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言教不如身教」如何具體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雖然「言教不如身教」是句聽到膩的老話,但真要具體實踐,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頗為抽象、困難。今天就來談談我的想法與建議。
這句話不只在親子、師生、長官部屬等關係中適用,甚至連對同輩、對長輩、對陌生人也適用(「見賢思齊」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總會有不少時刻礙於自身條件、外在限制等因素而無法做到「身教」,因此不得不依靠「言教」。其實這麼做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難度較高,因為「言教」要成功有幾個基本條件:
  1. 關係要夠親近:

    這當然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關係不夠好,就算是「身教」也不見得有用,更何況是「言教」。因此就不浪費篇幅多做說明了。
  2. 信任度要夠高:

    對方必須對你有足夠的信任度,才可能在「眼看」你的行為模式為A之際,還能夠光是「聽」你所說的,就願意相信、進而實行B或C。
  3. 說服力要夠好:

    即使信任度夠高,也不可能光是說「如果你相信我,就照我說的做做看」就能成功,至少得說出一番道理讓人信服。
其實從以上三個條件來看,就知道為什麼很多父母的「言教」無法成功了。
即使勉強以各種方式「威嚇」小孩,並且得到子女的配合,往往也只能維持暫時的效果。等到他們離開自己身邊(到外地讀書),或者長大到不再懼怕威嚇(身心成熟),不但不會願意繼續遵從,甚至很可能故意唱反調、激怒父母、發生衝突。
然而,光是具備以上條件還不夠,「執行」時的技巧也很重要。
  • 示弱誘敵,自貶身價

    說服時抱持「高傲」的態度(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只會降低成功機會,即使對方是你的晚輩、子女也一樣。(假裝)抱持無奈、嘆息、自己能力不足的態勢,較有機會說服對方相信:我真的是為你好,而不是隨便說說誆你,我自己做不到,希望你不要步我後塵。
  • 循序漸進,由易而難

    想要說服對方採取與你不同(甚至相反)的行為模式,不可能期待「一步登天」的要求能奏效。事先應該訂定階段性計畫,逐漸接近最終目標。
  • 身體力行,互相鼓勵

    即使自己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也應該讓對方看到自己有嘗試、努力。即使沒有成功(真正做到「身教」),至少誠意到了。若是自己真的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改變,那就賺到了!
還是覺得很抽象嗎?沒關係,讓我從當今社會中幾個常見的「親子互動」實例,具體討論該如何實踐身教與言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80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2會員
96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過往年代,人們得花費較多時間從事工作與生活瑣事,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因而不多。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都大大提高,但人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加,甚至「選擇」反而變少了。 這段話怎會如此矛盾?其實只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不難理解: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上班有成就感,很好,你很幸運。當年你選讀的科系「正好」有前途,工作內容「正好」適合你發揮,上司也「正好」慧眼識伯樂。但萬一沒有呢? 上學有成就感,很好,你的小孩很幸運。要不就是遺傳了足夠的聰明才智,要不就是身體素質、特定才藝天生有慧根,還要有錢上補習班或才藝班,同時就讀的學校正好有適合發揮的機會。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過往年代,人們得花費較多時間從事工作與生活瑣事,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因而不多。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都大大提高,但人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加,甚至「選擇」反而變少了。 這段話怎會如此矛盾?其實只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不難理解: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上班有成就感,很好,你很幸運。當年你選讀的科系「正好」有前途,工作內容「正好」適合你發揮,上司也「正好」慧眼識伯樂。但萬一沒有呢? 上學有成就感,很好,你的小孩很幸運。要不就是遺傳了足夠的聰明才智,要不就是身體素質、特定才藝天生有慧根,還要有錢上補習班或才藝班,同時就讀的學校正好有適合發揮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