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機器人搶工作? 一窺未來工作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很喜歡。家裡有三個小孩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跟著小孩一次一次重返童年。我就跟著他們溫習迪士尼、漫威等等,有時候還邊看卡通邊哭。

但是,最喜歡的動畫沒有之一~就是小叮噹。小時候家裡經營錄影帶店,最神氣的時刻就是別的小孩都還在排隊等著要租最新的一集時,我總是第一個看完的那個神氣小孩。這部歷久彌新的日本漫畫,到底在紅什麼?我想,除了親切的角色之外,就是那隻沒有耳朵的藍色機器貓小叮噹,透過抽屜時光機、將我們帶進那將不可知的未來,讓我們在所謂的「未來世界」中,找到自己想像中的位置。

未來工作世界

你想像中的2030是什麼樣的世界?

先不談無法透視的未來,我們回頭看一看。過去十年來世界變化非常巨大。不說經濟政治強權重新洗牌,與我們要探討的主題非常相關的是所謂AI人工智能的快速進展。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0.10發表了〈2020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格外在新冠疫情全面改變人類世界的許多習以為常,疫情帶來的全面封鎖、大規模經濟衰退、以及勞動市場的大幅震盪,與其間同時疾速到位的科技,在過去兩年意外地加速了所謂「未來工作」時代的來臨。

〈2020未來工作報告〉針對2025年的職場變化,整理出幾個大趨勢。

趨勢一:現有的一半以上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科技整合,將減少實際的人力需求。四成以上的雇主計劃在2025年縮編「人力」資源,意即將現有(以及屆時將要出現)的工作,相當幅度的讓渡給可以勝任的人工智能。WEF大膽預測在2025年時,有8500萬的現有職位,將會有一半是由機器人代工。同時,也將有9700萬個目前不存在的新職位出現,只是這些職位不是人類專屬,機器人、演算法,屆時都會來分一杯羹。

你喜歡喝咖啡嗎?即使不喜歡喝咖啡,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喜歡咖啡館的氣氛。2020年北美疫情發燒的時候,RC Coffee 在加拿大多倫多開了「「加拿大第一間機器化咖啡店」RC Coffee其實就是Robotic Café(機器人咖啡店)!你看,連煮咖啡這件事,機器人都可以做了?事實上,不管是體力勞動、或者是智力勞動,這些容易被結構化/模式化的技能、有定規的步驟、SOP的工作,就相對容易AI被取代。這些職位可以是基礎的,比如:洗衣服、倉管,也可以是有較高技術的:會計、司機、信用評估服務,甚至是現在的高薪資、高技術工作:比如放射科醫師、律師等等。那,到底什麼樣的技術或職業,是機器人做不到的?

趨勢二:雇主要找的是各個領域的專家

有四成的雇主表示,將計畫增加外聘的專業人員。對許多產業來說,最大的問題仍在於技術缺口(Skill gaps),僱主聘不到他們想找的人。格外在技術整合的大趨勢下,跨領域的合作越來越普遍。這也解釋了另一個報告中的趨勢:雇主與工作者對於技能提升(up-skilling)與學習新技能(re-skilling)的看重。當趨勢快速變化、技術也加速升級時,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將成為新常態。

趨勢三:軟技能超越領域

有趣的是,純粹的技術不是最大的缺口;僱主最在乎的是軟實力:員工是否擁有批判思考與分析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能夠與人協作collaboration,問題解決能力 problem solving skills, 以及各種自我管理技能self-management skills--包括自學、抗壓力、彈性等。不管在哪個領域,僱主在找的其實是一個能夠自我管理、與人共事、並且用技術來解決問題的成熟人。

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反過來說,哪些類型的工作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呢?簡單的來說,就是電腦/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比如:創意、美感、人性的表達與溝通。為什麼?機器人能做的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將data優化,所以若一件事情是可以將成果量化,能找到清楚的步驟,基本上機器人就可以做。但是,像美感、個人魅力此類以人性為基礎的「能力」,無法計算與量化,人工智能因此無法替代。

稍早提到了加拿大的RC Cooffee。盲測指出事實上機器人比起人類能做出更好喝的咖啡。然而,相同的測試也發現,人們發現自己付費買到的是機器煮的咖啡時,偏向感到不開心。這表明他們不只是重視咖啡的味道,更珍視一個真人煮了這杯咖啡的事實。有趣的是在這個標榜「無接觸咖啡」的咖啡店臉書上,卻不斷貼出的是人們在咖啡館前聊天、彼此交流的照片。更有意思的是2020.9.17的貼文為”Behind the robot at RC Coffee, there are people! ”(在咖啡機器後面,是真人!) 機器人能夠取代技術,但是人們對於連結的深刻需求,AI無法取代。

因為,在高度仰賴科技的未來工作世界中,這些所謂的「軟技能」才是機器與電腦所無法取代的。你我每天在教育孩子的內涵,哪些是機器人做不到的?我們努力的讓孩子「裝上更多的機器手臂」,還是回歸基本面,讓孩子活得像個人?能夠感性理性並用的溝通、表達、解決問題?

培養五大關鍵能力

在這個脈絡之中,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在過去10-15年,國際之間對於所謂的軟實力、competency based learning, 以及所謂的就業力(employability)的研究突然成為顯學。

早於2007年時,美國教育部邀請數個大型跨國公司,包括Apple、AOL等,成立一個名為「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聯盟」的單位,提出二十一世紀學習架構,強調學生在二十一世紀所需的能力、知識及應掌握的生活與工作經 驗,並需具備問題解決能力之高層次思考能力(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2019)。

在我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五個C

  •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獨立思考能力
  • Creativity創意
  • Collaboration合作
  • Communication溝通能力
  • Character品格

正如您所想,這都不是嶄新的概念。為什麼這些古老的概念,突然如此熱門?這其實是將現代社會對於一個成熟的大人的樣態,重新命名。過去的工作世界,要的是特定的技術、一個蘿蔔一個坑,某種程度來看,學校像是個工廠,「生產」這許多的小螺絲釘,好讓社會可以繼續運轉。但這些小螺絲釘可以做的事情,再過十年二十年,電腦、機器人都可以做了,你的孩子將來要做什麼?繼續以他卓越的心算能力,跟電腦競爭?沒有機會的!過去我們背半天的東西,現在Google就可以了,那孩子要努力培養什麼?

當我們提到「培養關鍵能力」時,對家長與老師來說可能是加法、也可能是減法。提示我們要去加強什麼我們沒想到的方面、但也有可能是讓我們可以安心的放下另外一些課程、或者擔憂,因為,很快的那些「技能」並不重要。

當未來的工作要的「不只是技術」,人性變得珍貴、且不可取代。所以Becoming a person, 回歸到Human-being, 而非“Human-doing” 我們需要一個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格外是對我們這一代在「背多芬」教育長大的成人來說,重新思考教育應該要有的樣態以及新的目標,如何將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創意、美學、甚至神學,融入孩子的「學程」裡面,將成為我們的重要課題。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Podcast可透過各大播客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d mor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P的沙龍
12會員
18內容數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YP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你想像中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世界?在未來的世界裡,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能力,才能成為領袖?未來的樣貌正在快速成形,而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決定我們和下一代能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2025/03/28
你想像中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世界?在未來的世界裡,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能力,才能成為領袖?未來的樣貌正在快速成形,而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決定我們和下一代能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2025/03/27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經常聽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不僅關乎職場競爭,也影響著我們如何準備自己與下一代迎接挑戰。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不忘初衷?讓教養中最重要的「關係」被保護成全?
Thumbnail
2025/03/27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經常聽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不僅關乎職場競爭,也影響著我們如何準備自己與下一代迎接挑戰。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不忘初衷?讓教養中最重要的「關係」被保護成全?
Thumbnail
2022/10/27
人的行動,由思維引導。 思維,則由認知引導。 建立成長性思維的第一步在於建立新的認知:對於大腦運作嶄新的認識、以及理解成長性思維的概念。
Thumbnail
2022/10/27
人的行動,由思維引導。 思維,則由認知引導。 建立成長性思維的第一步在於建立新的認知:對於大腦運作嶄新的認識、以及理解成長性思維的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3人類即將邁向新的科技時代, 面臨新時代來臨人們總會感到一陣慌亂, 分享一些我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3人類即將邁向新的科技時代, 面臨新時代來臨人們總會感到一陣慌亂, 分享一些我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未來的工作市場,自動化和數字化將取代某些傳統職業,但也帶來更多高技能工作、靈活的工作方式、創業機會和職業轉型。職業人士需要積極學習新技能和知識,政府和企業需要投資和支持來促進未來工作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未來的工作市場,自動化和數字化將取代某些傳統職業,但也帶來更多高技能工作、靈活的工作方式、創業機會和職業轉型。職業人士需要積極學習新技能和知識,政府和企業需要投資和支持來促進未來工作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你還想和AI搶工作嗎?今天聽天下的podcast頻道闖天下,發現多了一個節目,是由AI機器人讀新聞,好奇點進去聽,覺得很驚嘆!想不到現在AI機器人念稿已經有抑揚頓挫了,而且語氣超像原本那位主播!晚上吃飯時也跟家人分享,大家聽了都覺得太神奇了~~ 結果孩子聽了,卻聯想到那麼主播豈不是也要失業了嗎?
Thumbnail
你還想和AI搶工作嗎?今天聽天下的podcast頻道闖天下,發現多了一個節目,是由AI機器人讀新聞,好奇點進去聽,覺得很驚嘆!想不到現在AI機器人念稿已經有抑揚頓挫了,而且語氣超像原本那位主播!晚上吃飯時也跟家人分享,大家聽了都覺得太神奇了~~ 結果孩子聽了,卻聯想到那麼主播豈不是也要失業了嗎?
Thumbnail
好像 暫停寫作一陣子?(其實是2年 剛剛偷喵上一篇文章看到的) 這2年剛好就是疫情在台灣嚴重的2年(然後我暫停的2年其實也跟疫情沒什麼關聯) 暫停的原因 純粹就是懶 找不到持續寫作的動力 所以就暫停了(youtube也閒置蠻久最近才甦醒 你看到的就是下面這個 我真是個懶散的人啊...)
Thumbnail
好像 暫停寫作一陣子?(其實是2年 剛剛偷喵上一篇文章看到的) 這2年剛好就是疫情在台灣嚴重的2年(然後我暫停的2年其實也跟疫情沒什麼關聯) 暫停的原因 純粹就是懶 找不到持續寫作的動力 所以就暫停了(youtube也閒置蠻久最近才甦醒 你看到的就是下面這個 我真是個懶散的人啊...)
Thumbnail
你可能也耳聞了,可能有五成以上的工作在2030年會被自動化--也就是機器人取代。但你知道是哪些工作嗎? 更重要的問題是:哪些技能是機器人無法擁有的?你正在幫孩子裝更多的機器手臂?還是為他儲備不會退流行的軟實力?
Thumbnail
你可能也耳聞了,可能有五成以上的工作在2030年會被自動化--也就是機器人取代。但你知道是哪些工作嗎? 更重要的問題是:哪些技能是機器人無法擁有的?你正在幫孩子裝更多的機器手臂?還是為他儲備不會退流行的軟實力?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以及科技指數等級的演進,快速的變遷以及不確定性,促使人們開始思考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30年,世界會演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會組建出什麼樣的社會?又需要什麼樣的技術?然而,其中討論度最高的仍是一個關於人的本質問題:「未來所需要的人才」、「2030工作十大能力」等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以及科技指數等級的演進,快速的變遷以及不確定性,促使人們開始思考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30年,世界會演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會組建出什麼樣的社會?又需要什麼樣的技術?然而,其中討論度最高的仍是一個關於人的本質問題:「未來所需要的人才」、「2030工作十大能力」等
Thumbnail
未來30年,將有45%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張忠謀說,現在的年輕人,辛苦念書20多年,卻要小心工作被 AI 取代;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復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
Thumbnail
未來30年,將有45%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張忠謀說,現在的年輕人,辛苦念書20多年,卻要小心工作被 AI 取代;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復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
Thumbnail
這幾年不只火讓孩子學「程式設計」,連成人也在瘋(主要是為了轉職以及增進技能用),除了課綱加持外,更多的是很多父母意識到未來孩子的就業態勢,大概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境界了。 
Thumbnail
這幾年不只火讓孩子學「程式設計」,連成人也在瘋(主要是為了轉職以及增進技能用),除了課綱加持外,更多的是很多父母意識到未來孩子的就業態勢,大概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境界了。 
Thumbnail
  本系列為翻譯「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 skills, and wages?」,它有近二百頁內容。寫這篇的原因,是希望讓大學生及剛出
Thumbnail
  本系列為翻譯「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 skills, and wages?」,它有近二百頁內容。寫這篇的原因,是希望讓大學生及剛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