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調查方法的夜鷹空間分布研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論文會活得比你久!

具有重要學術貢獻的論文,哪怕發表已超過百年,仍會不斷地被引用;達爾文於1859年出版的『物種源始』就是這樣。另一方面,邏輯謬誤或方法不對,甚至抄襲或造假的論文,或許幸運地沒甚麼人注意,默默被淹沒在論文海中。但論文一旦發表了,就不可能消失;就算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可能被翻出來嘲諷或鞭韃。李眉蓁論文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論文會活得比自己久;再怎麼說,也要負責任地好好撰寫!

一般而言,論文造假多出現在研究結果,例如2016年爆發的台大醫學論文造假案。也有比較罕見的審稿造假,例如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以虛擬同儕幫忙審查論文而順利刊登。但是也有造假出現在研究方法;今天要談的就是一篇研究方法虛構的論文。

這篇論文標題為Fragmented Riverine Habitats in Taiwan Have Spatio-Temporal Consequences, Re-Distributing Caprimulgus affinis into Urban Areas Leading to a Human–Wildlife Conflict(台灣破碎化河川棲地的時空影響,使夜鷹重新分布到都市地區而導致人與野生動物的衝突),由作者鄭百佑、徐貴新、吳世卿、林信州、許嘉軒、Ben A. LePage、方偉達於2019年發表在Sustainability期刊(可能屬於掠奪性期刊;註一);通訊作者是鄭百佑及方偉達。作者表示他們與中華鳥會鳥友進行一項公民科學訓練計畫,培訓了234位鳥類觀察者,從1999年一月到2014年十二月,在全台335個地點進行每月1次的調查;16年來,共累積超過45,000小時的野外調查時間。(原文:We conducted monthly surveys at 335 locations across Taiwan between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14 and developed a database for the 16 years of field surveys that were conducted by 234 field birdwatchers, who were members of a citizen science training program, which we managed along with the birdwatchers from the 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 Taiwan, R.O.C. More than 45,000 observation hours went into the field survey component of this study.

在全台335個地點進行每月一次的夜鷹調查,並持續16年。這是多龐大的公民科學計畫,而我竟毫無所悉;我認識的眾多鳥友們也都完全未曾聽聞。近年來,我一直積極參與鳥類生態相關的公民科學計畫,包括BBS Taiwan新年數鳥嘉年華。竟然疏漏參與夜鷹生態研究的公民科學機會,實在扼腕。

不過就在我決定好好了解夜鷹生態,並積極Google之下,卻發現了一篇極為相似的論文。國家圖書館有一篇由林淑慧於2016年在環球科技大學完成的碩士論文:運用地理統計方法與MK趨勢分析法解析臺灣夜鷹時空間變化。指導老師是鄭百佑,口試委員為方偉達、徐貴新、林信州。仔細比對林淑慧的中文碩士論文與上述鄭百佑等人的英文論文,我確信這兩篇論文是同一個研究計畫案。兩篇的夜鷹分布資料時間都是1999-2014年,都有335個分析點位,總共1738筆紀錄,而且分析方法及結果也都一樣,除了英文論文的圖沒放那麼多之外。所以,我應該不會搞錯才是。

這其實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理論上,中文碩論是在指導老師指導下,由學生獨力完成。如果是這樣,那英文論文作者群卻遺漏學生,連謝誌(Acknowledgments)裡面都沒有提一下,這是百分之百的剽竊。又或反過來,這研究真的是英文論文的這群作者(或其中部分人;文末註記第二、第三及第四位作者的貢獻是resources,實際分擔工作不明)完成的,再把全部或大部分已完成的研究成果,讓這位學生拿來口試,好順利畢業。那這位學生被授予的學位就有正當性或適法性的疑慮。不管哪一種狀況,都很嚴重。不過這其實不是本文的重點。我比較兩篇論文的研究方法,發現許多有趣的差異。

一般而言,學位論文會寫得比較仔細,期刊論文則大多較精簡。瑣碎但詳細的中文碩論提供非常多研究方法細節,剛好可用以評比這篇夜鷹分布變遷研究的英文論文:

1. 中文碩論述及「本研究以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之夜鷹觀察資料為基礎資料,並參閱個別夜鷹調查研究,綜合整理近年之全台夜鷹出現資料以利分析。」這與英文論文宣稱「培訓234位鳥類觀察者,從1999年一月到2014年十二月,在全台335個地點進行每月1次的調查」(請見前述之英文原文)是不一樣的。中文碩論說「蒐集16年分布資料」,英文論文則誇稱「花16年收集分布資料」。兩者一定有一方說謊。但以我對台灣鳥類研究的了解,學生可能比較誠實。(這樣大規模公民科學計畫竟暗地裡進行了16年而不被我及我身邊鳥人知曉,未免太厲害了)

2. 如果是整理自鳥會的資料庫,那麼就很難確保如作者宣稱的335個樣點(依中文碩論說法,其實是335個鄉鎮市區)、每月1次、持續16年調查。但是作者完全沒有處理各樣點之間努力量不一的問題;這連帶使得其後的分析結果令人懷疑,尤其是他們所用的 Regression kriging 及 Mann–Kendall trend test。

3. 這其實也解答了我的部分疑惑。如果有持續16年每月1次的資料,則每一樣點會有高達192筆紀錄(縱使未發現夜鷹出現,也是紀錄);而且樣點數多達335個(所以總共應該有64,320筆紀錄,而非文章說的1738筆。很顯然地,英文論文的調查方法及努力量,與該有的樣本數無法吻合;調查方法的陳述明顯造假)。這樣豐富的資訊量,為何作者卻是將16年資料合併,以logistic regression及kriging分析影響夜鷹分布的環境因子;另外再以Mann–Kendall trend test一個鄉鎮一個鄉鎮分析夜鷹出現機率的變化趨勢? Logistic regression只看有無分布,而不管數量;每月1次調查,持續16年,卻只看16年來該樣點有沒有出現過夜鷹,不是很可惜?看來不是可惜,而是中華鳥會零散的夜鷹觀察紀錄,就只好這樣分析。其實,若夜鷹族群真的從河川移動到都市,使得前期在河川多,後期在都市多,那麼合併16年資料就只會呈現出從河川到都市都有分布的狀況,這樣是要如何分析出 "driving forces" ? 作者合併16年資料掩蓋了時間資訊,研究旨趣卻在探討時間梯度上夜鷹從河川移動到都市的現象,自己不會覺得不妥嗎?

4. 以碩論的p14-16及p27的說明來看(英文論文在資料處理方面講得很簡略,感覺有點閃躲),作者是以鄉、鎮、市、區為分析單元,將夜鷹分布資料對應到每一鄉鎮市區。作者計算這些鄉鎮市區人口分布中心的海拔高程,以及其與海岸、主要河流、主要河流上游的距離。這問題就很麻煩了,每一行政區的大小差異很大,面積愈大者,就愈有可能出現夜鷹啊,作者卻沒有控制 (或描述如何控制)面積方面的努力量差異。而且夜鷹分布點也可能實際與某一城鎮較近,但因為行政區劃,而被對應到另一城鎮。為何不用網格系統(grid system)分析?而作者這樣的環境因子分析結果,還有意義嗎?

5. 分析結果就不用說了,餵甚麼資料,就會得到相應的結果;簡單結論: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海岸距離與河流上游距離都是空間上的相對位置而已,卻被認為是改變夜鷹分布的driving forces。甚麼是driving force? 就是促使分布改變的因子;依據作者分析結果,這些因子有統計上的意義,但請問它們的生態意義到底是甚麼?為什麼單純與海岸的空間距離可以變成是改變夜鷹分布的驅動力量?如果這力量是存在的,為什麼過去數百數千年沒有驅動夜鷹分布的改變,而是到近數十年才發生?真正重要的地景變化,作者卻沒有分析。依這篇的主旨,應該拿1999到2014年的地景,尤其是河川與都市地景的改變與夜鷹分布變化做分析才對啊;何況作者說他們有335個樣點,每月1次持續16年調查資料,這分析應該不難辦到吧。

6. 相對於不誠實,寫作上的不精確就不那麼重要了。夜鷹到底是特有種(出現於摘要)還是特有亞種(出現於前言)?又,為什麼這樣的分析結果,可以得到族群移動(population movement)的結論?河床族群減少,都市族群增加,並不等於族群移動好嗎。何況這研究並無法知道各樣點的族群變化。沒有做棲地分析,但標題卻可以大膽寫Fragmented Riverine Habitats,還真敢!

7. 如果是我來做,會如何分析呢?其實就算資料庫資料很零散,還是可以做。例如把分布資料分成兩個時期,1999-2003及2010-2014,各隨機抽樣做物種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例如MaxEnt),而且重複很多次。環境因子則要基於生物學與生態學,使用真正有意義的因子。這樣分析,簡單乾淨多了;而且也符合本來的資料型態與品質。

回到Sustainability這份期刊。這樣一篇顯而易見錯誤百出的文章(調查努力量與樣本數不匹配、分析方法不合理、driving forces的結論不合邏輯、寫作鬆散、標題棲地零碎化與內容不相稱, ..., etc.),審查者或編輯卻視而不見,依然刊登。到底是沒有審查,還是只做做樣子?隨意刊登亂七八糟的文章,顯然在意的是出版費;這不是掠奪性期刊是甚麼?!然後作者群得到了想要的SCI期刊的IF值,升等、評鑑、獎勵補助,好處多多,一整個荒謬!

Edward O. Wilson曾說「科學家可以分成兩類:從事科學研究以力爭上游的一類,以及力爭上游以從事科學研究的另一類。只有後者才能終身活躍於科學研究。」(Scientists, I believe,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ose who do science in order to be a success in life, and those who become a success in life in order to do science. It is latter who stay active in research for a lifetime.)。對於研究品質,大概也是同樣道理;試圖從科學研究攫取名利的人,才可能抄襲或造假!

科學發表,應該還是要基於增進人類知識而為吧;如果為發表而發表,到底有甚麼意義?記住,你的論文會活得比你久!


註一:Sustainability期刊由MDPI出版,極可能為掠奪性期刊;難怪漏洞百出的研究也能被刊載。

註二:會注意到這篇夜鷹英文論文,起因於其中任職於台師大環教所的通訊作者方偉達習慣在自己臉書宣揚其研究成果,被鳥友轉貼而讓我看到。與夜鷹有關的公民科學,我知道的只有夜鷹首鳴回報,因此好奇去Google,才發現原來是一篇嚴重違反學術倫理的論文。造假卻還在臉書宣揚自己辛苦了16年,研究成果終於被刊登出來了blah blah blah...。應該是後來知道有人在質疑,臉書就刪文了;可惜沒有截圖留證。作假,卻從未見公開認錯;還台師大優聘教授、環教所所長呢!到底優在哪裡?台師大環教所我看也是很有趣...,是沒人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Jay的沙龍
7會員
3內容數
生態或環境議題常有許多不符合科學或生態學原理的論述。生態科學研究文獻則可能存在科學邏輯或統計分析方法謬誤,甚至有科學倫理問題。這個專題以討論環境議題的生態學面向,以及評述國內生態學研究文獻為主;期望國內的生態議題討論能更理性與就事論事,生態學科學研究則更精緻與完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陪著理事長去訪問會員企業,因為我平常喜歡塗鴉,才有機會陪著這些「大咖」去做採訪員。回來後整理訪談紀錄,先參考了前輩的文章,依樣畫葫蘆一番;但是發現這些文章都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所以在我的文章裡加入了一些實況報導,以增加趣味可讀性,然而這一部分讓我上了一堂難忘的「社會學」。
Thumbnail
最近陪著理事長去訪問會員企業,因為我平常喜歡塗鴉,才有機會陪著這些「大咖」去做採訪員。回來後整理訪談紀錄,先參考了前輩的文章,依樣畫葫蘆一番;但是發現這些文章都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所以在我的文章裡加入了一些實況報導,以增加趣味可讀性,然而這一部分讓我上了一堂難忘的「社會學」。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這次台灣生態系的內容部分也是以學生報告呈現,主題以台灣最近/正在發生的議題為主軸,想強調人類活動對於生物或生態系的影響,以及目前既有的作為、案例與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這次台灣生態系的內容部分也是以學生報告呈現,主題以台灣最近/正在發生的議題為主軸,想強調人類活動對於生物或生態系的影響,以及目前既有的作為、案例與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Thumbnail
好天氣時,坐在住處家裡吹風曬太陽都像是渡假,可惜還得放下渡假的假象,動身前往國圖找資料。不料館內平常日像假日一般人多,四處觀望著找個空位,許多桌子上層層疊疊的論文集,或是鋪散一堆的筆記紙;也有不少人帶筆電直接摘要書籍的數位資料(先前帶筆電敲字磚,沒鍵盤靜音墊,容易吵到人);也有些人的桌前沒筆電沒文具
Thumbnail
目一下nih,2021年已經過三分一--ah,m̄管你是tng-leh學讀寫台語ê讀者,iah是已經leh做母語khang-khuè ê工作者,你對目前ê成果kám有滿意?若beh hōo台語世世代代傳--落-去,上重要ê是斟酌聽〈地球ê條件〉,kā lán ê環境顧hōo在,ài先有厝thang蹛
Thumbnail
目一下nih,2021年已經過三分一--ah,m̄管你是tng-leh學讀寫台語ê讀者,iah是已經leh做母語khang-khuè ê工作者,你對目前ê成果kám有滿意?若beh hōo台語世世代代傳--落-去,上重要ê是斟酌聽〈地球ê條件〉,kā lán ê環境顧hōo在,ài先有厝thang蹛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前陣子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申請結果公布了,我很榮幸獲得通過核准,終於能來分享當初撰寫的經歷,學長姐給我很多重要的建議,如果你未來也想申請,推薦你看一看這篇文章,若你不像我一樣好運,有很熱心且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那你更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前陣子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申請結果公布了,我很榮幸獲得通過核准,終於能來分享當初撰寫的經歷,學長姐給我很多重要的建議,如果你未來也想申請,推薦你看一看這篇文章,若你不像我一樣好運,有很熱心且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那你更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最近台灣因高雄市長選舉某位候選人論文抄襲的疑雲,讓大家重新思考碩士是否一定要經過論文歷練,就有實務經驗的在職班碩士生(其他地區翻譯為非全日制碩士生其實更貼切)而言,或許用報告取代純學術的論文尚可取,但一般全日制碩士生,或許純學術論文的歷練,很可能是你一生唯一的機會,也是你未來競爭的關鍵能力。
Thumbnail
最近台灣因高雄市長選舉某位候選人論文抄襲的疑雲,讓大家重新思考碩士是否一定要經過論文歷練,就有實務經驗的在職班碩士生(其他地區翻譯為非全日制碩士生其實更貼切)而言,或許用報告取代純學術的論文尚可取,但一般全日制碩士生,或許純學術論文的歷練,很可能是你一生唯一的機會,也是你未來競爭的關鍵能力。
Thumbnail
最近好像有點偶像包袱,總覺得文章要好好寫才行,畢竟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的哪個角落、哪個人在看隨手寫的文章。尤其是偶然發現我的論文點閱率高達五百多次,還有一位博士生引用之後,真的是手抖到不行。拜託,我的粉絲團都沒有五百人了,點閱論文的人數竟然超過粉絲人數,真是不可置信。
Thumbnail
最近好像有點偶像包袱,總覺得文章要好好寫才行,畢竟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的哪個角落、哪個人在看隨手寫的文章。尤其是偶然發現我的論文點閱率高達五百多次,還有一位博士生引用之後,真的是手抖到不行。拜託,我的粉絲團都沒有五百人了,點閱論文的人數竟然超過粉絲人數,真是不可置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