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師蕭家于 憑藉兩大心法啟動高薪發達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城市立足的故事

理工男蕭家于進大學電機系AI自動化學習領域,不只讓他畢業後很快躋身百萬年薪行列,同時還從木訥轉變到口才流利,現在的他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教導各國客戶運用機器手臂。蕭家于在研究所時期擔任系上「機器人博物館」解說員,苦練口語表達能力,憑藉專業力與勇於脫離舒適圈兩大心法,成就了非凡工程師的高薪發達之路。

raw-image

學習不怕從鴨子聽雷開始

蕭家于現任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應用技術支援主任,常旅行到世界各地進行機器人手臂的教育訓練工作,在現場寫機器人程式,讓機器人動起來工作。

他回憶學習時期,高中時期一直學習工程領域專業,沈浸在研究軟體與實作的世界裡,那時候家人如果買手機,他會為家人手機進行軟體初始化並重新安裝作業系統,讓手機能流暢的使用,這樣的小任務帶來了無比成就感。

因為對自動化工程專業領域有萝想,於是進入到電機工程系就讀,沒有想到上課難免鴨子聽雷,大二時單晶片實習課,一開始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導致學習興趣缺缺,心情大受打擊。

他心想難道這樣就要投降嗎,於是重新調整學習步伐,經常與同學討論,多方討論下理解不同的方式後,慢慢地找回對這門課的熱情。

raw-image

勇於跨出舒適圈用練習克服口拙

電機系教師對蕭家于剛入學的印象是內向型的學生,不太有自信,沒有想到現在的蕭家于不只獨一面,且成為口才便給的專業人才,簡直判若兩人。

蕭家于說,大三前多數時間都用在專業課程學習,在外面打工跟主管報告時,常會緊張到結巴,讓人沮喪,也讓他決定改變窘境,於是他決心訓練表達能力,挑戰自己,跨出舒適圈。

他報名電機系「機器人博物館」導覽員訓練,學長帶著他練習,當他開始導覽,常看到台下的觀眾左顧右盼覺得無趣,他不服輸一次次克服卡卡處,把背誦的講詞練到滾瓜變成自己的語言,再搭配時下流行的議題事件,慢慢獲得了台下熱情回應,他終於了解原來要把專業術語變成觀眾們聽得懂的語言才行,關鍵就在這裡,他知道自己又「破關」成長了

raw-image

累積了自信後,他代表電機系帶著學弟們登上馬祖、東引島,教導中小學生動手製作機器人,把機器人科普教育引入偏鄉。當時上過課的學生回饋說,這個課程讓他了解機器人的構造,且實際做出一個能走能動的機器人,小學生希望長大後要做一個機器人來幫開小吃店的媽媽搬運食材,分擔勞務,減輕媽媽的來回奔波之苦,讓蕭家于覺得很感動。

「歷經時間的淬練,一場又一場的導覽,讓我會說話與戰勝勇氣的舞台,也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捩點!」更令蕭家于意外的是,這些經歷竟成了邁向EPSON業務的養分。

感謝老師引領走出人生大路

城市科大電機系教授潘同泰是蕭家于碩士學位指導教授,一天路過研究室外,蕭家于主動希望指導教授能讓他參與系上對外的展示或產學合作活動,由於其積極的學習態度,潘同泰教授剛好執行「台北機器人館」活動,因此將一整年的機器人程試設計、維修與解說,都交給他帶領,蕭家于在這年中不只具備抗壓力,也學習團隊合作的基礎能力。

潘同泰教授看到家于不俗的表現,又介紹他到知名鋁材家具「芳德鑄鋁」實習,主管賞識他負責任的態度,在他服役前以簽約金30萬元先與他簽下工作合約,預約人才,提早被挖角。

蕭家于說,畢業多年,他仍感念電機系的優良傳統,老師照顧學生,學長照顧學弟,一點一滴的紮好根基,才能成就如今的他。
raw-image

給學弟妹的建議

蕭家于很同意馬雲曾說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很多人都倒在明天,但撐到後天將是美好的」。

他鼓勵正在努力及還在尋找方向的學弟妹,每天都要為為自己努力活好,跨出第一步以後剩下的就是堅持到底,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如果覺得心累,可以停下來休息再繼續。

raw-image



人物小檔案:

蕭家于

■畢業自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現職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

機械手臂技術服務部

應用技術支援主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季軍的沙龍
5會員
9內容數
不論你是誰,身在何種位階,都會面臨公關事件與危機,這個專題希望具備保身符的概念,讓人人都能與化解危機,好好擁抱生活。
季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4
不少餐廳有限時用餐時間規定,1.5小時或2小時,為的是拼出翻桌率, 消費者遵重餐廳內規同時,也會拿放大鏡檢視是否下次要再次光臨,魔鬼依舊在細節,送客那要命的一分鐘觀感,竟埋下好感不再的公關危機。
Thumbnail
2022/02/04
不少餐廳有限時用餐時間規定,1.5小時或2小時,為的是拼出翻桌率, 消費者遵重餐廳內規同時,也會拿放大鏡檢視是否下次要再次光臨,魔鬼依舊在細節,送客那要命的一分鐘觀感,竟埋下好感不再的公關危機。
Thumbnail
2022/01/06
少時一個不期而遇的眼神,竟也影響日後對美食配料荸薺的印象,食物的記憶有時隱藏著困窘的眼神,終究是無法解鎖的嗎?
Thumbnail
2022/01/06
少時一個不期而遇的眼神,竟也影響日後對美食配料荸薺的印象,食物的記憶有時隱藏著困窘的眼神,終究是無法解鎖的嗎?
Thumbnail
2021/10/28
COVID-19疫情在2021年5月中爆發三級警戒,餐廳禁止內用只能外帶,青年創業家陳臺生經營的天島咖啡突然間零收入,他與太太接連失眠。後來靠著烘咖啡豆、Espresso Bottle拯救了他,咖啡像是失缺的一角,重新被他找到,也再次澆灌創業初心,他立下心願要在「咖啡道」裡修行,把推廣好咖啡當使命。
Thumbnail
2021/10/28
COVID-19疫情在2021年5月中爆發三級警戒,餐廳禁止內用只能外帶,青年創業家陳臺生經營的天島咖啡突然間零收入,他與太太接連失眠。後來靠著烘咖啡豆、Espresso Bottle拯救了他,咖啡像是失缺的一角,重新被他找到,也再次澆灌創業初心,他立下心願要在「咖啡道」裡修行,把推廣好咖啡當使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曾經因為工作上的衝突,體驗到被甲方的語言攻擊與情緒勒索的不適,引發我思索如何改變現況。朋友的建議點燃了我嘗試轉職的火苗:成為具有專業技能且不受他人左右的自己。由於在資訊服務產業從事PM工作,自然聯想到專注於程式碼的工程師,他們在工作上相對具有專業技能,更不受甲方干擾。
Thumbnail
曾經因為工作上的衝突,體驗到被甲方的語言攻擊與情緒勒索的不適,引發我思索如何改變現況。朋友的建議點燃了我嘗試轉職的火苗:成為具有專業技能且不受他人左右的自己。由於在資訊服務產業從事PM工作,自然聯想到專注於程式碼的工程師,他們在工作上相對具有專業技能,更不受甲方干擾。
Thumbnail
我想成為一位工程師,因為可以賺比較多錢,而且爸爸也是工程師,我覺得工程師很帥,所以我才會想當工程師。 我以後想去台積電當工程師,我想要負責電腦、車子導航……等方面的工作,我全部都想做。我想當小主管,領導其他的同事一起做更好的生活用品,如果是做汽車導航的話,我想要研發一個很好的導航,可以帶客人去很多地
Thumbnail
我想成為一位工程師,因為可以賺比較多錢,而且爸爸也是工程師,我覺得工程師很帥,所以我才會想當工程師。 我以後想去台積電當工程師,我想要負責電腦、車子導航……等方面的工作,我全部都想做。我想當小主管,領導其他的同事一起做更好的生活用品,如果是做汽車導航的話,我想要研發一個很好的導航,可以帶客人去很多地
Thumbnail
在我們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極致之後,才會生長出希望之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在我們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極致之後,才會生長出希望之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理工男蕭家于進大學電機系AI自動化學習領域,不只讓他畢業後很快躋身百萬年薪行列,同時還從木訥大變身到口才流利,現在的他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教導各國客戶運用機器手臂。蕭家于說,還好研究所時期擔任系上「機器人博物館」解說員,這個選擇影響了未來…
Thumbnail
理工男蕭家于進大學電機系AI自動化學習領域,不只讓他畢業後很快躋身百萬年薪行列,同時還從木訥大變身到口才流利,現在的他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教導各國客戶運用機器手臂。蕭家于說,還好研究所時期擔任系上「機器人博物館」解說員,這個選擇影響了未來…
Thumbnail
無懼三星、曾與蔣尚義、梁孟松一同終結 IBM 技術霸權,言談溫文儒雅,卻頂著一身長達40年的專業硬氣。 楊光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曾負責0.18/0.13微米與65奈米先進製程研發,並在「銅製程突破」戰役中將 IBM 逐出戰場。
Thumbnail
無懼三星、曾與蔣尚義、梁孟松一同終結 IBM 技術霸權,言談溫文儒雅,卻頂著一身長達40年的專業硬氣。 楊光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曾負責0.18/0.13微米與65奈米先進製程研發,並在「銅製程突破」戰役中將 IBM 逐出戰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