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裏物語讀書會是裏物語所有社群活動裡的入口,在每個禮拜三一小時的時間中,會有一位成員負責提供話題,內容不限於書本,講座、影集、課程等等都在分享範圍內。
分享人必須在內容中提出至少2個觀點與1個問題供參加者討論,討論採取3人左右小組方式進行,分組討論時間時參加者互相分享看法、提出問題,再由一位成員代表,在討論時間結束後綜合座談內負責彙整小組討論內容。
人際關係的營造始於「對話」
在將來的社群營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溝通能力。而從「提問」衍生出的對話主要分為四種。
1.討論:透過討論決定哪一方的意見是正確的
2.議論:透過意見彙整來整理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
3.對話: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賦予嶄事物新定義的溝通
4.閒聊:在自由氛圍中進行輕鬆與淺碟的意見交換
在組織與對話的專門研究中,也定義了建構新關係的明確步驟。
1.意識到與對方之間的鴻溝
2.試著眺望鴻溝的另一端
3.設計跨越鴻溝的橋樑
4.建造跨越鴻溝的橋樑
讀書會流程與氛圍
第一期的讀書會由我進行話題提供與引導,而第二期裡除了第一期的學員以外也多了些新朋友,話題從場域營造擴展到各個領域,大家分享的媒材也各不相同,另外每週活動結束後,大家也一起討論接下來該怎麼進行,滾動式修正讀書會進行方式。
分享漫畫或是電影能不能劇透?簡報要怎麼做?分享的時候一個人講太乾怎麼辦?所有問題大家都一起討論,一起解決。這是一個共創的小規模實驗,也歡迎新朋友一起來加入。
第一次活動紀錄
之前讀書會第一期最後一堂大家決定要續辦第二期的時候我就說只想負責第一堂,而且一定會分享漫畫或是其他東西,所以第一次我就分享了自己最愛的漫畫「銃夢」。
這部漫畫在人生不同時期看都有不同感受,以前會比較專注在女主角的成長跟見聞,但隨著年齡增長,那些圍繞在女主角身邊的配角,各種小人物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努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念、為了生存下去做的醜陋掙扎更讓我移不開目光。
而我提出的觀點則是上圖的三個。
第一是在人們坦率承認自己慾望時,那個利己或是利他的分界點該怎麼表達?自己內心那些不見容於社會道德的“醜陋慾望”該怎麼對自己或對外界解釋?
第二個是在階級越趨明顯的社會中,對於跨階級的協作跟溝通該怎麼進行?就算邏輯上能理解跟自己不同階級的人各有苦衷,但實際面對權貴,或低階勞動者時,我們該拿出什麼態度來面對?或是大家都怎麼應對?
第三個是怎麼跟價值觀相異的人共存。在組織協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價值觀不同的人以及組織,但為了達成階段性目標,就必須在作法、想法上尋找最小公約數。“共存”這件事有一部分是互相理解,但就理解以外我們在行為上該怎麼表現,才不至於壞了皇城內的和氣?
以上三點是我透過漫畫情節裡找出的觀點。
上圖則是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怎麼聚焦人生目標?在漫畫裡主角有無限的時間可以成長跟思考,但在現實的人生中,我們則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找到那個人生終極的方向?這題也跟我常常在帶的工作坊內容有互相呼應,我會列這題大概也是受工作坊影響吧?
第二個是怎麼跟知識水準不同的人共存。這題其實也呼應到我工作上的跨領域協作,常常在合作時我需要處理新議題。對合作組織來說,我在那個議題上就像白癡一樣,單然也有時會有相反的狀況,這時候與其說該怎麼“共存”,不如說該怎麼“合作”會比較貼切;另外面對助理、面對學生時也可能會發生因知識水準有落差而產生溝通不良的狀況,那這時又該怎麼處理?
結語
所有的問題都始於人,從人的角度出發,對內探求自我、對外尋求認同與合作,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除了認識新朋友,我們也可以在過程中磨練思考敏銳度,表達與聆聽的精確度,藉此更接近真正的自己。
參加連結(以下連結為付費會員專用,連結失效請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