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算是獨當一面的UX設計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四月份的某一天,平常遠距的我們,整個工作室聚集在一起吃午餐以及會議。

飯後話題聊到最近想學習的東西,覺得自己還想補什麼能力之類的。

「所以 Soking 你覺得怎麼樣才算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同事小樓對我提問。

我邊說邊想,大概講了三種判斷的方式。

「首先是在進行專案的時候,不需要其他相同職能的人來支援也可以自己扛案子,當然工作太忙需要幫忙不一樣,但專案內的工作項目要自己都能解決。」

第一個判斷是:是否需要相同職能的人陪伴才能完成任務。

「另外還會看在自己的職能範圍,可以承受的彈性空間。

舉個例子,就像打棒球的時候,如果我們是內野的壘手,一般球打到外野去要傳回本壘時,就會需要中間有內野守備的人先接住,再投回本壘。

因為一般人沒辦法直接從很遠的外野直接把球投回來。

可是如果我們只能接一兩個方向的球,那這樣外野手傳給我們的方式就很少,可能超過我們擅長方向的球就會漏掉。

又或者我們不擅長在緊急狀態把球投回去,那這樣後面的動作很容易大暴投,變成後面的人要很努力才能接住我們給的東西。

回到工作上,在自己職能範圍沒什麼彈性,就是可以應變的情境很少,只有各種條件都到位才有辦法完成任務。

這樣的情況,隊友會很辛苦,整體專案的應變空間會很少。」

第二個判斷是:在自己的職能範圍內,能夠承接不同情境的彈性。

「我會判斷的第三個方向,是有沒有能力往工作流程的前後補位的能力。」

「等等。」小樓插個話打斷我嘴砲:「這個補位有點慣老闆想法吧?台灣不就是很多公司都要設計師一條龍嗎?」

我繼續補充:「如果只是過渡期,或著因為在探索新的狀況所以必須降低風險,我可以接受去做補位,因為這能夠讓團隊的生存策略有更多彈性空間。

但如果只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放任讓人力不足,我覺得就不在討論範圍。」

小樓:「除了這個理由,所以需要補位能力的原因是…?」

我:「主要是我們完成的工作,到底能不能發揮價值的這個思考點,才是我認為需要補位能力的原因。

例如團隊的PM技術出身不擅長用圖像思考來表達需求,那我就多補一點用情境把需求具象化。

可能行銷出身的PM很懂市場跟情境,可是不擅長給工程師明確規格的說明,那我就在資訊架構以及欄位規劃部份擔任這個工作。

甚至從用戶研究角度去跟業務討論銷售的亮點等等。

如果能夠讓我們工作的價值更好被上下游合作夥伴拿去發揮,我們的價值就越高,人家也比較有興趣聽聽看 UX 到底能幹嘛。」

所以第三個判斷原則是:有沒有能力支援補位上下游的夥伴,讓工作的價值有更大影響力。

總結一下,三個我判斷什麼樣是獨當一面的設計師的原則:

1. 是否需要相同職能的人陪伴才能完成任務

2. 能不能在職能範圍承接不同情境變化

3. 有沒有能力支援上下游夥伴進行補位

討論完後,小樓給了評價:「我本來以為會像一般求職 JD 一樣,聽到一堆技能需求,可是怎麼聽起來都像是軟技能?」

我:「呃,我覺得工作上的硬技能其實入行幾年就都能學會了,後面的職涯能力成長我覺得受用的都是軟技能就是了。」

訂閱 Soking 舉辦的 UX 教學活動:

如果你希望獲得 Soking 的課程以及 UX 講座訊息,歡迎留下你的 Email,訂閱最新的 UX 活動通知:https://subscribe.soking.c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推薦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 - 認為自己內向的特質,會影響到工作表現 - 認為工作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溝通能力的不足 - 每天到公司上班,也會覺得社交過度
Thumbnail
推薦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 - 認為自己內向的特質,會影響到工作表現 - 認為工作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溝通能力的不足 - 每天到公司上班,也會覺得社交過度
Thumbnail
馬拉松式的參加了一整天的地方創生論壇,總計六個場次來自六個不同地域的地方創生團隊。現在這個時間點(22:37pm)腦袋除了混沌之外,努力的想打撈一些感受記錄下來。 原先僅是報名參加,作一名藏在人海裡的學員。臨時被告知是否能參與工作團隊協助活動,除了開場前的場地佈置,今天主要的角色多是進行側寫紀錄。後
Thumbnail
馬拉松式的參加了一整天的地方創生論壇,總計六個場次來自六個不同地域的地方創生團隊。現在這個時間點(22:37pm)腦袋除了混沌之外,努力的想打撈一些感受記錄下來。 原先僅是報名參加,作一名藏在人海裡的學員。臨時被告知是否能參與工作團隊協助活動,除了開場前的場地佈置,今天主要的角色多是進行側寫紀錄。後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在我教課的過程中,時常有學生會一直問說:「老師,我這樣做對嗎?」若不是明顯的遺漏畫面或是元件,我通常會想先知道:「你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做事情很容易像考試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答案」才有信心能繼續往前,但對於我來說,每次上課內容,除了知識理念是必須完整的給予學生以外,在設計
Thumbnail
在我教課的過程中,時常有學生會一直問說:「老師,我這樣做對嗎?」若不是明顯的遺漏畫面或是元件,我通常會想先知道:「你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做事情很容易像考試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答案」才有信心能繼續往前,但對於我來說,每次上課內容,除了知識理念是必須完整的給予學生以外,在設計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為什麼有許多的高手,總是能不斷創造出熱門商品,研究後發現了他們都擁有某個共通點——那就是所有人都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而且絕對不會放棄或將就。另外,他們都還有一個關鍵:懂得使用者得心情。因此在確定「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之前,他們會絞盡腦汁,絕不妥協,當然也會聆聽各方人士的,藉此琢磨自己的產品形象。
Thumbnail
為什麼有許多的高手,總是能不斷創造出熱門商品,研究後發現了他們都擁有某個共通點——那就是所有人都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而且絕對不會放棄或將就。另外,他們都還有一個關鍵:懂得使用者得心情。因此在確定「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之前,他們會絞盡腦汁,絕不妥協,當然也會聆聽各方人士的,藉此琢磨自己的產品形象。
Thumbnail
Q1: 如何申請在國外申請到這個職位呢?(以我自己的觀點,覺得很多外國公司都非常注重術業有專攻,因此注重文憑、學歷、經驗。) 我的大學念的是國際觀光管理,碩士念的是服務設計,現在的工作是在半導體產業擔任UX/UI Designer。如果妳問我是否認同妳的觀點,我認同,因為理論上是合理的。但是根據我
Thumbnail
Q1: 如何申請在國外申請到這個職位呢?(以我自己的觀點,覺得很多外國公司都非常注重術業有專攻,因此注重文憑、學歷、經驗。) 我的大學念的是國際觀光管理,碩士念的是服務設計,現在的工作是在半導體產業擔任UX/UI Designer。如果妳問我是否認同妳的觀點,我認同,因為理論上是合理的。但是根據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