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上學期的大規模停課,第一線的教師在線上教學的技能大增。當時為了能快速在停課後立即上線教學,同事們無所不用其極,不斷地在網路上搜尋其他老師不藏私分享的教學方法,只要有新的輔助,立刻轉傳到line群,大家集思廣益,終是好好完成了那次的大停課。但也正因那段時間的停課,更讓我們感受到能上實體課程的美好(拭淚)。那段時間光是追學生有沒有上線、繳交作業,以及家長與孩子長時間相處下的相看兩厭(?),還有需要不斷回覆、繳交的線上資料,實在讓第一線的教師們焦頭爛額呀!
不諱言,實體與線上的落差,對於國中小的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自律與時間管控。而教師也必須在教材及教學法的部分做大幅度調整,畢竟,從前只要在課堂上實施,即刻就可以從學生的反映上得到反饋,不論是專不專心、學習的難點、甚至是分組的合作學習,在實體課程裡,可以立即性做調整及課堂節奏的變化,轉到網路上,那就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了。
本來我以為,轉線上課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然而,經歷了這週的「混成教學」,我發現,這條科技輔助教育的路,還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磕磕絆絆呢......。
「混成教學」是指混合了「線上學習」與「面對面(face-to-face) 實體課程」的課程教學,主要的目標是希望整合兩種學習模式的優點,透過教學設計增加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參與、以及生生及師生間的互動,提升學習成效。 ──台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X數位學習中心
理論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要同時兩者兼顧,在一節45分鐘的課程裡,如何不因五花八門的問題被打斷而能好好完成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呢?
首先,光在設備上就卡關了。教室本有的設備是桌電及電子觸屏,看起來很夠呀?呵呵,若是兩者在使用上能不互相干擾又沒有一堆限制的話,那的確完美了。
現實是:用桌電開啟Meet開設線上課程,本就要同步畫面到電子觸屏才能讓實體課程的孩子觀看PPT或電子書,另一方面也要顧及線上的孩子而使用Meet的系統分享畫面;但若遇到需要書寫觸屏呢?(譬如數學老師要作圖),那就必須切換成電子觸屏登入的Meet分享畫面......光是不斷切換就是時間,若是要分享影音(現在上課講求聲光效果俱全嘛......),那就會出現有一方沒有辦法聽到聲音,甚至是各種迴音干擾。(教室桌電的聲音及電子觸屏的聲音撥放是接在教室擴音器......)
為了解決影音不能同步,最好的方式是新增第三台載具,於是老師們的手機或平板就要出動了。一堂課還沒問題,兩堂、三堂下來,手機跟平板也發燒無法連線了。(我還遇到電子觸屏整個死當......手邊沒有任何載具的情況下,只好請託學生用他們的手機開鏡頭讓線上的同學聽課......)
以為結束了?才不呢!解決了一班,還‧有‧很‧多‧班!而且每班狀況還不同!一下是觸屏無法開啟、一會兒是不斷產生迴音跟鏡像,偶爾桌電比較老舊會當機需要重開機等等,最讓人無言的是──學校網路!斷!線!。那我們只能無語問蒼天了,只好告訴線上的孩子說:「老師沒有拋棄你們!老師也很想幫你們上課啊!」
為此,同事們只能不斷討論想辦法解決問題,看是要在外接一個桌電鏡頭、藍芽麥克風等等,總而言之,這一週的混成教學,著實讓我每天回到辦公室都呈現放空狀態,平復一下再開始總結剛剛遇到的問題,繼續處理了。
以現行的九宮格匡列下,這樣的混成勢必要再持續一陣子。我們也只能繼續滾動式修正,期盼能有一套流暢且適用於各種教學模式的安排,讓這條混成之路不至於走得如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