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呼喊Help就一定會有人幫助你?但若不呼喊絕對無藥可救——社群 VS 社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心臟是任何動物皆有的肌造器官,它負責了全身上下的血液循環,血液經過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後讓紅血球帶著氧氣到全身上下。這是我們普遍知道的生物學常識,心臟是我們賴以生存最重要的器官。但有時除了心臟發生病變以外,心累、心碎、黑心、玻璃心等用詞逐漸出現在生活周遭。
心臟似乎開始替我們承受『靈魂;精神層面』的損傷,心臟承受力不再僅限於生理——是心理。

因而誕生心理學,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等......它代替我們(明明這些好像都是腦負責的?但沒關係這不重要。)
我們好像也沒問過心的感受,是的我們沒有,因為我們只想到自己(Just kidding)去問過它是否承受得住這些負面就一股腦兒全丟給它?
到了科技是把雙面刃的現社群時代,人們對科技的依賴已大於現實交際。

社群網站讓人們開始不用真面目示人,用濾鏡後的模樣催眠自己就跟天生麗質的明星一樣光彩奪目。開始越來越在意流量;在意評價。

什麼事都用社群來解決:

  • 感情——用交友軟體、遊戲來解決像相親、搭訕時初見面的尷尬。
  • 工作——用社群軟體、直播軟體來展現自己行銷、業務的能力。
  • 溝通——用語音軟體來避開過多的社交活動。
  • 娛樂——用可以不用面對面的遊戲來建立友誼關係。

動漫用Twitter、Plurk;音樂用YouTube;友誼連結用Facebook、Instagram;工作、家人、朋友溝通用Line;遊戲用Discord;直播用Twitch;學校有Dcard;戀愛有各式交友APP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群,當我們在網路遊戲指天劃地當個單槍匹馬一刀斬十人的玩家,接受表揚與稱頌。生活中卻是個處處碰壁的『社交失敗組』……

科技讓我們忘記如何與人相處

於是對相處這件事我們開始感到艱困,明明在網路上我們能夠暢所欲言。 一到社交場合看到對方的臉只因會看到表情、整體氛圍等,不擅聊天的人容易出現社交恐懼。嶄新名詞在近年頻繁出現——社交恐懼症在尚未有網路的那個年代會有這種症狀嗎?可能被定義為:內向、害羞、自閉吧?但相信人數不會高到有80%大學生自認有『社恐』在社群網路的現代,我們更易取得過去沒有網路時難以知道的資訊。

  • 當我們無法插入話題(可能因為話題不是自己擅長、了解的)我們退縮。
  • 當我們無法融入群體(可能群體效應認為我們是局外人)我們退縮。
  • 當我們無法成功(無論是感情上、學校人際上、事業成就上)我們退縮。
  • 曾經的痛苦經驗讓我們無論如何在求助上都像『勇者出征打垮魔王』那樣艱難。何況求救還不一定會有人伸出援手。

誰說呼喊Help就一定會有人幫助呢?但若不呼喊絕對無藥可救。

我們看了太多人戴著社交媒體的光環,無法接受自身的失敗。但人類是群居動物群居勢必有強有弱;有精英有弱者。社群讓上面所有人都像是『菁英』
若不像他們一樣就是『異類』
他們很會秀出自己的優點;隱藏自己的缺點因而是大家的寵兒。
品嚐多次失敗滋味的我們為了不再遇到負面評價選擇隱居,這樣的隱居也成了眾人口中的『怪人』因為我們不是大家喜歡的榜樣。所以放棄求救、自我放逐。
當個封閉的怪人總比當個失敗者好多了,所以當個怪人就好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個幹話,但失敗的確會讓人成長;失敗多了就會成為縮進殼裡的蝸牛。

因為人類的心臟沒這麼堅強,它實際上很脆弱。

拒絕被愛忽略 這不是缺陷美
停止用 迂迴和安慰的詞彙 將我催眠
別再用愛敷衍 才說是缺陷美
放棄睜一眼閉一眼的哲學 我說再見

但我們不能永遠縮在殼裡,總還是要面對現實;就算現實如此殘酷。
接受自己的缺陷;因為誰沒有缺陷?就算在螢幕裡的自信者也不代表他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缺陷。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是的。
無論在心中呼喊多少次:「I need help」也不會有人知道。
就算明知喊出來丟臉、有可能被笑還沒有助益卻還是要喊:「I need help」
當我們喊出求救的那瞬間,正是我們準備踏出周圍用粉筆畫著的小圈圈,出來後我們依舊會承受著很多的挫折、打擊、失敗、失落。因為人生正如九把刀名言: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戰鬥吧!別避戰!

享受人生帶給自己的苦難,那是自己真正存在過這世上的足跡。

不是嗎?
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按下滑鼠左鍵追蹤是文章產出的動力!
點擊追蹤我或我的專題『夢想毒雞湯』
簡單的點擊就是支持作者的 Tric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裘雲遙的沙龍
9會員
29內容數
人人都說:夢想 好像夢想廉價如空氣,追夢成了大家夢寐以求卻不可及的事。 但——你真的需要它嗎? 它曾讓你自卑、讓你不認可自己、讓你喪失自信、讓你看到更多天才;也更懂自己不是那塊料;甚至是……你看不到它。 既然它讓人如此痛苦;認清現實;我們還需懷抱它讓它不斷扭曲自己的人生嗎? 夢想毒雞湯,是名為夢想的毒藥。
裘雲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3
有時會覺得很奇怪,每個人在我身邊都在跟我談錢。 總編:在這滿是創作者的環境我一直都在談錢好像很世俗,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還是要吃飯。寫作到底能不能賺錢,相信這問題就跟『在台灣做音樂能不能養活自己』是相同的。我前同事是加拿大裔華人,他用做音樂買了奧迪。 相信我,任何作品都能在這社會賺到錢
Thumbnail
2022/10/13
有時會覺得很奇怪,每個人在我身邊都在跟我談錢。 總編:在這滿是創作者的環境我一直都在談錢好像很世俗,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還是要吃飯。寫作到底能不能賺錢,相信這問題就跟『在台灣做音樂能不能養活自己』是相同的。我前同事是加拿大裔華人,他用做音樂買了奧迪。 相信我,任何作品都能在這社會賺到錢
Thumbnail
2022/10/05
過往能稱為『職業』的天賦被AI用大數據替代了。歌詞創作如同新時代的新詩,它需要作者有極強的想像畫面感、共情、音律性等,但現在大眾只需要前往Lyricist.ai就能藉由關鍵字寫出『類林夕』的歌詞
Thumbnail
2022/10/05
過往能稱為『職業』的天賦被AI用大數據替代了。歌詞創作如同新時代的新詩,它需要作者有極強的想像畫面感、共情、音律性等,但現在大眾只需要前往Lyricist.ai就能藉由關鍵字寫出『類林夕』的歌詞
Thumbnail
2022/07/30
很久沒寫專欄了,實在是忙翻了。 什麼叫做寫實主義的寫作路?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才來寫作的人 這樣的出書作家、網路小說家、文字工作者多嗎? 超多 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會被討厭?Are you sure? 積極想辦法存活遠比懷抱著沒錢的夢想,更為重要及偉大
Thumbnail
2022/07/30
很久沒寫專欄了,實在是忙翻了。 什麼叫做寫實主義的寫作路?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才來寫作的人 這樣的出書作家、網路小說家、文字工作者多嗎? 超多 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會被討厭?Are you sure? 積極想辦法存活遠比懷抱著沒錢的夢想,更為重要及偉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個人都在使用的社群媒體,加速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密度。也擴大了不同群體間接觸的機會。然而,是否所有人都能在這個快速且密集的現代社會自在的生活呢?我想聊一聊高度集成的社群對我這種不長於交際的人的看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在使用的社群媒體,加速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密度。也擴大了不同群體間接觸的機會。然而,是否所有人都能在這個快速且密集的現代社會自在的生活呢?我想聊一聊高度集成的社群對我這種不長於交際的人的看法。
Thumbnail
人們經常有害羞不敢表達的時刻,坐在教室中,我們經常祈禱著老師不要點到自己,然而,當學生有社交恐懼症,他的身體反應包括手抖、臉脹紅、心跳加速......沒錯一般人也會有,但一旦遇上更嚴肅的場合、一旦自己忽視症狀許久、一旦壓力積累到100%......患者的心理反應會變得更
Thumbnail
人們經常有害羞不敢表達的時刻,坐在教室中,我們經常祈禱著老師不要點到自己,然而,當學生有社交恐懼症,他的身體反應包括手抖、臉脹紅、心跳加速......沒錯一般人也會有,但一旦遇上更嚴肅的場合、一旦自己忽視症狀許久、一旦壓力積累到100%......患者的心理反應會變得更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擔心老闆覺得我做得不好、不要惹老婆不開心,原來我們這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社交天性解釋腦科學,告訴你為什麼造物組將人類設計成天生愛社交。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擔心老闆覺得我做得不好、不要惹老婆不開心,原來我們這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社交天性解釋腦科學,告訴你為什麼造物組將人類設計成天生愛社交。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Thumbnail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