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裏物語讀書會第二期簡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裏物語讀書會是裏物語所有社群活動裡的入口,在每個禮拜三一小時的時間中,會有一位成員負責提供話題,內容不限於書本,講座、影集、課程等等都在分享範圍內。

分享人必須在內容中提出至少2個觀點與1個問題供參加者討論,討論採取3人左右小組方式進行,分組討論時間時參加者互相分享看法、提出問題,再由一位成員代表,在討論時間結束後綜合座談內負責彙整小組討論內容。

raw-image

人際關係的營造始於「對話」

在將來的社群營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溝通能力。而從「提問」衍生出的對話主要分為四種。

1.討論:透過討論決定哪一方的意見是正確的

2.議論:透過意見彙整來整理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

3.對話: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賦予嶄事物新定義的溝通

4.閒聊:在自由氛圍中進行輕鬆與淺碟的意見交換

在組織與對話的專門研究中,也定義了建構新關係的明確步驟。

1.意識到與對方之間的鴻溝

2.試著眺望鴻溝的另一端

3.設計跨越鴻溝的橋樑

4.建造跨越鴻溝的橋樑

讀書會流程與氛圍

第一期的讀書會由我進行話題提供與引導,而第二期裡除了第一期的學員以外也多了些新朋友,話題從場域營造擴展到各個領域,大家分享的媒材也各不相同,另外每週活動結束後,大家也一起討論接下來該怎麼進行,滾動式修正讀書會進行方式。

raw-image

分享漫畫或是電影能不能劇透?簡報要怎麼做?分享的時候一個人講太乾怎麼辦?所有問題大家都一起討論,一起解決。這是一個共創的小規模實驗,也歡迎新朋友一起來加入。

第一次活動紀錄

之前讀書會第一期最後一堂大家決定要續辦第二期的時候我就說只想負責第一堂,而且一定會分享漫畫或是其他東西,所以第一次我就分享了自己最愛的漫畫「銃夢」。

raw-image

這部漫畫在人生不同時期看都有不同感受,以前會比較專注在女主角的成長跟見聞,但隨著年齡增長,那些圍繞在女主角身邊的配角,各種小人物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努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念、為了生存下去做的醜陋掙扎更讓我移不開目光。

raw-image

而我提出的觀點則是上圖的三個。

第一是在人們坦率承認自己慾望時,那個利己或是利他的分界點該怎麼表達?自己內心那些不見容於社會道德的“醜陋慾望”該怎麼對自己或對外界解釋?

第二個是在階級越趨明顯的社會中,對於跨階級的協作跟溝通該怎麼進行?就算邏輯上能理解跟自己不同階級的人各有苦衷,但實際面對權貴,或低階勞動者時,我們該拿出什麼態度來面對?或是大家都怎麼應對?

第三個是怎麼跟價值觀相異的人共存。在組織協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價值觀不同的人以及組織,但為了達成階段性目標,就必須在作法、想法上尋找最小公約數。“共存”這件事有一部分是互相理解,但就理解以外我們在行為上該怎麼表現,才不至於壞了皇城內的和氣?

以上三點是我透過漫畫情節裡找出的觀點。

raw-image

上圖則是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怎麼聚焦人生目標?在漫畫裡主角有無限的時間可以成長跟思考,但在現實的人生中,我們則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找到那個人生終極的方向?這題也跟我常常在帶的工作坊內容有互相呼應,我會列這題大概也是受工作坊影響吧?

第二個是怎麼跟知識水準不同的人共存。這題其實也呼應到我工作上的跨領域協作,常常在合作時我需要處理新議題。對合作組織來說,我在那個議題上就像白癡一樣,單然也有時會有相反的狀況,這時候與其說該怎麼“共存”,不如說該怎麼“合作”會比較貼切;另外面對助理、面對學生時也可能會發生因知識水準有落差而產生溝通不良的狀況,那這時又該怎麼處理?

結語

所有的問題都始於人,從人的角度出發,對內探求自我、對外尋求認同與合作,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除了認識新朋友,我們也可以在過程中磨練思考敏銳度,表達與聆聽的精確度,藉此更接近真正的自己。

參加連結(以下連結為付費會員專用,連結失效請留言告知)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40.8K會員
259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在日臺灣人社群的年度工作坊說明會圓滿結束,招生率高標滿招!本文記錄了說明會的情況、畢業生們的分享,以及對社群未來發展的期許。社群重視成員間的互助與成長,期許能持續延續,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更有行動力、凝聚力的中生代社群。
Thumbnail
2025/04/21
在日臺灣人社群的年度工作坊說明會圓滿結束,招生率高標滿招!本文記錄了說明會的情況、畢業生們的分享,以及對社群未來發展的期許。社群重視成員間的互助與成長,期許能持續延續,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更有行動力、凝聚力的中生代社群。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2/12
2024年夏季工作坊回顧,以RPG遊戲模式描述帶領專案的過程,探討工作坊式教育與工廠式教育的差異,以及在場域營造中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文章詳細記錄了工作坊期間發生的各種事件,包括成員間的衝突、溝通不良、以及組長無能等問題,並反思自身在引導師角色中的不足。
Thumbnail
2025/02/12
2024年夏季工作坊回顧,以RPG遊戲模式描述帶領專案的過程,探討工作坊式教育與工廠式教育的差異,以及在場域營造中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文章詳細記錄了工作坊期間發生的各種事件,包括成員間的衝突、溝通不良、以及組長無能等問題,並反思自身在引導師角色中的不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裏物語說書會是一個講話大於讀書的活動。 每週藉由一個講者的話題提供,讓參加者自由分享心得與衍生各種思考,進而成為共享價值觀的朋友。 說書會參加者分為以下幾個角色: 1.主持人:負責整體活動串場,時間控制,與問題深掘 2.講者:將自選主題整理成20分鐘的簡報,向大家報告內容,並提出問題讓參與者
Thumbnail
裏物語說書會是一個講話大於讀書的活動。 每週藉由一個講者的話題提供,讓參加者自由分享心得與衍生各種思考,進而成為共享價值觀的朋友。 說書會參加者分為以下幾個角色: 1.主持人:負責整體活動串場,時間控制,與問題深掘 2.講者:將自選主題整理成20分鐘的簡報,向大家報告內容,並提出問題讓參與者
Thumbnail
今天下午是 東京裏物語 工作坊的簡報草稿發表日,沒錯就是我只更新到第一集後就沒有乖乖更新的那個工作坊,就是小鬼在3月活動報告:人生中的取捨 中提到帶傷參加的那個工作坊。 當然,工作坊的東西我應該有一天會寫完,但今天會開啟阿卡西跟這次工作坊有很大的關係⋯⋯
Thumbnail
今天下午是 東京裏物語 工作坊的簡報草稿發表日,沒錯就是我只更新到第一集後就沒有乖乖更新的那個工作坊,就是小鬼在3月活動報告:人生中的取捨 中提到帶傷參加的那個工作坊。 當然,工作坊的東西我應該有一天會寫完,但今天會開啟阿卡西跟這次工作坊有很大的關係⋯⋯
Thumbnail
溝通和談話,對所有人來說一直是個很難的課題。人類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所以對溝通來說,有些偏見會阻止談話的順利進行。 本書由企業權威溝通設計師弗雷.達斯特教你如何設計並創造出對話,從場景搭建到談話內容,都有不少的教材。
Thumbnail
溝通和談話,對所有人來說一直是個很難的課題。人類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所以對溝通來說,有些偏見會阻止談話的順利進行。 本書由企業權威溝通設計師弗雷.達斯特教你如何設計並創造出對話,從場景搭建到談話內容,都有不少的教材。
Thumbnail
《學問》原著 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於2000年出版,奠基於「對話」的目標展開論述,認為過去的公司文化、教育過於強調批判思考,希望導入討論心法「焦點討論法」,幫助人們聆聽和對話,促進組織發展。
Thumbnail
《學問》原著 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於2000年出版,奠基於「對話」的目標展開論述,認為過去的公司文化、教育過於強調批判思考,希望導入討論心法「焦點討論法」,幫助人們聆聽和對話,促進組織發展。
Thumbnail
文章作為「溝通」的媒體,勢必得讓整體段落閱讀合理通順,尤其對話的部分更需要流暢性。若遇上遣詞用字繞口、對話節奏不佳、思考邏輯打結等情形,都容易讓讀者「出戲」,破壞前面辛苦建立的故事場景和氛圍。加入「對話」的情節,能夠讓作品不只是主角在唱獨角戲,而擁有更加豐富的互動模式、充分活用每個角色的特性。
Thumbnail
文章作為「溝通」的媒體,勢必得讓整體段落閱讀合理通順,尤其對話的部分更需要流暢性。若遇上遣詞用字繞口、對話節奏不佳、思考邏輯打結等情形,都容易讓讀者「出戲」,破壞前面辛苦建立的故事場景和氛圍。加入「對話」的情節,能夠讓作品不只是主角在唱獨角戲,而擁有更加豐富的互動模式、充分活用每個角色的特性。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商業思維百科的打卡共讀,也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跟一群陌生人組隊「唸書」,更是第一次挑戰當主持,然後在會議前半小時才開始緊張待會要說些什麼?要怎麼引導分享的流程順暢?怎麼樣接話與總結?希望藉由這樣的練習,能夠加強自己的應變、表達能力。最棒的莫過於認識了一群願意分享與給予的人。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商業思維百科的打卡共讀,也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跟一群陌生人組隊「唸書」,更是第一次挑戰當主持,然後在會議前半小時才開始緊張待會要說些什麼?要怎麼引導分享的流程順暢?怎麼樣接話與總結?希望藉由這樣的練習,能夠加強自己的應變、表達能力。最棒的莫過於認識了一群願意分享與給予的人。
Thumbnail
凡會後必留下足跡、主張具體目標、更多凝聚向心力手段
Thumbnail
凡會後必留下足跡、主張具體目標、更多凝聚向心力手段
Thumbnail
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Thumbnail
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