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好時光】身體為本的親子共讀

2022/01/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各地政策與文化的鼓勵之下,越來越多家庭響應親子共讀,有心的爸媽們早在孕期,就上網物色各式適齡繪本,也常常在新生兒出生時,得到相關單位的閱讀起步贈禮。親子共讀對於許多爸媽而言,是一個增進語言能力,讓孩子喜愛閱讀,未來也能逐步走向自主閱讀的預備活動。除此之外,透過爸媽與孩子專注於當下的相處與互動時光,增進了孩子的安全感,也提升了腦神經的連結,長久累積之下,孩子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都能隨之增長。(換句話說,如果只是敷衍地唸一唸故事,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別人拿書來讀,舞蹈治療師骨子裡的愛動愛舞性格,常會患上讀書偏食症,“不小心”多挑上幾本可以親子一起動一動的主題,即使書裡沒有明顯的動作提示,也都會自己加料(聲音、動作、韻律等),讓親子共讀時光更加多元與生動,這裡分享幾種可以用身體延伸的閱讀材料。
一、口耳相傳的童謠
成長過程中耳熟能詳的中文兒歌,或是中英文翻譯的童謠,就可以是個不費力的簡單材料,像是《大象》,邊唱邊跟著把雙手臂捲成大象的鼻子,兩人用象鼻互相打招呼,唱到你最漂亮(或最帥氣)時,可以用“象鼻”摸摸寶貝的頭,再微笑的看著對方。
或是唱著《划划划》,爸媽跟寶貝兩人面對面,在床上或鋪墊子的地上坐著,腳掌相貼微屈膝,雙手互拉,一前一後划動。可以只要輕柔地唱,也可以加入速度的變化,越唱越快,也越划越快,消耗體力一百分!(通常大一點的孩子會超愛)
二、大小手玩遊戲
坊間有許多嬰兒手語的課程,有些繪本也提供了些簡單手語,讓還未說話的寶寶學著用動作溝通。既然是溝通為目的,又要適合寶寶程度,動作以簡單、符合大肌肉發展為主。隨孩子長大逐漸增加難度,可以跟寶貝玩手指謠,用手做出更多變化。
即使不是嬰兒手語、手指謠的專門繪本,也可以從手邊繪本中取材,舉《地球寶寶晚安》為例,裡面提到了龍、鳥、貓三種動物,就可以把這些動物的手語帶進故事裡囉。
不只共讀,還要一起動身體。
三、在繪本中認識身體
你注意到了嗎?許多繪本中人物的表情與動作,常會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這本《從頭動到腳》,我自己家中讀過了三個語言版本(代表很好找,各國都有翻譯),每次看小寶貝們邊翻書,邊轉頭、踢腿、動動腳趾,可愛度爆表,爸媽跟治療師們完全“被療癒”了。
《猜猜我有多愛你》也是一個常見的例子,從書中學到長短、遠近、高矮等形容詞,除了參考書中插圖,如果爸媽跟孩子也用手臂、身高一起來比一比,更能增加孩子們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再進階一步,從瑜珈繪本中也有許多有趣、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能力的動作。最基本的單腳平衡姿態,就能讓孩子們體驗到從失去平衡的不知所措,到重新控制身體的喜悅感。
四、肢體接觸的安全感
跟幼兒共讀時,將孩子摟在旁邊一起讀,或是孩子坐在自己腿上讀,都會增加親子的親密感,如果孩子覺得不舒服或是太靠近,其實他們自己也會掙脫換個姿勢,隨著孩子長大,這樣親密的需求也會改變,但不會完全消失,偶而大孩子(甚至成人)也都需要被抱抱、安撫一下疲憊身心或生活學習上的挫折。
當然每個家庭不同,不見得都喜歡這麼頻繁親密的互動,利用《抱抱》《我媽媽》《我爸爸》這樣的書,讓孩子了解擁抱是種愛的表現,也在書中說到(或畫到)擁抱畫面時,提供機會與孩子來個大大擁抱。
小小擁抱帶來大大的安全感。
無論是加哪一種料,或者,就簡簡單單享受繪本的文字與圖畫。對嬰幼兒來說,爸媽的聲音就是最美的音樂、共度的時光就是最甜蜜快樂的親子約會,透過繪本中的文字與插畫欣賞,以及和爸媽共讀時的快樂與平和經驗,他們感受到外在世界的美好,也能從中獲得安全感及情緒穩定的技巧。
當孩子說「再來一次!」代表他們對於這本書,或是這個活動很喜愛,也符合他們的發展需求,雖然可能有點累,爸媽也記得事先儲存一點體力,讓寶貝們大喊「安可」與「Bravo」!
  • 繪本資訊參考(依提及順序):
《地球寶寶晚安》:幾米,小天下 。 《從頭動到腳》:艾瑞.卡爾(Eric Carle)、林良(譯),上誼。 《猜猜我有多愛你》:山姆.麥克布雷尼(Samuel McBratney)、陳淑惠(譯)、安妮塔.婕朗(繪),上誼。 《抱抱》:傑茲.阿波羅(Jez Alborough),上誼。 《我媽媽 》、《我爸爸》: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何儀(譯),格林文化 。
7會員
20內容數
在關係中找平衡——分享親子關係經營心法,讓孩子好、自己也好。 爸媽角色是種甜蜜的負荷,也是重新滋養內在小孩的契機, 擁抱每個純真的當下,跟著孩子的童年步伐,一起快樂長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