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0-1)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目錄

一、即非邏輯

二、「即」或「則」之辯

三、「實無」與「即非」

四、「非A」要非掉什麼?

四之一、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四之二、與阿含經的比較

四之三、二階層分析 (兼論「非」和「是名」)

五、「無住」而「生心」

六、「假名」

七、三句的梵文與笈多翻譯

八、「是名」

九、「非相」就是「佛性」

九之一、漏譯的後半偈

九之二、漏譯的真如

十、花非花

十之一、花,太陽,太陽下的花

十之二、花與夢

十一、信心銘

十一之一、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十一之二、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十一之三、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十一之四、極小同大,極大同小,銅砂鑼裏滿盛油

十二、參同契

十二之一、周易

十二之二、周易參同契

十二之三、石頭參同契

十三、洞山五位

十四、臨濟四料簡

十五、首山竹篦話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