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UIUX設計師提升溝通能力值的3x2個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篇文章要先感謝UX四神湯舉辦的深夜食堂活動,讓我有機會重新整理過去幾年的工作經歷,也感謝四神湯的Kevin,發現我能和大家分享內向者工作的議題。而在分享會後的QA時間,大家都在討論溝通問題,因此希望紀錄下來幫助其他特質相同的朋友!

適合繼續看下去的朋友:

  1. 認為自己內向的特質,會影響到工作表現
  2. 認為工作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溝通能力的不足
  3. 每天到公司上班,也會覺得社交過度
raw-image

我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年,都是在10人左右的小團隊,後來有機會加入1.5萬人的大企業,光是設計師就有500人,溝通的規模是指數型暴升。加上在企業內的設計團隊,更需要透過跨部門溝通,以證明設計的價值,提升影響力,讓我原本內向的特質加上不擅長溝通的能力馬上暴露。還好有過去那段時間的堅持,現在才能模索出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


以下會討論到三種常見的溝通類型,分別是向上溝通、橫向溝通和日常社交。

向上溝通

有意識的向上溝通,不只發生在和主管 1 on 1 的時間,或談績效考核的時候,在任何有主管出席的會議、平常的閒聊,都可以視為溝通的時機。

想想和主管溝通的時候,是否也有發生以下的幾種情境:

  1. 常常自己還沒說完話,就會被主管打斷
  2. 認為主管在沒有理解設計脈絡的狀況下,以他主觀的角度判斷設計產出
  3. 不知道如何在委婉與直接的溝通方式間拿捏平衡


2個方法面對這些情境:

1. 練習溝通的精準度

首先必須理解管理者時間的重要性,以我的主管來說,每週約花20小時在會議上,如果是我的老闆,甚至有35個小時的會議,所以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抓到重點並傳達想法。 如果我們在工作上的信任感建立不足、對公司產業的理解不夠、或是專案方向對焦不夠清楚, 就很有可能造成設計結果從方向上就是錯的,被直接打斷。

所以需要根據主管的權責範圍和個性特質提供相應的說明方法,以權責範圍為例,對在意客戶聲音的老闆,說明用戶需求, 對在意財務和營運的老闆,強調設計效益,而以個性特質來說,委婉通常是內向者比較擅長的路線,所以我會先委婉試水溫,再慢慢轉直接。

持續從主管的角度思考,就會發現需要補足產業理解、找到對的時機進行對焦,最後才能提升信任感,擁有更精準的溝通能力。

2. 和老闆開會前的自我心理建設

如果自己是參與者,每一場會議只要求自己要問到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很多會議不能夠有明確準備才進入的狀況下,特別需要在會議前,有意識的對自己進行心理建設:每個議題上,站在用戶角度會怎麼看?如何對公司的決策能夠產生幫助?因為不習慣大量發言,所以只要求用一個有價值的發言當作標準,提醒自己,也達到參與會議的目的。

如果自己是主講者,就要充分準備並反覆檢查自己有沒有邏輯漏洞,想清楚所有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並整理補充資料。有時候更需要先找同事練習過一遍,一次的 Debug 可以找出85%的邏輯錯誤(不負責任統計),也能減少實際會議中被問題擊垮的次數,絕對能在重要會議前大量增加信心。


橫向溝通

作為設計師,是用戶的代言人,經常需要進行跨部門的橫向溝通,持續表達想法直到設計落地。同時也是設計部門的代言人,持續傳達設計的價值,提升影響力。

1. 有意識的主動溝通並表現情緒

天生內向者在日常的情緒表現上,容易處於平靜甚至冷靜的狀態。而作為用戶代言人,在發表研究結果或進行設計提案時,就需要有意識的增加情緒高低點,完整表達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情緒,才能幫助團隊進入用戶的使用情境,掌握設計重點。

除了為真正產品的用戶發聲以外,團隊中每個人都是 User。先了解每個人工作上的需求,才能在會議前做足準備,釐清溝通方法。在會議上有意識的主動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工作。

2. 每天都做自己的回顧會議

因為跨部門溝通經常包含前後端 RD 和 PM,列出每日待辦清單應該是工作的基本功課。但如果只做清單上的事項,很容易淹沒在各種工作雜項中,而且每個項目都包含必要的社交,造成能量消耗。

所以個人的回顧會議,已經變成我的一種習慣。每天早上會利用吃早餐的時間,同時進行一個人的 Retrospective 回顧會議,想想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不管好壞都記錄下來,才有機會提前找出更多待優化的項目,從工作雜項中篩選出亮點。


日常社交

1. 工作上利用公事建立有目的談話

作為一個內向者,最擅長的社交模式,就是利用公司專案的剛需。在剛進現職公司的時候,因為要面對垂直產業的 B2B 的產品,還有專業領域的用戶,所以著手建立用戶旅程圖。也剛好藉由這個建立旅程的機會,向其他部門的專業同事請教。利用有目的性的會議內容拉起談話,建立其他部門對設計師的職務印象,形成有意義的社交,也比較不會尷尬或冷場。

而朋友圈的傳說中,最厲害的典範故事,是發揮用戶研究的職人精神,建立同事們的 Persona 列表。列表包含公司所有同事的興趣嗜好、家裡小孩年齡、還有貓貓狗狗的數量,都可以做為作為閒聊的話題或是開頭,簡直是日常社交的 CRM 系統!

2. 工作外找到有共同目標的緊密社群

以我過去曾經參與講座或學習小組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無法建立長久關係,所以我對專業上的社交一直有懷疑。很高興最近參加的兩個活動,UX四神湯的深夜食堂,以及商業思維學院,都讓我找到有共同目標的一群人可以互相回饋,產生優化的正向循環,詳細可以參考另外一篇文章「UI/UX 設計師有效率學習商業思維的3種方法」。

raw-image


總結以上分享,作為一個內向者,在工作上的溝通的可以從這3x2個關鍵面向著手:

  1. 練習向上溝通的精準度,做好會議心理建設
  2. 主動進行橫向溝通,適當表現情緒,並做回顧
  3. 日常利用共同目標產生交流





對於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提問說不定也能解決別人的問題!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幫我連讚5下,我就有機會可以得到一杯咖啡的獎勵,也歡迎任何對 UI/UX 設計、研究規劃、產品管理有興趣的朋友和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 Hong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分享產品設計路上正在看的事
Han H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2
希望能用更客觀的方式建立標竿,所以從矽谷團隊的管理經驗中,總結出以下3點共通的標準,具體化分享給大家: 1. 讓事情發生 2. 讓人成長 3. 徹底坦率
Thumbnail
2022/04/22
希望能用更客觀的方式建立標竿,所以從矽谷團隊的管理經驗中,總結出以下3點共通的標準,具體化分享給大家: 1. 讓事情發生 2. 讓人成長 3. 徹底坦率
Thumbnail
2022/03/24
從其他人的經驗結合個人現況,總結成下面3點來跟大家聊聊: 1. 趁一個人做事的空檔,學讓一群人把專案做好的方法 2. 用正確心態面對管理,建立問題工具箱 3. 在直屬主管建立的流程下,接手自己可以扛的工作
Thumbnail
2022/03/24
從其他人的經驗結合個人現況,總結成下面3點來跟大家聊聊: 1. 趁一個人做事的空檔,學讓一群人把專案做好的方法 2. 用正確心態面對管理,建立問題工具箱 3. 在直屬主管建立的流程下,接手自己可以扛的工作
Thumbnail
2021/10/13
加入商業思維學院3個月,就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作中。而6個月後參加產品經理學習營,還入圍Final Pitch拿到嘖嘖 Manny 老師的評審最愛獎,因此想和大家分享! 推薦給這些朋友: 持續在設計領域努力,最近卻有點茫然 對產品有熱情,卻找不到機會實 過去買線上課的糟糕經驗,導致現在購課都很猶豫
Thumbnail
2021/10/13
加入商業思維學院3個月,就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作中。而6個月後參加產品經理學習營,還入圍Final Pitch拿到嘖嘖 Manny 老師的評審最愛獎,因此想和大家分享! 推薦給這些朋友: 持續在設計領域努力,最近卻有點茫然 對產品有熱情,卻找不到機會實 過去買線上課的糟糕經驗,導致現在購課都很猶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雖然小時羞澀、還有口吃,經過入行的一番磨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年紀大了一點的現在,還擅長把硬的說成軟的。 這可能要歸功我高度發達、且穩定運作的喉嚨中心,人類圖裡的顯化之地,千絲萬縷的信念和行動,都想要通往的那個「羅馬」。
Thumbnail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雖然小時羞澀、還有口吃,經過入行的一番磨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年紀大了一點的現在,還擅長把硬的說成軟的。 這可能要歸功我高度發達、且穩定運作的喉嚨中心,人類圖裡的顯化之地,千絲萬縷的信念和行動,都想要通往的那個「羅馬」。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推薦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 - 認為自己內向的特質,會影響到工作表現 - 認為工作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溝通能力的不足 - 每天到公司上班,也會覺得社交過度
Thumbnail
推薦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 - 認為自己內向的特質,會影響到工作表現 - 認為工作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溝通能力的不足 - 每天到公司上班,也會覺得社交過度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Thumbnail
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Thumbnail
《專注做事、精簡做人的極簡工作法》這本書就是在講關於職場四個面向的關係,我想透過閱讀作者自身的經歷,期望從中獲得一些技巧或啟發。
Thumbnail
《專注做事、精簡做人的極簡工作法》這本書就是在講關於職場四個面向的關係,我想透過閱讀作者自身的經歷,期望從中獲得一些技巧或啟發。
Thumbnail
我在新創軟體公司擔任設計快四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擾我,就是在產品開發和設計時的溝通過程,每次結束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方式來讓整個溝通流程順利,不僅可以達到溝通目的,還能節省時間成本。
Thumbnail
我在新創軟體公司擔任設計快四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擾我,就是在產品開發和設計時的溝通過程,每次結束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方式來讓整個溝通流程順利,不僅可以達到溝通目的,還能節省時間成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