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師蕭家于 憑藉兩大心法啟動高薪發達之路

2021/12/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城市立足的故事
理工男蕭家于進大學電機系AI自動化學習領域,不只讓他畢業後很快躋身百萬年薪行列,同時還從木訥轉變到口才流利,現在的他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教導各國客戶運用機器手臂。蕭家于在研究所時期擔任系上「機器人博物館」解說員,苦練口語表達能力,憑藉專業力與勇於脫離舒適圈兩大心法,成就了非凡工程師的高薪發達之路。
蕭家于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為廠商做教育訓練,寫機器人程式讓機器手臂工作。

學習不怕從鴨子聽雷開始

蕭家于現任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應用技術支援主任,常旅行到世界各地進行機器人手臂的教育訓練工作,在現場寫機器人程式,讓機器人動起來工作。
他回憶學習時期,高中時期一直學習工程領域專業,沈浸在研究軟體與實作的世界裡,那時候家人如果買手機,他會為家人手機進行軟體初始化並重新安裝作業系統,讓手機能流暢的使用,這樣的小任務帶來了無比成就感。
因為對自動化工程專業領域有萝想,於是進入到電機工程系就讀,沒有想到上課難免鴨子聽雷,大二時單晶片實習課,一開始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導致學習興趣缺缺,心情大受打擊。
他心想難道這樣就要投降嗎,於是重新調整學習步伐,經常與同學討論,多方討論下理解不同的方式後,慢慢地找回對這門課的熱情。
蕭家于到英國伯明翰,參加機器人展覽時拍攝。

勇於跨出舒適圈用練習克服口拙

電機系教師對蕭家于剛入學的印象是內向型的學生,不太有自信,沒有想到現在的蕭家于不只獨一面,且成為口才便給的專業人才,簡直判若兩人。
蕭家于說,大三前多數時間都用在專業課程學習,在外面打工跟主管報告時,常會緊張到結巴,讓人沮喪,也讓他決定改變窘境,於是他決心訓練表達能力,挑戰自己,跨出舒適圈。
他報名電機系「機器人博物館」導覽員訓練,學長帶著他練習,當他開始導覽,常看到台下的觀眾左顧右盼覺得無趣,他不服輸一次次克服卡卡處,把背誦的講詞練到滾瓜變成自己的語言,再搭配時下流行的議題事件,慢慢獲得了台下熱情回應,他終於了解原來要把專業術語變成觀眾們聽得懂的語言才行,關鍵就在這裡,他知道自己又「破關」成長了
帶著學弟到馬祖東引為小朋友做機器人科普教育,打開了蕭家于的眼界。
累積了自信後,他代表電機系帶著學弟們登上馬祖、東引島,教導中小學生動手製作機器人,把機器人科普教育引入偏鄉。當時上過課的學生回饋說,這個課程讓他了解機器人的構造,且實際做出一個能走能動的機器人,小學生希望長大後要做一個機器人來幫開小吃店的媽媽搬運食材,分擔勞務,減輕媽媽的來回奔波之苦,讓蕭家于覺得很感動。
「歷經時間的淬練,一場又一場的導覽,讓我會說話與戰勝勇氣的舞台,也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捩點!」更令蕭家于意外的是,這些經歷竟成了邁向EPSON業務的養分。

感謝老師引領走出人生大路

城市科大電機系教授潘同泰是蕭家于碩士學位指導教授,一天路過研究室外,蕭家于主動希望指導教授能讓他參與系上對外的展示或產學合作活動,由於其積極的學習態度,潘同泰教授剛好執行「台北機器人館」活動,因此將一整年的機器人程試設計、維修與解說,都交給他帶領,蕭家于在這年中不只具備抗壓力,也學習團隊合作的基礎能力。
潘同泰教授看到家于不俗的表現,又介紹他到知名鋁材家具「芳德鑄鋁」實習,主管賞識他負責任的態度,在他服役前以簽約金30萬元先與他簽下工作合約,預約人才,提早被挖角。
蕭家于說,畢業多年,他仍感念電機系的優良傳統,老師照顧學生,學長照顧學弟,一點一滴的紮好根基,才能成就如今的他。
蕭家于(左二)跟著系上教授潘同泰(左三)與系主任沈混源(右三)受邀到電視台講解機器人手臂未來的影響力

給學弟妹的建議

蕭家于很同意馬雲曾說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很多人都倒在明天,但撐到後天將是美好的」。
他鼓勵正在努力及還在尋找方向的學弟妹,每天都要為為自己努力活好,跨出第一步以後剩下的就是堅持到底,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如果覺得心累,可以停下來休息再繼續。
蕭家于感謝學校的栽培帶著業界經驗,回饋學校為學弟妹上課。

人物小檔案:

蕭家于

■畢業自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現職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
機械手臂技術服務部
應用技術支援主任
季軍
季軍
享受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