願地去參加這巨大的罪行?此時,他感覺到「巨大的真理在他心頭強勁有力地一躍而起,砸爛了他胸中的那台機器,自由從心裡幸福而又宏偉地升起,把服從撕得粉碎」,可謂大快人心!
(四)批判納粹惡行
〈西洋棋的故事〉是褚威格最後一部中篇小說,也是直接批判納粹惡行的唯一作品。寫二次大戰前夕,一艘由美國駛往巴西的輪船上,驕傲的棋王與工程師等車輪戰,經神秘的旁觀者B博士從旁指點,眾人竟與棋王打成平手。B博士原為奧地利律師,德國入侵維也納後,遭蓋世太保逮捕、監禁、審問,為了對抗疲勞審訊,身心備受折磨的B博士,日日以想像的棋盤跟自己對奕,導致精神分裂,卻因禍得福,獲得釋放,搭船流亡海外。在眾人起鬨下,B博士應棋王要求,二人對決,聲明以一盤為限。雖然B博士贏了,然因棋王堅持,二人於是再戰,氣氛變得緊張萬分,B博士就在舊疾復發之際,毅然棄子認輸,留下一盤耐人尋味的殘棋。
小說中採「劇中劇」的形式來敘事,褚威格對於B博士遭秘密警察之迫害,著力描寫,讓人深深感受到極權政府的恐怖與無辜人民的恐懼。B博士指出,當時每一個辦公室、每一個企業,都有希特勒「國社黨」所謂的基層組織,他們的間諜和奸細到處都是。又說,希特勒分子用盡一切辦法,折磨他們的心靈和肉體,把積聚起來的憤懣都發洩在他們身上。但為了從身為教會和修道院財產委託人的他那裡,獲得需要的「材料」,蓋世太保並非採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體的折磨,而是採用更加精緻、更加險惡的酷刑──把一個人完全孤立起來,讓被監禁者無事可做,沒有什麼可聽,沒有什麼可看。B博士說,「我的身邊是一片虛無,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虛無之境,處處如此,一直如此」。審訊時,問題真真假假,有的明確,有的刁鑽;有的打掩護,有的設圈套。B博士知道,「如果我承認了他們還不知道的某件事,我就可能毫無必要地使別人遭殃;而如果我否認的事情過多,結果我就害了自己」。可怕的是,周遭的一切都一成不變,B博士想著,「這兒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分散我的注意力,使我擺脫我的思想、我的瘋狂的想像和我的病態的重複。而這個恰好就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們企圖用我的思想來窒息我,直到我喘不過氣來,那時我只好把我的思想傾吐出來,招出口供,招出他們想要知道的一切口供,供出別人和材料,此外別無出路」。褚威格因為飽受法西斯與納粹政權的殘酷迫害,毋怪乎對於上述逮捕、監禁、審訊的過程與心理描寫,能夠如此深刻、有力的呈現,讓人讀之難以忘懷。
(五)挖掘小說深度
無可諱言,褚威格的小說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節奏緊湊,重視人物的心理分析與描寫,可謂「精采絕倫」,故其作品十分好看,的確深具吸引力,是褚威格小說特色及其成功之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作品如〈看不見的收藏〉、〈無形的壓力〉、〈西洋棋的故事〉等,於反戰反極權方面的文學表現,挖掘小說的深度,比起極端浪漫癡情、易於討好一般讀者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這些作品反而耐看得多,即使在多年以後的二十一世紀,依然讓讀者回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