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混亂的家庭所造成的精神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看《心流》這本書,裡面解釋道,家庭對於一個能夠自得其樂的人的影響:


「符合自成目標條件的家庭裡,孩子很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不必為了父母訂的規定爭執不斷,也不必擔心無法符合父母期待,每一個成員都可以省下大量精神能量,拿來自由地發展興趣、提升自我、尋找樂趣。

相反的,在秩序混亂的家庭裡,孩子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己不受父母的目標打壓,往往得在不斷的談判與衝突中耗費大量精力。」


讀到這,我感覺一股悲憤,從胸口蔓延。



我感覺我大半輩子的精力都花在了抵擋壓迫、試圖談判,並且不斷在過程中嚐到失敗與絕望的無力感。


我不知道要怎麼告訴我身邊的人,我的家庭帶給我的巨大痛苦,這種想法好像是禁忌一般,總是會被旁人用「你媽很愛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人不能放棄」諸如此類的話噤聲。好像是只要我還住在他們的屋簷下就是我不知足一般。


但別人不知道的是,一個人背負著那些在家庭裡藏匿到成為污臭的秘密,像是六歲時目睹我媽在停車場入口躺在車子前叫我爸把她輾過去,或是一次我爸暴怒意外把我媽推到地上,或是我小學時跟我爸小三吃飯逛街,她要我叫她「媽媽」,還有成千上萬這種八點檔劇情的故事,講都講不完。


這些事曾都像玩笑般地跟幾個信任的人淡淡提過,或跟我哥(我在這世上唯一能夠自由談論這些的人)互相調侃,嘲笑我們的家庭多麽荒謬,但是一直到回台灣生活的這一年多,我才終於開始正視和試圖療癒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巨大創傷。



我不知道我為何選擇將這些話打在這裡,甚至不確定這些文字帶給他人的意義為何。這些應該是要跟著我進到諮商室的內容。


但我不想再把秘密帶進小房間裡自癒,我想大聲的說出我的傷痛和憤怒,無論他看起來多麽赤裸又魯莽。


可能是我受夠了每個人,包括自己,都在試圖看似正常when in fact we are in so much pain;可能是我真的很悲憤為何一個健全的家庭在這個世代像是奢侈、為何這麼多人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一個情緒調節和穩定的榜樣,但他卻被要求要自動學會這些。


可能我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或許這會成為我願意生孩子的原因:成為自己沒有獲得過的父母。

avatar-img
3會員
2內容數
返璞歸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特頭俱樂部 的其他內容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如何讓家庭生活成為心流活動? 心態: 重點在於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家人,而改變個人的目標,即可整合家庭生活的心流。 說明:現代人常見錯覺以為家庭生活會自己找到出路,盡量放鬆就好,當工作一回到家只想放鬆認為家人不會有什麼重大需求,直到一切都太晚了才在彌補(酗酒、憂鬱、陌生)。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如何讓家庭生活成為心流活動? 心態: 重點在於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家人,而改變個人的目標,即可整合家庭生活的心流。 說明:現代人常見錯覺以為家庭生活會自己找到出路,盡量放鬆就好,當工作一回到家只想放鬆認為家人不會有什麼重大需求,直到一切都太晚了才在彌補(酗酒、憂鬱、陌生)。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