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作品與Team Wor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 攝影操作手冊6

這是一個不斷被推著走的時代,空氣中充斥著雜訊與干擾,躁動,擴張;沒有更美好的未來,世界越緊密則越紛亂,界線已沒有界線,疆界已沒有疆界。很多時候我們正被迫忘記自己,忘記自己最該有的樣子、作為和堅持。
一則新聞報導對記者來說會是什麼?是工作還是作品(work or works)?當媒體推出各式創新敘事報導,提倡團隊合作(team work)時,是否每個團隊成員都理解這背後的意思?或準備好這麼幹了嗎?
自己從過去單槍匹馬的傳統紙媒跳到宣稱創新的原生網媒,時至今日將近5年,這期間邊做邊學,但似乎總是有些問題一直存在。這幾天反覆在想,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或許「定義」與「認知」是討論的方向。
我認為在過去,一篇新聞報導或一張新聞照片不會被記者或攝影記者認為是一件「作品」,過去的新聞教育和規範是強調中立客觀;當網路盛起,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樣貌,許多界線被打破,許多定義被重寫;電子商務、社群網路、虛擬貨幣、程式語言等等,都快速地在改造人類千年、百年來的傳統認知。焦慮油然而生,我們變得忘記自己是什麼。
新聞是一個很特別的種類,在文字與影像的系譜中都被強烈的框限,處在今日,於是產生巨大的拉扯。產品與生產者也存在巨大的拉扯。你心中的「新聞」是古典式的新聞?還是當代新聞?或混合式的新聞?我認為這是目前原生網媒或「新媒體」的最大混亂與拉扯。
任何一種文體的文字產出我認為都可以稱作是一篇文字作品;一篇非虛構寫作式或含有主觀意識的報導我也認為可以稱作是一篇文字作品。如果這樣「作品」的基礎認知可以被同意,則古典新聞下的「報導」已加入了「展演、展示」的意思;這個「展演、展示」的意思是相當關鍵的。我認為有了這層意思,「作品」這個認知才會被確立,而「團隊合作」才有可能被對等建立與專業執行。
舉例來說,小說、漫畫跟當代報導都可以在單人獨立作業下完成,基本上存在主觀意識的對外「展演、展示」,可以有「共寫者」,但不存在「團隊合作」;如果小說、漫畫或當代報導要發佈、出版,開始有編輯、設計、出版者、發行者等加入,於是進入「團隊合作」;當然這過程還是會有誰聽誰的問題,但大體上團隊成員是獨立專業去執行任務。如果小說、漫畫或當代報導要拍成戲劇或電影,則進入更準確的「團隊合作」狀態,因為這個「展演、展示」已經變得更加龐大與複雜。
但如果換到一個媒體組織內來談這件事,我認為本質上的邏輯不變,特別是現在的媒體「展演、展示」的意味越來越濃厚,大家在較勁的是每個「新聞作品」,而不太是過去單純的報導寫作;當然報導核心的角度還是相當重要,但在我看來大家這方面的判斷是很混亂的。如同我前面所說,我認為當代報導本身就可以「作品」的態勢單獨成立;一篇精彩的當代報導它可以很純粹就以文字書寫跟「展演、展示」,不必穿鑿附會地加上照片、圖表、互動或其他配件,金庸的小說不必這些也能吸引目光,甚至延伸成戲劇、遊戲等等。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在當代報導的「展演、展示」中,加入照片、圖表、互動或其他配件時,我們是否理解到這件「作品」已經不是單一個人的作品?如果你無法意識或接受這個自己原先作品的轉變時,於是問題與衝突便從中產生。「團隊合作」便有名無實。J·K·羅琳若是堅持自己小說中的一字一句,則不會有8部票房超過77億美元的「電影作品」;溝通是必要的,溝通是花費高度成本的。既然一篇當代報導作品要成為宇宙無敵當代創新敘事ㄅㄧㄤˋㄅㄧㄤˋ叫報導作品時,就必須打從心底同意「團隊合作」和這個「團隊合作」的新「作品」;因為那個樣貌已經很不一樣了,「展演、展示」的方式也很不一樣了。
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只有誠實面對自己才能解決跟找到答案,說到這裡到底跟攝影有什麼關係?因為攝影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因為你的照片會顯示你的不誠實。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我們需要不斷的重新定義流行音樂 !〞 當網路社群和電商平台,正在改變一整個世代的行為模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能被改變了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下影像故事的橋墩 結束《報導者》攝影工作坊的第8次上課,為期6個月的第二期課程只剩下2個月;在第8堂課中,有12位學員做了個人題目的第一次發表和討論,另有3位因故未到學員用自錄影片說明,而全部的學員共有23位。 開放・跟大家一起搭橋
影像現場總是震懾人心 「沒有路的地方 — 往前望是漆黑,往後看是荒蕪」是《讀+READr》今天上線的多媒體報導,是深入逃跑外勞的第二篇(第一篇是「窮得只剩一條命」),然而這個系列還在持續進行中。
沒有爛照片,只是煮法不同--攝影操作手冊4 燉牛腩如果悶煮不足,不僅無法入味,嚼起來更會食不下嚥,一道美味料理只能付之闕如。專業的廚師會依照食材特性、口味採取不同料理方法,相同的食材會因為料理的方法不同而展現不同的風味,不同風味會吸引不同的人,有人覺得這樣好吃,有人覺得那樣好吃。
為什麼是這張照片揭開全球「痛痛女孩」的吶喊 我們刊出了HPV疫苗的系列報導《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在台灣即將推動全面施打政策前,從「台灣案例篇」、「全球案例篇」、「疫苗政策與市場篇」,3個角度的報導提供大眾一些參考。 報導中的文字完成了,那我們該如何來選擇照片?
「紀錄攝影」的位置— — 攝影操作手冊2 新聞照片在大眾傳播中經常被賦予「引起注目、共鳴」、「提供最大量非文字性的視訊陳述」和「評論」的使命,但其內容的集中性,也使它難為真實的再現。 【黃哲斌專欄】老人媒體如何讓年輕世代讀得下去?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打下影像故事的橋墩 結束《報導者》攝影工作坊的第8次上課,為期6個月的第二期課程只剩下2個月;在第8堂課中,有12位學員做了個人題目的第一次發表和討論,另有3位因故未到學員用自錄影片說明,而全部的學員共有23位。 開放・跟大家一起搭橋
影像現場總是震懾人心 「沒有路的地方 — 往前望是漆黑,往後看是荒蕪」是《讀+READr》今天上線的多媒體報導,是深入逃跑外勞的第二篇(第一篇是「窮得只剩一條命」),然而這個系列還在持續進行中。
沒有爛照片,只是煮法不同--攝影操作手冊4 燉牛腩如果悶煮不足,不僅無法入味,嚼起來更會食不下嚥,一道美味料理只能付之闕如。專業的廚師會依照食材特性、口味採取不同料理方法,相同的食材會因為料理的方法不同而展現不同的風味,不同風味會吸引不同的人,有人覺得這樣好吃,有人覺得那樣好吃。
為什麼是這張照片揭開全球「痛痛女孩」的吶喊 我們刊出了HPV疫苗的系列報導《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在台灣即將推動全面施打政策前,從「台灣案例篇」、「全球案例篇」、「疫苗政策與市場篇」,3個角度的報導提供大眾一些參考。 報導中的文字完成了,那我們該如何來選擇照片?
「紀錄攝影」的位置— — 攝影操作手冊2 新聞照片在大眾傳播中經常被賦予「引起注目、共鳴」、「提供最大量非文字性的視訊陳述」和「評論」的使命,但其內容的集中性,也使它難為真實的再現。 【黃哲斌專欄】老人媒體如何讓年輕世代讀得下去?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現在的確是影像當道的年代,但「文字」並沒有因此消失,因為人們還是透過文字在溝通,所以在寫業配文時,也請「輸出自己的想法」,字數可以不用多,二、三十字也可以增加你文章的溫度。
Thumbnail
在這個人手一支手機,人人都可以是新聞人的時代,新聞的價值是什麼?是這部片帶給我最大的省思。 《驚爆焦點》描述波士頓郵報中的一個部門─「Spot Light」這個僅僅四人的,一個報社裡作專題報導的部門,某天在新任總編上任後,丟出一篇關於天主教性侵醜聞的專欄評論,問著當下各部門的編輯,為什麼沒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題:現在多媒體能做什麼呢?本人只是一介小小又無能的普通人,接觸這種相關行業真的會讓自己變得非常糟糕。 那我再多媒體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是個無頭蒼蠅 從小到大都是個認為努力能勝天的人,但自己跟其他「真正」有努力的人而言,我頂多只有那些人50%的認真,但也因為如此,惟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現在的確是影像當道的年代,但「文字」並沒有因此消失,因為人們還是透過文字在溝通,所以在寫業配文時,也請「輸出自己的想法」,字數可以不用多,二、三十字也可以增加你文章的溫度。
Thumbnail
在這個人手一支手機,人人都可以是新聞人的時代,新聞的價值是什麼?是這部片帶給我最大的省思。 《驚爆焦點》描述波士頓郵報中的一個部門─「Spot Light」這個僅僅四人的,一個報社裡作專題報導的部門,某天在新任總編上任後,丟出一篇關於天主教性侵醜聞的專欄評論,問著當下各部門的編輯,為什麼沒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題:現在多媒體能做什麼呢?本人只是一介小小又無能的普通人,接觸這種相關行業真的會讓自己變得非常糟糕。 那我再多媒體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是個無頭蒼蠅 從小到大都是個認為努力能勝天的人,但自己跟其他「真正」有努力的人而言,我頂多只有那些人50%的認真,但也因為如此,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