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桌遊聊體驗(中):為什麼要打桌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接續首篇)

前陣子女友「首次」帶了款桌遊出門,想跟朋友分享。它就是《2021德國年度遊戲獎》三位提名之一 《MicroMacro: Crime City 小城大案:罪惡都市》

raw-image

這款桌遊在玩之前你可能會懷疑他究竟跟《威利在哪裡》有什麼兩樣?

raw-image

《小城大案》看似跟《威利在哪裡》一樣,同是整個畫面填滿了一大堆角色,但實際上它的地圖可說是一張「多重曝光」的城市攝影。意思就是說,你會看到同一個角色重複出現在城市的各地,並且是以連續性的形式,可能是從家中出發,走到酒吧去喝了杯酒,然後最後猝死在地。

只是你無法輕易在這茫茫人海中輕易窺見這個連續性,遊戲會逆向引導你找到案件發生的「最後」地點,接著你便會與夥伴抽絲剝繭設法「向前釐清」這整起案件的「因果脈絡」。

所以是什麼讓她如此喜愛這款遊戲?

除了上一篇提到他的核心有感是:

  • 建構 => 產出有遺留感的創新成果
  • 共創 => 可真實體驗他人的互補合作

其實還有一項她的核心體驗。

過去我們曾經一起探討她大學為何會選擇就讀歷史系。而在幾年的交叉比對下,我們確實意識到歷史令他有感的本質是:

  • 脈絡 => 巨觀性釐清理解因果關係

而《小城大案》就是一個「共創」&「脈絡釐清」的體驗聚合。

raw-image

脈絡:你會在找尋的過程理解這個角色的個性與生活軌跡&事件延伸

共創:你會發覺他人無法找到的線索,意識到其他人無法察覺的犯案動機。

建構:你會與夥伴一同逐步「拼湊」起的整起事件原貌。

並在解決案件後,宛如欣賞卡卡頌終局的城堡莊園,一同回味整個脈絡的歷程,並再次意起大家在探案過程中的意外表現。

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照這樣看來~ 解謎類的遊戲其實都可以滿足其體驗?

但答案是否定的。

像我們曾一起玩過《UNLOCK 大搜查》顯然他也不到真的喜愛。

raw-image

《大搜查》的解謎比較傾向於對線索元素的「聯想&連結」,而非一連串「事件脈絡」構成,玩家也是輪流個人發揮式的解謎。相較起來《小城大案》會更有團隊合作接力的共同感。

BTW《小城大案》的重度僅僅只有 1.13 ,遊戲時間即使「五星難度」的案件也可能就半個小時遊戲時間。

前一篇有說過,越高的重度(豐富度),並不等同於能滿足越多人。

而事實證明,桌遊還是能在極低的門檻下,提供十分豐富的體驗。

但《小城大案》此般「維度」的豐富體驗,難道能滿足喜愛「思考量」&「機制」的玩家嗎?

所以...

為什麼要打桌遊?

要說桌遊拌飯如果接下來進入一個產出低潮,絕對不是因為新年一波Youtube節目氣力用盡、也不是因為我正在準備搬家而懶的剪 Podcast...

肯定是因為《艾爾登法環》推出了!

raw-image

於是剛才討論到「低門檻」&「豐富體驗」,終歸會回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去打電玩就好了?

畢竟憑藉電腦輔助,我們可以獲得更多體驗上的「服務」。像是進遊戲的引導、更純粹的敘事、更直覺的幫助、更豐富的回饋感確保、甚至是更感官的體驗。

我們究竟幹嘛要花那麼多時間在「閱讀說明書、理解規則、揪團、講解規則、承擔玩錯風險...」,在彼此付出這些成本的最後,還可能被夥伴:『我覺得還好...』

難道玩桌遊的遊戲玩家都是白痴?

在別人眼裡,我常常被「遊戲」畫上等號,不過我花在玩「電玩」的時間應該比大多數玩家都少。

國中時代我甚至會被同學稱之為「什麼遊戲都玩,但沒一款破關」

過去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半途而廢」,但如今我知道,其實只是其中的「體驗」無法持續讓我有感罷了。

就像兩年前我意識到桌遊的「情緒」體驗就像是我的酒精,多數派對陣營所帶來的激烈情緒固然能令我當下有感,但在眾人散場後,無法滿足而想要「延續」那維有感的我,時常會花費大量時間在找到更多的桌遊,而進入一種耗損狀態。

總歸而言,就是體驗對了,但...

raw-image

換句話說,電玩對我來說的體驗純度也就更低了。

不過在探討「電玩x桌遊」兩者之間的體驗差異前,我認為「遊戲」的本質是:

  • 架空性:可跳脫現實的體驗環境
  • 目標性:存在獲得回饋的規則性

所以「非遊戲咖」很有可能是無法接受「架空的無累積性」抑或是「喜愛過程體驗,大於目標導向」。

而市面上終究更多「目標導向型」遊戲,以致於「非遊戲咖」會更傾向把時間花費在對他們來說「純度更高」非架空性&可延續成果的體驗形式。

raw-image

而廣義上「桌遊」則是在「遊戲」之上,確保了幾個特性延伸的體驗維度:

1. 一定時間內,與夥伴「一同起步&一同結束」緊密的共同性旅程

2. 門檻極低的操作介面

在架空的「共同」環境,桌遊成了人「揮發」的醒酒器,促成交互的動機,讓彼此有機會展現特質、締結互補、產生火花。

raw-image

另一方面,藉由熟悉了一輩子的四肢五官,可在不需經過另一層操作介面轉譯情況下,讓「龐大的資訊&機制」可以更直接的被觀察&操作。

raw-image

所以「桌遊」算是以這兩個維度做為主幹,開枝散葉

  • 以人互動為主的極端:派對遊戲
  • 機制資訊為主的極端:策略遊戲

在桌遊拌飯 Podcast 的旅程中,我跟蘭斯彼此有個相互映照的結論

他享受的是「策略上的與人互動」,而我享受的是「人風格上的互動」

雖然我們常常戲稱蘭斯「卑鄙,喜歡吃人豆腐(蹭人卡人)」,但本質上也就是這種「策略互動」的最高展開。

就像在《康考迪婭》那集,蘭斯會抱怨想跟隊友「可以言語交流」來獲得更高的「策略互動」。 也或許是在這般體驗推動下,他才能跟隊友拿到《瘟疫危機》台灣總冠軍。

raw-image

而這也就是我為何對我來說「桌遊」>「電玩」。

所謂的互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接收」&「傳達」。但「電玩」並沒有確保「傳達」的品質,而「傳達」需要有觀眾,以及與人更直接緊密的環境。

所以為何我這麼喜歡《心靈同步》?

raw-image

因為他可以讓所有人以最低門檻的方式,在所有人聚焦一人的狀態,用自己最直覺的風格展現掙扎。

為何我會這麼驚豔於《叔比狗》:逃出鬼屋?

raw-image

因為他給了所有人展現彼此思維差異的空間與機會,共創結果。

為何我這麼喜歡《精靈島》?

raw-image

因為在扮演互有差異的角色之下,玩家彼此討論共創出路的同時,還保有了隱匿資訊讓你可以「秀一波!」(Gloomhaven 可說也是一樣的事)


所以「我」想要的桌遊體驗,是「派對」這詞可以一語概之的嗎?

不對,純粹的情緒無法滿足我。(但我愛心靈共感)

所以「我」想要的桌遊體驗,是「策略」這詞可以一語概之的嗎?

不對,駕馭機制獲得分數同樣無法滿足我。(但我愛蓋亞計畫)

我之所以選擇桌遊,想要的體驗的最大維度是「個人風格的展現」

但~ 我猜這多半不是你玩桌遊的主因XD


(承恩:冠廷選了全DC隊。/ 高爾:音無竟選了克里大軍!?)

燃燒殆盡的桌遊熱情?

從第一篇到現在,提到了好幾種各自相異的桌遊體驗維度。

顯然!都不盡相同~

而且要達到真正的「大滿足」,多半都有複數個專屬於你的體驗維度。

反過來說,如果一直處在無效體驗維度,對桌遊的熱情消逝殆盡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照這樣說... 難道我們的人生,就該在這個茫茫桌海之中,排除各種雜訊,直盯盯的死命追求那個 The One...嗎?

(下篇「你的桌遊不是我的桌遊!?」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桌遊拌飯 Boardgame Podcast
119會員
59內容數
五位玩家用聲音跟你聊桌遊。 近期開始努力經營 YouTube, 希望我們的內容可以為你帶來歡樂, 歡迎一同入席,享受遊戲。
2024/05/06
遊戲主題是在設計師 Lacerda 的家鄉葡萄牙經營傳統的法朵(Fado)餐館,就像爵士或音樂酒吧,客人來到法朵餐館的理由並不完全是為了填飽肚子,也為了聆聽法朵,餐館裡並不存在「翻桌率」這回事,人們通常會待上整個傍晚、直到打烊才會心滿意足的離開。
Thumbnail
2024/05/06
遊戲主題是在設計師 Lacerda 的家鄉葡萄牙經營傳統的法朵(Fado)餐館,就像爵士或音樂酒吧,客人來到法朵餐館的理由並不完全是為了填飽肚子,也為了聆聽法朵,餐館裡並不存在「翻桌率」這回事,人們通常會待上整個傍晚、直到打烊才會心滿意足的離開。
Thumbnail
2024/05/05
今年東京桌遊展的新遊戲!《Bus & Stop》是 Saashi & Saashi 今年的新作品,維持一貫的輕快風格,我很喜歡這遊戲的節奏,過程中不太會有 downtime,翻牌的時候如果翻到同色的牌,氣氛會很 high,雖然運氣成分不低,但依舊有可以規劃的操作。
Thumbnail
2024/05/05
今年東京桌遊展的新遊戲!《Bus & Stop》是 Saashi & Saashi 今年的新作品,維持一貫的輕快風格,我很喜歡這遊戲的節奏,過程中不太會有 downtime,翻牌的時候如果翻到同色的牌,氣氛會很 high,雖然運氣成分不低,但依舊有可以規劃的操作。
Thumbnail
2024/01/27
玩日本桌遊時,總是能感受到與歐美遊戲不同、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日本桌遊很擅長在既有的機制上,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它變成一款獨特的作品,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遊戲,都是建構在「吃墩」(Trick Taking)這個機制上。
Thumbnail
2024/01/27
玩日本桌遊時,總是能感受到與歐美遊戲不同、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日本桌遊很擅長在既有的機制上,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它變成一款獨特的作品,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遊戲,都是建構在「吃墩」(Trick Taking)這個機制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太快,我們訂閱了遠遠能夠負載的影片、音樂和各種串流。 遊戲也是,那些被速度的洪流沖刷, 明明很棒,卻不大為人所知的遺珠之憾...
Thumbnail
因為太快,我們訂閱了遠遠能夠負載的影片、音樂和各種串流。 遊戲也是,那些被速度的洪流沖刷, 明明很棒,卻不大為人所知的遺珠之憾...
Thumbnail
失落的城市是我心中「精煉耐品」的經典代表,零和的機運風險遊戲很能顯現玩家個性,認識對手也認識自己。手牌管理機制逼著你以極有限的資訊做決策,糾結掙扎帶著無數個What If,像極了人生。 [私心推薦]易開耐玩,精簡優雅。適合想修身養性、初入桌遊坑想培養策略思維、旅行或無聊時想隨時來一場刺激對決的玩家
Thumbnail
失落的城市是我心中「精煉耐品」的經典代表,零和的機運風險遊戲很能顯現玩家個性,認識對手也認識自己。手牌管理機制逼著你以極有限的資訊做決策,糾結掙扎帶著無數個What If,像極了人生。 [私心推薦]易開耐玩,精簡優雅。適合想修身養性、初入桌遊坑想培養策略思維、旅行或無聊時想隨時來一場刺激對決的玩家
Thumbnail
前陣子女友「首次」帶了款桌遊出門,想跟朋友分享。它就是《2021德國年度遊戲獎》三位提名之一 《MicroMacro: Crime City 小城大案:罪惡都市》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喜愛這款遊戲?
Thumbnail
前陣子女友「首次」帶了款桌遊出門,想跟朋友分享。它就是《2021德國年度遊戲獎》三位提名之一 《MicroMacro: Crime City 小城大案:罪惡都市》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喜愛這款遊戲?
Thumbnail
把桌遊一字排開,那感覺還真是不賴 哈哈,這是一次網友的見面會,因為有那麼一群人,喜歡這樣無聊的感覺... 情況造成的無聊指的是暫時無法避免以及可以預測的情況,例如長途旅行或乏味的晚餐談話等,所造成的瞬間感受,這是可以掌控的,你知道它終將結束。 也是因為要練習如何在「無聊」的狀態裡
Thumbnail
把桌遊一字排開,那感覺還真是不賴 哈哈,這是一次網友的見面會,因為有那麼一群人,喜歡這樣無聊的感覺... 情況造成的無聊指的是暫時無法避免以及可以預測的情況,例如長途旅行或乏味的晚餐談話等,所造成的瞬間感受,這是可以掌控的,你知道它終將結束。 也是因為要練習如何在「無聊」的狀態裡
Thumbnail
日前,澳門青年桌遊教育學會舉辦「眾裡尋它」合作類型桌遊體驗會,讓參加者精誠合作、逆風試飛,在困難重重的情境中,尋找共同遊戲的最優解。體驗會為參加者帶來了《厄夜魔堡》、《禁忌之島》、《時兇教授:歲月堡壘》、《5-Minute Mystery》等合作遊戲,供玩家挑戰、運籌、攜手合作尋「它」 ......
Thumbnail
日前,澳門青年桌遊教育學會舉辦「眾裡尋它」合作類型桌遊體驗會,讓參加者精誠合作、逆風試飛,在困難重重的情境中,尋找共同遊戲的最優解。體驗會為參加者帶來了《厄夜魔堡》、《禁忌之島》、《時兇教授:歲月堡壘》、《5-Minute Mystery》等合作遊戲,供玩家挑戰、運籌、攜手合作尋「它」 ......
Thumbnail
玩桌遊不僅可以透過人與人間面對面互動交流玩轉好友間的友情;還可以用於職場上的訓練以培養團隊默契、員工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的能力及鍛鍊可以說好處多多。桌遊遊戲種類五花八門,玩法與時俱進常常推陳出新,究竟桌遊擁有什麼樣特別的魔力吸引玩家一玩再玩呢?
Thumbnail
玩桌遊不僅可以透過人與人間面對面互動交流玩轉好友間的友情;還可以用於職場上的訓練以培養團隊默契、員工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的能力及鍛鍊可以說好處多多。桌遊遊戲種類五花八門,玩法與時俱進常常推陳出新,究竟桌遊擁有什麼樣特別的魔力吸引玩家一玩再玩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