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語言學:沒有所謂主謂賓詞性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中文沒有所謂:

I/ME的差別

(I)=(我)

(ME)=(得在化:我)

你可以知道,英文的ME,詞性為受詞

而中文中,用詞介來變化受詞:

如:

於(我)

(我)受

所以中文沒有詞性

詞性用「詞介變化」,稱之詞化

更多詞介變化請參考:

字係:隱藏在白話文與文言文中的中文隱藏文法

詞化概念

音書中,「沒有所謂詞性」,只有所謂「詞化」

所謂的主謂賓,即:

主詞

(主因化)之(作者)為(.)

動詞

(選擇化)之(動作)為(.)

受詞

(得在化)之(受者)為(.)


小明吃飯

(主詞:小明)=(主因化)為(作者)之(小明)

(動詞:吃)=(選擇化)為(動作)之(吃)

(受詞:飯)=(得在化)為(受者)之(飯)


上者是依照現代主謂賓概念結合而成的意義

但是對於十二詞介而言,只有詞化,沒有詞性

詞性為「限定化」,譬如將主因化限定化在作者,構成了主詞

而詞化即加義連結


如:

(小明)使(打)於(電腦)

(主因化)為(作者)之(小明)

=(主詞:小明)

(導致化)為(動作)之(打)

=(動詞:打)

(得在化)為(受者)之(電腦)

=(受詞:電腦)

小明是主因,導致打者,被打者受於電腦


(比賽)受(獲勝)者(小華)

(得在化)為(受者)之(籃框)

=(受詞:籃框)

(選擇化)為(動作)之(投籃)

=(動詞:投籃)

(主因化)為(作者)之(小華)

=(主詞:小華)

在比賽選擇獲勝者為小華


但是:

主因化不代表主詞

選擇化/導致化不代表動詞

得在化不代表受詞


所以我們有下者解釋:

(吃飯)使(飽足)

(主因化:吃飯)

(導致化;飽足)


從詞性來看,我們知道:

主因化吃飯,吃飯在詞性看來是動詞,但在詞化而言僅是主因化

主因化不是主詞,是主因化之所作者,主因化也可以是詞性所謂的動詞


又如:

(台灣)於(世界中心)

(選擇化:台灣)

(得在化:世界中心)

選擇化,台灣從詞性來看是名詞,但在詞化而言僅是選擇化

選擇化不是動詞,限定所動作者,選擇化也可以是詞性所謂的名詞

所以從此可以知道,詞性是不存在的,只是人們透過

規定詞化為某種概念之限定者



(主詞:.)(主因化)為(作者)之(.)

是由於「主因化定義為作者之限定類」者其作之主詞

(動詞:.)(選擇化/導致化)為(動作)之(.)

是由於「選擇化定義為動作之限定類」者其作之動詞

(受詞:.)(得在化)為(受者)之(.)

是由於「得在化定義為受者之限定類」者其作之受詞


就像:1+2=3

你不能說:

1+1+1=3

比較正常

而說只有1+1+1=3為正確用法

1+2=3

如果上者不屬於限定接續,你會覺得聽起來罕見所以奇怪

這可能是因為你沒有正確理解加義概念的規則

當然了事實錯誤描寫也會感到奇怪,或是詞介使用錯誤也是奇怪的

所以你會覺得奇怪有三種可能:

1.不屬於限定接續

2.事實描寫不合理

3.詞介使用錯誤

簡而言之,「中文十二詞介」即「加義連結概念」,不是「限定詞類接續」

加義與限定概念,請參考:

加義文法與限定文法:中文與英文差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爾的沙龍
0會員
20內容數
統全數理功用: 1.方便計算機計算過程直觀化,透過時輪系統,一步一步地理解計算過程 2.數理語言的統一規則化 3.可能方便初學者逐步理解 4.能無限延伸各種自創縮減公式
張爾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8
易學誕生順序 易 = 無 無而故曰道勿能   初 = 有 發於初時,生有之時   混元 = 有有 = 正 有物混其有 有有麗,謂之其有於有而麗之,名正美   太極 = 無無 = 反 物極必反,無無反有 無無麗,謂之其無處,而以為其無處為無,而反得為麗,名反美   兩儀: 陰=有無 = 態 有無處,為
Thumbnail
2021/11/28
易學誕生順序 易 = 無 無而故曰道勿能   初 = 有 發於初時,生有之時   混元 = 有有 = 正 有物混其有 有有麗,謂之其有於有而麗之,名正美   太極 = 無無 = 反 物極必反,無無反有 無無麗,謂之其無處,而以為其無處為無,而反得為麗,名反美   兩儀: 陰=有無 = 態 有無處,為
Thumbnail
2021/11/27
關於申文的語言文法屈折變化 跳舞ク  へ 年輕人 よ (跳舞ク.現在動詞)へ(年輕人.主詞)よ 跳著舞的年輕人
Thumbnail
2021/11/27
關於申文的語言文法屈折變化 跳舞ク  へ 年輕人 よ (跳舞ク.現在動詞)へ(年輕人.主詞)よ 跳著舞的年輕人
Thumbnail
2021/11/26
  此處需聲明,此是依據「易經文法學說」來看待  
2021/11/26
  此處需聲明,此是依據「易經文法學說」來看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好地一個句子為什麼要省略呢?原來是為了表達更簡潔。但是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呢?透過這系列文章,你就能夠明白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而且會有什麼效果了!
Thumbnail
好好地一個句子為什麼要省略呢?原來是為了表達更簡潔。但是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呢?透過這系列文章,你就能夠明白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而且會有什麼效果了!
Thumbnail
好好地一個句子為什麼要省略呢?原來是為了表達更簡潔。但是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呢?透過這系列文章,你就能夠明白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而且會有什麼效果了!
Thumbnail
好好地一個句子為什麼要省略呢?原來是為了表達更簡潔。但是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呢?透過這系列文章,你就能夠明白句子中哪些成分能夠省略,而且會有什麼效果了!
Thumbnail
第四章 再度回頭講名詞。這不是學術教科書,這是章回小說。所以當然可以回馬槍。只是,這次名詞所擔任的角色不一樣了!
Thumbnail
第四章 再度回頭講名詞。這不是學術教科書,這是章回小說。所以當然可以回馬槍。只是,這次名詞所擔任的角色不一樣了!
Thumbnail
理不辯不明、話不講不清、燈不撥不亮。老師的結語是:『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
Thumbnail
理不辯不明、話不講不清、燈不撥不亮。老師的結語是:『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
Thumbnail
【句法學—句子的組成】 句子內詞彙特定組合順序的規範,違反這個順序可能導致別人難以理解句子。 例如「我愛你」這句話是由主詞 (subject; S)、動詞 (verb; V) 以及受詞 (object; O) 組成的。主詞為做出動作的人,動詞是所做的動作,受詞是接收動作的人。這句話的組成是 S +
Thumbnail
【句法學—句子的組成】 句子內詞彙特定組合順序的規範,違反這個順序可能導致別人難以理解句子。 例如「我愛你」這句話是由主詞 (subject; S)、動詞 (verb; V) 以及受詞 (object; O) 組成的。主詞為做出動作的人,動詞是所做的動作,受詞是接收動作的人。這句話的組成是 S +
Thumbnail
米小鹹很多學生都對英文文法感到困擾,一聽到英文文法名詞,耳朵就會自動關起來 XD 你也是嗎? 老實說,我覺得台灣很多英文文法教學都教得太多太細了,大部分的人只是要學怎麼使用一個語言,不是要變成語言學專家啊! 教太難只會讓很多學生打退堂鼓,學英文學那麼久也不敢用,浪費很多時間和錢。
Thumbnail
米小鹹很多學生都對英文文法感到困擾,一聽到英文文法名詞,耳朵就會自動關起來 XD 你也是嗎? 老實說,我覺得台灣很多英文文法教學都教得太多太細了,大部分的人只是要學怎麼使用一個語言,不是要變成語言學專家啊! 教太難只會讓很多學生打退堂鼓,學英文學那麼久也不敢用,浪費很多時間和錢。
Thumbnail
生活在北京,面對無所不在的簡體字真是無奈。除了簡體字,還得適應超級陽剛的語言風格
Thumbnail
生活在北京,面對無所不在的簡體字真是無奈。除了簡體字,還得適應超級陽剛的語言風格
Thumbnail
詞性在古典中文是不存在的 僅存在「詞化」 所以你可以看到文言文有很多詞性變化 實際上詞性變化是用詞介 而古代中文的詞性變化詞介「被隱藏了」
Thumbnail
詞性在古典中文是不存在的 僅存在「詞化」 所以你可以看到文言文有很多詞性變化 實際上詞性變化是用詞介 而古代中文的詞性變化詞介「被隱藏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