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備審重「串連」,從學習歷程開始準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逢申請大學時節,經常遇到家長說:「我小孩有一些經驗呀,就是比較懶散,文筆不好所以比較吃虧啦。」下一句冷不防就會接著:「老師你可不可以幫他寫?」

每一次,我拒絕的理由都是,這不是文筆的問題。

如果沒有經過本人撰寫,再多「美化」也只是徒勞,包裝漂亮的空心球,那麼多比賽、社團、學習經歷之於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別人怎麼有辦法推測呢?文詞字句、編排或呈現方式或許能稍微加工,但意義還是只有本人說得出來。一份好的備審資料在於「串連」工作──這些經歷的次序如何影響你?它們在你的學習歷程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資料就如同我們的生命經歷,看似繁複,卻也一脈相承,甚至於「岔路」可能也有意義,只是你得解讀那些密語。

Jonas Stolle on Unsplash

Jonas Stolle on Unsplash


開始寫之前,先做功課

針對校系找資料

儘管申請時間急迫,先別急著開始寫,做功課查資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對於想申請的學校與科系,得有基本理解,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進行。每間校系的審查重點都不一樣,請先列出簡章上他們在意的項目、網站上的資訊等,進行分析,為自己訂定每一間準備方向,包含該校系的特色、科系的強項與較少發展的方向等。寫作時,針對特色與差異做調整,假如某間學校特色是實作,自傳也許就需要多呈現對此的經歷,甚至如果自己的專長既符合方向,又能為科系帶來新的刺激,就很有機會被錄取。大量查資料是為了幫助自己訂出準備該校系時需要呈現的主軸,以利後續寫作。

歷程一脈相承

關於自己的每一筆資料,包含期間的經歷、比賽、社團或其他自主學習、學習歷程等,需要「一脈相承」地篩選出可用的資料,將它們「串連」起來,結合到寫作目標──提出「我」是怎樣的人、為什麼適合這個校系。

這個過程從學習歷程檔案就開始了,除了上傳固定件數之外,這些檔案也是自傳中會提到的作品或經歷。針對要申請的科系,哪些歷程是可用的?這是一定要放進去第一類。接著,有些經歷與科系未必正相關,但依然能佐證個人特質或生命歷程,就是可能用上的第二類,比如從小學籃球,即便不是用於申請體育校系,也可以用來說明個人特質,或學習到的團隊調整能力等。為校系做的功課會幫助你篩選資料。關於用不到的第三類資訊,請大膽放棄,也許有些資料在第一間學校用得到,卻不適用於第二間學校。寫作時,不要過度生硬地去解讀每件事,我曾看過學生把退出球隊的經歷硬生生扣連到這麼做是因為英文成績下滑,所以要努力讀英文,這樣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raw-image

「失敗」經驗也可以是一種探索。某場比賽失利或者因為發現自己不適合而退出社團的經驗並非不能用,如果能同步呈現出你對自己的重新理解也很好。同理,某份做得未臻完美卻絕對與科系相關的學習歷程,依然是可以使用的,你可以提出當時為什麼沒有想到可以怎麼做、從這份不夠好的作業中學習到了什麼,教授會在意你的邏輯能力,比起滴水不漏,真誠地呈現學習歷程會讓人更了解你。


自傳怎麼寫?三點串連「我是誰」

透過自傳,交代過去/現在/未來的我,先有家庭與特質等背景資料作為印象基底,接著提及目前求學的經歷如何幫助自己探索,以及未來展望。三者之中,現在這項是寫作重心,好好交代你的特質與學習的關係、做過的探索,由於是申請大學,因此需要聚焦在高中的學習。而關於過去這項,建議多聚焦個人特質,家庭帶過就好,否則花太多篇幅強調父母的愛與啟發,可能削弱自己才是主體。

在寫每一個項目時,三點連成一段是好用技巧。當你想用一段寫個人特質時,列出最重要的三個點,比如愛手作、細心、積極,然後將它們串連成段,寫作過程中也許會把其他比賽或經歷的資料拉進來,輔助說明這個特質。寫作時,對非常重要的經歷詳談,多花篇幅,而有些訊息則可以省略或一行輕輕帶過。


讀書計畫

備審資料包含讀書計畫,它不容易寫好的原因通常是學生對校系的想像與理解太少。寫作自傳時已經展示了對自身的理解與省思,讀書計畫則要更進一步,展現對科系的了解,有系統地為自己規劃學習。

「申請動機」已在自傳裡提過了,這份讀書計畫裡就要有意識地說明將如何在學習上更進一步,也就是「具體來說」怎麼做。透過這份計畫,呈現你為了科系做過功課,一定要具體設定可執行的目標。試著判斷看看,以下哪個例子比較好?

  • 許多知名設計師都是從OO校的OO系畢業,將來我也想成為其中之一
  • 我從小喜歡繪畫,對於電繪有長期接觸,希望能更進一步,因此OO課程是我想點選的科目。

第二個例子是不是比較具體?讀書計畫的寫作原則如同自傳,需要有脈絡而且具體,最重要的還是「串連」。透過學習歷程與自傳,已呈現出你的個人特質與能力,在讀書計畫裡進一步深化這些印象,同時展示對學習的企圖心。比如自傳裡提到自己拿到烘焙丙檢證照,寫讀書計畫時可以再次提及這件事並進一步說明自己打算如何繼續朝著乙檢努力。

一般來說,讀書計畫有近程、中程、遠程三個階段,代表從現在開始到入學前、就讀時的學習計畫,以及畢業以後的方向,寫作主軸依然是個人特質與對科系的理解。入學前你會做些什麼呢?也許是幫助個人經歷的探索,也讓將來的學習更順利。中程可能會寫到就讀時想修的課、或是社團、活動、交換、雙主修等,重點不在多,而是如何深化自己。至於畢業後的遠程目標,或許在這個階段還不到非常篤定,只要有個大方向即可。這三個部分需要互相扣連,檢核你的近程與中程計畫,是否能與遠程目標銜接上。

所有的規劃,都會圍繞著自己想更深入的方向,透過查找資料,熟悉有哪些課是未來可以修的,為什麼是它們?這些資料可能會吸引教授在面試時詢問,對於這個科系的什麼領域特別有興趣,想要專精或進一步研究的是什麼,如何在大學階段達成它,都是可以思考的問題。


面試大魔王,不離書面資料

所有人都恐慌的面試,其實不過10分鐘左右,能問到多仔細呢?因此,面試的內容依然會依據書面已提過的資訊進一步詢問,多數都會是基本題,包含申請動機、興趣、對科系了解,也可能是針對自傳內容提出希望你做更深入說明的經驗,所以自傳一定要自己親手寫啊!面試時被問到自傳的內容,就是遇到送分題,對方發球給你打,把握機會自信地補充說明,一個人有沒有熱情、對這次申請多認真準備就展現在這裡了。

事前可以做的一個準備是,看著自己的自傳,列出可能被問到的問題並擬答,務必用紙筆寫下來記住。人腦的排列組合能力很強,當你對自己夠熟悉,清楚有哪些是可以強調的經驗,甚至想過哪邊是弱項該怎麼解釋時,即便到現場問題出現變化,也可以朝大致的方向去做回應,把A擬答拉到B問題解釋。萬一真的遇到事先沒想過的問題,臨場反應不來,也別灰心,不會有人因為一題淘汰你。我們在事前都很容易胡思亂想面試場上的千種死法,但會不會遇到超難的問題呢?只能說通常不會,對方也知道你是高中生,不會當場要求你算微積分的。

關於抽籤次序,多少會有影響,一號上場時教授們可能還沒開機完畢,大約到第三個左右最進入狀況,而如果當天面很多人,排在中間的號碼可能精神比較不好,這些都是真的。但我協助過面試工作所以非常清楚,即便同一天看過大量的人,最後回想起每個人的印象都非常鮮明。觀察對象是「人」的時候,記憶都會很敏銳,只要好好準備,就算抽到比較差的次序,教授也不會因此忘記你的。另外,超時還繼續被問或面試時間未滿,未必會直接影響結果,面試時間未滿卻第一名錄取的大有人在,別影響了自信。


備審資料的所有準備,都是就個人特色與校系要求進行發揮,將你的特質、求學背景、學習狀態,與申請的原因串連起來。申請科系的過程不只是單方面地被篩選,同時也是在找適合自己發展能力的地方。因此提及未來展望時,也在回應為什麼學校必需錄取你的問題,或許該科系的方向跟你很合,或是你擁有某項優勢,可以為該科系帶來新刺激……。回應時切中主題,具體、真誠、自然地表述即可,透過自傳書寫的過程,幫助再次確認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


歡迎追蹤作者、下方小手點五下或贊助支持我的作品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沙龍
48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3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2022/01/23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2022/01/19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2022/01/19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2021/11/13
真實。再多編造的情節,都無法取代意義。與其爭論可不可以虛構,這其實是寫作更應該在意的事。
Thumbnail
2021/11/13
真實。再多編造的情節,都無法取代意義。與其爭論可不可以虛構,這其實是寫作更應該在意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Thumbnail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Thumbnail
一階放榜,同學終於開始發覺迫在眉睫而焦慮了🙄 根據經驗,面對焦慮,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開始動作吧! 老師一直耳提面命的審查指引閱讀了嗎?校系想要的人才查詢了嗎?這些備審資料該從何開始「寫」呢? 在開始的過程中,來替大家解決幾個同學們最近常犯的誤區及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一階放榜,同學終於開始發覺迫在眉睫而焦慮了🙄 根據經驗,面對焦慮,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開始動作吧! 老師一直耳提面命的審查指引閱讀了嗎?校系想要的人才查詢了嗎?這些備審資料該從何開始「寫」呢? 在開始的過程中,來替大家解決幾個同學們最近常犯的誤區及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說到履歷表,你想到的是西方文化裡強調精簡、重視技能展現的條列式履歷,還是華人文化中重視前因後果描述的自傳式文章呢? 如果我們需要寫的是長篇幅的「自傳」,遵循以下幾個撰寫要點能讓你的履歷表脫穎而出! 以「重要影響」而非「時間序列」撰寫 例如以下這個例子: 為各段落下一個清楚的標題 家庭背景 人格特質
Thumbnail
說到履歷表,你想到的是西方文化裡強調精簡、重視技能展現的條列式履歷,還是華人文化中重視前因後果描述的自傳式文章呢? 如果我們需要寫的是長篇幅的「自傳」,遵循以下幾個撰寫要點能讓你的履歷表脫穎而出! 以「重要影響」而非「時間序列」撰寫 例如以下這個例子: 為各段落下一個清楚的標題 家庭背景 人格特質
Thumbnail
經驗如果沒有經過本人撰寫,再多「美化」也只是徒勞,包裝漂亮的空心球。備審資料需要「串連」,經歷先後次序如何影響你?它們在你生命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資料如同生命經歷,看似繁複,卻也可以用同一脈絡相承,甚至於「岔路」也具有意義。
Thumbnail
經驗如果沒有經過本人撰寫,再多「美化」也只是徒勞,包裝漂亮的空心球。備審資料需要「串連」,經歷先後次序如何影響你?它們在你生命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資料如同生命經歷,看似繁複,卻也可以用同一脈絡相承,甚至於「岔路」也具有意義。
Thumbnail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近期緊鑼密鼓的準備履歷、自傳、推薦信、作品等,也陸陸續續開始收到面試通知,目前一周平均接三場左右,多的部分就會在往隔周安排。 花時間翻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檔案,在自傳的部分,發現自己對於自傳中的描述,每個時期的落差可以這麼大。 這篇文章,就來分享當研究所時期,準備應徵暑期實習的自傳內容。
Thumbnail
近期緊鑼密鼓的準備履歷、自傳、推薦信、作品等,也陸陸續續開始收到面試通知,目前一周平均接三場左右,多的部分就會在往隔周安排。 花時間翻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檔案,在自傳的部分,發現自己對於自傳中的描述,每個時期的落差可以這麼大。 這篇文章,就來分享當研究所時期,準備應徵暑期實習的自傳內容。
Thumbnail
從繪畫、手寫到口說……經由本文提供的步驟,孩子不但會更加認識自己、了解凸顯自我的寫作技巧,也提早演練了將來總會遇上的面試,一舉數得!
Thumbnail
從繪畫、手寫到口說……經由本文提供的步驟,孩子不但會更加認識自己、了解凸顯自我的寫作技巧,也提早演練了將來總會遇上的面試,一舉數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