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實無」與「即非」

在三句格式中,第二句有時用「實無」A、有時用「即是」非A,二者的差別在哪裡呢?又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區別呢?
我們可以看到,用「實無」的情況,往往這個三句格式的句意和「修行」的次第有關,諸如:菩薩乘的「滅度眾生」,聲聞緣覺乘的「入流」、「往來」、「不來」、「有法」等。
從「覺」的角度來看,修行的許多次第、階段,並沒有在「覺」之上增添什麼,亦無成就什麼。「覺」是本來現成、充塞宇宙的,歷劫修行,猶如在夢中渡河,醒了,發現原來是一場夢,即便是從夢中醒覺,也沒有增添什麼,所以說「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修行卻不是無謂的,若沒有修行,也沒有辦法從「迷」當中醒來。
如傳心法要云:「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已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又云:「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脫。然證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祇是歷劫枉受辛勤耳。」
又云:「縱使三祇精進修行,歷諸地位,及一念證時,祇證元來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卻觀歷劫功用,總是夢中妄為。故如來云: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若有所得,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好比一團金子,可以把它打造為杯子、項鍊、或藝術品,但對於金子本身而言,實無更改,變動的只是外型。
這團金子,指的就是「覺」。
因為「覺」就是「佛」,就是「佛性」,就是「金子」。「菩提」也是覺;「阿耨多羅」=「無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所以三句格式的第二句講的就是佛性,或者如上述的比喻 — 金子。
在前述形象化的比喻中,將金子比喻為佛性,那麼,杯子、項鍊、藝術品,以及外型等,又應該怎麼理解呢?也就是說:
「好比一團金子 (佛性),可以把它打造為杯子 ()、項鍊 ()、藝術品 (),但對於金子 (佛性) 本身而言,實無更改,變動的只是外型 ()。」
在這些括弧裡面,可以填入什麼呢?以三乘的功行為例,我們可以這麼描述:
「好比一團金子 (佛性),在修行的歷程次第中,可以把它打造為杯子 (聲聞)、項鍊 (緣覺)、藝術品 (菩薩),但對於金子 (佛性) 本身而言,實無更改,變動的只是外型 (修行次第)。」
將「實無」無差別地等同於「即非」,將「實無更改,即非更改」解釋為「實際上沒有更改,那就是沒有更改」,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後者的解釋,是將「『那就是沒有』更改」,以「『即非』更改」的斷句來理解,這樣就變成現象界的描述了。
「即」雖然是「就是」的意思,但「非」不能進來,「非」必須和後面的「A」連在一起看待,成為「非A」的名詞。
「即」非更改,金子「就是」非外型。
所以「實無更改,即非更改」應該解釋為「 『實際上沒有』更改,『那就是』非更改」。
為什麼要在「無」的前面要加上一個「實」?代表它不僅僅是「沒有」A 而已,還指向一個實際上存有的「非A」。
「實無」的意涵,如上所述。
現在,如果用「即是」來替代「實無」的用語表達,又應該怎麼描述呢?將「即是」的用語添入第二句中,那麼,上述的比喻可以修改為:
「好比一團金子 (佛性),在修行的歷程次第中,即便把它打造為杯子 (聲聞)、項鍊 (緣覺)、藝術品 (菩薩),但對於金子 (佛性) 本身而言,實無更改,即是「非杯子」(非聲聞)、「非項鍊」(非緣覺)、「非藝術品」(非菩薩),變動的只是外型 (修行次第),金子還是金子。」
其他用「即是」來表述的三句格式,其第二句想要表達的,也還是佛性的意涵。也就是說:
桌子「就是」佛性;眾生「就是」佛性;以至於宇宙中的所有一切現象,也無非「就是」佛性。
接下來,我們可以試著反向思考,在金剛經裡使用「即是」的三段格式中,如果用「實無」替代「即是」的用語來表達,又應該怎麼描述呢?如果我們把「實無」置換入第二句中,可以這麼修改:
例如「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句中省略了「即是」二字)。
這一則三段格式,用「實無」來表達的話,就成為「如來說世界,實無世界的山河大地、芸芸眾生、地球運轉等等現象,是名世界」。
又例如「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可以表述為「如來說一切諸相,實無諸相」。
「即是」的意涵,如上所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