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週的主題,是從奧運期間發生的時事,來討論運動員的社會地位從何而來。
我將主辦單位擬定的討論議題作為本文的小標題,紀錄下自己在這場議題討論中的收穫與想法,也邀請各位一同思考。
運動員的價值,來自成績 ?
「恭喜台灣之光XXX,奪得本屆奧運XX項目的金牌!!!」
賽事期間,每當中華隊選手有了好成績,一打開新聞媒體、網路瀏覽器,都會被這樣的喜訊淹沒。
但老實說,看到這樣的訊息,我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我開心的,是選手透過努力,終於換取他在運動場上最想要的成就;同時我也擔心,在媒體大肆報導、慶祝之下,會不會讓社會形塑出「競技運動就是為了求勝」的勝利主義 ? 我們總說著做任何事都要有運動家精神,這樣的理念甚至還被納入課文當中,但每當網路上一片讚美聲響起,我們在乎的,到底是那個金牌的「結果」,還是選手努力奮戰的「過程」?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 : 當運動員就是要先有成績,有了被看見的機會才體現出價值。但我認為 : 「運動員」這個身分,本身就具有價值,它是一種榮譽。運動員的價值,來自他在從事運動時,散發出來的熱情、能量、以及他的信念,而這樣的影響力,是會從身邊的人開始,漸漸擴大的。
運動員對社會的價值是什麼?
「啊你練體育,出來要幹嘛?」、「你讀中文系,有什麼出路?」
好像我們的社會很習慣一定要有產出一個實質的東西,做這件事才是有意義的、才對社會有所貢獻。但「產值」這件事,不一定是實質、看得見的東西,看看桌球教父莊智淵讓台灣人如此念念不忘便可以了解 : 更多時候,那種在場上的拚搏精神、那些選手帶來的感動,反而讓整體社會從低迷的氣氛中振奮、反而讓國人的心再次凝聚、再次熱血沸騰。是藉由選手的態度與堅持讓我們看見運動背後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那是一個時代的回憶。
運動員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社會價值?
很多人對運動員有既定印象、為他們貼上許多標籤,甚至許多人都會主觀認為 : 練體育出來就是當老師、當教練。但誰說選手退役只能有這兩個選項?
選手怎麼看自己,其實比那些標籤更重要!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組合。有些人可能過去是運動員,現在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有些人可能過去討厭運動,現在卻投身運動產業…。不需要因為自己是選手,就認為自己一定得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也不用妄自菲薄的認為自己默默無名、做不了什麼。人都有很多可能性,無須自我設限。
「自我認同」的概念,不僅僅是運動員,而該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你得先認同你正在做的事、認同你所處的環境,它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影響身邊的人、進一步創造對社會的價值。
不過在創造社會價值之前,我認為運動員要先能與社會產生連結,而產生連結的關鍵在於「轉換」。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屬於運動技能上的轉換與傳承,這是當老師或教練的必備技能;但我要說的,是概念上的轉換 : 選手對於挑戰極限的想法、對於整體情勢的判斷、對於人我關係的覺察、對於情緒的觀察…,這些在運動當中能深刻體會的概念,也是出社會進入職場的重要條件。能夠好好盤點過去在運動生涯當中所學,並為其定調,那麼就能運用這些優勢,創造價值。
如何喚醒社會大眾對運動員的關注?
這我倒是有些體會。我目前就讀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身邊有許多優秀的運動員,但我本人卻是一路念升學為主的學校,大學以前的生活與體育八竿子打不著、甚至在高中時期還得每學期擔心體育成績會不會被當掉…。剛上大學,接觸這麼多運動員,看到他們有個專項能訓練,讓我心生羨慕;而開啟我接觸舉重運動的契機,就是我一位練舉重的室友,每天回來都跟我說練專長多好玩…,才吸引我參與一項運動,持續至今。
自己在接觸之後,發現了運動的有趣與自己在想法上的改變、更觀察到許多體育圈的特殊現象,便開始在社群上撰寫貼文、用訓練影片紀錄日常…,身邊的朋友也開始對這項運動產生好奇、詢問我相關事情。我才發現 : 不需要是頂尖,也有資格喜歡跟參與一項運動。當你真心喜歡一件事、並且樂在其中,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 如同本文上個段落提到的,「自我認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你得先認同你正在做的事、你所處的環境,它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影響身邊的人。
(發現有不少人提出要好好運用社群影響力。一個概念的渲染,真的會隨科技更加快速)
相信這屆奧運選手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的笑容與光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與過往不一樣了,運動員不再被成績與為國爭光的壓力綁架,他們更懂得為自己負責、樂在其中;但讓我更開心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關心體育議題,關心的層面也不再只是輸贏,而是能更深入地去思考選手、運動產業、甚至整個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或許有人會抨擊一日運動迷的存在,但誰不是從第一天開始的 ? 期待在這次奧運之後,有越來越多人從一日運動迷,進而願意長期關注、親身參與一項運動,一旦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投入,運動產業才有機會被帶起來、讓更多人重視。
關注體育,從親身參與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