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色彩的殿堂VS戰鬥】奧普藝術兒童師訓課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色彩的奧秘往往存在於生活之間,卻常常也忽略在生活之間。

當走進色彩裡,才會發現某些感覺,是可以透過色彩的連結讓生活進入更繽紛的創造裡的。

這一堂課結藉由色彩進入療癒的課程裡,也開啟了內在戰鬥與外在戰鬥結合的好玩課程。

探討自我,進而討論到所謂的自我意識、與自我中心的課題,其實是很有趣的。

自我創造出分離感,許多問題都是因此而發生,不管是內在的問題、家庭的問題、

甚至是國家的問題,以及世界上的各種問題,幾乎都是分裂所造成的。

因為分裂而創造出恐懼,雖著恐懼而來的不敢是管忌妒、憎恨、比較或憤怒...其實都會讓人不舒服,

這些不舒服因隱藏在內心中,就是內在的戰鬥了。

這些內在產生的戰鬥,只要一天不和平,那麼外在的戰鬥勢必會發生,

何時發生?在哪裡發生?或許難以得知,但往往在家庭與工作場所中的各種關係裡如實的反映出來,

因此,我們總是努力的證明別人是錯的,努力控制與支配別人。

只要有分裂感、恐懼、不安與內在衝突的感覺就會存在。

這樣說來自我就應該些消滅嗎?

不!愈想使他消亡,就愈是不可能,他就愈是想要尋求被關注被在意,

因此在尋求不得的時候,內在的戲劇可就要演很大了...!

所以該怎麼辦?

其實不要想要千方百計消滅自我,只要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我,讓自我得以表達,可以滿足,

那麼自我就會以自然的形式生滅了。

個人所有的努力都可以歸類為兩個類型,一種是「表達自我」的努力;另一種則是「滿足自我的努力」

工作、藝術每一項都是呈現我們內在事物的途徑。這些表達要不是破壞性就是建設性。

如何避免破壞性的表達自我,進而轉化成建設性的表達自我就有可能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醒著(而不是混沌不明)。

建設性的表達自我,不是壓抑我們的痛苦,而是學習以全面性的方式處裡痛苦,表達自然的就會變得有建設性,

甚至能以不造成傷害的方式表達不愉快,能以和諧的方式傳達不舒服。

而當你真的表達愛時,你就能以同時滿足自己與別人的方式來表達愛。

其實在課堂中,透過探索色料了解顏色的分解與融合之外,並自己製造補給色料是一個很統整的概念。

從欣賞顏色交融的變化之外,更去運用顏色來完成戰鬥的議題,是一個有趣的活動。

我們有時要跟小孩學習,所以有時候要化身為小孩,但要如何讓長大的身體變成小孩?就要透過活動設計了。

這一天,總共玩了四場戰局,

配合課程中的「支配」、與「拒絕被支配」「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掩飾與為生存抗爭」遊戲

與最後一場遊擊戰中,畫下句點。

每一個大人在刻意的變成小孩時,其實仍需要練習,這真是一種極弔詭的生命課題。

要讓活得愈長愈像小孩,由此證明是需要好好練習的。

最後的圖騰整合是企圖可以讓心靜下來的活動,

每一個人在經由活動的帶領中,可以意會與感受,

學習著每一個動機都要帶著目地,也不帶任何目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期待處於戰鬥中與被戰狀態中的大人們,可以找到稍稍停歇的掗口,讓風的轉換處可以有更美的姿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奧普藝術兒童師資班訓練課程﹍春季說明會▼歡迎點以下連結報名

raw-image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ipFxFYKB8ImhmL2q7zCwm8DH08Ftwg47E55lqIn2PHQhHA/viewfor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魔莉|愛的禮物
14會員
901內容數
插畫.有故事有一天,畫著畫著,也想著想著, 然後畫面出現,文字跟著出現。 這一幅幅的插畫就成為安撫自己的一個出口。 每一個人都在過日子的同時,逐漸地認識自己。 也逐漸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與不想要什麼。 有時需要一股衝勁,來幫助自己跨出一步, 有時需要狠狠的轉過身去, 翻開一個頁面,再也不回頭。 是一個自己的選擇。
魔莉|愛的禮物的其他內容
2024/05/02
這是一本小畫冊,即將在高雄市五零年代咖啡館舉辦的個展中, 順道製作的一本記錄。終於辦了一場小個展,安安靜靜的辦理, 在畫冊中的最後一頁。有一篇後記,裡面記錄為何而辦的想法。 專屬的「魔莉宇宙」,是個展的主標。 是一個專屬於「我」的獨自飛翔。 在熱情與微弱之間,有一個巧妙的存在, 是剛
Thumbnail
2024/05/02
這是一本小畫冊,即將在高雄市五零年代咖啡館舉辦的個展中, 順道製作的一本記錄。終於辦了一場小個展,安安靜靜的辦理, 在畫冊中的最後一頁。有一篇後記,裡面記錄為何而辦的想法。 專屬的「魔莉宇宙」,是個展的主標。 是一個專屬於「我」的獨自飛翔。 在熱情與微弱之間,有一個巧妙的存在, 是剛
Thumbnail
2023/05/14
魔莉頻道《歡迎訂閱》 大班靠近陽光角落的一小角,貼著孩子的願望清單。 巧穎老師在課程分享時提到, 孩子仰著頭看著這些同學寫的清單, 描述著這樣的畫面,突然間一個想像與感動跑出來。 在我們還沒長得那麽高, 卻需要看比我們高的東西的時候,我們都得抬頭, 像是看比我們高的人、看遠方的山、看天空、瞇著眼看太
Thumbnail
2023/05/14
魔莉頻道《歡迎訂閱》 大班靠近陽光角落的一小角,貼著孩子的願望清單。 巧穎老師在課程分享時提到, 孩子仰著頭看著這些同學寫的清單, 描述著這樣的畫面,突然間一個想像與感動跑出來。 在我們還沒長得那麽高, 卻需要看比我們高的東西的時候,我們都得抬頭, 像是看比我們高的人、看遠方的山、看天空、瞇著眼看太
Thumbnail
2016/10/11
燈光一插電,大家就「哇!」... 被看見了的那一霎那,其實是開心的。 在多元媒材創作中,我們都在選擇中決定了當下的手上的素材, 是否符合了自己想要的主題?感覺對不對?或是有沒有更好的? 假如沒有,那我要不要放棄 現在手上這一個,再換下一個? 但是,換了會更好嗎?還是需要試試看搭搭看呢? 這一連串的選
Thumbnail
2016/10/11
燈光一插電,大家就「哇!」... 被看見了的那一霎那,其實是開心的。 在多元媒材創作中,我們都在選擇中決定了當下的手上的素材, 是否符合了自己想要的主題?感覺對不對?或是有沒有更好的? 假如沒有,那我要不要放棄 現在手上這一個,再換下一個? 但是,換了會更好嗎?還是需要試試看搭搭看呢? 這一連串的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 這句話大概在課堂聽到 記下來的時候 就決定是今天的圖了 無論在任何關係裡 我們總是希望對方用我們的邏輯思考 或用我們期望的方式對待我們 好像這樣才是愛 才是正確的 但是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 每個人都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思考方式 對關係和愛的定義也都不同 所以我們的失望 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不切實際的期
Thumbnail
- 這句話大概在課堂聽到 記下來的時候 就決定是今天的圖了 無論在任何關係裡 我們總是希望對方用我們的邏輯思考 或用我們期望的方式對待我們 好像這樣才是愛 才是正確的 但是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 每個人都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思考方式 對關係和愛的定義也都不同 所以我們的失望 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不切實際的期
Thumbnail
這學期在我的美術課堂上多了速寫本的應用,為的是希望保留和記錄孩子們的創作歷程中的思考痕跡。 以自身經驗和在教學現場的發現,在面對一張空白圖畫紙時,我們在創作前就先背負著一股無形的壓力,越是如此,橡皮擦使用得越多,自然就無法專心創作。反而常常不經意在本子或回收紙上的塗鴉,是靈感最喜歡停留的地方。 先前
Thumbnail
這學期在我的美術課堂上多了速寫本的應用,為的是希望保留和記錄孩子們的創作歷程中的思考痕跡。 以自身經驗和在教學現場的發現,在面對一張空白圖畫紙時,我們在創作前就先背負著一股無形的壓力,越是如此,橡皮擦使用得越多,自然就無法專心創作。反而常常不經意在本子或回收紙上的塗鴉,是靈感最喜歡停留的地方。 先前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從事教學的經歷,顛覆了過往我渴望抗逆的體制結構、不斷逃避的心態問題,使我重新釋義了學習及創作的內核,也修復了那些我在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傷痕。
Thumbnail
從事教學的經歷,顛覆了過往我渴望抗逆的體制結構、不斷逃避的心態問題,使我重新釋義了學習及創作的內核,也修復了那些我在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傷痕。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此時相遇的瞬間----繪本與繪畫療癒】 【講師】陳韻如社工   一開始看到有繪本跟繪畫兩個關鍵字,就不假思索給報名下去。 因為是生命線的公益課程,想學習後再跟孩子分享。 課程中,老師強調要跟自己工作,跟自己在一起。 疫情下,很多的課程都是跟自己工作。 我覺得這部分是現代的趨勢,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此時相遇的瞬間----繪本與繪畫療癒】 【講師】陳韻如社工   一開始看到有繪本跟繪畫兩個關鍵字,就不假思索給報名下去。 因為是生命線的公益課程,想學習後再跟孩子分享。 課程中,老師強調要跟自己工作,跟自己在一起。 疫情下,很多的課程都是跟自己工作。 我覺得這部分是現代的趨勢,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是不是也是這樣?我們都帶著自己獨特的色彩去與人交流,去生活。不經意被自身不具備的顏色所渲染時,時而感嘆時而唾棄。但偶爾,我們可以在其他人身上找到那麼一點,跟自己相似的顏色。在這名為社會的大染缸裡,我們互相渲染著各自的色彩,相互影響相互襯應。 然後,在不同的階段,再漸變成不一樣的色彩。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是不是也是這樣?我們都帶著自己獨特的色彩去與人交流,去生活。不經意被自身不具備的顏色所渲染時,時而感嘆時而唾棄。但偶爾,我們可以在其他人身上找到那麼一點,跟自己相似的顏色。在這名為社會的大染缸裡,我們互相渲染著各自的色彩,相互影響相互襯應。 然後,在不同的階段,再漸變成不一樣的色彩。
Thumbnail
我們的內在發展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過程,自我會隨著教育、學習、人生歷練而成長、茁壯。而在整個人生發展過程,自主學習就是必要關鍵,願意開放自己,吸收知識或是技術,也有意願看見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有能力的人。 但是,當一個人在童年時期,被錯誤的看待及評價,他會毫不考慮把那些惡待和評價,誤以為是真實的。
Thumbnail
我們的內在發展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過程,自我會隨著教育、學習、人生歷練而成長、茁壯。而在整個人生發展過程,自主學習就是必要關鍵,願意開放自己,吸收知識或是技術,也有意願看見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有能力的人。 但是,當一個人在童年時期,被錯誤的看待及評價,他會毫不考慮把那些惡待和評價,誤以為是真實的。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