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字】小孩的「不能說不」
方格精選

【小孩學字】小孩的「不能說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先說在前面:這篇其實是十月底的記錄。在下課後的當天,就寫了這個短短的記錄。上一篇〈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的課堂,反而是在這堂課的後面。小孩的課堂狀況一直在改變,我的想法也一直在改變,所以有時還是需要先說明一下課堂記錄的順序,也給我自己備忘。

raw-image

鑒於某次上課,小孩對我帶去的《書之子》沒什麼反應(那次只帶了一本,小孩沒得挑)。後來這次,我準備了不同的素材讓他們選;有詩、有故事、有繪本。

小孩先選了〈蘋果怪兔〉,大概是因為上面畫了個兔子,又有蘋果吧!那是他們可以看得懂的符號。小孩指著那張紙,說這個,我說,「好,這是『蘋果怪兔』。」我一個字一個字指出來。

raw-image

我說,這是我很早以前寫的故事。其實這次準備要讀的四種素材中,有三個是我寫的詩或故事,我想要偷渡「如果你們會寫字的話,以後就可以自己寫故事或詩囉!」這樣的想法,不過我覺得小孩好像沒有發現,他們只在意故事好不好聽,內容自己關不關心。

〈蘋果怪兔〉說的是一隻很愛吃蘋果的兔子,把全世界的蘋果都吃光了。把蘋果吃光的蘋果怪兔,再也沒有蘋果可以吃了,蘋果怪兔就很傷心的哭哭哭跳跳跳,到處找蘋果。結果有一天晚上,蘋果怪兔突然覺得肚子有點痛,然後就一顆蘋果、兩顆蘋果的大出蘋果來了……

講到這裡的時候,小孩都笑出來,波波笑得特別開心。我說那你們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嗎?小孩說,蘋果怪兔去找那隻也喜歡吃蘋果的小豬,因為牠們是好朋友,牠想要把蘋果分享給牠的小豬朋友!我說你們好厲害,都知道。

我發現小孩喜歡故事,自然會去注意裡面許多細節、連結,自然會去發現。講完蘋果怪兔,波波馬上說,再說一遍!

我說我們先聽聽別的故事吧,還有三個故事可以選耶。小孩第二個選的是「小鳥、豬、羊、蝸牛,斑斑和喵喵的故事」。因為上面也有圖,所以小孩看著圖說「嗯……小雞、豬、羊、蝸牛……」我說我第一個畫的是鳥啦,我好像畫得太像雞了,不過,雞也是鳥啦,哈哈哈。

然後我開始唸,這其實是我詩集裡的一首詩:〈都是命〉

回家的那條小路上
有半隻鳥
一半不見了
一半正在腐化

「半隻鳥?牠沒有頭喔?」小尋問。
「嗯對,已經爛掉了。」我說

婚宴中有一隻豬
一隻有著一整張臉的豬
牠還有著眼睛、耳朵、鼻子
不過已經沒有內臟了
肚子被剖開
被串起來
在火上烤

「豬的身體咧?」波波問。
「被剖開了,要被烤來吃了。」我說。

我有過一隻兔子
我叫他斑斑
我認識一隻貓
我叫她喵喵
斑斑十二歲半
喵喵好像八個月大

沒有名字的會死
有名字的也會死

讀到這裡,我翻開書中那張斑斑死掉之後,老斌拍的照片。我說,斑斑是一隻兔子,十二歲的時候死掉了。

raw-image

「牠為什麼死掉?」小孩問。
「年紀太大了啊!」我說

我給他們看斑斑的照片,「我們在斑斑身邊放了蘋果、乾草、飼料,這些都是斑斑喜歡的食物……」「斑斑死掉的時候,我很難過,一直哭……」「然後我發現,沒有名字的會死,有名字的也會死……」

小孩看著我,停了一下。忘記是哪個小孩,小孩說,「我們家有一隻狗,牠叫做……」

讀這首詩,讀到後來其實像是說故事了。我說斑斑的故事,說貓咪喵喵受傷死掉的故事,我注意著小孩的反應。我從前讀過這首詩給十歲左右的小孩聽,有些小孩聽了會哭,會難過。而我面前這幾個四到六歲的小孩,他們會問「牠怎麼了」,但沒有什麼難過的情緒,像是在探究世界、探究生命那樣的問。

raw-image

「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不能說不〉,一個是《被生下來的孩子》。」我指著「不能說不」,一個字一個字的唸。

妞妞說指著第一個「不」,跟後面那個「不」,妞妞說:這兩個字一樣。
我說對,它們都是「不」。「不能說不。」我說。

小尋說:「為什麼不能說不?」
我說:「有些人有些動物很可憐啊,他們不想要卻又不能說不。」

小尋說:「為什麼?他可以自己選擇他想要說什麼啊!」
妞妞說:「他連剪刀石頭布的布都不能說嗎?」

我說:「你反應好快!不過剪刀石頭布的『布』,是另外一個布喔!」我在黑板上寫下剪刀石頭布的「布」。

詩都還沒開始唸,小孩的反應就一堆。小孩你一句我一句,好不容易,我終於開始唸了──

被關在籠子裡在美術館展覽的八哥不能說不
動物園裡的團團圓圓不能說不
馬戲團裡的猴子不能說不
海洋世界的海豚不能說不
水族箱裡的孔雀魚不能說不
田裡的水牛不能說不
受安樂死的貓狗不能說不

小煦問,海洋世界是什麼?
我說,就是把海裡的動物抓起來關起來,叫牠們為人類表演的地方。

小煦說,已經有癌症的人不能說不。飛行直升機的人不能說不。
我說,飛行直升機?小煦說,對呀,爸爸要工作飛直升機,不能說不。

小尋說,老鼠只能嘰嘰叫,不能說不。
波波說,鸚鵡可以說不,因為人類說不,他就跟著說不。
小尋說,我有聽過魚講話,噗噗噗。

raw-image

我發現,還不太會認字與寫字的小孩,他們對「不能說不」的聯想,裡頭有許多「聽」的趣味。比如,「他連剪刀石頭布的布都不能說嗎?」比如「我有聽過魚講話,噗噗噗」。他們對「不」的聯想是用「聽」的,而不是建立在文字的那個「不」字上面;這個「ㄅㄨˋ」對他們來說有許多可能,他們連結到聽過的「ㄅㄨˋ」,不需要叫他們聯想,他們自己就會連結。

這些都是我在寫這首詩時沒有想到的;以前我讀這首詩給小學生聽,也沒有收到過這樣的反應。我想起曾在某篇文章中寫過,我們所認為的小孩的詩意,其實是來自於他們不受限於文字。這次讀詩給四到六歲的小孩聽,讓我再次經歷那自然不受限,且來自於聽覺的詩意。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我發現,小孩彼此之間會有拉力與推力,想上課的氣場會影響不想上課的小孩,不想上課的氣場也會影響原本想要上課的小孩。有時想上課的氣場足夠時,全部的小孩會一起被拉往那個想上課的方向去;不想上課的氣場比較大時,也會發生一面倒的狀況。
我想著想著,想到後來我發現焦慮的來源是因為教學效果,困難的來源是因為這樣很難安排課程內容──顧到這三個小孩,可能顧不到另外三個;反過來照顧另外三個,本來的三個可能顧不到。所以,如果上課的目的是「教學效果」,那麼把個性將近步調相近能力類同的小孩,擺在一起學習是最好的囉?但是,這是共學的精神嗎?
我發現對這群小孩來說,能夠「認得字」比知道字的故事更有吸引力,也更有用;想要認字的小孩,很想要知道自己關心的字長什麼樣子,怎麼寫。那麼,要怎麼設計認字的活動?要從哪些字開始呢?我想,或許我可以試試「找字」的遊戲。
朋友請我帶臺東暖暖蛇共學團的文字課時,我幾乎沒有太多猶豫。小孩究竟是怎麼學會寫字的?要怎麼讓小孩學會寫字?這對我來說都是謎,尤其是共學團那些4-6歲的孩子,幾乎沒上過學,所以我正好可以「見證」人是怎麼學會寫字的!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我發現,小孩彼此之間會有拉力與推力,想上課的氣場會影響不想上課的小孩,不想上課的氣場也會影響原本想要上課的小孩。有時想上課的氣場足夠時,全部的小孩會一起被拉往那個想上課的方向去;不想上課的氣場比較大時,也會發生一面倒的狀況。
我想著想著,想到後來我發現焦慮的來源是因為教學效果,困難的來源是因為這樣很難安排課程內容──顧到這三個小孩,可能顧不到另外三個;反過來照顧另外三個,本來的三個可能顧不到。所以,如果上課的目的是「教學效果」,那麼把個性將近步調相近能力類同的小孩,擺在一起學習是最好的囉?但是,這是共學的精神嗎?
我發現對這群小孩來說,能夠「認得字」比知道字的故事更有吸引力,也更有用;想要認字的小孩,很想要知道自己關心的字長什麼樣子,怎麼寫。那麼,要怎麼設計認字的活動?要從哪些字開始呢?我想,或許我可以試試「找字」的遊戲。
朋友請我帶臺東暖暖蛇共學團的文字課時,我幾乎沒有太多猶豫。小孩究竟是怎麼學會寫字的?要怎麼讓小孩學會寫字?這對我來說都是謎,尤其是共學團那些4-6歲的孩子,幾乎沒上過學,所以我正好可以「見證」人是怎麼學會寫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