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家庭關係如同慢性自殺

2021/1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不要寫這篇《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的心得我猶豫了一週,因為兩週前讀完後我非常之糟糕,並不是說這本書的作者提出的觀點有所錯誤,只是她所提供的觀念以我來說有點太過類似當年佛洛伊德直接將患者的創傷問題直接判定是幻覺異想,雖然這次她給了這些創傷者一個丟下多年負重的機會,卻有毀掉當事人是否再去相信這世界有愛的風險。
個人閱讀之後建議是,如果有書中任何符合經驗與過往,請不要遲疑尋求醫療支援,以及最後我會附上我在其他心理頻道使用的自我療育方式。孤獨前行不好過,但是能過一天都還有希望。
這本原名有毒家庭就是它的主旨,照章節前二分之一是各種家長錯誤的互動使當事人會有導致以下的性格問題:
  • 遭遇父母傷害(不論肢體還是言語)的行為使孩子成年也無法判斷他人傷害自己時需要做出防禦,更無法辨識適合社交的安全對象。
  • 無法自主逃離有害的環境與對象,甚至會找理由困住自己,只要遇到他人表現出父母傷害自己的行為,會自動承擔全部的錯誤。
  • 一直沒有抒發的憤怒悲傷與怨恨,導致之後類似的事情不斷觸發,並且將情緒拉回而無法放手。
  • 不自覺的造成他人傷害行為(不論肢體還是言語),因為僅熟悉與習慣這樣與人的互動方式。
  • 在執行工作與人生成就上不斷的自我破壞。
而這本書與母愛的牽絆一樣,會用現實的描述去講明父母應該負起什麼責任或父母不該做什麼,甚至比前者更殘酷,直接點名導致當下處境的父母有毒,並且孩子必須毀掉多年對父母無暇的信仰,放下前面那些錯誤認知才能開始矯正自身的麻煩。
不過這本書作者大概完全沒有辦法想像,這本書無法支持獨自自我療癒的原因是,通常有這些社交障礙的人,擁有的信賴關係也極少,而摧毀心中象徵愛與信賴的父母認知,會在這個時間使當事人失去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動力,如果本來就沒有一個能持續維繫當事人重新建立安全與歸屬感的對象,就算父母造成的毒素被清除,也只會失去存活方向,甚至大部分生活判斷的依據。
至於這本書後半提供的治療方式也有描述到是在有心理治療師與互助小組的幫助下復原,並不適合單獨嘗試治療,至少需要有個能給予客觀討論對象的前提下才能開始嘗試,或者最好找一個能同時幫助自己釐清什麼是自身責任而什麼不是的成年人支持。
此外書中最關鍵的一個治療方式是與父母對峙,書中也強調這個目的在於:
直接面對他們以達到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並且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執行客觀理性的描述事實,做到重新定位彼此立場的結果。但是,困難就在於如果沒有專業醫師協助,很難做到冷靜客觀的交流,以及獨自面對更難克服恐懼。很容易走偏導致變成一昧的報復、逞罰以及企圖從父母那邊得到報償的心理。最糟的可能,會被父母二次傷害,並且對於無法改變的處境更加絕望是很可怕的。
書中另外的次等治療選擇(尤其在父母一方已經離世的情況)可以選擇以書寫信件的方式輪流寫信給:
  1. 加害者(父母或任何造成童年記憶中傷害的對象)
  2. 沈默者(如果父母一方在被傷害的情況中沒有做到保護的行為就是)
  3. 年幼當時的自己
  4. 戀人或配偶(如果有的話)
  5. 自己的孩子(假想未來有的也可以)
以上這些分別寫完後,給自己寫一篇設想完美結局的治癒故事,重複這些書寫來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不過即使只是書寫,在第一輪嘗試重拾創傷回憶的時候,仍然可能再度陷入情緒風暴中,尤其沒有外力將自己的理智拉回時會變得很難以控制,所以我要提供一個在其他心理師分享平台看到的書寫方式:
將同樣的事情換人物視角去重述,通常第一次描述創傷記憶時都會使用第一人稱【我的遭遇與被害】,接著再以第二人稱【你遭遇什麼】的方式去與受傷的自己對話,最後以第三人稱描述【他或她的遭遇】去重述這個故事,這個方法可以達到將自己情緒逐漸拉遠,並且通常在處理他人問題與處境的情況都可以做到客觀判斷,就算不行,也可以直接把最後一遍的描述轉述給第三者(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一個心理醫師從旁支援的緣故)請第三者作出理智判斷與建議。
寫到這邊我也沒什麼結論,不能說這本書沒有幫助,只是內容對已經在低潮無力負擔醫療的人太過無法負荷,偏偏越容易走上極端的就是不論物質生活還是心理健康都失衡的人們,我相信還是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自我治癒,所以今天仍需努力,明天不能放棄。
卡斯威爾
卡斯威爾
水星落陷在射手跨領域跨到無視常識的自由創作者,同時兼遊戲程式開發、書本插畫的占星師。當過八年可以為一杯咖啡折腰的社畜,厭煩文鄒鄒的社會架框跟假象,決定過個十二歲孩子也能懂的日子,不定期與天談地。 占星塔羅療癒聯繫:[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