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來到了2021,這已經是我在澳洲的日子即將邁向第五年了,而我離開台灣也即將五年。日子偶爾充滿焦慮、跨文化語言的落差。要跟別人解釋什麼,我也解釋不來,但整體日子是過得心安理得,因為努力與回報有所對應,付出時間與金錢相等,這遠比在台北上班族的日子好多了。在咖啡店當廚師朝七晚三,下班之後不用理會Line主管對案子的追問。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只管吃什麼、見男朋友、要不要去打羽毛球、做瑜珈、看什麼書、思考該不該買台灣的電子書閱讀器寄來澳洲。管他我還是這裡的藍領階級呢。
工作的意義。幸福的定義。
「生活在人世間要會做俗事。」大學時在台中大度山的書店老闆這麼說。他是一位鑽研印度哲學的簡體字書店老闆,十幾年之後我在澳洲搜尋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向不擅長與他人往來、維持聯絡。幸好他還略有名氣可以網路搜尋的到。
26歲研究所畢業以後的我,為生活多所折磨活。夏天時在中永和的暗巷被奔跑的蟑螂嚇得魂不守舍。台北的濕溽,通勤的痛苦,狹窄的居住空間壓的喘不過氣的。我覺得我一點也沒得到高學歷的眷顧,當時辦公室久坐背疼得厲害,三十歲前幾年的日子鬱鬱寡歡,感情不順。
這時便會想起書店老闆那一句「生活在人世間要會做俗事」。辦公室的我,生存條件的微薄。就是個會寫寫字的呆子。在這個功利物質至上的人世間,我的生存之道可差了。既沒有坊間、同事相傳的股票基金理財概念,也沒有標幟的長相,更沒有高情操EQ,唯有直來直往傷別人也傷自己的脾性,至今未改。
此時此刻窮途末路,山窮水盡,前景一片黯然。我望著下狹小臥室天花板問自己,想要過這樣的日子多久?
「還是離開這個國家吧。」雖然台灣有這麼多美食、自由出版的繁體書,但是這些好,靠著一個月三萬五的薪水,實在無法負擔。問自己幸福的定義,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自己下半輩子的生存策略是什麼。得出大概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考慮到自己的身體不能久坐,必須找個可以站著自由移動的工作。
第二,薪水必須在該國家可以適合的生存。
第三,該職業可以移民該國。
第四,不要有太多社交。
CHEF這個職業終於在千百回GOOGLE下得出結論。於是我在31歲離開台灣,決心移民。過去四年當廚藝學生、在餐館有薪實習、工作的鳥屎日子就暫不贅述,以後還可以分享,那些年做到懷疑人生的日子,冬天沒有客人,就是連廚房的牆角都要清理,用刀子一劃一劃的把地板刮乾淨。如今眼前有人一小時付我27澳幣,接外燴還有35元的日子,這邊一客Big Mac麥當勞套餐大概是13,也就是說只要工作半小時即可負擔。除了感恩,也不敢抱怨些什麼。因為安穩的日子看似就要到來,也是我重新投入寫作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